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30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

202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1•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果榨汁B.木柴燃烧C.湿衣晾干D.酒精挥发

2.(2021•菏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吸附B.缓慢氧化C.氢气验纯D.胆矾炼铜

3.(2021•潍坊)《天工开物》对钢铁冶炼过程有如下记载。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垦土拾锭”:

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

“淘洗铁砂”:

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能溶于水

C.

“生熟炼铁”:

冶炼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锤锻成钢”:

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升高

4.(2021•泰安)经典永流传。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5.(2021•烟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

B.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6.(2021•临沂)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7.(2021•潍坊)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8.(2021•东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

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

9.(2021•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10.(2021•临沂)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1.(2021•枣庄)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12.(2021•菏泽)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择试剂

操作方法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熟石灰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稀盐酸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稀盐酸

硝酸银

取样,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A.AB.BC.CD.D

13.(2021•枣庄)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

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D.

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14.(2021•潍坊)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代表溶质质量

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5.(2021•烟台)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混合气体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证明Na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H2SO4

取样,滴加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u粉

将混合物在足量空气中加热

A.AB.BC.CD.D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2021•菏泽)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进行了相关实验。

(1)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A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A物质是  。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

则B溶液是  溶液,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  数值相等。

(3)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四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硫酸钠

猜想二:

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  。

【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  。

17.(2021•济宁)有一瓶因久置而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为鉴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滴加2~3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该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

(2)另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加入几粒锌粒后有气泡冒出,该溶液一定是  溶液;

(3)要确定该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小亮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8.(2021•潍坊)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1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1中①的现象是  。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  (填“Fe2+”或“Fe3+”),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  (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小明用图2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H++OH﹣═H2O。

依此类推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  (用符号表示)。

19.(2021•临沂)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  。

(2)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有颜色变化的是  (填序号),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2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1•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果榨汁B.木柴燃烧C.湿衣晾干D.酒精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晾干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是酒精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021•菏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吸附B.缓慢氧化C.氢气验纯D.胆矾炼铜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木炭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缓慢氧化的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氢气验纯的过程中,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胆矾炼铜的过程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1•潍坊)《天工开物》对钢铁冶炼过程有如下记载。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垦土拾锭”:

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B.

“淘洗铁砂”:

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能溶于水

C.

“生熟炼铁”:

冶炼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锤锻成钢”:

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升高

【考点】铁的冶炼;生铁和钢;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C.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D.根据生铁炼钢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

A.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B.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难溶于水,选项说法错误;

C.冶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因此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降低,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物质的溶解性、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以及炼钢的原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4.(2021•泰安)经典永流传。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生铁和钢;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闻到气味,可用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进行分析解释。

B、烈火焚烧若等闲,含义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铁炼钢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烈火焚烧若等闲,含义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铁炼钢的原理、分子的基本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1•烟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

B.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从金属的活动性及生成的氢气质量的多少进行分析;

B、从溶液pH的变化进行分析;

C、从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

D、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由于金属活动性镁比锌强,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镁比锌快,但因为盐酸的质量是相同的,所以最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也应该相等;故A错误;

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所以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继续增大;故B正确;

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会逐渐增大,当氯化钠被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硝酸银,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氯化钠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图像分析图,需要对曲线的变化是否正确进行分析。

6.(2021•临沂)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生铁和钢.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金属的存在形式分析;

B、根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分析;

C、根据铝的特性分析;

D、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分析。

【解答】解: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极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A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故B说法错误;

C、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故C说法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2021•潍坊)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而不是碱,故选项推理错误。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2021•东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

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额性质以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E是盐类物质,能与单质C反应,故C是金属,B能与金属反应,故B是酸,氧化物D是金属氧化物,A是碱类物质;

A、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法错误;

B、B与金属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C、物质B+A是酸和碱的反应、B+D是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说法正确;

D、碱和盐的反应不一定生成沉淀,也可能生成气体,比如氢氧化钙和硝酸铵的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根据题中的条件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即可.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9.(2021•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考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解: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选项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0.(2021•临沂)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的个数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2021•枣庄)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是锌>铜>银,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是锌>铜>银,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