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251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2A卷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零模)化学试题

(2)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铝元素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坦克、飞机、导弹等的战术性能。

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B.铈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8

C.铈元素符号是Ce

D.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

3.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

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D.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作电极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

C.二氧化碳是引起酸雨的空气污染物之一

D.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可作灯泡填充气

5.把8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到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液的质量不变  ③溶剂的质量不变  ④仍然是饱和溶液⑤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NO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

B.H2-----表示2个氢原子

C.Al3+------表示+3价的铝元素

D.2H----表示2个氢分子

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氧化物

B.金属或合金

C.盐

D.碱

8.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铁丝燃烧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灰水、水

B.水银、氧化铁

C.冰水混合物、氧气

D.矿泉水、氯化钾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

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描述中,能体现利与弊的是()

A.用于灭火

B.光合作用

C.人工降雨

D.温室效应

12.“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

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物之一。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C4H5ON3是由三个元素组成

B.C4H5ON3属于氧化物

C.C4H5ON3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

D.C4H5ON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1

13.“比较与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都能与水反应

C

用途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

A.A

B.B

C.C

D.D

14.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

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15.下列过程中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A

B.B

C.C

D.D

16.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纯碱

B.植物油

C.蔗糖

D.氯化钠

17.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正确读法是()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8.最新科技成果“泡沫铝”是轻质多孔泡沫铝合金的简称,它除了具有隔音、隔热等优良性能外,同时还具有金属铝固有的防潮、耐蚀等性能。

你认为该材料具有耐蚀性质的原因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差

B.金属铝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致密的氧化膜

C.泡沫铝的多孔结构

D.铝的表面有泡沫成分使铝与外界隔绝

19.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20.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4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A.10  24

B.13  24

C.13  27

D.10  27

二、填空题

21.小红对紫黑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E____。

(2)固体C在生产无色气体B的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①C→B_________________。

22.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1)方法一:

将5gNaOH固体放入_____mL的水(水的密度按1g/mL计算)中溶解;

(2)方法二:

将25%的NaOH溶液与适量的水混匀。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1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3.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如图所示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要鉴别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制纯碱过程中,其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

(4)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里约奥运,巴西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是此届奥运会的亮点,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环境:

(1)可降解的塑料餐具:

使用了来自中国武汉一家利用秸秆、竹粉和植物淀粉等可再生材料制造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制餐具供人们使用,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满足了卫生要求.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目前三大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_____、_____.

(2)环保火炬:

提倡环保的里约奥运,主火炬台的火焰相对往届奥运会小了很多,奥运火炬里面的燃料,以前是用橄榄油,现在一般是采用丙烷作为燃料,已知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写出丙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25.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挤压左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挤压右滴定管并微热烧管,燃烧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_____

(2)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

三、实验题

2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若要用E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瓶中需装_____ ,且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

(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填序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锌粒与稀硫酸   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

四、简答题

27.下面连环画记录了雯雯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天.

(1)她吃早餐。

陶瓷餐盘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她出发了。

如图③所示,乘坐地铁禁止携带的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_____。

(3)她来到博物馆门口。

同学们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大理石雕像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

(4)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

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①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不变。

③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计算式为_____。

(5)参观结束时,老师进行了小结,并就金属冶炼和金属回收再利用提出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作答。

①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湿法冶金提取铜的国家,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

③在含有氯化锌、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可以充分回收利用金属资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滤液的可能成分是_____。

28.(4分)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

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______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做法)

五、流程题

29.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工业上可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镁来制取金属镁,其简化后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石灰乳与海水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试剂X的主要成分为_____(写化学式)。

(4)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一种气体单质,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六、科学探究题

3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

(探究一):

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

取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氧气中实验。

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O2%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1):

就0.38mm铁丝而言,铁丝燃烧对氧气体积分数的要求是_____ (选填“>”“=”或“<”)55%,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_____。

(填“剧烈”或“不剧烈”);

(讨论)如果实验中所用集气瓶的容积为125mL,实验时集气瓶中需留25mL水,如果需收集100mL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其操作方法是先在集气瓶中装_____mL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直到剩下25mL水。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计为20%)

(探究二)铁丝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资料)生活中常见的铁都不是纯净的铁,都含有一定量的碳

(设计与实验2)小明将直径都为0.38mm的纯铁丝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记录如表,请你分析完成下表:

物质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_____

(结论2)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含碳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七、计算题

31.某同学,把1.8克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发生了Ca2O2+2H2O===2Ca(OH)2+O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g(精确到0.01g)

(2)该样品含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___

八、科普阅读题

3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

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

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

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

]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

和氯化物(如

)。

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

含量有多少?

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

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

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

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

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__________转化生成的。

(2)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3)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A.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4)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八、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