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16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研工作方案.docx

教科研工作方案

教科研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研室管理、研究、协助、服务的职能,以提高教师群体科研素质为根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教育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富有实效的教育科研活动,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从我校已有的发展基础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科研之路。

  2、认真做好已经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提升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层次,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力争有一项以上的课题在市级及以上级别获奖。

  3、加强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建立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把成果推广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一项以上课题在市范围内推广。

  4、立足本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教材,做到校本教材与学生情况相结合,与我校基本情况相结合,实现有新兴小学特色的校本教研这一目标。

  5、建立新兴小学校本资源库,并努力完善,使之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全,以此为依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发展。

6、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提高科研素养。

三、主研方向

  1、以《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主课题为重点,确定教师各自的子课题,依托子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在研究中,转变教师观念,尽快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走“科研”、“教研”和“学研”一体化道路。

2、省市课题的研究,新课题的研发。

  2、校本教研制度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

 四、工作策略

 1、抓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科研教师队伍,是搞好学校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为更好地做好教科研工作,提高科研素质,学校要求科研教师做到:

 

(1)强化科研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不能搞教育科研、没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就不是一名好教师。

使“无功就是过,发展慢就是错”的科研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自身建设。

做到管理科学、民主、规范,全体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3)注重教师培训。

全方位培训教师,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是理论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变旧的师生观、课堂观、育人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及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二是专业培训。

研讨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提升科研管理理念和研究水平;全体教师要研讨新理论、新问题,采用讲座、沙龙、集体备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普及教科研知识的培训工作,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教科研辅导、讲座,提高教师独立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让广大教师学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抓科研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1)近几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课题研究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去年立项市级课题《营造校园书香文化构建课外阅读体系》,现正进入深入实施阶段,2009年及2010年,此课题将成为是我校主要教科研项目;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人确定子课题,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力争人人有成果,人人有收获。

但是,科研项目的数量替代不了科研的价值,所以在课题研究指导及管理等方面要加大力度,尤其是研究的实效性、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资料积累等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

  力争在2010年申报语文、数学、德育三方面市级课题各一个。

争取在三年内结题,出成果。

(2)为使教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轨道,教导处要求实验教师要做到“五有”,即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学习笔记、有理论文章;继续实施一系列的科研制度,如学习制度、交流制度、监督制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等;教导处要深入到实验教师中去,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做到随时指导、随时验收、随时检查、随时总结,强化科研管理中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对教师的科研量化考核过程中做到公正合理,以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抓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情,我们要立足于研究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的教育问题,发现、总结和推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要通过跟踪调查、座谈等形式,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对外教育教学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媒体把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宣传出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形成以“教科研领导小组——学校教导处——课题研究者”为核心的三级科研管理网络,以教导处为教科研日常管理机构,力争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教科研氛围,总结出一定的科研成果,打造出一批学习研究型教师。

  2、物质保证

(1)不断更新现有各办公室和各功能室的设备,使之更加现代化。

加强学校教科研室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使校园整体氛围体现时代精神和艺术特点。

(3)每年向学校争取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3、制度保证

(1)学习制度。

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开展科研普及。

(2)交流制度。

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人员会议,交流实验体会,及时反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验的进度。

(3)监督制度。

教导处每月对课题实验检查一次,不定期进班听课,确保课题研究的力度。

(4)管理制度。

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使课题申报、论证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鉴定评价、转化推广等全过程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促使课题研究上水平、出精品。

(5)奖励制度。

为激发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对从事实验的教师,在晋职、晋级、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的优先考虑。

教育科研业务讲座

(一) 

纪俭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1.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概括地说,教育科研是应用科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具体地说,教育科研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地探索,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1)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2)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3)完善中小学教育理论;(4)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研究计划、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论文六个步骤。

  

(一)选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发现问题。

对教育领域中未知的问题提出解答,就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研课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是很多的,但问题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别。

因此,研究什么问题是应该有选择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课题。

选题就是在经过选择之后定下的研究课题。

  

(二)查阅文献  

其主要工作就是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

以便利用前人或他人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并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还可以开阔研究思路,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研究构思。

  

(三)制订研究计划  

一个研究人员在选题时对于究竟如何进行研究想得不够具体,还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来,但是到前两个步骤进行完之后,就有较充分的根据去制订研究计划,并且应该马上去这样做,以便能及时地开展这一研究工作。

  

研究计划主要包括:

1.课题名称;2.承担人;3.问题的提出;4.研究的目的;5.方法及措施;6.成果展示形式等。

  

(四)搜集与整理资料  

这里所说的资料是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重新搜集来的资料。

这样所搜集到的资料就远不限于旧的文献,主要是采用观察、实验、研究、调查、访问等方法所获取的事实材料。

  

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鲁迅小说中的禁忌习俗解读》、《让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大放光彩》等。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所谓调查,就是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事物的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分析搜集到的资料,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先要根据科研课题确定调查的题目是什么;其次,要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应该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再次,要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草拟调查研究的提纲,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如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要的经费,等等。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

这是调查研究最关键的环节,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这一步。

最大限度地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是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推断出结论,找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总结阶段。

根据资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工作总结。

调查研究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等。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具体地可以采用访谈、问卷、测验、专家调查等形式。

  

3.实验研究法:

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教育实验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一种要求比较严格、较难掌握和操作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实验研究法在许多中小学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普遍采用。

教育实验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层次。

其中一个常见的分类是,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

单组实验就是对单个实验组,比如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的学生,分期实施不同的实验因素,每次对一个实验因素的效果加以测量和分析。

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对照组或者控制组),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

循环实验则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通过研究个体反映总体的方法。

它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考察其具体的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研究相同、相似或相对的问题的范本或借鉴。

如,《是预习,更是一种铺垫——以苏教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预习方法设计为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以“细胞的增值为例”》等。

  

5.行动研究法:

顾名思义,行动研究法就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展研究,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科研方法。

这一方法目前正日益受到教育科研者的关注。

这种研究通常是小范围的探索性活动,一般由科研工作者和教学实践人员共同参与完成,通过二者的相互反馈和不断调整,从而使研究更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其基本程序一是计划,二是实施,三是反思和评价。

具体方法是,把教育科研放到一个开放型的系统中,在研究总目标的指导下,经过预诊,提出问题,广泛搜集与讨论信息资料,拟订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然后用多种手段评价效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总目标再进行预诊,确立下一步的小目标。

与其他科研方法比较,行动研究法具有如下一些独特的优势。

第一,目标明确易操作。

行动研究的基础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所以它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和教学实践工作紧密相连,不存在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问题,进行的观察和对行动的记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所以能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干预。

第二,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导向。

行动研究法一般运用在中、小规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中,考察的是某个具体的教育结构,要解决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迫切问题。

研究的整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

通过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的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型的实际问题。

第三,能促进参与者的进步。

行动研究脱离不了教育行为和特定的教育环境,它是由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学实践工作者共同合作完成的。

一个课题的研究小组,往往是研究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通过积极的互动,有效的交流,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第四,形式灵活易修正。

由于有一套良好的多重反馈的机制,行动研究法允许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做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不过分死板地强调研究过程的严格性和计划的严密性。

根据再诊断,可以适当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一环节的小目标,因而形式十分灵活。

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达成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这一点,是其他科研方法无法比拟的。

  

(五)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就是在已经搜集并整理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理性加工。

如果发现原有的材料尚有欠缺之处,还应继续挖掘材料,因为只有在占有足够材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

  

(六)撰写报告或论文  

把科研的全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就成为科学研究报告或论文。

它将研究者的研究指导思想、学术观点、研究过程与成果公诸于众,是与其他人(研究者或教师)沟通的主要渠道。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般有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著述。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教师素养  

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及其必要性  

(1)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的推进,正在成为学校和教师生活中的大事。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矛盾,而要真正解决这些矛盾或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老经验、老办法,恐怕难以奏效了,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因为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热切呼唤;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需。

  

(2)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能不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面貌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具备科研素养的教师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创造性,能更快地、批判性地接受新的教育理论,迅速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活动中,并能避免简单的模仿性的模式化的重复。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3)科研素养是新世纪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  

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一个教学的研究者。

他们必须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才能在反思中发展,在研究中提高。

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科研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是21世纪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2.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要素构成:

  

(1)教育科研意识  

一个教师若没有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创新,只能做一个“教书匠”。

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树立牢固的科研意识,把科研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并养成学习、思考、总结的习惯。

一方面,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更要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

教师不仅要经常动笔,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善于将成果发表,得到社会的公认,更重要的是要将研究的成果转化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变成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逐渐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甚至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2)合理的知识结构  

A.教育科研基础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研能力  

A.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成为关键一环。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能力素养。

  

B.信息处理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在获取、掌握、处理、应用教育信息的基础上,探求新的知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

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

  

C.开拓创新的能力  

D.组织协调的能力  

E.文字表达的能力  

(4)教育科研道德素养  

A.坚持真理,勇于探索;B.实事求是,严谨治学;C.发扬民主,百家争鸣;D.尊重别人,合作共享;E.批判继承,大胆创新。

  

3.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1)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过程  

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教师个体而言,就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A.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扎实的基础、苦练基本功,积极尝试,不断积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例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始教书时,仅是一名简易师范毕业生,但他在教育生涯中坚持开展教育科研,曾对3700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作了详细记录。

后来,他在此基础上认真加以研究。

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当代的魏书生、李吉林、马蕊兰等优秀教师都有一个首先在工作中实验、摸索的过程,只有当这个阶段的积累十分丰富后,以后成果就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

  

B.质变  

即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经验、灵感条理化,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维方式定势化,逐步解决相关问题。

这是教师科研素养提高最快的时期。

例如李吉林、魏书生是从研究语文学科的具体教学问题入手,然后总结一套语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很快独立地走上科研之路。

  

C.拓展  

教师科研素养经过积累、质变两个阶段后,逐步内化为一种科研观念,科研工作也进入得心应手阶段。

教师科研素养进入拓展阶段,是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重大改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旧有经验进行再认识和再加工的过程。

它是教师在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全面升华,是科研理论、科研风格、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大师”的形成时期。

  

(2)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根本途径  

A.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中提高  

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的学习教育理论,并把理论的学习和日常的教学实际及科研活动相结合,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有了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

  

B.在科研实践中锻炼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同任何人的能力一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和发挥出来。

经过实践的锻炼,才可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体验,才能学会和掌握中小学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科研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提高科研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完善自己。

  

C.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发展  

交流有助于吸收众人之长,或借鉴他人的教训,或受他人经验和方法的启发,达到增强科研素养的目的,而且通过合作研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带动。

新兴小学

2010年9月2日  

教育科研业务讲座

(二) 

纪俭

教研论文的撰写问题,概括起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点”要高  

立足点要高,是指撰写论文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持,要阅读大量的教育专著,积累大量的教育理论,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善于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以党的教育法规、方针政策,以现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选题才能站得高,望得远;阐明观点,才能居高临下。

  

2.时代性要强  

时代性要强,是指选题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至高点,立足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摄取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来进行研究。

  

如当前的热门话题是课改实验。

课改实验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既定方法,大家正处在实验、摸索阶段。

可以针对目前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把自己在课改中尝试、摸索的成功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

  

3.“射击点”要准  

“射击点”要准,指论文的论点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时弊而言的。

这就要求你能从教育方针、教育理论的高度去评析当时的某一观点、某一做法,提出不同观点、做法,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教师难忍奇思怪想”揭开了什么谜底》、《满分作文系抄袭之作尴尬了谁?

》等。

  

4.操作性要强  

操作性要强,是指撰写某一方面经验类型的文章,文中提供的经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广泛运用,并且立竿见影。

不是泛泛而谈空洞的理论,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盘托出。

  

如:

班主任工作中《小组的优化与组合》:

  

(1)什么叫优化,组合(略);

(2)优化、组合的重要性(略);(3)怎样进行优化、组合(详、高矮、男女的搭配、班干部的搭配及位置等);(4)效果如何(略)。

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第(3)点。

  

这里要区别的,凡是尽人皆知的老题目,例如介绍“复述”、“朗读”、“背诵”、“说话”等老题材,其训练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熟知,理论方面的阐述可以从简;凡是鲜为人知的课题,如“阅读教学的‘返朴归真’”、“阅读教学中的‘移情换位’”等,则要进行教学原理和重要性方面的表述。

这就说,撰写经验型文章要因文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初学写作的老师,宜先写介绍操作性的经验型文章。

  

5.“切入点”要小  

“切入点”要小,是指选题,撰写文章要遵循“宁凿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原则。

意思是说选题不宜过大、过泛,口子要小,即“小题大做”。

这样,有利于文章阐述得深透,富有新意。

尤其是初次撰写 文章的 老师,如果你选写“学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语文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学校德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的策略研究”等这类选题,涉及面广,不容易写好。

还不如选些涉及面小的题目好,如关于德育方面的“小学生扫地方法的指导”、“从一角钱中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又如语文科的“让一年级学生开口说规范的话”、“从识字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文明礼貌教育”,数学科的“一题多解与举一反三”等。

  

6.课题要敢于指向“空白”  

课题指向“空白”,是指提出的课题,在当时属市内外、省内外,甚至在全国是首创的。

也即你提出的课题,经过实验,取得成果,填补了当时某一地区的“空白”。

  

搞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就要树立敢于填补“空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创造,就是改革精神。

这类课题撰写出来的论文,档次高。

  

对“空白”的理解,可分两个层次:

(1)开始搞课题研究的老师,可以选一些属区内、市内教育科研的“空白”。

它占有材料方便一些,也是很有价值的。

研究后取得成果,对区、市一级的教育教学改革能起到推动作用;

(2)对那些搞教育科研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搞属省内外、国内外的“空白”课题。

  

7.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  

所谓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是指你自己或发现别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火花”的地方。

具体地说,是指教学中对学生在文道统一上、在开发智力上、在掌握技能上、在激发求知欲望上、在某一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