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04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docx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研究——李新殿

 

发布时间:

2011-6-38:

49:

48查看人数:

1326

 

引言:

漫漫中华千古,悠悠礼仪之邦。

礼仪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赋予了中华民族典雅的语言,端庄的举止,含蓄宽厚的个性以及仁爱诚信的品质。

正是这样一种礼仪文化感染着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给我们的为人定了一个道德规范。

当今时代,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社会使命,以礼仪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构筑大学生健康精神家园有着重要意义。

一、礼仪的理论要旨

孔子说:

“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说: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见人不施礼,再跑四十里;见人施礼,少走十里。

世界上最廉价,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就是礼节。

----拿破仑.希尔(美成功学家)

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

而我要说:

尊礼而行,万象有仪,融东贯西,风古尚今。

1、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一个复合词,由“礼”和“仪”两部分组成。

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一种道德的外在表现。

此外,站在不同角度,对礼仪还有其他一些异曲同工的界定。

(1) 从个人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

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一个人的教养、素质在行为举止中的体现;

(2) 从道德角度看,礼仪被确定为与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

以更具体的形式和要求对社会公德进行贯彻、落实,“明礼”被列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范围之一;

(3) 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实用的一种艺术,也

可以认为是一种交际方法或社交方法;

(4) 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5) 从传播角度看,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

(6) 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的心灵美的外

化。

2、礼仪的基本特征

礼仪自身独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规范性、限定性、可操作性、传承性、变动性等五个方面。

   第一,规范性。

礼仪的规范性,不仅约束着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的言谈话语、行为举止,使之合乎礼仪;而且也是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种尺度。

    第二,限定性。

礼仪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交际场合和普通情况之下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

在这个特定范围之内,礼仪肯定行之有效。

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范围,礼仪则未必适用,礼仪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需要按照不同的场合和运用范围而改变。

    第三,可操作性。

礼仪是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的行为规范。

礼仪在具体的细节上以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仔细周详地对礼仪原则、礼仪规范加以贯彻,把它们落到实处。

    第四,传承性。

作为一种人类的文明积累,礼仪将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的习惯做法固定下来,流传下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特色的礼仪文化,礼仪文化会伴随代代繁衍而得到传承。

     第五,变动性。

礼仪一方面是在人类长期的交际活动实践之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不可完全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形成,同时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要求礼仪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新的要求。

所以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而是发展的科学的人类文明奇葩。

3、礼仪的分类

礼仪按其应用范围一般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

政务礼仪:

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服务礼仪:

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主要适用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商界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等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士。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这块加具体的分类)

二、中国礼仪教育的历史演变

在原始社会,人类还处在蒙昧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把“天”、“神”作为宇宙间最高的主宰,对之顶礼膜拜,进行祭祀,这时就产生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当时只有简单的人际交往,只要不违背“图腾”,就可以继续交往下去。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礼”开始打上阶级的烙印,礼的涵义也有所变化。

在周代,礼除了用于祭祀之外,还作为治国之本。

孔子认为:

“为国以礼”。

周礼不仅内容已大为增加,而且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

礼乃立国治政的大法,仪是指一种礼节、仪式、仪文,这在当时是较流行的观点。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有些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礼制”,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工具。

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封建礼制,是现代礼仪发展的起点。

辛亥革命在推翻了封建帝制的同时,也结束了封建礼制,“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

随着无产阶级的觉醒,使社会主义礼仪具备了雏形。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国民党部队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其中的“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许打人骂人”,“不许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等等,都是适应当时斗争需要的纪律,也可视为公德、礼仪的组成部分。

当时的社会公德和风尚,实质上具有社会主义公德与礼仪规范雏形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逐步地变私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人与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人民内部合作代替了对抗,互助、互利代替了尔虞我诈,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亲密的同志关系,由此而建立起的礼宾规范,为世人所称赞。

在人际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诚挚相处,互谅互让;舍己救人,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不少地方真正形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敬老、爱幼、尊贤的优良礼貌传统,得到充分的弘扬。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礼仪重新进行了文化审视和理性思考,不仅汲取了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东西方文化和东西方礼仪有机地交融,逐步地完善和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分析

1、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亟待提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育人的道理,在于表扬人的善行,彰显人的德性,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荡涤社会上的每个人,从而去污除垢,实现自新,逐渐追求完善的行为,不断要求进步。

大学校园是一个神圣的求知殿堂,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场所。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女”、“天之骄子”,代表着一个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将来必将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和文明的重任。

北京大学的学生在网上,将自己

观察、发现的北大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贴到BBS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成为北大的热门话题。

北大以校园论坛的投票和讨论为基础,公示了十种不文明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视。

官方版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包括:

“迟到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乱扔垃圾、占座、考试作弊、损坏公物、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

大学生在个人形象塑造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部分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礼仪意识淡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礼让他人,不善于控制个人的情绪波动等;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个性”,把行为不羁、言语粗俗、穿戴奇特,视为个人有“个性”的体现;部分大学生蔑视传统美德,把传统思想视为“守旧”、“落后”、“老古板”的代名词,把追求时尚与继承传统完全对立起来.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制约了大学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己经亟不可待。

2、大学生礼仪知识相当匮乏

大学生礼仪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的高低,掌握礼仪知识是养成礼仪习惯和提高礼仪修养的基础。

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中:

“姚礼萍以芜湖市各高校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了问卷调查1500份,涉及本科、专科、高职等各类高等学校7所,60个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低,完全了解的仅占22.72%,一般了解的占30.28%,而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同学占总数的14.83%,可见大学生的礼仪知识相当匾乏。

由以上数据可以推论,礼仪知识的匾乏,导致了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无知”。

另外周悦娜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在“如何看待礼仪文化这一概念”仅有1.5%的同学“从来没有考虑过,对礼仪不感兴趣。

”,①姚礼萍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大学生》中调查到:

“大学生对学习礼仪知识的态度如下:

认为很有必要的占17.60%,有必要的65.14%,一般的12.07%,无所谓的5.19%。

”②由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学习礼仪知识的需求和意愿。

3、部分大学生礼仪情感淡薄

大学生礼仪情感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是否有遵守社会和学校的礼仪规范的意愿,是否有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习惯,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将自身的态度和意愿表现出来。

通过走访农大学生,了解到他们对自身行为是否规范不够重视,认为个人的学业是大学生活的重心,其他的事项均是“小事情”。

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的礼仪情感淡漠,鱼待通过适当的礼仪教育来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

4、大学生践行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坚持性不够

大学生的礼仪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否自觉的遵守礼仪规范,将学习的礼仪知识付诸实践活动,用所掌握的礼仪规范指导生活和学习。

课堂纪律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业成绩、礼仪修养息息相关,如果课堂秩序混乱,大学生就无法保证学习的成效,也无法养成大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在其他方面也无法获得长足的进步。

综上数据,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学习礼仪知识,坚持礼仪实践,自觉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大学生礼仪修养欠佳的原因,为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1.溺爱独生子女而滋生的家庭礼仪教育疏失

“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②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生长在和平的年代和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的时代,除来自农村的同学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6+l式的家庭结构中,大部分独生子女的生活安定,生活质量良好,生活在长辈过分溺爱的家庭生活中。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家长的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片面性,具体表现在过分关心子女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子女人格塑造、价值观引导、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挫折后的心理调试、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了孩子过分依赖他人的习惯,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同时由于对孩子过分娇惯,想法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逐渐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等自我膨胀的思想,造就了孩子跋启、任性、骄纵、自命不凡的性格,在生活中不懂得礼让他人、尊敬师长;在人际交往实践中,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缺乏在同龄人中进行交际的逆境锻炼,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谦让、妥协的品质,缺乏对他人处境和利益的理解和宽容,缺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和服务精神。

家庭教育的偏失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

正是由于在大学生性格、品质养成时期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大学生在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困难重重。

2.学校教育链诸环节在礼仪教育上的缺位

学校教育在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缺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小学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少有考虑,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经出现严重脱节”②。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仍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目标。

无论是社会、教师、父母还是他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仍然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对于礼仪知识的教育和礼仪习惯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农村教育尤为典型。

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在学校中进行学习的目标往往是考入大学,因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和做各类试卷,来应对高考,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实践,这种以“分数”为中心导向的中小学教育,必然会忽视礼仪教育。

正是在中小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和智力上的“高分”,与礼仪修养的“低分”同时并存。

(2)高校礼仪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导致大学生的知行脱节严重。

魏燕在《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高校内单一的上课模式、没有专业的礼仪教育老师等问题使得他们本来己经滞后的礼仪教育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

数据表明,在大学校园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学习礼仪知识,但学校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迈入大学校门,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大学生开始独立而自由的进行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与他人交流。

在生活方面,进入“断奶期”,离开父母的照顾,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管理钱财,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分配空闲时间,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生活,等等。

大学生步入大学,从高考的重压和枷锁之中解放出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进入了相对“放松期”。

在大学里,新的学习压力比起高中,己经大为减轻,而对新的环境、独立的生活方式、全新的学习方式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大学生不再安分于中学时代苦读课本的学习生活,开始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去实践,在实践中去感知社会和认识世界。

由于前期家庭和中小学礼仪教育不够系统和完善,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总体不高。

随着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日益频繁、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密切,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礼仪缺失不断显现,造成了人际不和谐、工作不顺利、生活不顺心等,大学生不断受到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打击,产生挫折感,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生活方式、人生理想等等,也开始寻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方法。

目前大学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存在明显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学习礼仪的需要。

其一,大学管理部门往往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于大学生在个人生活中存在的礼仪问题,无法逐一进行引导和教育。

其二,学校德育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的系统化指导。

3.价值多元的态势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不利影响

“在市场体制、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条件下,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多重性、矛盾性与从众性特点。

”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机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自由、竞争、平等、互助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吸纳时代的精髓,形成独立自主、奋勇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在社会变革、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礼仪行为、思想意识、理想追求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容易导致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

社会对个人综合能力、专业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普遍重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中“考证热”、“电脑热”、“外语热”等日日升温,而作为道德教育中最根本、最简单、最起码的基础文明礼仪,却引不起莘莘学子的足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学业成绩高、专业技能强而个人品质低下的状况。

4.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合理离弃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礼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礼仪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主导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主旋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进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礼”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历史上,礼仪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举止,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传承了中华民族文明。

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观。

儒家的礼文化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演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奴化人民群众的工具。

在明清时期,礼文化被妖魔化。

到近代,礼文化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下乡等历史的激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激,部分优秀的礼仪文化被不合理地离弃,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严重的断层。

同时,由于西方文化乘虚而入,多元价值观念、颓废的人生观进一步冲击了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扭曲、急功近利、人情观念淡薄、精神空虚等。

5.礼仪知识和礼仪文明的主要传播渠道不够畅通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礼仪知识和礼仪文明在大学校内外的传播,可以发现传播媒介还没有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在学校内部,校园广播往往播报学校的新闻、时事热点、音乐歌曲、学校动态等等,而对于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的宣传甚少;学校的展板、条幅、板报等,往往作为宣传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宣传中央和学校的重大决策、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报道的阵地;学校网络建设上,也没有对礼仪文明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网站关注的是学校的新闻、勤工助学和就业、大学的各个机构、大型活动、学校获得的成就、志愿者活动等。

在大学校园中,校园传播媒介并没有在教育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教育和引导,并没有对大学生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应该具有的礼仪做出具体的指导。

校外的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礼仪的宣传更为分散和稀缺。

6.大学生自身不注重提高内在修养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在一个人行为举止中的体现”。

当代大学生对强化自身的能力非常重视,同时也非常重视个人外在形象的塑造。

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能穿名牌服装,做一个时代达人。

但部分大学生对时髦的判断缺乏根据,没有认识到符合礼仪要求的仪容、仪貌更加重要;部分学生学习礼仪,对礼仪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把礼仪归结为言谈举止要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内心缺乏对这些礼仪规范的认同;部分大学生学习礼仪,具有相当大的功利性色彩,认为学习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礼仪习惯的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各种礼仪,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获得求职的成功;部分大学生认为追求个性的解放非常重要,却没有意识到遵守社会规范是追求个性的前提,遵守民族风俗和群体习惯是追求个性的基础,应该将追求个性的解放与继承传统美德结合起来;部分大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也努力地学习礼仪知识,但是没有将礼仪知识付诸社会实践,无法将学习的礼仪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礼仪技巧等等。

大学生礼仪认识的匾乏、对礼仪的认识存在偏见、对学习礼仪知识的功利性目的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的低下。

四、礼仪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1、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在文化多元化的交融与冲击下,“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中华礼仪内容丰富,礼仪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大学生对礼仪理论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训练,不仅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促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研习和思考,潜移默化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礼仪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

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力,更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塑造个人的高尚品德。

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

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形成高尚品德的过程。

礼仪教育有助于修正大学生行为习惯。

礼仪教育能助力大学生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个人自信心。

礼仪教育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增强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竞争力,对大学生就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社会文明的共同要求必须做到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做人行事要有规矩。

礼仪对调整人们的生活、正确进行社会交际有重要作用。

礼仪通过公认的社会守则来反映社会道德,倡导符合道德的行为,反对不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野蛮行为,促进了社会公德的形成。

4、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推动整体国民素养的不断提升。

举止文明,待人以礼是中国人的一个基本素质。

前些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偏向应试教育,而大学生教育又忽略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以致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国民有明显的不明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与国人的基本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

大学生是作为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也对形成学习礼仪的整体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推动整体国民素养的提升。

五、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二是靠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来监督。

因此,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失礼言行及一些不文明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创新大学生礼仪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礼仪内化速度和程度。

首先,创新礼仪教育的内容,完善思想教育体系。

我们要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研究,对其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整理,将传统礼仪中蕴涵的合理思想提炼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当代大学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文化的结合点,大胆借鉴外国优秀的礼仪文化,吸取其先进的礼仪教学新理念,合理中国化,打造以承继中国文化传统和外国礼仪相结合的现代社会文明礼仪,使礼仪在与时俱进中得到延续。

同时,教材的编写也需要提升到日程上来,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和实际需求,使同学们学有所依、知其所言。

其次,开展礼仪教育需要全新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大学生的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

首先,在单一讲授教学中融合进情景教学,通过仪态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演习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教学相结合,改善以往“静”的教学思路,用“动静”相结合的新方法来传授礼仪,彻底改变思想中固化的模式,更有效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实现礼仪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最大化结合。

第一要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礼仪培训和实践,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需求和礼仪的价值所在,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机制,从为“学”而学到为“需”而学,这需要高校积极结合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搭建理论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第二要结合学校的各项精品活动开展各项礼仪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是全体学生参与到礼仪的课外实践中来,完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良好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