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96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docx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解读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研究成果“死亡标签”泛素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为他们发现了泛素对蛋白质降解(死亡)的调节。

 

远离“热点”的一项研究

 

   蛋白质是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基础。

近几十年来,生物学家在解释细胞如何制造蛋白质方面取得很多进展,但很少有人对蛋白质的降解问题感兴趣。

然而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却把研究方向转到蛋白质的降解上,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由泛素调节的蛋白质的降解。

   实际上,人的很多疾病就是因为某些蛋白质降解过程不正常导致。

   犹如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细胞生产的各种蛋白质也会出现生死现象,否则就不可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和生命现象。

可是,细胞是怎样控制其生产的蛋白质走向死亡之旅的呢?

   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的研究发现,对错误或无用的蛋白质执行“死刑”,其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确认谁是要被“处死”(降解)的蛋白质,而泛素就是这样一种“死亡标签”,它被贴到哪种蛋白质上,哪种蛋白质就会死亡。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这3人就发现,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蛋白质被贴上“死亡标签”——泛素,然后才被降解。

这表明细胞有专门化的方式去除所不需要的蛋白质,而且泛素调节蛋白质死亡是需要能量的。

   泛素是由有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人们最早是在1975年从小牛的胰脏中分离出来的。

研究人员最初认为它参与了白细胞的形成,但后来发现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都有它的身影,所以称其为泛素;只是后来发现它有调节蛋白质死亡的作用,才称它为“死亡标签”。

   20世纪70年代,当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聚焦蛋白质的合成时,赫尔什科把研究方向转向了非主流问题,即蛋白质是如何降解的。

1979年,切哈诺沃和赫尔什科在访问罗斯时,在罗斯的美国费城实验室做了许多实验,他们3人试图用层析法去除网状细胞萃取液中的血红蛋白,这时他们发现,萃取液分为两个部分,每个单独部分都处于静止状态。

但将两部分重新融合在一起,便发现依靠细胞的供能物质──三磷酸腺苷(ATP),蛋白质降解过程可以再次被启动。

 

“泛素多步骤贴标签”假说

 

   根据上述研究,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认为,在细胞溶液中,有一个具有热稳定性的多肽是活跃的部分,这个多肽含有一个分子量为9000的分子,被命名为APF-1,意为一部分(溶液)中的活性因子,后来证明这个活性因子(即一种蛋白质)就是泛素。

   后来,这3位科学家在1980年发表两篇论文,进一步确认泛素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APF-1通过稳定的化学键,与萃取液中的各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二是APF-1能与许多同类的目标蛋白质(比如,将要被执行“死刑”的蛋白质)联结在一起,当时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聚泛素。

实际上,这种聚泛素反应,就是给将要降解的蛋白质贴上“死亡标签”;而某种蛋白质一旦被贴上“死亡标签”,就会被引导到细胞的“垃圾桶”中被“处死”,就像一个人把自己计算机中不需要的文件删除到垃圾桶中一样。

   然而,将泛素贴到目标蛋白质上需要ATP能量,因为这涉及蛋白质的输送和一整套复杂的程序。

   1981~1983年,有3种酶被发现,它们是E1、E2和E3。

典型的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一种或数种不同的E1,几十种E2和几百种不同的E3;而E3才是决定细胞中哪一种蛋白质需要在蛋白酶体中被“处死”的决策者。

根据这3种酶的作用,切哈诺沃、赫尔什科和罗斯和他们的学生提出一个假说,“泛素多步骤贴标签”。

后来的研究证明了这一假说。

 

蛋白质如何走向死亡之旅

 

   在泛素调节蛋白质死亡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许多复杂的步骤。

第一步是E1激活泛素分子,而这个激活过程就需要来自ATP的能量;激活后的泛素分子再被转运到不同的E2上,后者负责把泛素分子捆绑在需要降解的蛋白质上,但在这个过程中E2并不认识被指定要降解的蛋白质,真正对蛋白质操生杀大权的是E3,因为对要被降解蛋白的认定是由E3来完成的。

这一过程是:

在E3指引下,E2携带泛素分子接近E3所指定的蛋白质,这时E2就把泛素分子“捆绑”在所指定的蛋白质上。

但是,这个过程是反复进行的。

这样,被指定的蛋白质上就会贴上一批泛素标签,形成一个短短的泛素链。

因为只有泛素分子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起到标签作用,这时贴上了“死亡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走向细胞中的“垃圾桶”──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在形状上如同一个桶,具有上下两个盖子。

上面的盖子就是“垃圾桶”特定的“锁”,有了这把“锁”,就能把细胞的其他部分挡在“垃圾桶”外,而泛素分子链则是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就在泛素打开“锁”让指定蛋白质进入“垃圾桶”前的一瞬间,泛素马上脱离指定蛋白质。

这样,退却的泛素便可重新被细胞利用。

   进入“垃圾桶”的蛋白质,经过处理会分解成7~9个氨基酸的短链,自此,蛋白质的降解过程完成。

由于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又涉及物质的运送,当然需要ATP能量,这正好证明了3位科学家最初发现的现象:

细胞萃取液的两个部分融合时,便启动ATP供能。

   研究表明,通常一个人体细胞含有3万个蛋白酶体,所以能大量降解不合格或身体不需要的蛋白质。

 

深刻理解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

 

   为进一步证明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的作用,赫尔什科及其同事发明了一种免疫化学方法,验证细胞确实在利用泛素系统分解错误的蛋白质。

   今天人们已经知道,细胞中30%以上的新合成蛋白质是经过蛋白酶体降解的,因为它们没有通过细胞严格的质量检查。

正如每种产品在出厂投放市场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一样,不合格产品必须毁掉或重新回炉。

   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与细胞分裂、DNA修复有密切关系。

如果细胞分裂和DNA修复发生问题,就会发生子宫癌、囊性纤维肿瘤等疾病;而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的原理,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疾病并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

目前,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些药物已经问世,正等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批。

 

相关链接

 

阿龙·切哈诺沃今年57岁,阿夫拉姆·赫什科今年67岁,都是以色列工学院的教授。

欧文·罗斯今年78岁,目前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

   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获得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说明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各个学科正在进一步交叉和结合,而生物学、生理学和化学的联姻,更是深入到了生命科学的核心。

同时,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均授予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蛋白质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