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92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docx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

贵阳通源道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二○○七年七月

前言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西部大开发中,贵阳是东进西连、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是大西南陆地交通的枢纽。

近年来,贵州省的交通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道主干线贵州省境内的建设正迅速推进。

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阳市东北环、贵花大道等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续建成。

重庆至湛江公路(GZ50)、上海至云南瑞丽公路(GZ65)两条国道主干线和G210、G320、G321三条国道在贵阳市的交汇,使贵阳市成为全国45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

目前,国道主干线GZ5O、GZ65在贵阳市境外的路段大多已经建设通车或正在建设中,而两条主干线在贵阳市境内尚未完全沟通,GZ65在贵阳市境内的部分路段尚未建设。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以下简称“南环线”)是贵阳公路网体系“一纵二横三环”中三环中外环线中的一段。

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贵阳市与花溪区及贵州南部市县之间的交通条件,加强贵阳市中心区与花溪区的联系,增强贵阳市对临近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缓解花溪区对外交通涌向贵阳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带动贵阳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将有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起点位于国道主干线贵阳绕城高速西南段牛郎关互通立交,经杨柳冲、改茅、孟关、上板桥、下板桥、下谷冲、杨眉、坝谷冲、桐木岭、斗篷山、小龙滩、缸瓦井、梨水寨、摆龙、石板哨、野毛井,止于国道主干线贵阳绕城高速西南段金竹互通立交,全长37.447公里。

贵阳通源道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委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本公路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该院于2007年7月编制完成《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项目建议书》。

2007年7月,贵阳通源道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受委托后,于7月上旬对本公路项目沿线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踏勘。

 

1评价目的

本工程的建设将促进贵阳城市建设发展、完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工程建设和运营将对该区域的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正负两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工程和环境现状,在采取有关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论证本工程的可行性;通过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为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行动计划,同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科学依据。

2工程概况

2.1项目地理位置

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位于贵阳市境内,所经乡镇有花溪区孟的关乡、青岩镇、花溪乡、党武乡、石板哨镇以及小河区的金竹镇。

项目起点位于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牛郎关互通,止于绕城高速西南段金竹立交互通,全长约37.622公里,为贵阳市环城高速的重要组成部门。

2.2路线方案

本项目路线起于牛郎关与国道主干线贵阳绕城西南段牛郎关立交相连,向南(与牛郎关至孟关战备路平行)经改茅东侧跨越湘黔铁路,沿刘家山东侧边缘布线至五显庙(此处将整体拆迁),继续南行至孟关乡设置孟关互通立交;线路在上板桥改向西行,经下板桥、仓上、下谷冲、杨眉堡,在肖家田北侧约500米处与省道S101交叉(设桐木岭互通立交)。

后沿石头寨北侧继续向西行进,经斗篷山至石板井改向北行,经小龙滩于摆贡东北侧约500m跨越省道S106(设党武互通立交),继续向北经摆门在长坡、石头坡间设大桥跨越花溪水库,线路继续向北经梨水寨、摆拢于大凹处跨越贵昆铁路,在马家大坡设石板哨互通与花清路相连通,后线路继续向东北经花鱼井、合朋村、罗大林至国道主干线贵阳绕城西南段金竹立交终止。

2.3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按照贵阳公路网系统以国道和省道为骨架,县道、乡道为联系,与城区环和乡村公路相接,形成“一纵二横三环”的公路网体系,本项目设计速度一般选100公里/小时。

本项目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通行能力分析以及本项目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贵州省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并综合分析项目沿线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资金筹措困难等诸多因素,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并参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01-94)送审稿中有关规定推荐采用的技术标准见表2.3-1:

表2.3-1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2

路线总长

Km

37.622

3

征用土地

6860

4

拆迁房屋

m2

218776

5

拆迁电讯、电力线

Km

33.06

6

概算总额

亿元

27.960

7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100

8

车道数

4

9

路基宽度

26

10

直线最大长

1552.32

11

平面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825/1

12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59.58

13

最大纵坡

%/米/处

3.9/800/1

14

最短坡长

m/处

300/1

15

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I级

16

大桥

m/座

6078/22

17

中桥

m/座

148/2

18

涵洞

m/道

3885/112

19

隧道

m/座

1220/2

20

互通立交

6(其中2处为枢纽互通)

21

分离立交

9(其中大桥兼5处)

22

服务区

1

23

停车区

2

24

收费站

6

2.4主要工程概况

拟建公路项目主要工程有:

路基土石方工程854.749万立方米,特殊路基处理4.935Km,防护及排水工程468612.50立方米,桥梁工程6226米/24座,涵洞3885米/112道,隧道920米/1座。

 

3环境现状评价

3.1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1)项目经过贵阳市所辖的花溪区、小河区。

项目影响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平均年增长13.0%的水平;从三种产业比重来看,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导。

初等教育较普及,文化与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项目经过区域,按农业人口统计人均耕地面积,小河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0.3亩/人,花溪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总体上路线经过城镇农民人均收入略高于贵阳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3)项目影响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结构以矿产加工、饮料酒、卷烟和中成药生产为主,农业主要以稻谷、小麦、玉米等为主。

(4)工程所在区域风景区较多,本工程经过花溪风景区十里河滩景区。

(5)项目所在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较为发达,但没有形成网络,且高等级公路少,对过境公路的疏散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持续增长,现有公路与公路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3.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植被资源

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的植被以原生植被被破坏后自然更新及人工造林的次生植被为主,以马尾松、松柏为主的针叶林是本评价区植被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在拟建公路沿线均有大面积分布。

经走访有关林业部门及对拟建公路沿线进行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受保护植物。

(2)动物资源

评价区域内因为人类活动频繁,森林和灌丛植被较少,特别是常有汽车过往,兽类只以小型兽类为主,如黄鼬、猪獾、果子狸、鼠类等。

鸟类以雉类、鸠类为主。

由于拟建公路区域人为活动频繁,经现场调查及当地林业部门核实,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受保护动物。

(3)农业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禾谷类、豆菽类作物、薯芋类、油料、纤维类、蔬菜类。

(4)拟建项目沿线各区基本农田面积占农用地面积的比例均在78%以上,平均为79.34%,花溪区比例最高约为80.56%,小河区比例约为78.12%。

本项目永久占用土地6860亩,占用基本农田1075.6亩。

(5)花溪区水土流失平均侵蚀模数分别为732.29t/(km2·a),侵蚀级别均属微度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占当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33.21%。

公路所经区域水土流失较轻。

3.3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1项目区域水系、水环境概况

拟建项目跨越在拟建项目分别在K13+300、K17+550、K28+300及K29+900分别跨越杨眉河、石头寨河、及花溪水库。

杨眉河及石头寨河属于惠水县涟江支流。

花溪水库以上河段人口和工业污染源均较、少,水质保持良好。

水库下游的花溪河经过的花溪镇及周边区域,由于人口密集,河流污染主要为生活污水造成的有机污染。

花溪区相继建设了花溪污水二期工程南大街截污工程、花溪水库至平桥截污工程等,形成辐射花溪城区及风景区中心区域的截污管网建设格局,排污管全长15.4km,使花溪风景区中心区域污水截流处理率达到92%,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花溪河COD、Mn、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及总磷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要求。

3.3.2地表水现状监测

(1)水环境监测断面共设置4个监测断面,

(2)监测因子pH、COD、SS、BOD5、氨氮。

(3)监测结果

现状监测由贵州省交通环保监测站于2007年7月完成,环境现状质量监测结果见表3.3-1。

表3.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断面

监测日期

气温(OC)

水温(OC)

pH

SS

(mg/L)

BOD5

(mg/L)

NH3-N

(mg/L)

COD

(mg/L)

1#杨眉河K13+300

7月28日

25.0

15.0

7.63

18.0

2.86

0.290

15.26

7月29日

24.0

14.0

7.59

16.0

0.41

1.630

15.18

7月30日

27.0

18.5

7.53

24.0

0.61

0.113

15.12

三日平均值

25.3

15.8

7.58

19.3

1.29

0.678

15.19

2#石头寨河K17+550

7月28日

21.0

12.5

7.31

15.0

1.64

0.307

12.51

7月29日

26.0

15.0

7.15

12.0

0.10

0.116

12.36

7月30日

24.0

13.0

7.20

20.0

0.41

0.141

12.79

三日平均值

23.7

13.5

7.22

15.7

0.72

0.188

12.55

3#花溪水库K28+300

7月28日

26.0

18.0

7.51

22.0

1.33

0.301

9.42

7月29日

21.0

17.0

7.70

21.0

0.20

0.116

9.55

7月30日

21.5

17.5

7.78

18.0

0.40

0.096

9.15

三日平均值

22.8

17.5

7.66

20.3

0.64

0.171

9.37

4#花溪水库K29+900

7月28日

26.0

17.0

7.23

18.25

0.78

0.21

9.08

7月29日

21.0

16.0

7.71

13

0.355

0.03

9.24

7月30日

21.5

18.0

7.95

14.25

0.36

0.079

9.11

三日平均值

22.6

17.0

7.63

15.1

0.49

0.106

9.14

3.3.3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表明,受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排放影响,杨眉河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他河流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3.4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2007年7月,贵阳省交通环保监测站根据评价单位提供的调查监测要求,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3.4.1环境空气现状调查

据初步调查,拟建公路沿线除了城郊农村各户的生活用燃料之外,未有大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

总体上,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3.4.2环境空气监测

(1)监测点位

共设置4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K0+900牛郎关、2#K7+100孟关、3#K29+050梨水寨4#、K30+100摆拢。

(2)监测因子:

N02、TSP。

(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连续有效三天的现状监测采样,其中N02每天监测不少于24小时,TSP每天不少于12小时。

采样分析方法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及周围环境简况。

3.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项目沿线大部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质量良好,除汽车尾气和少量小型施工场地扬尘外,其它污染源少。

3.5声环境现状评价

3.5.1现状调查

经过现场实地调查,拟改扩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概况经统计列于表3.5-1中,推荐方案环境敏感点共计16处。

3.5.2敏感点噪声现状监测

现状监测由贵州省交通环保监测站于2007年7月完成。

评价选取了公路沿线7处9个具有代表性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具体点位见表3.5-2。

 

表3.5-1贵阳市绕城公路南环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桩号

距中心线最近距离(m)

高差

(m)

方位

第一排房

屋户数

敏感点概况

1

牛郎关村

K0+900

路左30

-6

侧向

12

评价范围内约50户,约100人,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4层楼房。

2

牛郎关互通

K1+500

路右80

-5

面向

5

地名杨柳中,属改茅村6组,评价范围内20户,约100人,房屋分散分布,第一排为平房。

3

牛家山

K3+900

路右60

-15

侧向

7

评价范围内40户,属改茅村4组。

约200人,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平房。

4

五显庙

K6+000

路右20

0

面向

30

评价范围内120户,约500人,属五显村3、4组。

房屋分布集中,第一排为二层楼房。

5

杨眉堡

K13+300

路左50

20

侧向

7

评价范围内100户,约600人,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二层楼房。

6

拢头寨

K14+800

路右25

20

侧向

7

评价范围内30户,约150人,属阳中村7组。

房屋分布稀疏,第一排为2层楼房。

7

小坡上

K26+050

路左20

3

侧向

5

评价范围内25户,约130人,属摆龙村三组房屋分布集中,第一排为平房。

8

缸瓦井

K26+800

路左30

-15

侧向

3

评价范围内8户,约40人,属摆龙村三组房屋分布稀疏,第一排为平房。

9

长冲

K27+000

路左20

3

侧向

5

评价范围内19户,约100人,房屋分散,第一排为2层楼房。

10

梨水寨

K29+050

路右30

-4

侧向

7

评价范围内40户,约200人,房屋分散,第一排为平房。

11

老花街

K30+100

路左30

-2

侧向

4

评价范围内25户,约130人,房屋分散,第一排为平房。

12

干井

K33+950

路右20

10

侧向

6

评价范围内60户,约300人,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平房。

13

花鱼井

K35+400

路右40

0

面向

12

评价范围内100户,约500人,属花鱼井村1组,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平房。

14

花鱼井小学

K35+400

路右160

0

侧向

学前班和一年级,2个班,学生约50人,3位教师,一层教学楼。

15

泡木湾

K36+100

路右20

5

侧向

20

评价范围内100户,约500人,属合朋村4组,房屋集中分布,第一排为二层楼房。

16

合朋小学

K36+100

路右100

5

背向

1-6年级,6个班,学生约400人,8位教师,三层教学楼。

注:

高差“—”表示低于拟改扩建公路路面高程。

公路两侧各监测点的噪声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3.5-3。

表3.5-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dB)

监测

点位

桩号及监测点

名称

监测时间

楼层

等效声级(Leq)

执行

标准

超标量

1#

K0+900

牛郎关村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2层

62.3

70

--

61.4

--

夜间

48.2

55

--

2#

昼间

4层

65.2

70

--

65.5

--

夜间

50.3

55

--

3#

K3+900

牛家山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2层

51.2

70

--

53.4

--

夜间

42.3

55

--

4#

K6+000

五显庙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2层

52.2

70

--

53.1

--

夜间

48.9

55

--

5#

K13+300

扬眉堡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3层

46.9

60

--

48.2

--

夜间

41.2

50

--

6#

K26+050

小坡上

7月21日~

7月22日

夜间

2层

49.3

70

--

50.2

--

夜间

42.6

55

--

7#

K35+400

花鱼井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2层

51.2

70

--

53.6

--

夜间

47.8

55

--

8#

K36+100

合朋小学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12层

51.2

60

--

51.4

--

夜间

47.6

50

--

9#

7月21日~

7月22日

昼间

3层

55.6

60

--

56.1

--

夜间

50.4

50

0.4

3.5.3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现公路两侧敏感点昼间不超出四类标准,高层噪声值高于低层噪声值。

合朋小学夜间超标0.4dB;超标原因主要是距离公路太近受交通噪声影响较严重。

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论

(1)拟建公路建设与贵州省、贵阳市公路网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公路建设将提高过境车辆的通过能力,对促进西部开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对项目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2)拟建公路建成后,将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加工型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变三类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

(3)保证沿线群众交通方便,最大程度地缓解因公路分割对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4.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拟建公路总体上对自然生境的整体性影响较小,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根本改变。

(2)本项目永久征用林地的总面积为1949.4亩,占总征地面积的28.42%。

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损失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

施工结束后还地复耕,边坡绿化会补偿部分生物损失量。

总之,该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不甚明显。

(3)由于拟建公路全线共设置涵洞93道、且具有可从下方通过的大小桥梁23座,因此,该公路平均每公里约有3个可供野生动物通行的构造物,可基本满足营运期公路沿线分布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活动,所以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自然生存基本上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拟建公路沿线经调查沿线未发现动物栖息地。

(4)由于沿线植被人工化程度较高,且植被长势良好,虽然公路施工对施工区邻近区域的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其破坏的面积较小且是暂时性的,随着施工期结束及人为的恢复,公路建设对其造成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同时,由于该区域自然条件较好,植被生长速度快,自然恢复能力较强,被破坏地段的植物能够迅速恢复。

随着公路的建成,路域植被得到有效地恢复,公路营运期对植物的影响大大减轻。

(5)本项目对沿线地区农业总体上影响不大。

但是,被占用的耕地将丧失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给公路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使农作物总产量减少。

建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良种、科学种田等措施提高产量,以弥补因工程占地造成的农业损失。

4.3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桥涵施工对水体影响

本项目推荐路线全线设置大桥22座,中小桥2座,全线桥梁总长6226米/24座,占路线总长的16.6%。

桥梁涵洞施工过程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来自施工作业的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

施工作业引起的生产污水包括大桥建设过程中的钻机污染水和含油污水,其源强较难确定。

在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模板和机械油料,如机械油料泄漏或将使用后的废油直接弃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造成水体质量下降。

(2)施工营地、集中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若不加强管理,直接排入河流将污染水体。

施工营地尽量设在沿线的居民区附近,桥梁施工营地一般设置在与桥梁相连的路基附近,待桥梁施工结束后再进行路面铺设。

这样,即可利用当地的污水处理设施适当减缓营地生活污水对地表水体的不利影响,又可减少施工用地占用。

总的来讲,拟建公路路线较短,桥梁施工营地的员工的数量有限,生活污水污染源是分散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是短期的,所以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是不大的。

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一定的管理、保护措施,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这种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3.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营运期对水体环境影响主要为暴雨时路面径流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影响和服务设施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1)路面径流水(重点是桥面径流水)对沿线水体的影响

由于当地降雨量与频次相对较高,加之河流的稀释、自净作用,径流污染物汇入河流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污染物浓度已大大降低,对河流水质产生的污染影响非常有限。

因此,可以认为营运期路面、桥面径流对水体水质影响较小。

(2)沿线服务设施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全线设置主线收费站6处、服务区1处。

拟改扩建公路沿线收费站每日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量约0.6t,虽然数量不大,且为分散排放,但由于污染物浓度较高,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就地排放,仍将会对沿线受纳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3)桥面、路面径流污水污染分析

①桥面径流主要河流水质的影响预测

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时,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桥面径流雨水的外泄将对沿线经过的水体造成石油类和SS污染。

通过预测结果表明,公路营运期桥面径流对河流中各类污染物的贡献量极小,SS浓度增值在0.005~0.0074mg/L之间,石油类增值在0.006~0.0085mg/L之间。

虽然河流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仍可使河流的水质在评价标准的范围内,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