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74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

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精基准2、粗基准3、刀具寿命4、前角

5、后角

6、主偏角

7、刃倾角

8、工艺路线9、过定位10、完全定位11、工序12、工步13、刀具寿命1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5、生产过程16、工序基准17、设计基准

二、选择题

1.刃倾角的功用之一是控制切屑流向,若刃倾角为负,则切屑流向为()。

A.流向已加工表面B.流向待加工表面C沿切削刃的法线方向流出

2、在实心材料加工孔时,应选择()。

A、钻孔B、扩孔C、铰孔  D、镗孔

3.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A.vc→ap→fB.vc→f→ap,C.f→ap→vcD.ap→f→vc

4.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工步B.工序C.工位D.安装

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A.设计基准B.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

6.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是()。

A.完全定位B.欠定位C.不完全定位

7.工件定位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B.工艺C.测量D.定位D.装配

8.()加工是一种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

A车削B.铣削C.磨削D.钻削

9.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0.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工步B.工序C.工位D.安装

11.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A.设计基准B.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

12.用()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完全定位。

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少于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A.六个支承点B.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承点

C.完全定位D.不完全定位E.欠定位

13.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是()。

A.完全定位B.欠定位C.不完全定位

14.工件定位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B.工艺C.测量D.定位D.装配

15.试指出下列零件在加工中的热处理工序应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哪个阶段。

(1)车床主轴(45钢)的调质工序()

(2)车床主轴(45钢)各主轴颈的高频淬火(C54)()

(3)车床尾架铸件的人工时效处理()

A.粗加工前B.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C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D.精加工后,光整加工前

16.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称为()。

A.基本时间B.劳动时间C单件时间D.服务时间

17.加工复杂的立体成形表面,应选用的机床是()

A.数控铣床B.龙门铣床C.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D.立式升降台铣床

18.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应选择()

A.钻孔B.扩孔C.铰孔D.镗孔

19.在工序图中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或位置的基准称为()

A.工序基准B.测量基准C.定位基准D.装配基准

20.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

21.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

22.在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

23.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a.工序b.工步c.工位d.安装

24.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为工厂的()。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辅助过程d.工艺规程

25.在设计机器零件时,应尽量选用装配基准作为()。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装配基准d.测量基准

26.在加工或测量工件时,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应尽量选用()。

a.工序基准b.设计基准c.装配基准d.测量基准

27.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规定与工件上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为()。

a.前刀面b.主后刀面c.副后刀面d.主切削刃

28.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称为()。

a.基面b.切削平面c.正交平面d.前刀面

29.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六个基本结构要素构造而成,规定切屑沿其流出的刀具表面是()。

a.主后刀面b.前刀面c.副后刀面d.主切削刃

30.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切削速度所在的平面是()。

a.基面b.切削平面c.正交平面d.前刀面

31.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称为()。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32.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

33.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为()。

a.前角b.主偏角c.副偏角d.后角

34.在正交平面内标注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刃倾角

35.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称为()。

a.前角b.后角c.主偏角d.副偏角

36.耐热性最好的刀具材料为()。

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金刚石

37.加工工艺性最好的刀具材料为()。

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金刚石

38.不能切削黑色金属的刀具材料是()。

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d.金刚石

39.超精密车削有色金属零件时通常选择的刀具材料为()。

a.高速钢b.立方氮化硼c.陶瓷d.硬质合金

40.复杂刀具通常选择()刀具材料。

a.硬质合金b.高速钢c.陶瓷d.金刚石

41.在实体零件上加工孔时应采用的方法为()。

a.扩孔b.钻孔c.铰孔d.镗孔

42.适合于大批大量加工齿轮毛坯已有零件孔的加工方法为()。

a.扩孔b.钻孔c.铰孔d.拉孔

43.平面加工效率最高的铣削方式常用的刀具为()。

a.圆柱铣刀b.面铣刀c.立铣刀d.三面刃铣刀

44.加工某一相同尺寸的内孔时,切除效率最高的刀具是()。

a.扩孔钻b.镗刀c.拉刀d.铰刀

45.加工箱体零件上孔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为()。

a.扩孔b.钻孔c.铰孔d.镗孔

46.曲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刀具为()。

a.圆柱铣刀b.球面铣刀c.立铣刀d.三面刃铣刀

47.加工沉头孔时通常使用的刀具为()

a.拉刀b.麻花钻c.锪刀d.铰刀

48.积屑瘤通常产生在()。

a.切削速度较高时b.使用切削液时c.刀具前角

较大时d.工件材料塑性较大时

49.在切削用量选择中,切削速度的选择应根据()。

a.刀具寿命b.表面粗糙度c.尺寸精度d.切削力

50.某轴类零件经淬火后还需要机械加工,应采用的加工方法为()。

a.粗车b.精车c.磨削d.精细车

51.切削用量三要素选用的顺序为()。

a.背吃刀量

→进给量

→切削速度

b.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c.进给量

→切削速度

→背吃刀量

d.进给量

→背吃刀量

→切削速度

e)切削速度

→背吃刀量

→进给量

52.在切削用量选择中,进给量选择较小最有利于减小()。

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d.表面粗糙度

53.为了保证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外圆表面加工一般采用较小的背吃刀量与进给量和较高的切削速度的方法为()。

a.粗车b.半精车c.精车d.精细车

54.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中摩擦离合器的作用是控制()。

a.改变主轴转速b.车螺纹c.主轴正、反转和制动d.刀架快进快退

55.磨粒在磨削力作用下,从砂轮表面上脱落的难易程度称为砂轮的()。

a.硬度b.磨料c.粘结剂d.组织

56.由于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工序基准相对于定位基准的变动量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投影值为()。

a.定位误差b.基准不重合误差c.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d.调整误差

57.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

、工件上定位孔尺寸

,最小配合间隙为

)在垂直放置时,其定位副制造部准确引起的加工误差为()。

a.

b.

c.

d.

58.心轴(心轴直径及公差为

、工件上定位孔尺寸

,最小配合间隙为

)在水平放置时,其定位副制造部准确引起的加工误差为()。

a.

b.

c.

d.

59.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a.粗基准b.精基准c.工序基准d.定位基准

60.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a.基准统一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

c.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的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1.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所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此项原则符合()。

a.基准统一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2.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a.在同一尺寸方向上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3.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a.粗基准b.精基准c.工序基准d.定位基准

64.为保证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在选择精基准时常采用()。

a.基准统一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5.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

此项原则称为()。

a.基准统一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6.精基准选择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应采用的原则称为()。

a.基准统一原则b.基准重合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

67.对于有些表面需要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尺寸精度或形状精度,但一般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

此加工阶段为()。

a.粗加工b.半精加工c.精加工d.光整加工

68.通常采用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来提高生产率;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保证必要的刀具寿命,此阶段为()。

a.粗车b.半精车c.精车d.精细车

69.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零件图规定的加工质量要求,此阶段称为()。

a.粗加工阶段b.半精加工阶段c.精加工阶段d.光整加工阶段

70.高效地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成品零件,此阶段称为()。

a.粗加工阶段b.半精加工阶段c.精加工阶段d.光整加工阶段

71.去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和缺陷,使被加工工件达到一定精度,为精加工作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例如钻孔、攻丝、铣键槽等,此阶段称为()。

a.粗加工阶段b.半精加工阶段c.精加工阶段d.光整加工阶段

72.对于某些表面主要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作用的加工阶段,称为()。

a.粗加工阶段b.半精加工阶段c.精加工阶段d.光整加工阶段

73.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a.工件的装夹次数少b.机床和工艺装备简单,易于调整c.工序数多,设备数多,d.操作工人多,占用生产面积大

74.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a.工件的装夹次数少b.有利于采用高效率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c.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d.工序数少,设备数少,可相应减少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

75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a.退火、正火、调质b.表面淬火c.渗碳淬火d.时效处理

76.为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a.退火、正火b.表面淬火c.调质处理d.时效处理

77.为消除铸件内应力而安排的热处理工序为()。

a.退火、正火、调质处理b.表面淬火c.渗碳淬火d.时效处理

78.外圆表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a.圆锥销b.V形块c.圆柱销d.支承板

79.利用一个固定的窄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a.1自由度b.2自由度c.3自由度d.4自由度

80.利用一个固定的长V形块在工件外圆上定位,其定位元件限制了工件()。

a.1自由度b.2自由度c.3自由度d.4自由度

81.利用一个长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82.利用一个短圆柱销在工件内孔定位,该定位元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83.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为()。

a.半圆套b.V形块c.圆柱销d.支承板

三、填空题

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2.基准平面确定后,前刀面由和两个角确定;后刀面由和两个角确定。

6.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   机构,动作最快的是   机构。

4.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不同,可把切屑的基本形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和。

5.切削液的作用是、、、和。

6.切削用量选择的顺序是:

先选,再选,最后选。

8.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和。

根据其构成尺寸的关系可分为和。

1.时间定额中的作业时间是指和的总和。

2.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应遵循、、

和四个原则。

3.定位粗基准选择应遵循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和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四个原则。

9.完全互换装配法适合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不高、

生产类型的机器结构。

10.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其次是、最小的是切削速度。

14.机械加工通常划分、和等三个加工阶段。

16.在CA6140切削铸铁零件时,通常应该选择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为类。

17.在加工外圆柱表面时,对碳钢材料的加工采用最多的加工方法为、对淬硬钢的加工一般采用、而对有色金属的精加工多采用。

18.专用机床夹具都有、和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9.平面加工常用的方法有、和等。

21.孔加工常用的方法有、、和等

22.在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

23.切屑的形状主要分为、、和四种类型。

24.刀具的后角是指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与的夹角。

25.刀具的前角是指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与的夹角。

26.刀具的刃倾角是指在平面内测量的与的夹角。

27.刀具的主偏角是指在平面内测量的与的夹角。

28.刀具的副偏角是指在平面内测量的与的夹角。

29.拉刀通常采用的材料为等。

30.齿轮滚刀通常采用的材料为等。

34.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单件时间由,,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组成。

35.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等。

38.机械加工通常划分、和等三个加工阶段。

39.在尺寸链中,凡属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

40.在尺寸链中,当其它环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若封闭环随着某组成环的增大而增大,则该组成环为。

43.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基准统一、、自为基准、。

44.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高、组成环数多的机器结构时,常采用装配。

46.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

47.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48.工件加工所需限制的所有自由度没有被全不限制的的定位现象,称为。

49.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称为。

50.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称为。

51.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较低时,前角应取得些;加工塑性材料宜取的前角。

52、机械加工中,由机床、、、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四、判断题

1.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只有一个主运动,有一个或几个进给运动

2.主切削刃与进给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主偏角c。

()

3.影响刀具耐用度的主要因素是切削温度。

()

4.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变形也增加。

()

5.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

6.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

7.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

8.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

9.镗内孔时,镗刀尖安装偏低,抗振性较好。

()

10.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

11.在淬火后的工件上通过刮研可以获得较高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

12.工件表面有硬皮时,应采用顺铣法加工。

()

五、简答题

1、试说明划分加工阶段的理由。

2.工艺过程有那几个部分组成?

6.指出八种内孔加工所用刀具的名称。

7.指出八种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

8.指出4种平面加工方法。

9.指出4种外圆表面加工方法。

17.切削用量的选用的原则有哪些:

19.加工表面质量包含哪些内容?

20.积屑瘤的概念是什么?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如何?

精加工时控制积屑瘤的措施有哪些?

1.生产纲要的含义是什么?

依据产品的生产纲要,机械产品的生产类型可分为哪儿种?

2.什么是刀具切削部分的"三面、二刃、一尖"?

3.什么是工件上的待加工表面?

已加工表面?

过渡表面?

4.什么是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5.什么是顺铣?

什么是逆铣?

6、机械加工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进程?

什么是机械加工工序、工步、工位?

8.什么是粗基准?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什么是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9、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10、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11、制定工艺规程的主要步骤?

 

五、分析题

1.分析如图所示定位方式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2.分析如图所示定位方式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3.分析如图所示定位方式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