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63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docx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及考点整理汇总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课文(出处)

中心思想

作者(流派、国籍)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及课文重点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获得过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冰山原理”(把东西藏起来,让读者去想)

本文:

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侧面表现战争。

墙上的斑点

描写了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却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一只蜗牛。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第一个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

其“小说就象一张蜘蛛网。

也许只是极其轻微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在生活之上。

”在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内在的看法。

炮兽——长篇小说《九三年》

通过描写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

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美丑对比原则(对比在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作用);浪漫主义手法

本文:

人物及方法

安东诺夫卡苹果

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四个生活场景:

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小地主时代开始,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首挽歌。

蒲宁(俄国,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身贵族)

《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

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

丹柯——《伊则吉尔老婆子》

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丹柯这一光辉形象。

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黑暗。

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高尔基(苏联,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抑彼扬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其实隐含了一种象征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文:

人物的象征意义,挖心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

炼金术士

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艰难的考验。

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保罗·戈埃罗(巴西)

《朝圣》

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娜塔莎——《战争与和平》

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相遇安德来公爵并双双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

《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

对贵族生活的批判,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

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

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泰戈尔(印度,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吉檀迦利》抒情诗集获奖。

《摩哈摩耶》(短篇小说)

《吉檀迦利》

《沉船》《戈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族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清兵卫与葫芦

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此爱好却被扼杀,反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近代“白桦派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1、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2、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本文:

倒叙的作用、对比的意义、情节的跌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桥边

通过对“我”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1972年《与一位女士的合影》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

《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以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逼真细腻地人物塑造。

本文:

抓住情节的运行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牲畜林——《卡尔维诺文集》

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卡尔维诺(意大利)

《看不见的城市》

《意大利童话》

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本文:

掌握文章的情节和“延误”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场的典型背景

半张纸

以几乎白描的手法介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幸福美满—孤独不幸悲伤—微笑)揭示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诉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应该珍惜;不幸的,任其随时光流逝,应把握现在,开拓美好未来。

斯特林堡(瑞典)

《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锋)《红房间》《朱丽小姐》

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深刻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用平实的语言写生动的人和事。

本文:

理解半张纸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山羊兹拉特

通过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精炼概述。

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

“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本文:

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

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著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爱。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82年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一起一场文学地震)

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南美大陆的生命矛盾。

沙之书

通过一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圣书对“我”的影响,阐述了一种无限可能和无限延续的感觉,表明作者对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惶恐心理。

博尔赫斯(阿根廷,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家们的作家,知识型作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诗集,此地为奥运圣火传递地)《虚构集》(短篇小说集)

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本文:

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淡化;内心的描写。

骑桶者

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卡夫卡(奥地利,欧洲著名表现主义作家)

《地洞》《变形记》《城堡》

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本文:

理解为什么要骑?

骑桶者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主题。

 

二、单元专题涉及的作家作品

作家

国家

世纪

单元专题涉及的代表性小说

其他重要代表作

莫泊桑

19

短篇:

《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长篇:

《一生》《俊友》

短篇:

《羊脂球》

契诃夫

19

短篇:

《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

短篇: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中篇:

《第六病室》

塞林格

20

长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

川端康成

日本

20

《雨伞》

长篇:

《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

罗曼·罗兰

19

《约翰·克里斯朵夫》

“巨人三传”: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巴尔扎克

19

《欧也妮·葛朗台》

作品总称《人间喜剧》

夏洛蒂·勃朗特

19

《简·爱》

屠格涅夫

19

《白净草原》《猎人手记》

长篇: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简·奥斯汀

18-19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

19

《罪与罚》

《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

马克•吐温

19

《汤姆·索亚历险记》

长篇讽刺小说:

《镀金时代》

短篇:

《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柯南道尔

19-20

《福尔摩斯探案集》

阿拉伯民间故事

《一千零一夜》

又名《天方夜谭》

司汤达

19

《红与黑》

福楼拜

19

《包法利夫人》

大仲马

19

《基督山伯爵》

长篇:

《三个火枪手》

果戈理

19

《外套》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塞万提斯

西班牙

16-17

《堂·吉诃德》

玛格丽特·米切尔

20

《飘》

又名《乱世佳人》

欧·亨利

19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世界三大短篇巨匠之一(另两大: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格拉斯

20

《铁皮鼓》

乔伊斯

爱尔兰

20

《尤利西斯》

普罗斯特

20

《追忆逝水年华》

芥川龙之介

日本

20

《橘子》

《竹林中》《罗生门》

茨威格

奥地利

2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歌德

18-19

《少年维特之烦恼》

诗剧《浮士德》

亨利·菲尔丁

英国

18

《汤姆·琼斯》

狄更斯

英国

19

《大卫•科波菲尔》

长篇:

《艰难时世》《双城记》《雾都孤儿》

外国小说知识汇总

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

(1)主题:

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

(1)主题:

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

3.《炮兽》雨果(法国)

(1)内容:

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

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

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

(1)绘景艺术:

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

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

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手法

(2)对照手法:

丹柯——族人

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

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

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

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

艺术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8.《素芭》泰戈尔(印度)

(1)人物:

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

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

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

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2)艺术特色:

“画眼睛”

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

(1)人物:

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2)主题:

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艺术特色:

采用倒叙结构,设置悬念

10.《在桥边》伯尔(德国)

(1)人物:

“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

(2)主题:

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

11.《牲畜林》卡尔维诺(意大利)

(1)作者以幽默、调侃、嘲讽的笔调来描写牲畜林中两场笑料百出的精彩追逐,尽情地嘲弄了丑与罪恶。

(2)艺术特色:

延迟的运用,使小说的结构重复递进,同时让动物一一出场,便于作者对德兵尽情戏耍。

12.《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

(1)塑造了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青年,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丧妻夭子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

(2)艺术特色:

A.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

B.构思巧妙:

以小见大,于方寸之间演示大千世界

13.《山羊兹拉特》辛格(美国)

这篇童话小说通过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14.《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1)人物:

是一位境况不好却坚强自尊,内心悲伤、痛苦却处事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具有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的母亲形象。

(2)情节结构特色:

A.延迟法:

花大量文字描写坐火车、小镇风貌,就是不告诉读者这对母女此行的目的。

(设置悬念)

B.插叙:

因为小主的主题是表现“伟大的母爱”,儿子的遭遇是次要内容,所以用插叙,这样使情节更紧凑,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15.《沙之书》博尔赫斯(阿根庭)

(1)“沙之书”象征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已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魔力无穷的金钱、浩瀚的知识、无法挽回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等等。

(2)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荒诞手法

16.《椅桶者》卡夫卡(奥在利)

(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

(2)艺术特色:

荒诞手法

二、了解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

第一单元话题:

叙述

1.  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

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

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第二单元话题:

场景

1.场景: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

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

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

(4)暗示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单元话题:

主题

1.母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

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

 第四单元话题:

人物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

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

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第五单元话题:

情节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赏析:

这个情节可不可以去掉?

第六单元话题:

结构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

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

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3.  延迟

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

(1)以小见大,如《病人》

(2)欧·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

(4)延迟,如《牲畜林》

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第七单元话题:

情感

1.文学是人学,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

2.“悲悯情怀”是最高尚的情感。

3.小说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让情感包裹在形象中

(2)情感表达讲究蓄势待发、引而不发、水到渠成。

4.情感表达风格:

(1)浪漫主义:

沸点写作

(2)现代主义:

零度写作

(3)现实主义:

有节制写作

 第八单元话题:

虚构

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要合情合理,但虚构的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沙之书》中那本有无数页面的“沙之书”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生活中存在象“沙之书”一样的事物,如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面它,总会陷入无限恐慌之中,感叹“何时是个尽头”。

骑着煤桶飞翔着去买煤在生活中也是不存在,但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逃避、自闭,恨不得飞一样逃离。

 

精粹点睛

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

           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及其效果

【命题形式】

【答题要领】

考点梳理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的特点:

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第二人称问题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