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55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docx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是如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的水解、用途及生理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

①葡萄糖的还原性(银镜反应)和②淀粉的水解,认识葡萄糖的还原性及淀粉的水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是如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的水解

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银镜反应)

教学过程:

1.通过学与问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复习糖类的概念及分类,使学生充分认识糖类物质与人类生命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可以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启发和问题驱动。

3.教学过程中逐步围绕以下内容来落实:

(1)葡萄糖的还原性,重点做好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的实验

(2)从葡萄糖的结构分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的本质原因;

(3)结合学生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葡萄糖在体内是怎样提供能量的

(4)实验探究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

由于教学内容不多且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4.本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与还原性、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教学时建议做如下处理:

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教学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引入

问题探索

问题解决

问题应用

自然界中哪些物质富含葡萄糖?

怎样用实验证明?

学生回忆、联想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提出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做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的实验

总结实验现象,得出葡萄糖的性质和分子结构特征

发现问题

组织交流,提出方案

验证假设

归纳总结

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

CH2OH(CHOH)4CHO+2Cu(OH)2→Cu2O↓+CH2OH(CHOH)4COOH+2H2O

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的探究:

(1)引导学生联系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水解反应。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也能发生水解反应。

怎样判断水解?

水解产物是什么?

甲、乙、丙三学生做淀粉水解实验操作与现象记录如下:

甲:

将0.5克淀粉加入5ml水中,煮沸了,将液体分为二份,一份加入碘水变蓝,另一份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黑色沉淀。

乙:

将0.5克淀粉加入5ml水中,再加2ml稀H2SO4,煮沸了,把液体分为二份,一份加碘水变蓝,另一份用NaOH碱化,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丙:

将将0.5克淀粉加入5ml的H2SO4中,加热煮沸了,将溶液分为二份,一份加入碘水不呈蓝色,另一份用NaOH碱化,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评价三个学生的实验:

甲----未加入稀酸催化,淀粉未水解;

乙----淀粉部分水解(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催化剂

丙----淀粉已完全水解(没有淀粉的特征反应,有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nC6H12O6葡萄糖

+nH2O

(C6H10O5)n

淀粉

结论:

淀粉在稀硫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另外可通过练习巩固淀粉水解的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记录,进一步掌握葡萄糖和淀粉的性质。

教学反思: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能力目标:

(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联系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结构,油和脂肪的区别,了解油脂的变质过程,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讨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科学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严谨治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

(脂肪)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

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猪油、花生油、豆油、汽油、煤油都是油,它们是同一类物质吗?

为何常温下花生油豆油是液态的,而猪油是固态的?

高一时我们学过醇和酸能生成酯类,“酯”和“脂”音相近,字相似,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

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

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板书】油脂

一、油脂的成分

  

 

1.结构:

油脂的结构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

能否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

【讲解】: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板书】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

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

应当如何保存油脂?

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

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

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

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实践活动】课后到超市或商店调查油脂的成分表和抗氧化剂的成分。

【板书】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油脂的消化过程:

【讲解】油脂消化过程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板书】

 

 

【练习】指出硬酯酸甘油酯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

2、脂肪在人体内的存在

【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片——“人体内的脂肪”

【讲解】油脂存在于人体的众多细胞物质中,承当着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持体温,维持皮肤弹性等。

油脂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A、D、E、K是同油脂一起摄入体内的,油脂可以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

所以油脂是人体获得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途径。

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1)重要的供能物质。

【讲解】油脂在三大营养物质中产生热能最高,每克油脂能产生39.3kJ的热能,为糖类和蛋白质的一倍多。

脂肪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2)人体的备用油箱

【讲解】油脂是人体热能贮备最适宜的能源,肝脏虽然能贮存肝糖,但贮量有限,正常情况下只能贮存100g肝糖,仅相当于1674kJ的热能。

人体中贮存的脂肪,在人体的糖类能量供给不足时,可以分解,为人体提供能源。

此外内脏器官表面的脂肪还有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剧烈震动和摩擦的作用;皮下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需要指出,体内贮存的脂肪过多,对健康是不利的。

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摄取的油脂数量以热能计占总热能的17%~30%为宜,一个中等劳动量的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油脂量为1g~2g。

(3)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合成如磷脂、固醇等的主要原料。

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食用油脂中获得。

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体内前列腺合成的原料。

它与类脂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如缺乏必需脂肪酸,胆固醇就会与饱和脂肪酸结合,不仅不能进行正常运转代谢,而且容易在血管内壁沉积。

根据近代营养学的研究,认为必需的脂肪酸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功效,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好的作用。

此外,必需脂肪酸对于皮肤和头发的健美至关重要,获得足够必需脂肪酸的人,皮肤润滑而有光泽,毛发乌黑光亮。

(4)承担多种生理功能。

【讲解】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应该兼收并蓄,才能获得完全的营养。

有些人只吃瘦肉,害怕肥肉,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哪种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了解必须脂肪酸的相关内容。

【小结】油脂是一种饱和或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被人体通过水解进行消化和吸收,在人体中作为直接和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人体中其它重要细胞物质的原料,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对于脂肪人体必须有选择的适当摄取,特别是含有必须脂肪酸的食物。

【作业】

1、分析油和脂肪结构上的不同,查阅资料,谈谈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那些具体的方法更合理和科学地使用食用油。

教学反思: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钟南山院士事迹、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科学方法:

观察方法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重点: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肽键的形成。

探究问题框架:

1、氨基酸的性质(直接给出)

2、蛋白质的性质(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

展示SARS病毒的电子图片,说明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谈到蛋白质,我们首先来学习氨基酸。

【板书】§1-3蛋白质

一、氨基酸

给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设问】看以上氨基酸的结构式指出哪些官能团?

(-NH2氨基、-COOH羧基)

【设问】那么什么叫氨基酸?

定义:

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聆听

 

学生观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总结归纳氨基酸结构特点。

得出氨基酸的通式和定义。

 

 

紧扣时代信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2、复习官能团与性质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氨基酸的性质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氨基酸结构中均含有-COOH和-NH2,应具有什么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试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脱水缩合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的方程式。

2NH2C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讲解】两个氨基酸彼此之间脱一分子水得到的产物叫二肽。

许多氨基酸分子彼此脱水生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如:

【板书】二、肽键和多肽

【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

存在:

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及毛、发、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里。

组成: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

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

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聆听

 

观察答出:

-COOH和-NH2

 

练习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而成二肽的方程式。

 

聆听

 

1、结构决定性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通过结构式推导性质。

 

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创设悬念引入新知识领域的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四、蛋白质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见课件ppt)

【设问】从本实验可得出何结论?

(引出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概念)

【板书】

1.蛋白质的盐析

2.蛋白质的变性

【练习】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思考、讨论】

1、误服重金属怎么解毒?

2、为什么医院用高温,照紫外线,喷洒苯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为什么用甲醛保存动物标本?

分组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结合实验分析、思考产生疑问

 

练习

 

思考、讨论

(1)练习操作技能;

(2)提高观察能力;

(3)学会从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整理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主动学习知识

 

加强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了解其它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讲解】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验蛋白质呢?

【演示实验】分别灼烧:

羊毛线、棉线现象:

羊毛线燃烧时燃烧不快,火焰小,离火即熄灭,燃烧有蛋白质臭味,灰烬呈卷曲状为黑褐色结晶,用手指可碾成粉末;棉线燃烧无气味,烧后成灰。

聆听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1、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的变性   (D)氯化铁的水解

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A)甲醛溶液           (B)饱和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浓硫酸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

二、填空题

4.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5.若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种二肽。

【小结】蛋白质的性质

(学生归纳总结后打出投影)

1、具有两性;2、盐析;

3、变性;4、颜色反应。

 

 

 反馈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是高考题可反馈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后思维发展水平。

 

通过填空题反馈大多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答案:

1、C2、B3、C

4、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羧基5、四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试管

编号

往装有蛋白质的试管中添加的试剂或操作

现象

继续往试管滴加入水后的现象

1

(NH4)2SO4

2

Na2SO4

3

(CH3COO)2Pb

4

CuSO4

5

Hg(NO3)2

6

酒精

7

甲醛

8

加热

9

浓HNO3

教学反思: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呢?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

其结构简式为:

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指导实验]

取规格为0.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馏水,振荡,使混合均匀。

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中,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

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KMnO4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溴水,在C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

[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

讨论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及维生素过量的问题。

[指导交流]

1、维生素的作用:

2、维生素的分类:

3、维生素的来源: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学生归纳整理]

1、维生素C的结构:

2、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3、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4、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5、维生素C的来源:

 

学生提供各种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其可行性。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A试管中紫色KMnO4溶液立即褪色。

B试管中溴水颜色迅速消失。

C试管中碘水很快褪色。

D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E试管中滴入的FeCl3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由史载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缺乏维生素C的危害。

 

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和构想,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对科学的认知过程有所体验。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和丰富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课堂讨论]

富含维生素的常见食品有哪些?

[课堂讨论]

维生素C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分解,痕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对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一些蔬菜(黄瓜、白菜)含有铜金属酶,它能促使维生素C氧化,但这些酶比维生素C更不耐热。

请问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蔬菜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

 

[反馈练习]

1、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

A、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

B、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C、炒蔬菜时放一些面碱,使蔬菜易炒熟;

2、夜盲症、脚气病、牙龈出血、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学生提供各种措施。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运用脑力激荡法集思广益,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巩固维生素相关知识,并由练习2可顺理成章过度至微量元素的教学。

[引入]缺碘可引起大脖子病,除碘以外,还有哪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学生回答:

必需元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们可分两类:

一类叫常量元素是指占人体0.01%以上的元素,它们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11种元素。

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

目前已确定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钴、钼、硒、碘、锂、铬、氟、锡、硅、钒、砷、硼等16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

讨论某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反馈练习]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A、经常晒太阳

B、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

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D、大量补充维生素D

4、下列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A铜B锌C汞D氮E钙F碘G铁

5、克汀病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A铜B锌C汞D氮E钙F碘G铁

6、缺铁会引起下列哪些症状:

A侏儒症B骨质疏松症C甲亢D贫血

 

巩固知识,开拓视野。

[布置研究性课题]

1、参照教材第25页第4、5题,根据父母和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食谱,并附加简单说明。

2、已知5I—+IO3—+6H+=3I2+3H2O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所购买的食盐是加碘食盐。

3、请设计实验探究补铁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其价态如何?

家庭小实验:

教材第25页第6题

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附:

探究性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A、滴加紫色KMnO4溶液

溶液立即褪色

B、滴加溴水

溴水颜色迅速消失

C、滴加碘水

碘水很快褪色

D、滴加AgNO3溶液

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E、滴加FeCl3溶液

FeCl3溶液由黄色变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