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40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设计

(35课时)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8课时)

1、蓝色的星球(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

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

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

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

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

1、认识七大洲。

找教案

2、借助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这路。

4、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及其主要特征和分布。

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6、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8、课堂小结。

3、地球村的居民(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6—2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解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3、知道有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世界上的人种与民族的分布及多样的生活方式。

第2课时:

世界上的国家与地区及其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3课时:

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上人口的增长。

2、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3、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4、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5、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6、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8课时)

4、文明的摇篮(3课时)课本P22——31。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的态度与责任意识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第2课时:

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3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

1、了解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了解空中花园与古马比伦文明

3、了解泰姬与古印度文明。

4、了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课堂小结。

5、文明的巨星(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文学艺术星光。

第2课时:

思想政治星光。

教学过程:

1、了解人类文明之文学巨星。

2、了解人类文明之艺术巨星。

3、了解人类文明之思想巨星。

4、了解人类文明这政治巨星。

5、了解人类文明巨星拓展。

6、课堂小结。

6、世界风情(3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P40—47页。

教学目标:

1、领略一些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风光古迹

2、感受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美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开放、接纳、欣赏、尊重的态度。

3、养成观察、留心记录的好习惯,培养善于学习的态度和精神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琐碎的细节中提炼面向世界公民的品格和态度的启蒙。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节日文化风情。

第2课时:

饮食居住等特色风情。

第3课时:

世界自然风光与游记意义。

教学过程:

1、了解世界各地节日风情。

2、了解世界各地之饮食文化习惯。

3、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居住与建筑大观。

4、“流行世界的文明”主题活动。

5、世界风光与旅行游记的习惯引导。

6、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地球村的经济(10课)

7、小商标,大世界(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48—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关注生活的热情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我们身边的外国商品。

第2课时:

为外国商品找家乡。

教学过程:

1、由丹丹日记引出的超市里的“大世界”。

2、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进品商品。

3、小组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为商品找家乡

4、学生制作“国家小档案”,并展览。

5、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中国制造”走向全球(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54—61页。

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中国商品风靡世界。

第2课时: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3课时:

我为家乡创品牌。

教学过程:

1、新闻链接: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2、中国制造风靡世界

3、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

4、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

5、小活动:

我为家乡创品牌。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9、从丝绸之路到WTO(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62—7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互通有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感受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简单了解WT(及作用,感受我国加入WTO勺积及意义。

3、初步认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介绍“WTO以及我国加入WTC后在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等方面

发生勺变化。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古代丝绸之路勺贡献。

第2课时:

WTC与当代丝绸之路。

第3课时:

全球化时代勺生活。

教学过程:

1、引入:

从新闻链接:

“哥德保号”回来了

2、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3、现代重大国际贸易活动。

4、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5、课堂小结。

10、你好,世界公民(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71—76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命运休止戚与共。

2、初步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公民。

3、积极成长,为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好公民。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

第2课时:

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教学过程:

1、人们在地球村相互储存

2、世界公民的典范人物。

3、学做世界公民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4、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5、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9课时)

11、灾难见真情(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77—84页。

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类型及危害。

2、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3、掌握基本的预测和防御灾害的方法,减少灾害损失。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2、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

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

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

1、了解大自然的主要灾害及其类型。

2、了解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

3、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故事

4、了解在灾害面前人们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

5、预防和预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6、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感受?

12、超载的地球(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85—9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2、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3、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找教案

2、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资源匮乏正是影响着我们和生产和生活。

2、30年前后生活环境对比。

3、动植物的消亡。

4、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带来的恶果。

5、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控制人口

显得越来越来重要。

6、课堂小结。

13、爱护我们的家园(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91—9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2、简单了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3、了解一些环保卫士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牺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灾难面前,要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

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

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

1、了解美丽和谐的地球家园与环境恶化后景况的对比。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

3、学习环境保护的楷模。

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5、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6、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