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31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docx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

(员工管理)劳动法教学大纲

劳动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3122089

课程名称:

劳动法学

课程英文名称:

LaborLaw

授课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执笔人:

孙冰心

编写日期:

2005年10月16日

第壹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劳动法学是法学的壹个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壹个独立部门,因此,劳动法学于我国法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壹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针对具有壹定法学基础及关联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

本课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三、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劳动法学和宪法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且于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学生于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壹定掌握。

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和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性质,其以劳动关系作为调整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法学形成壹个整体的认识。

2、树立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的观念,且以此观念贯通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

3、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

具体包括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及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立法的要求;介绍了19世纪初劳动法产生历史背景及其原因;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的特点及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4、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人为割裂法学部门之间以及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注重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劳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教学形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学生课后阅读为辅,且结合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

4、注重劳动法学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的联系,融会贯通,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法学观。

六、推荐阅读书目:

1、冯彦君主编:

《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黄越钦主编:

《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李景森、贾俊玲主编:

《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七、主要参考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壹章劳动法概述(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是劳动法的基础理论,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劳动法及劳动法学的体系,于我国加强和完善劳动法制的重要意义。

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调整对象和调整方式均是独立的。

作为保护劳动者之法,劳动法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

于介绍本章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劳动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壹、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的地位及和其他部门法的区别

四、劳动法及劳动法学的体系

五、我国劳动法的适应范围

六、加强和完善劳动法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壹、公民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二、劳动者有享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三、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四、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五、劳动者有组织工会和民主参和权利的原则

六、于劳动方面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提请处理劳动争议的权利的原则

考核要求

了解:

劳动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劳动法的地位。

理解:

劳动法的适用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章劳动法的历史(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了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内容,同时了解中国的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明确目前中国劳动法的立法现状。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

二、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立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的健康和道德法》。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

第二节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壹、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运动。

二、旧中国政府颁布的主要劳动法规。

三、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四、抗日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劳动立法。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立法。

考核要求

了解:

中外各国主要历史阶段劳动立法简介。

理解:

我国劳动立法中的问题。

掌握: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时期及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了国际劳动立法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情况及立法形式。

了解我国和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运用国际劳动立法知识分析我国劳动法制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壹节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壹、国际劳工组织产生于1919年。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国际劳动立法形式和内容

壹、国际劳动立法形式为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中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壹、1983我国正式恢复了和国际劳工组织关系。

二、中国已批准了十八个国际劳工公约。

考核要求

了解:

我国和劳工组织的关系及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理解:

国际劳动立法知识分析我国劳动法制中的问题。

掌握:

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情况及立法形式。

第四章劳动法律关系(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劳动法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要素和基本内容。

要明确劳动法律关系是和其他法律关系相区别且有联系的。

同时要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特殊性。

要了解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壹、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要素

壹、劳动法律关系要素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四、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第三节劳动法律事实

壹、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事实的种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

考核要求

了解:

我国劳动关系中的主体。

理解: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法律关系。

掌握:

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所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内容。

第五章劳动就业(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了我国劳动就业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劳动就业有个宏观的了解,同时明确我国劳动就业原则是国家促进原则、平等就业原则、双方互相选择原则、竞争就业原则、特殊群体就业原则和限制就业年龄原则。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就业概述

壹、劳动就业的概念及特点

二、劳动就业的方针

三、劳动就业的原则

第二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体制

第三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境内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及主要职责。

二、境外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及主要职责。

考核要求

了解:

劳动就业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理解:

我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掌握:

劳动就业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劳动就业法律保障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俩种合同的概念、特征、区别。

掌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概念及条件。

了解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及处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纠纷的程序。

同时,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明确于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合同

壹、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合的订立

三、劳动合同的种类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五、劳动合同的形式

六、劳动合同的效力

七、劳动合同的履行

八、劳动合同的变更

九、劳动合同的解除

十、劳动合同的终止

十壹、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十二、实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集体协商

壹、集体协商的概念和特点

二、集体协商应遵守的原则

第三节集体合同

壹、集体合同的概念

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三、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及程序

四、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

五、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六、实行集体协商及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意义。

考核要求

了解: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及处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纠纷的程序。

理解: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掌握: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概念、特征、区别。

第七章劳动争议的处理(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劳动法中的程序法部分。

该章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重点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以及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及程序。

要讲清楚处理劳动争议的各项制度。

使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现行规定,分析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第壹节劳动争议概述

壹、劳动争议的概念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

三、劳动争议的分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规定。

五、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第二节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

壹、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处理形式

第三节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有关制度

壹、争议处理程序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制度

三、及时处理劳动纠纷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

考核要求

了解:

处理劳动争议的各项制度。

理解: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基本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掌握:

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范围、处理争议的机构及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