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说明: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2.孔子曾说: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也说: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董仲舒也认为: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体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3.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4.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种民本思潮
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
6.老子说: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意味着
A.老子认为仁礼很重要B.老子把道德仁义礼等量齐观
C.老子认为道是最高境界D.老子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
7.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
8.易中天教授曾经评价先秦某思想家说:
“在他心目中,‘民权高于君权’。
在他看来,君权虽为天授……名为天授,实为民授。
”以下各项中,能够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
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1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2.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D.《史记》、《汉书》
13.萧公权说:
“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14.人类自古便喜欢仰望天空。
每逢日食,现代人不分阵营,不论信仰,纷纷驻足观看这宇宙奇观。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
15.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向全社会敞开,但那繁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说明科举制
A.阶层的流动性有限B.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C.具有封闭性D.违背了公平原则
16.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专制集权的巩固B.封建经济的衰退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
17.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18.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有助于摆脱正统儒学的束缚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19.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黄宗羲说:
“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
A.以天下为己任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民主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
20.《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
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现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
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21.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22.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
”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推广
C.活字印刷的普及D.科举取士的需要
2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
24.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
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B.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C.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
25.他们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被冠以“感觉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标签。
以下思想中,符合这一群体思想主张的是
A.“美德即知识”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26.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构成了他的道德哲学的核心所在。
他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影响是
A.具有民主和人文精神B.重视自身的反省
C.强调“礼”和“道德”D.奠定了美德和理性的地位
27.薄伽丘的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是文艺复兴的宣言。
其代表作《十日谈》中不可能及的主张是
A.弘扬人文精神B.倡导民主共和
C.宣扬追求现世幸福D.批判教会丑陋行为
28.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宣扬人性对抗神性②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
③强调宗教信仰自由④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9.近代一西方学者提出“宗教解放是政治解放的前提”。
其中,近代西方“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主权在民”B.“人生而平等”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与上帝直接对话”
30.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天赋人权学说B.人文主义
C.三权分立学说D.民族主义
31.在伏尔泰看来,理想的制度是:
“有一个如传教士笔下的康熙皇帝般宽厚仁达、严于律己的君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D.公民直接民主
32.康德说:
“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A.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B.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C.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D.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2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
33.(22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
他甚至直接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
“为国以礼”。
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1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摘编自《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
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
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
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
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
难道上帝不将惩罚你?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
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
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10分)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
目的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摘编自张西平《向世界说明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任意一条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的观点(12分)(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D
D
C
C
B
D
B
C
B
C
C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A
C
C
B
D
A
B
D
B
D
D
A
31
32
C
A
33.(22分)
(1)理念:
①为政以德;②为国以礼。
(2分)
理由:
①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②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2分)
(2)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
主要思想观点有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礼法并施等。
其影响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6分)
理学家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观点有“理”是世界之本源,理即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
其影响是发展了儒学,使儒学思辨化,强化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6分)
(3)问题:
①理学走向僵化;②思想文化专制。
(2分)
发展:
①批判君主专制;②追求个性解放;③提倡工商皆本;④经世致用。
(4分)
34.(18分)
(1)特点:
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尊崇理性。
(5分)
背景:
古希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多元性为其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5分)
(2)体现:
揭露教会的腐化,抨击教会的黑暗,重视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个性解放。
(2分)
目的:
打破教会的精神禁锢,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促进思想解放。
(2分)
(3)关系:
继承与发展。
(2分)
启示:
注重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与创新中学习传统文化。
(或: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
)(2分)
35.(12分)示例1:
论题:
儒学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
(2分)
阐述:
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了正人君子观念,对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孔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使东方文明的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
(10分)
示例2:
论题: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成就。
(2分)
阐述: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10分)
示例3:
论题:
中国科举制实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
(2分)
阐述:
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其内涵是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人才。
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也将这一制度传入西方并为西方国家推崇和借鉴,西方文官政体是西方各国结合本国国情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西方文官政体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而又在中国的科举制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