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068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docx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北京人学会了使用打制石器,历史上称为()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3.海外华人经常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华人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落结成联盟发展而来的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4.下图所示反映了百家争鸣中的()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5.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6.山西旅游的主题宣传口号是“山西旅游,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晋善晋美”。

“晋”通常也称为“三晋”,源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下列哪三个诸侯国()

A.韩、赵、魏B.郑、宋、楚

C.韩、赵、燕D.秦、齐、楚

7.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

“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

”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

8.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三国鼎立

9.成语“揭竿而起”源自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

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D.黄巾军起义

10.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1.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

1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3.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地点在()

A.四川城都B.山西大同C.河南洛阳D.甘肃敦煌

14.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

史料详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

C.《史记》D.《资治通鉴》

1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诗经》C.《水经注》D.《农书》

二、填空题

16.尧、舜、禹之间的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古人称为“__________”。

为了巩固对辽阔土地和殷商遗民的统治,西周推行了_________制。

17.秦于________年统一全国。

18.汉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西汉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是在________统治时期。

19.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________。

20.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________一书,奠定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三、连线题

21.把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王羲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兰亭序》

张仲景“三顾茅庐”

董仲舒《伤寒杂病论》

刘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综合题

22.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

他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2)图二人物是谁?

他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南方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很多人在洪水与泥石流中失去了家园甚至生命。

大灾过后,新的水利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请你对我国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3.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2)阅读材料一,李白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

请你根据诗意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3)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

(5)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军事和交通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举一例)

2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1)根据材料一,说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

最能体现这场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在战国时期,主张改革的思想家是哪一位?

他属于哪一个学派的代表人?

(4)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他们会使用火,懂得保留火种,能够用火烧烤食物,驱寒,是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居民,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使用火,但不会保留火种,考古还未证明,A项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不是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居民,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学会了使用打制石器,历史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故A符合题意;新石器时代是麿制石器,青铜时代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铁器时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炎黄联盟打败蚩尤后,这一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两人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根据所学,法家思想把法、术、势相结合,强调集权,故C项正确;ABD项与“法”没有关系,排除。

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图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于商朝。

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晋国是春秋大国之一,在战国时期分裂为韩、赵、魏,故山西简称三晋,故A符合题意;楚、燕、秦、齐均在春秋时和晋国并立,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强化德育教育,仁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

故C符合题意;法家、兵家的思想与“仁爱”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无为而治”不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图片上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鼎立局面。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又西进四川。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故选D。

9.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干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要求;所以答案选B。

10.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选项,A、B、D所述均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说法正确;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但并不是唯一的一条通道,比如汉朝与日本的交往。

所以答案选C。

11.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楚汉之争”。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初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13.B

【详解】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故B项正确;排除ACD。

14.C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史记》。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纪”“传”“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回归教材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C项正确。

1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A符合题意;B项是诗歌作品,不符合题意;C项是地理学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6.禅让分封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在尧、舜、禹时期,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7.公元前221年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于前221年统一全国。

18.刘邦汉武帝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朝的建立者是刘邦,西汉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

19.《兰亭序》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0.《伤寒杂病论》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21.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是《兰亭序》,顾恺之的绘画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

(1)大禹、疏导

(2)李冰、都江堰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中的作用;重视政府在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水利立法;注意和自然界的和谐,注意保护自然的持续发展。

【详解】

(1)观察图一可知,这是大禹。

上古时期,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终于治水成功,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2)观察图二人物可知,这是李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中的作用;重视政府在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水利立法;注意和自然界的和谐,注意保护自然的持续发展。

23.

(1)功绩:

灭六国,统一全国

(2)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等

(3)措施: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意义:

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5)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或统一车轨)。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称赞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功绩。

(2)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不可一世的形象;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是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3)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军事和交通方面还采取的措施是:

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

24.

(1)秦孝公;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学汉制、学汉礼。

(任答出3点。

(3)韩非子;法家。

(4)都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是最能体现这场变法性质的内容,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2)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学汉制、学汉礼。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3)依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4)综合上述两次改革的结果,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成功的改革,因为二者都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