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检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947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神病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神病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神病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神病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检查.docx

《精神病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检查.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检查.docx

精神病检查

《精神病学》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第二节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

对精神病人进行精神状况检查,英文原文是interview,中文可翻译作晤谈、面谈检查或接谈,这里我们统一用面谈检查。

与其它临床学科不同,精神科医生与患者见面交谈,不仅要收集信息以便明确诊断,同时也意味着治疗的开始。

大体上来说,面谈检查的目的包括:

①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②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③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④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⑤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

(一)开始

病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情走进精神科的。

多半是恐惧,搀杂着对精神病院种种不良的想象;或是无奈,或是亲友的哀求、威胁甚至强迫之下就诊于精神科的;很多人都会有羞耻心理,由于社会的偏见(这种偏见古今中外概莫能免)而感到自己患了“不体面”的病,因此向精神科医生求助,即使迫不得已,也难免惶惑不安。

面谈检查的开始,精神科医生的首要任务是让就诊者先放松下来。

应注意以下内容:

1.不受干扰的环境

面谈检查的环境应该安静,理想的状况是只有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两人。

谈话的内容保证无外人听见,使病人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尊重。

交谈被频繁打断(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电话及其它通讯工具),会令受检查者不安。

2.落座

条件允许的话,病室内应在医生座位旁不同距离放置数把椅子,由就诊者自行挑选座位。

就诊者自然会挑选最令自己舒服的位子,而检查者也可据此猜测就诊者是处于排斥、防备还是接受的心理状态。

3.自我介绍与称谓

对于初次就诊者,检查者必须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如自己的工作经验、专长等,为医患关系定下一个平等的基调。

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份,确定对患者的称谓。

最好的办法是询问患者希望医生怎么称呼。

礼貌是谁都需要的,即使是精神障碍患者。

采取上述步骤后如能令病人放松,医生应该开始与病人寒暄,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和就医的主要问题。

如果病人仍显得紧张,检查者就应仔细了解情况,发现导致病人紧张的原因。

如病人十分担心谈话内容会被泄漏给他人,或病人是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来就诊的(如酒精依赖患者),这时就需要医生对病人做出郑重的承诺。

如果病人在最初接触时显得迷惑混乱,医生应考虑到病人是否出于焦虑状态、意识障碍状态、智力低下或痴呆。

如果确认病人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意识障碍,就应该考虑向知情者询问病史,同时使用其它方式完成对病人的精神检查(详见精神状况检查)。

(二)深入

最初的一般性接触结束后,面谈检查逐渐转入实质性内容。

检查者希望了解就诊者的精神状况,都存在哪些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的起因和演变等。

在深入交谈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有:

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

对于神志清楚、合作者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感到有什么不舒服?

”“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种不舒服是怎么发生的?

”“你能不能比较详细谈谈你的病情?

”与封闭式问题相比(病人对这样的问题只能以“是”或“否”来回答,如“你最近是不是经常失眠?

”),开放式交谈可以启发病人自己谈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在此阶段,通过与病人交谈可以了解其主要的病态体验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掌握病人的表情、情绪变化,以及相应出现的异常姿势、动作、行为和意向要求。

2.主导谈话

在谈话进行过程中,检查者不但要尽量使病人感到轻松自然,还应该主导谈话,使病人集中在相关的话题上,不能过多纠缠于细枝末节,避免导致头绪不清。

如果确有必要,医生可以打断病人的谈话,直接询问关键性问题,但这种方式应尽量少用。

也可以使用某些技巧,如下文将要谈到的非言语性交流,引导病人略去枝蔓,开掘要点。

医生若想得心应手地驾驭谈话,交谈技巧是必需的,同时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科知识和临床经验。

3.非言语性交流

眼神、手势、身体的姿态等,构成了非言语交流的主体。

医生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手段鼓励或者制止患者的谈话。

如医生可以采取身体前倾、眼神凝视、频频点头等姿态鼓励患者讲出医生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也可以采取后倾、垂目、双手规律敲击等动作表示医生对患者现在所说的没有兴趣。

对于许多患者,医患间的身体接触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如有力地握住病人的手,或轻轻拍拍病人肩膀,可迅速缩短人际距离。

(三)结束

深入交谈时间视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一般持续20~45分钟。

在交谈临近结束时,检查者应该做一个简短的小结,并且要询问患者是否还有未提及的很重要的问题。

对患者的疑问做出解释和保证,如果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有安排,应向患者说明。

最后别忘了礼貌告别。

二、面谈检查的技巧

(一)检查者(医生)的修养

1.坦诚、接纳的态度

首先,在精神科的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中,医生必须与病人发生面对面的接触,只有经过与病人密切的接触、交谈,才能完成精神科的诊疗。

其次,精神症状必定会影响到病人的谈吐、行为、处事方式甚至生活习惯,因此往往不被社会当作“病人”而接纳。

在人类历史中,精神病人总是成为歧视、排斥、孤立、漠视和迫害的对象。

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就应该真诚同情、关爱受病魔折磨的病人,宽容理解病态的表现。

2.敏锐的观察力

可以使医生在与病人接触时敏锐地觉察到病人的心绪,发现隐蔽的症状,不仅明白病人说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欲言又止,还要洞察病人还有什么没说,判断患者对医生的真实态度;同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及观察患者与家属的交流,分析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劣。

3.良好的内省能力

精神科医生在同病人打交道时,不但要设法体察病人的内心世界,也应该尽力体察自己的内心。

人非圣贤,即使有足够的爱心和宽容,精神科医生每日在面对病人各式各样的病态言行,特别是针对医生本人的攻击、侮辱时,依然会像所有普通人一样,产生种种负性情绪:

愤怒、不满、厌恶、恼恨等等。

这种负性情绪如果累积,不但会伤害医生本人的健康,也会损害医疗行为。

精神科医生除了应该掌握排解负性情绪的技巧外,也应意识到,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能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如一位红光满面、体壮如牛的大汉向医生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种种躯体不适,医生所产生的厌烦感可以提示“疑病症”的诊断。

当医生花数十分钟同某一患者交谈后,仍然漫无头绪、不得要领,医生内心的困惑与焦虑说明患者存在着交流障碍,而交流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4.丰富的经验与学识

精神病人年有老少,学问有高低,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各有不同,要做到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病”打交道并不容易。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办法之一是设法找到共同语言,避其锋芒,投其所好,逐步深入。

这就需要医生具有医学知识以外的学识。

熟悉的话题能较容易地使患者放松并愿意交谈。

学识之外,还有经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精神科医生宝贵的财富。

如果一个精神科医生的阅历、相关知识缺乏,是不能很好理解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精神病人复杂的内心体验的。

5.得体的仪表与态度

仪表整洁,态度端庄是对每一个医生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精神科医生在仪表与态度上应表现出更多的“善变”。

在青少年患者面前,医生的装束举止不可过于严肃,以免失之死板;面对躁狂病人,又不能太过随便,令病人误以为轻佻;与心情忧郁的患者相处,可试以幽默;同人格障碍的患者打交道,应尽显机智敏锐。

此外,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医生首先要自信。

自信心是建立在学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的。

自信的人在态度上是可亲的。

最后还应注意,精神科医生要与患者保持恰当的距离。

医患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过于疏远或亲近都会损害诊疗过程。

(二)沟通技巧

好的沟通技巧是良好的医学实践的基石。

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的沟通是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②有效的沟通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③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自信心;④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⑤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改进卫生服务的质量。

因此,广义上讲,沟通技巧应该是所有临床医生的必修课。

1.倾听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术,却最容易被繁忙的医生所忽视。

医生必须尽可能花时间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如果病人离题太远,医生可以通过提醒,帮助病人回到主题。

医生应该允许病人有充裕的时间描述自己的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唐突地打断可能在刹那间丧失病人的信任。

可以说,倾听是发展医患间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步。

2.接受

这里指无条件地接受病人。

病人无论是怎样的人,医生都必须如实地加以接受,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

3.肯定

这里指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

我们并非是赞同病人的病态信念或幻觉体验,但可以向病人表明医生理解他所叙述的感觉。

接纳而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有助于医患间的沟通。

4.澄清

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以及事件从开始到最后整个过程中病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尽量不采用刨根问底的问话方式,以避免患者推卸责任或对医生的动机产生猜疑。

最好让病人完整地叙述事件经过,并了解病人在事件各个阶段的感受。

5.善于提问

面谈检查既不同于提审犯人,连珠炮似的步步紧逼;也不同于求职面试,提问顺序、提问内容千人一律。

首先可以就患者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开展交流,随后自然地转入深入交谈。

前文谈到两种问话方式:

开放式交谈与封闭式交谈,除非特例,一般尽量采用开放式交谈。

6.重构

把病人说的话用不同的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或总结,但不改变病人说话的意图和目的。

重构可以突出重点话题,也向病人表明医生能够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

7.代述

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好意思说出来,或者是不愿明说,然而对患者又十分重要,这时,医生可以代述。

例如对性功能障碍这样患者羞于启齿的话题,医生可以这样开始“我想别人处于您这样的状况,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代述这一技巧可以大大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8.鼓励病人表达

有多种方法。

除了前文提到的非言语性交流方式外,医生可以用一些未完成句,意在鼓励病人接着说下去。

用举例甚至可以用医生本人的亲身经历能引发患者的共鸣,从而得以与患者沟通。

沟通技巧的训练很难通过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得以提高。

学习沟通技巧的最佳方式是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第三节病史采集

病史主要来源于病人和知情者。

但病人自述的病史往往不够全面,或者是因为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因而隐瞒事实,或者因为病人紧张拘束,遗漏了对精神科诊断十分重要的事件,或者病人根本就不合作、缄默不语。

因此,向知情者(包括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如配偶、父母、子女;与之共同学习和工作的同学、同事、领导;与之关系密切的朋友、邻里,也包括既往曾为患者诊疗过的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常常是必要的。

一、询问知情者

知情者可以补充我们无法从患者处得到的信息。

尤其是我们可以通过知情者了解患者的既往人格,年迈的亲属对家族史的情况知道得比病人多。

具体到家庭成员,在一般情况下,医生应首先同病人谈话,其次才是家属,而且同家属交谈前应先征得病人的同意,使病人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同家属谈话时,病人是否在场,可由病人自己决定。

同家属沟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关系。

同时,医生应该争取与患者家属建立战略联盟,使家属成为治疗的正性因素。

二、病史格式与内容

(一)病史格式和内容

包括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籍贯、职业、文化程度、住址、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入院日期、病史提供者及对病史资料可靠性的估计。

2.主诉

主要精神症状及病程(就诊理由)。

3.现病史

为病史的重要部分。

按发病时间先后描述疾病的起始及其发展的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发病条件及原因:

询问病人发病的环境背景及与病人有关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以了解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发病。

如有因素,应了解其内容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是发病原因还是诱因。

有无感染、中毒、躯体疾病等因素的作用。

(2)起病缓急及早期症状表现:

一般临床上将从精神状态大致正常到出现明显精神障碍,时间在2周之内者称之为急性起病,2周到3个月为亚急性起病,3个月以上为慢性起病。

如谵妄多为急性起病,而痴呆多为慢性起病。

(3)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

可按时间先后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地分段作纵向描述。

内容包括:

发病前的正常精神活动状况;疾病的首发症状、症状的具体表现及持续的时程、症状间的相互关系、症状的演变及其与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所用药物之间的关系;与既往社会功能比较所发生的功能变化;病程特点,为进行性、发作性还是迁延性等。

如病程较长,可重点对近一年社会功能、生活自理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4)病时的一般情况:

如工作、学习、睡眠、饮食的情况,生活自理如何。

与周围环境接触的情况,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都对疾病诊断有重大意义。

病中有无消极厌世观念、自伤、自杀、伤人、冲动行为等,以便护理防范。

(5)既往与之有关的诊断、治疗用药及疗效详情。

4.既往史

询问有无发热、抽搐、昏迷、药物过敏史。

有无感染、中毒及躯体疾病史,特别是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外伤。

应注意这些疾病与精神障碍之间在时间上有无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有无酗酒、吸毒、性病、自杀史及其他精神病史。

5.个人史

一般指从母亲妊娠到发病前的整个生活经历。

但应根据病人发病年龄或病种进行重点询问。

如儿童及青少年应详问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及分娩史,病人身体、精神发育史,有无神经系统病史,学习及家庭教育情况以及与双亲的关系等;受教育的状况,学业成绩;工作情况及工作表现,工作学习能力有无改变,生活中有无特殊遭遇,是否受过重大精神刺激;还应了解婚姻情况,配偶的个性,夫妻生活情况(必要时应询问性生活状况)。

女性的月经、分娩、绝经期是精神疾病的好发时期,应明确其与精神症状有无关系。

病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交友范围、宗教信仰可具体描述,以便与病后的情况比较,判断是否有精神异常。

病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共同居住者)、病人本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要了解,以便我们对病人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有具体的印象。

还应了解病人既往有无犯罪记录。

总之,个人史应反映病人的生活经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和目前社会地位等。

对于青少年病人,应重点询问其儿童期的情况,如饮食、睡眠习惯的形成;有无挑食、厌食、梦呓、梦游、磨牙、尿床等现象;与他人的一般接触和行为特点;情绪是否稳定,有无害羞、恐惧等表现;与双亲的关系,有无与双亲分离的经历;在校学习成绩与品行。

青春期发育过程亦应了解。

对于成年人和老年病人,则应了解其职业状况、工作史、恋爱婚姻生育史、家庭氛围特点等。

有关性生活内容如性发育史、对性的态度和感受,对于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影响,不应忽视。

对于女性病人应详细询问月经史、月经周期心理生理变化以及生育史。

6.家族史

包括双亲的年龄、职业、人格特点,如双亲中有亡故者应了解其死因和死亡年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双亲相互关系、以及家庭中发生过的特殊事件等,对病人的人格形成及疾病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精神病家族史,包括家族中精神病性障碍者、人格障碍者、癫癎病患者、酒精和药物依赖者、精神发育迟滞者、自杀者以及有无近亲婚配者。

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提示病人疾病的原因可能具有遗传性质。

(二)采集病史应注意的事项

1.病史采集应尽量客观、全面和准确可从不同的知情者处了解病人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情况,相互核实,相互补充。

事先应向知情者说明病史准确与否关系诊治结果,提醒供史者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并应了解供史者与病人接触是否密切,对病情了解程度,是否掺杂了个人的感情成分,或因种种原因有意无意地隐瞒了或夸大了一些重要情况,对可靠程度应给予适当的估计。

有些症状,如Schneider首级症状只能以封闭式的问题提出,如果患者随口应答,或根本没有听懂问题,检查者应该及时发现,以免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如家属与单位对病情的看法有严重分歧,则应分别加以询问,了解分歧的原因何在。

如提供病史者对情况不了解,还应请知情者补充病史。

并应收集病人的日记、信件、图画等材料以了解病情。

2.采集病史时,如何收集有关人格特点的资料是初学者比较难以掌握的问题。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询问:

(1)人际关系:

与家人相处如何;有无异性或同性朋友,朋友多或少,关系疏远或密切;与同事和领导或同学、老师的关系如何等。

(2)习惯:

有无特殊的饮食、睡眠习惯;有无特殊的嗜好或癖好;有无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习惯。

(3)兴趣爱好:

业余或课余的闲暇活动,有无情趣和爱好,爱好是否广泛;有无特殊的偏好。

(4)占优势的心境:

情绪是否稳定;是乐观高兴还是悲观沮丧;有无焦虑或烦恼;内向或情感外露;是否容易冲动或激惹。

(5)是否过分自信或自卑,是否害羞或依赖。

(6)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评价。

此外询问病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他的评价。

了解病人在特定情景下的行为和在工作与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亦有助于了解病人的人格特点。

3.采集病史时询问的顺序

在门诊由于病人和家属最关心的是现病史,且受时间限制,一般先从现病史问起。

住院病史的采集则多从家族史、个人史、既往史谈起,在对发病背景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现病史的收集。

但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记录病史应如实描述,但应进行整理加工使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能清楚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各种精神症状特点。

对一些重要的症状可记录病人原话。

记录时要避免用医学术语。

对病史资料医护人员应保密,切勿作为闲谈资料,这也是医德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第五节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

一、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

许多躯体疾病会伴发精神症状,精神病人也会发生躯体疾病。

因此,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急诊,都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在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及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确诊的依据。

三、脑影像学检查

现代技术不仅提供了大脑形态学的检查手段,也可以对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水平进行检查。

CT、MRI等可以了解大脑的结构改变,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可以使我们对脑组织的功能水平进行定性甚至定量分析。

这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基础。

Box3-1:

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在精神科研究中的应用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用于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正常的心理活动如语言、运动、感知包括嗅视活动、想象时大脑的功能变化。

Levin等发现,给健康志愿者双侧眼球光刺激,女性被试视皮质的BOLD(血氧水平依赖性对比法,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信号要比男性低38%,由此推断视觉刺激反应或心理活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Teasdale等对健康志愿者出示图片,所引起的正性或负性情感会在大脑特定区域造成fMRI信号的改变,而这一变化与PET的测定结果是吻合的。

Schneider等也证实,诱导产生欢乐或悲伤情绪,左侧杏仁核的BOLD强度有明显增加。

目前fMRI在精神科还是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Yurgelun-Todd等比较了12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在词语流畅性测验中的区别,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左额叶激活较差而左颞叶激活较高。

使用fMIR对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归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被公认为可以很好地反应额叶功能的测验)的健康对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测验时,缺乏右前额叶皮质的激活,而左颞叶活动出现增强。

Breiter等利用fMRI研究强迫性障碍,当症状活跃时,双侧眶额叶、侧额叶、前颞叶、前扣带回、脑岛皮质、杏仁核、豆状核、右尾状核处有激活现象,而正常对照则不出现。

Levine等对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词语流畅性测验的同时,以fMRI研究其额叶功能,发现强迫症状的严重性与腹侧前额叶皮质的激活程度呈负相关。

fMRI还可用于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研究。

Maas等发现,在对既往有可卡因使用史的被试给予毒品相关的视听刺激后,与正常对照相比,可卡因使用者中前扣带回与左背侧前额叶皮质的BOLD信号明显增强,提示可以应用fMRI研究渴求(craving)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Streeter等分别对有酒依赖家族史和无酒依赖家族史的酒依赖患者给以阿普唑仑激发试验,fMRI影像上两者之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volume)存在明显区别。

Stein等发现,给吸烟者静脉注入尼古丁,除了会出现行为、情绪的异常变化如“快感”、“满足”等外,一些特定的据认为参与精神活性药物强化、情绪增强、认知改变等活动的脑区如伏隔核、杏仁核、扣带回及额叶都会出现fMRI的激活现象,提示尼古丁与可卡因、鸦片类物质、苯丙胺等作用方式一样,有强化作用和依赖性。

四、神经心理学评估

神经心理学评估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神经心理学家完成。

评估内容包括对怀疑存在智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智能检查,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的阅读、书写方面的评估,以及对人格的评估。

精心设计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可对大脑的某些部位的功能进行专门评估,如评定额叶功能的测验。

这些测验可以与神经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追踪大脑病变的演变。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第六节精神科诊断过程

在经过详尽的精神检查、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脑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后,医生可以对患者当前的精神状态做出初步判断,再进一步结合完整的病史资料,特别是个人生活史、发病史、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目前诊断”,这就是精神科诊断过程。

在精神科诊断思维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横向诊断过程

横向诊断包括了精神科现状检查与精神活动的动态观察两个方面。

精神现状检查目的是要发现占优势的精神活动。

一个抑郁症患者占优势的临床表现一般会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快乐体验丧失”,如果我们发现一个病人以此为主要临床综合征,“抑郁状态”的诊断就不难做出。

同样,如果一个总是喋喋不休地对医师叙说遭受别人迫害的体验,但又毫无事实根据,且对任何不同意见都激烈反驳,甚至对不同意见者本人也产生怀疑,应首先考虑“偏执状态”的诊断。

然而,只是横断面、静态的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肯定是不够的。

如一位病人在夜晚表现行为紊乱、动作毫无目的性、目光茫然、应答不切题,而白天却表现相对正常,如果不了解谵妄本身就具有波动性,特别是夜间加重的特性,临床医生很可能会对这一病人的诊断产生困惑。

又如,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缄口不言,在家中却能有说有笑,因地点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相,会使我们较容易做出“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二、纵向诊断过程

即要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既往人格特点、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起病形式、病程特点来考虑诊断。

如年老的初发病例首先要考虑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接触有毒工种者应考虑是否为中毒性精神障碍;强迫症患者病前多有过于刻板迂腐、过分追求完美、行事谨小慎微等性格特点;阿尔茨海默病有较高的家族发病史等。

前文讲过起病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发展有发作性、周期性、间歇性、进行性等几种形式。

急性起病常为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癔症和应激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多起病隐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