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942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教育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洋教育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洋教育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洋教育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洋教育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教育备课.docx

《海洋教育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教育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教育备课.docx

海洋教育备课

课题

1、《沿海风景线》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风景的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的的情感。

重点难点

介绍沿海风景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归纳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都去过哪些沿海风景区?

二、课程内容:

1.通过引入的问题,用多媒体出示中国个沿海风景地,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又如何?

2.分别介绍几个著名景点:

青岛栈桥、厦门鼓浪屿、海南三亚等。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

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

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

教学过程

备注

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像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

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并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华灯齐放,桥上、岸上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

三、学过该课程,让学生动手做景点明信片。

提高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情怀。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师小结。

教学

反思

2.海上名山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沿海的名山,了解其地理位置及美丽的风景。

2.感受海上名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

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海上名山照片:

(1)欣赏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知道图片中的名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2.谈话导入:

这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山都矗立在我国的海岸线上,被称为“海上名山”。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些名山。

二、探究活动

(一)海上名山之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分成“崂山采风”、“普陀山寻访”、“阿里山揽胜”三个小组。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

(二)海上名山印象(全班交流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

★崂山采风:

1.“崂山采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探究情况。

(展示图片或者是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等)

2.小组成员补充。

3.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对崂山的了解。

4.曾经去过崂山的同学介绍崂山景点、游览体会等。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崂山十二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谈感受。

(2)关于崂山道教的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体会崂山是名副其实的道教名山。

(3)关于崂山的美丽传说。

6.小结: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的特色。

奇峰异石,峡谷幽涧,流云飞瀑,古树名花,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普陀山寻访:

1.“普陀山寻访“小组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2.其他同学补充自己的所见所知。

3.教师谈话: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它的景点大多与佛教有关,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呢。

你知道哪些传说呢?

4.学生交流。

5.教师补充:

普陀山诗文碑刻。

6.小结: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阿里山揽胜

1.出示阿里山云雾的照片: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2.这汹涌澎湃的可不是大海,而是被誉为“阿里山五奇”之一的云海。

下面我们就去阿里山游览,感受它的神秘和奇异。

3.“阿里山揽胜”小组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4.其他同学补充。

5.出示一组阿里山优美风光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6.小结:

奇异、旖旎的阿里山风光让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三、活动总结:

1.你还知道哪些海上名山?

2.你最喜欢哪座山?

为什么?

3.课后以“我喜欢的海上名山”为主题,制作一张“名山名片”。

4、海洋小精灵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作用、危害;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洋微生物“嗜冷性”“嗜盐性”“耐压性”三大特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制作海洋微生物图片和视频的课件,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2.利用视频展示海洋微生物的不同形态,让学生形象感知其分类。

3.通过认识海洋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特点,从而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是生活在海边的孩子,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大海中的生物?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这些生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大海中还有些大家不熟悉的、非常奇妙的小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课件播放海洋微生物图片)

2.交流感受: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二、初识精灵,了解分类:

1.了解海洋微生物之小:

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生物图片,是用显微镜放大了几万倍才看清楚的,这些小生物到底有多小呢?

(学生探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之小之多。

2.了解海洋微生物分类:

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了解海洋微生物分类。

(课件播放微藻、原生动物、海洋细菌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种类的海洋微生物形状不同,我们常见的海洋微生物有细菌、微藻、原生动物等种类。

3.引出海洋微生物的概念:

像海洋细菌、微藻、原生动物生活在海洋中的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生物就叫海洋微生物。

三、自主探究,掌握特点。

1.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学们,这些微生物遍布海洋,连深海里都是它们的家,我们一起去它们的生活环境看一看。

2.探究海洋微生物的特点:

海洋微生物在这里生活得很自在,与它们自身特点有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合作探究一下。

3.交流海洋微生物的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引导学习海洋微生物嗜冷性、嗜盐性、耐压性等特点。

四、合作学习,认识作用。

1.引导认识海洋微生物作用:

海洋微生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这块奶酪已经生产了两个周,味道还是很鲜美,知道是怎么保鲜的吗?

(学生探究)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根据海洋微生物嗜冷性的特点,人们用它们身上提取的低温酶制成保鲜剂。

2.讨论探究海洋微生物作用。

全班合作探究海洋微生物的作用,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微生物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微生物既是海洋里的初级生产者,又是分解者,调整与促进海洋生态动态平衡的形成与发展。

海洋微生物还可以制成药品,可以给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营养,可以分解大海里的垃圾等。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认识危害:

海洋微生物是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它繁殖太多太快,有什么危害?

2.升华情感:

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护海洋呢?

六、板书设计:

4、海洋小精灵

嗜冷性

海洋微生物嗜盐性

耐盐性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我进行了一些反思,课堂当中教师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我去年开始担任海洋教育教学工作,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太少。

这个班的孩子知识面非常广,当学生交流谈到某些话题时,我除了表扬鼓励外,很难接住学生的话茬。

令我深深认识到我加强自身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自己通才能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更加科学、严谨的评价,才有利于对课堂的把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作者的意图把握的不够深入。

研读课本时,没有重视海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海洋微生物既是海洋里的初级生产者,又是分解者的这一重要作用一点带过。

由于个人条件所限,这节课肯定还有许多不足,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课题

6海洋生物的启示

课时

1

1.从海洋生物的仿生利用的状况到仿生前景,了解仿生对于人类的帮助作用。

2.搜索有关海洋生物仿生的资料,畅谈你对海洋仿生的设想。

 

重点:

难点:

▲1、通过海洋仿生学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海洋生物仿生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洋仿生帮助人们解决目前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2、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仿生的现状,设想未来海洋仿生的美好前景。

课前

准备

有关海洋生物仿生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T:

有谁知道世界游泳冠军菲尔普斯为什么游的那么快吗?

S:

他穿的是“鲨鱼皮”游泳衣。

T:

对!

这个灵感就是从鲨鱼身上获得的。

许多动物(包括海洋动物)的身体某个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作用,人们从中获得许多启示,仿照动物的特点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海陆生物对于人类的启迪,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重视和兴趣,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海洋动物千千万万,大至海中巨兽鲸鱼,小至微小难辨的浮游动物,都成了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对象。

仿生学的出现,已经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本节课我们从海洋生物的形体、功能两方面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现状吧!

二、了解现状

1、海洋生物的形体的启示

P19

剑鱼—军舰

贝壳—悉尼歌剧院

驼背鲸的鳍状肢—电风扇、螺旋桨

鱼的外形—与性的汽车

……

2、功能的启示

P20

1)鱼鳔—潜水艇:

我们知道许多鱼类有鳔,鱼鳔是它们用以沉浮的重要器官。

当鱼体上浮时,鱼鳔就被迅速充气,变得胀鼓鼓的,这时鱼就能升至水面,反之,当鱼鳔放气时,鱼体就快速地下沉。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而各种船只的桨、橹、舵,都是从鱼鳍的作用原理得到启示,逐渐发展起来的。

2)鲨鱼皮—“鲨鱼皮”泳衣(可减少阻力—看书上图)

3)鱼眼—鱼眼镜头

4)鱿鱼—海洋火箭:

鱿鱼被称为海洋火箭,不仅因为形状像火箭,其速度也大得令人瞠目。

当鱿鱼快速游泳时,时速可达55公里,比一般的船舶快多了。

鱿鱼能产生如此高的速度,与其身体的构造是密切相关的。

解剖鱿鱼的身体,可见到颈部附近有一条窄缝叫套膜孔,往外有一个类似于炮筒的管子叫漏斗,套膜孔和漏斗通往腹腔。

这三者组成奇妙的推进装置,使流入体内的海水变为强大的水流,一次又一次的向外喷射,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

科学家们根据此原理,研制出喷水快艇以及气垫船,使它们的行进速度像奔驰的火车一样。

5)喷水拖船—(图片)

设计原理:

水泵作为传播推进器。

人们受海洋动物的启示,还远远不止这些。

海豚是从事仿生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

它所以是游泳健将,秘密在于其皮肤结构的特别。

海豚的皮肤不仅柔软,而且能波动,当水流从身边擦过去时,几乎不产生湍流,阻力极小。

为此,人们仿造了海豚皮,并将这种人造皮套在船舶和军舰上,可大大提高航行速度。

三、科技追踪

海洋生物的启示科技博览会,看书P21

1)水母耳朵—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可以提前15小时预测风暴

2)海豚—潜水器

3)海豹的耳朵(能分辨远处的声音)--水中听音器:

海豹的耳朵极其灵敏,它们即使在水下快速潜行,仍能清晰地分辨出遥远的地方发出的声音。

科学家现在已根据海豹耳朵的特殊结构,设计出新型的水中听音器,并在船只航行中应用,即使在高速航行时,船舶也能很安全地避开险情。

4)龙虾眼—X光成像仪

四、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还知道人类根据海洋生物的特点的哪些发明?

7.神奇的海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海水是咸的,了解海水中含盐。

2.知道直接饮用海水有害健康。

3.通过尝一尝、做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引领学生知道海水中含有盐,所以味道是咸的。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较干净的海水两杯,白开水一杯,纸杯多个;实验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烧杯;制作海水不能直接引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思考。

1.指导学生读图,说图。

师:

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画面,把自己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画面上的事物,更要读一读人物和小鱼说的话。

3.用小鱼的话引发思考:

我们渴了为什么不能喝海水呢?

(设计意图:

本课的情境图设计直观而富有童趣,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观图、说图的习惯和能力。

二、海水能喝吗?

1.说一说。

师谈话:

我们生活在大海边,夏天有的同学在爸爸妈妈地带领下,到大海游泳。

游泳的时候海水可能呛到嘴里,哪个同学有这样的经历?

快告诉我们你尝到的海水是什么味道啊!

学生交流。

(有过经历的同学可能说出海水苦、咸。

2.尝一尝。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杯海水,让学生舔一舔,尝一尝。

然后说说是什么味道。

(注意卫生,不要让学生喝多,尝后用凉开水漱口。

3.猜一猜。

师:

现在我们都知道海水是咸的,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对学生的说法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下面让我们听一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播放医生解释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视频或音频。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知道海水是咸的。

说一说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尝一尝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医生的话知道直接饮用海水有害健康。

三、实验小屋

1.结合情景图编小故事:

小明到海边玩水,把衣服弄湿了。

衣服晾干后留下了白色的痕迹。

同学们猜一猜衣服上白色的痕迹是什么东西?

(老师对猜想是盐的学生给于肯定。

2.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海水中真得有盐吗。

(老师做演示实验,注意让学生观察。

)通过实验,师生明确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下的白色粉末就是盐。

从而确定海水中含有盐这个结论。

(设计说明:

本环节主要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渗透尊重科学的思想意识。

四、你知道吗?

1.让学生从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分组观察并讨论:

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不同的海域海水的咸度是不同的,河流入海口的海水较其他海域的海水咸度小;无河流入海、蒸发强的海域较有河流入海、蒸发弱的海域,海水咸度大。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知道不同地方的海水淡咸不一样就行了,对成因不必过多讲解。

五、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