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24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docx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全套资料

研究性学习学分申请认定记录表

学校:

班级:

研究小组名称:

申请理由:

高一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结束,通过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综合评议,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特申请认定学分.

申请时间:

2021年2月8日

课题名称:

立题时间:

结题时间:

课题负责人:

指导教师:

所用课时:

申请学分值:

3分

小组成员签名:

 

研究过程(简述):

 

研究体会(简述):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学科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学分认定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名(盖章):

年月日

注:

此表要附小组成员注册学号及姓名;开题、结题报告;研究过程中考勤、作业的原始记录等相关材料。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高一研学组

一、工作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

   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

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

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学校和级部的正确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研究课题:

岩石圈和地标形态

本人在小组内角色: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薛成宇,范稳

指导教师:

李锁柱

成果简介:

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课题成果报告: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纵波、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会增大,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传播速度回突然减慢,横波也会完全消失。

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不会传播。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介于莫霍面界面和古登堡面界面之间,(厚度约2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

地核厚度约3400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圈层

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莫霍面

古登

堡面

17(全球平均)

2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外核

呈熔融状态

内核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同时指出:

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

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満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还说:

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基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这个最终目标的。

为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来改变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时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具体地指出了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当前,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

我们有必要对两年多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回顾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每周3课时,每所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按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可集中和分散使用.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学校在课表中没有体现,有的将全部课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际上形同虚设。

还有的学校干脆把这三个课时分配给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意思是只在这三科当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好的是安排1个或2个课时在正课(课表上)时间中,其余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其他课余时间中进行。

那种把研究性学习只分给几个学科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某几个学科的事,应包括所有的学科,而且,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交叉的。

共41234

研究性学习只安排在某几个学科是不妥的,只安排部分教师实施,也是不妥的。

研究性学习每周3课时,高中14大学科中,除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这些科目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外,其余9大学科都应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每期作16周上课时间计,全期共48课时,如果每周2节安排在正课中,每期有36节,则9大学科每科可以排4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

排课时,总课表上不分到学科,另用单列课表将研究学习的课时分配给每位任课教师。

督促检查,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每个学科每位教师4节研究性学习课干什么?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索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

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上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内容选择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方面。

课题研究还包括项目(活动)设计类的课题。

这种以课题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表达阶段,相应地,对于这种学习的评价过程就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等),和结题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个人研究、小组研究和班集体研究三种形式.

第二种,就是有人称之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即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热衷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即在一节课中铺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尽管这种问题也会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多数只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各自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放弃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将背离它的初衷,而被纳入应试教育的狭窄轨道,终究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过来,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结合,则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更加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

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探究能力。

第三种情况,就是带研究性特点的学科教学形式。

就是教师在日常的各学科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也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作法。

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性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