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38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自考本科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

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

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

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散性。

3.媒体的基本类别:

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印刷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动,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互动媒体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电子媒体分为广播类与影视类。

4.媒介的基本功能:

(1)个体功能。

传播媒介有的是仅供个人通讯使用的(书信、电话、手机),更是指媒介在使用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

施拉姆解释:

个体功能也叫内性功能或社会成员自身功能,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化功能和个人的个性化功能。

(2)组织功能。

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指导功能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

(3)社会功能。

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政治功能:

从现代媒体与政府关系而言,大众媒介及其传播活动,可以帮助政府收集情报,解释情报;传播政策,执行政策;宣传法律,传递规范;稳定社会秩序;协调社会行为。

经济功能:

经济变革的“扩大器”;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媒介自身的产业功能是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经济属性。

文化功能被看做是“文化工具”。

5.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是相互相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与侵略。

6.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

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

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

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7.媒介生态: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8.媒介环境:

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9.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

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信息,较为具体。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

1、口语产生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

最早的书写信息传播媒介,是发现于15000千年前左右绘制的洞穴壁画。

2、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

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景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3、口语媒介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媒介。

4、文字的产生: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

5、手抄新闻媒体:

《罗马公报》是报纸的雏形。

中国在唐开元年存在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在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前身。

6、早期文字媒介普及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提高书写效率和降低纸张成本。

7、中国是印刷书籍的发源地,唐明时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

8、印刷书籍的特点:

是传播一个社会最重要思想的媒介;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保存信息最便利和最持久的途径;书籍内容越来越大众化;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交叉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引起关注;书籍传播具有个人化特征,内容越来越化分化,重视个人的体验。

9、早期报纸的先驱是信件而不是书籍,关注的是传送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的时事新闻。

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

早期报刊史上规律:

在强大中央政府,受管制的报刊发展缓慢;在中央权威削弱,报刊迅速成长。

10、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11、电影发明与三个重要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一是放映术的发明,二是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三是摄影术的发明。

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

12、唱片产生的特点:

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受控制程度低;高度国际化;青年受众成为主体;市场细分化。

13、第一台大规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14、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为了迅速地传递信息,就建立了以旗语为基础的远距离视觉传播系统。

而罗纳尔兹发明电报系统被拒绝。

詹姆斯.贝尼格的认为引发了“控制危机”。

为了维持与云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控制革命”。

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电报的产生,正是控制革命中的重要一环。

萨缪尔.摩尔斯拍出了第一条电报。

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缆传递声音。

雷进纳德.费森登主持和组织的人类历史还是上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大卫.萨诺夫第一个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

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开办了第一个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电视服务。

15、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是以中心向边缘扩散式的单向模式为主,反馈不及时。

而互联网、手机等互动媒体则以点对点的传播作为特点,互动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多媒体化。

所谓多媒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3)媒介功能融合。

多媒体带来了各种媒体间界线的模糊化,新媒体可以成为旧媒体内容的载体,媒体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4)媒体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16、罗杰.菲德勒认为,媒介形态变化的定义及其六原则:

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形态变化遵循6条原则:

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原则;增殖原则;生存法则;机遇和需要法则;延时使用。

17、麦奎尔提出,媒介形态变化中的四要素:

一是技术;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三是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四是人,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

1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形态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是持此观点的学者。

麦克卢汉出版了著名的《理解媒介:

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他提出“媒介即信息”,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

19、除了麦奎尔提出的重要因素,还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媒介的发展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技术的产生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影响。

20、布莱恩.温斯顿提出了媒介创新及扩散模型。

基础科学的发展是媒介技术进步的温泉。

第二章报纸

报纸是与广播电视媒体并行于世、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印刷媒体,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传播媒体。

1、国外报纸发展简史:

《罗马公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

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

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度的背景下产生的。

“手抄新闻”成为近代报纸的雏形。

(与第一章节中的稍有出入)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

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8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2、近代报纸发展的六个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纸;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纸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现代报业。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垄断组织形式:

传统的报团、跨媒介经营的传播集团、联合或混合企业所属的媒介子公司、与大银行大企业连通的连锁董事、跨国媒介集团。

3、中国报纸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邸报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布的官报。

所谓邸,是地方当局在京都设立的办事机构。

一般认为邸报最晚产生于唐朝开元年间。

到了宋代,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要求和愿望的小报。

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是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不是在具有久远办报传统的国土上产生的,而是有外国人“引人”。

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刊。

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报纸。

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

4、世界报业的格局类型:

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和发展中国家报业。

资本主义报业以英、美德、法、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和代表,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报纸产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超级报团不断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强调报业为国家发展服务。

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报纸消费国。

中国报业即已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级党级党报为核心。

5、报纸的传播特点:

(1)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

(2)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报纸的传播方式与广播电视的最大区别在于报纸是非线性传播。

(3)报纸的可保存性强。

报纸的可以保存性使得读者反复阅读和相互传阅成为可能。

经过传阅,报纸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大。

(4)长于深度传播信息。

6、报纸的传播劣势:

时效性相对较差;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感染力相对较弱。

7、实行编采分离的报社,常见的做法是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制。

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

8、报纸的四种基本业务内容:

(1)采访。

新闻采访有着较强的时效限制。

采访采用的方式具体有:

面访、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通过电话或网络采访等。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二是要建立个人新闻网络渠道;三是采访前要有调查以及提问的准备,包括查阅所有能得到的相关资料、访问有关人士及拟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列出所有想问的问题。

(2)写作。

西方报纸上的新闻文体在传统上笼统地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种。

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

在新闻写作结构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华尔街日报体”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非倒金字塔结构”。

(3)编辑。

编辑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统筹决策、整体把关、产品“再创作”。

编辑的决策分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决策,一般由总编辑承担;二是战术决策,战术决策必须根据编辑方针制定。

编辑承担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制定编辑方针;二是策划报道;三是组织处理稿件;四是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

(4)组版。

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

报纸的组版是通过版面编排实现的。

从编排的角度看,这种一定大小纸张所提供的空间可以变现一定的编排思想。

现代报纸的幅面大小基本有两种:

一种对开,一种是四开。

(5)评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论说性文体。

报纸评论的主要作用有: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也主要依靠评论这种形式。

目前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可分为五类:

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是评论中的“轻武器”、“短兵器”;编者按;署名评论。

9、简述编采分离改革的利弊:

其优点是报纸质量有了可靠的体制上的保障,编辑工作前移,释放了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编采人员的智慧在互动中呈现整合优势,并且限制了有偿新闻。

新模式的缺点是对最终产品的整体质量监督还显不足,产品的总体质量的管理构建还需加强。

10、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

易读性;真实性;美观性。

我国报纸印刷技术实现了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改造。

11、报纸发行,是指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它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报纸由传播者向读者的流通,以使报纸实现其价值和功能。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报刊发行采取的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

后一些报刊尝试自办发行。

也有媒体采用“委托发行”。

第三章广播

1、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2、广电总局把2003年确立为“广播发展年”,广播专业化朝着细分受众市场、确立目标听众、强化频道定位的方向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广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专业频道同质化、千台一面的问题;二是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三是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

3、传播符号是指能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

声音符号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语言、音乐、音响。

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

4、广播语言的“三性”和“三化”:

“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5、广播的传播特点:

(1)从传播符号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

比报纸多了声音,电视少了画面。

广播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

且传播迅速快捷,播出费用低。

其劣势是声音稍纵即逝,传播价值被最小化。

无法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

(2)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

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

广播收听方便,不受听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比其他媒体更适合于大众传播。

劣势是声音版面容量有限,容易造成听众流失。

(3)从传播内容上比较,广播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

广播的声音符号具有很强的塑造形象的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听众的想象力。

(4)从传播形式上比较,广播比网络多了真实,少了选择。

6、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对受众选择大众传播媒介做出的公式是:

选择概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

即报偿的保证与选择概率成正比,费力的程度与选择概率成反比。

7、广播媒体的运营机制:

(1)商业型广播电台。

商业型广播电台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全由个人独资或集股,或由私营企业兴办。

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体制,以广告收益为主要经济来源。

这一模式最早建立在美国。

(2)国有型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属于国家或全民所有,其事业、运营经费部分或全部由国家拨款,国家对广电事业实行全面控制。

这是以社会效益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传播体制。

中国即是此种类型。

(3)公共事业型广播电台。

公共型广播事业是一种为社会所有的独立的公共事业,它们一般与政府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不受政府控制。

8、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第一个环节,从节目制作整体而言,包括前期的定位、选题、策划以及采录、编辑、播出等等;从节目的生产流程看,节目制作包括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9、广播采访主要是声音的采集,声音的采集可以分为现场录音和演播室录音两种。

录音主要分成三个步骤:

试音、正式录音和节目制作。

10、广播编辑系统根据流程和记录方式可以分为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前者基于模拟技术,后者基于数字技术。

目前广播电台大多同时使用这两种编辑方式。

线性编辑是传统的编辑方式,整个制作过程是一个线性播放、录制的过程。

非线性编辑是使用数字存储对数字音频进行编辑的后期制作。

11、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及节目来源有三种:

直播,包括演播室直播和现场直播两种;录播;转播。

12、卫星广播;是在卫星上装设一定功率的转发器,把从地面送来的声音或电视广播信号收转后向预定地区播送的方式。

13、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是主要的软载体,节目位于形式的最高层次。

节目下面包括栏目、体裁、样式等。

14、广播节目系统的类别:

节目系统是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组合优化形成的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广播节目系统常见的划分方式是:

(1)按时间关系,划分为顺时性系统、历时性系统、共时性系统。

(2)按节目表现形态,划分为:

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

(3)按节目内容性质,划分为:

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服务类。

(4)按结构形式,划分为:

个体节目、板块节目。

15、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步骤:

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要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媒介条件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步骤是:

(1)定位,构建节目系统首先要从定位开始,由频道定位到栏目定位再到节目定位。

频道定位包括4个具体要素——定位性质、定位区域、定位对象、定位内容。

(2)策划。

(3)整合协调。

(4)选择形象节目代言人。

一个节目的形象代言人就是节目主持人。

(5)节目推广。

16、广播节目系统的构建原则:

一是坚持以新闻广播节目为中心的原则;二是坚持节目本位原则;三是有利于开发拓展黄金时段的原则;四是坚持节目系统开放性原则。

第四章电视

1、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台雏形,被誉为“电视之父”。

195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产生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电视台。

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1963年,德国发明PAL制式,这种制式被中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等国及地区采用。

世界上第一个播出整套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是日本的NHK。

2、电视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6年)。

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是我国的第二座和第三座电视台。

(2)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年)。

1972年,我国做出使用PAL制作为彩色电视暂行标准的规定。

(3)复苏发展阶段(1977—1992年)。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

(4)全面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3、电视媒体的功能特性(媒介特性):

诉诸直观感觉;提供大众娱乐;参与政治生活;发挥经济作用;创造视听文化。

4、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电视是集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为一体的传播工具。

电视传播符号主要有图像符号、声音符号、文字符号,图像符号是电视表现的第一位语言。

画面与声音是电视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

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从而拓展和深化信息传播的容量和空间,用适当的信息量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5、电视传播的优势及劣势:

电视传播相对于报纸和广播,其主要优势有:

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带来真实感;交流性强,激发参与感。

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有人际交流色彩的媒介。

其传播劣势主要有:

电视是线性传播,自身传播方式具有局限性,使其内容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电视的直观性太强使想象空间小,思考余地不大;电视负面作用更加深刻、直接。

6、电视体制的三种类型:

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

电视体制有三种:

(1)私营商业制。

私营商业制是以广播电视业的私人占有和商业化经营为基本特征,以公司方式运作,经济上靠市场驱动,主要是提供娱乐节目和煽情新闻来吸引受众,美国以及拉美各国和菲律宾就是此种电视类型。

(2)公共服务制。

公共服务制以英国、德国为代表,尤其以英国的BBC为楷模。

公共服务制介于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政府控制之间,按照公共事业进行组织,属于半官方机构。

它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加强调媒介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媒介应该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其节目注重公共事务性和文化教育性。

(3)公有国营制。

公有国营制主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存在,即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强调广播电视是民主国家的宣传工具。

节目内容偏重于政治宣传、思想教育。

7、电视台的主要部门有:

节目部,节目部一般由编导、编辑、记者等人员组成;新闻部,一般下设采访组、编辑组、制作组、播音组等;社会教育部;文艺部;广告经济部;制作部;办公室;总编室;人事部门。

8、电视台专业人员设置:

制片人,制片人具体可分为执行制片人、制片人、现场制片人等;导演;电视节目主持人;摄像师;节目制作技术人员。

其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人员主要有——技术指导、音响工程师、音乐编辑、灯光设计师、美术设计师、舞台监督。

9、电视节目的分类:

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播出形式,按照内容、功能来分,可以分为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知识类等;按照节目形态分,分为一般型、专题型、对象型;按照播出方式,可以分为现场直播和演播室录播。

一般而言,电视节目按照其内容功能,主分以下四种:

(1)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主要有三类:

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性新闻节目。

(2)电视文艺类节目。

主要包括电视文学节目、电视戏剧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综合文艺节目。

(3)电视社教类节目。

按教育形式分为:

教学节目和讲座、专栏性节目。

(4)电视服务类节目。

10、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形式:

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或外景)制作方式;ESP—电子演奏室(或内景)制作方式。

ENG的制作方式是电视节目基本制作方式,普遍应用于新闻、专题、文艺、电视剧等节目制作中。

11、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确定选题、拟定稿本、制作计划,并进行布置和排演。

选题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核心。

(2)拍摄阶段。

不同类型的节目,对拍摄有不同的要求。

新闻性节目要求拍到最真实、最原生态的画面;纪录片拍摄中应尽量避免摄像机对事件的干预;电视剧的拍摄则应注重对场面的艺术化处理,使画面更富有戏剧性。

(3)后期制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画面编辑、声音混配、各种特技合成、上字幕和节目的审定。

第五章网络媒体

1、Internet:

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

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查询和使用。

最初的Internet雏形是一个内部网络,是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算机局的ARPANet(通常称为ARPA网)

当CSNet创建之际,网络新闻的概念被提出并创立。

2、中国互联网的引入和发展:

Internet在中国是由学术网络发展而来的,1990年,钱天白教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

1994年,中国科技网NCFC首次开通可以全功能访问国际互联网的专线,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成并正式开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Internet用户已由科技教育界转向全民。

3、网络媒体的界定:

网络媒体又称“新媒体”、“数字媒体”、“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等作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