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5285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docx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总复习资料

一、单选(20分)二、多选(10*2)三、名词解释(2*4)四、简答(3*6)五、论述(2*11)六、综合应用(1*12)

一、名词解释

1.媒体总论:

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环境:

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2.控制革命:

为了维持与远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一系列涉及信息加工、官僚控制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3.多媒体:

指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4.媒介形态变化:

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5.倒金字塔结构:

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

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越被放在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越放在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6.新闻评论:

对报纸来说,评论有着突出的作用,首先,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

其次,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

7.报纸发行:

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8.系统:

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9.节目:

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最主要的软载体,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和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基本形式或基本单位,是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基础。

10.节目系统:

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互相结合、互相协调、组合优化形成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11.电视:

运用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它应用电子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别处或远方的电视接收机即时重现影像和声音。

12.电视体制:

是一国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

13.电子新闻采集:

指由便携式摄像机和便携式录像机组成的现场采录系统。

14.电子现场制作:

也叫电子外景制作,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

15.电子演播室:

也叫电子内景制作,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16.国际互联网:

它通过专门的通信界面和规程,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各联邦网、不同国家和地区一系列的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网络等组成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其上存放着大量的信息,供世界各地的网络永华查询使用。

17.网络媒体:

相对于原有的媒体,被称为新媒体,由于其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体。

18.第四媒体:

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

19.万维网:

www的中文译名,也称全球信息网,是全球网络服务信息系统。

20.电子公告板:

广义的电子公告指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功能。

狭义的互联网电子公告专指电子布告牌。

21.门户网站:

指网络大门、停泊站或入口,网站经营者都希望用户一打开浏览器就登录到自己的网站,然后用更多的住处和服务留住用户,从而使网站拥有较高的访问量,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和寻求更多的商贸机会。

22.垂直网站:

也叫垂直门户,垂直门户专注于某一领域如娱乐、财经、体育等,力求成为关心某一领域内容的用户上网的第一站。

23新媒介:

主要指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限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以及90年代迅猛发展兴起的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等。

24.有限电视:

又称闭路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

25.模拟技术:

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个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26.数字技术:

将信息以0和1的数字编码形式表现,经过数字编码的信号,具有可压制可还原的特点。

27.数字多媒体广播:

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及各种数据业务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编辑、调制、发送、传递和接收的技术。

28.数字电视:

是指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29.交互电视:

是在数字电视技术基础上,以提供服务为目的、允许观众与之进行一定的交互活动的一种功能电视。

30.网络广播:

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31.图文电视:

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又称电视文字广播。

32.媒介组织:

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33.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

保障新闻媒介高效、有序运转的机制与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确定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明确内部组织和领导机制,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编辑方针和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

34.传播网络论:

从媒介经营与市场关系考察,办报面对发行市场和广告市场,需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报纸所拥有的读者数量,即发行量;二是报纸的声誉和影响力,也就是受众对这家报纸所传播信息的注意程度和信任程度。

这两个因素被报业经营理论概括为传播网络,它揭示的是传播度。

这两个因素被报业经营理论概括为传播网络,它揭示的是传播媒介与受众的联系。

35.双重出售论:

媒体一方面向受众出售其新闻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其广告版面或节目时间。

36.新闻机构:

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例如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向社会报道各种有新闻价值信息的社会组织。

37.新闻职业道德原则:

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则和道德标准。

38.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一些经过长期实践,约定俗成的职业行为准则。

39.受众:

大众传播媒介的接收者或者传播对象。

40.电视人: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成长的一代。

41.容器人:

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灌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鼓励封闭的。

42.选择性接触假说: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43.有限效果论:

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

44.使用满足理论:

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使用大众传播。

44.休眠效果:

对于低可信度信源来说,似乎信息本身的影响暂时休眠,等到一段时间后才苏醒,所以这种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随着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就叫休眠效果。

45.意见领袖:

信息并不会从大众传播到个人,而是要先经过一些在人际网络中比较活跃的人,然后再到达其他人。

这些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16.知识沟假说:

蒂奇纳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46.媒体聚合:

意味着一个公司掌握着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体。

47.整合营销传播:

就是对于某个产品相关的,能导致顾客购买行为或维持其顾客忠诚度的所有信息源进行管理。

48.整合营销公关:

指的是计划、执行和评价下述程序的过程,这一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可信度的媒体,传播公司及其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兴趣相关的信息及印象,促进消费者购买,使得消费者满意。

49.危机管理:

为了防止或改变对公司组织造成冲击的重大事件而进行的战略战术的准备与应用。

二、简答

1.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

传播媒介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能够在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传承、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符号,具有实体性、中介行、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

唱片的特点;1、多种录音盒传播技术并存2、受控制程度低3、高度国际化4、青年受众成为主体5、市场细分化

2.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2).多媒体化。

(3).媒介功能融合。

(4).媒介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对较弱

7.编采合一的弊端:

(1).容易形成个人包版制,有时会出现版面质量下滑

(2).编辑会顾及记者的要求和面子(3).编采合一较为适应周期长、时效慢的周报的运作,对于日报来说,实施编采分离并辅之以编采交流也是可行之策。

8.目前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大体可以分为5类

(1)社论

(2)本报评论员的文章(3)短评(4)编者按(5)署名评论

9.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易读性

(2)真实性(3)美观性

10.报纸自办发行的优点:

(1)自办发行不但减少了报社原先向邮局支付的发行费用,而且也有利于报社自己控制的发行速度和发行范围,以便更好的根据读者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2)同时,发行搞得好,本身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对报社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声音符号在点传输的特性:

远距离瞬间式传播,单向辐射式传播,稍纵即逝式传播,随机伴随式收听,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虚拟交流式收听。

11.媒介传播的特点:

是由其传播方式决定的。

广播的传播方式是由它的符号系统——声音符号和传输系统——电传输相互作用形成;广播传播的特点也同样受到这二者的影响和制约。

12.公共事业型广播运营机构的特点:

(1)公共型广播事业是一种为社会所有的独立的公共事业,他们一般与政府有一定关系,但并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不受政府机构控制。

(2)大多数公营台与政府关系密切,常常反映政府立场,可以成为半官方机构,但名义上他们是独立的,自定方针,独立经营,不对政府负责,不代表任何党派。

(3)他们的经费一般来源于收听收视费、政府少量拨款、社会赞助和小部分广告。

13.节目系统的构建原则:

(1)坚持以新闻广播节目为中心的原则

(2)坚持节目本位的原则(3)有利于开发拓展黄金时段原则(4)坚持节目系统开放性原则

14.听觉符号系统有序性组合的广播媒介与印刷传媒的传播系统相比有其独特的规律与潜能:

(1)以直播为主的播出方式形成的频率资源的开放性

(2)听众参与的即时反馈互动性(3)听觉信息的同步时效性,听觉信息的传真、传神性和听觉联想效应等。

广播作为以声音为主要传播符号的媒介,其传播优势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广播是伴随性最强的媒介,广播是动态收听的媒介。

15.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1)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6新中国成立初期收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电视事业规模小,影响不大。

(2)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中国电视发展停滞的10年,使我国电视事业对比世界电视迅猛发展的趋势更加落后。

(3)复苏发展阶段1977-1992.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电视领域也开始拨乱反正,电视意识觉醒,开始寻找自身的发展规律。

(4)全面发展阶段:

1993至今。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提出加快改革的步子,广播电视被纳入除工业、农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电视业迅猛发展起来。

16.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1)容量大

(2)速度快时效性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3)超地域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4)超链接(5)可检索

17.电影的特点:

(1)电影作为视听媒介的特性,画面传播,视听兼容,形象生动,优美感人。

(2)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性

18.电影作为产业的特性:

电影所生产和销售的是某种五行的精神产品,这加大了电影产业的风险。

其次,电影产业具有高利润性,高投入、高产出。

另外电影产业还存在知识产权风险。

19.与无线电视相比,有限电视的传播特点在于:

(1)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

(2)节目质量高(3)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4)可提供多种服务(5)可成为普通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20.数字技术的长处:

(1)可以进行数据压缩

(2)具有纠错性能(3)可以进行重新分割、组合、兼容。

21.数字广播的诞生对目前广播业的发展将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首先,将打破当前单一声音广播业务模式,为受众提供多媒体信息。

其次,电台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灵活调整不同频率的传输码率,根据节目内容的差异设定不同的音质效果。

再次,使广播电台的有偿服务成为可能。

第四,电台记者、编辑在节目采制过程中可以调动多媒体手段。

22.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

(2)频道数量将成倍增加,传送更多的频道和节目。

(3)可开展多功能业务。

23.交互电视的基本特征:

(1)增强型电视

(2)个性化电视

24.交互电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电子节目单

(2)增强电视(3)VOD和PPV(4)电视商务。

25.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

(1)异步性

(2)窄播化(3)互动性

26.手机短信在当今新闻传播实践中有何作用:

(1)手机短信不仅是点到点的通信,而且可实现点到面的信息传播。

手机短信还为新闻传播带来新途径,开始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

(2)采用手机短信向用户提供突发新闻报道,可使网站新闻的覆盖空前扩大。

(3)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为广播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一种极为便捷的通道。

27.手机介入大众传播有哪些主要形式:

(1)随着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微型化并与手机结合,使随拍随发新闻现场图像成为现实。

不少公众在遇到的新闻现场,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情景,通过图像发送给所要提供的新闻媒体,并且以文字方式叙述自己的感受、见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到大众传播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传播信息流程的范围、方向、速度和进程。

(2)视像电话所传递的画面信号虽然没有卫星电视画面信号稳定,颜色也可能有所偏差,但是它小巧方便,不需要SNG转播车和多个工作人员便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发挥最机动的功效。

28.媒介组织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地方,在于其有以下特点:

(1)媒介组织的性质特征—事业型和企业型双重定位

(2)媒介组织的内部构成特点—采编与经营互动(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4)媒介组织的资源特征—优势互补。

29.广播电视台经营管理的四大要素:

(1)广播电视台

(2)广播电视网(3)受众(4)广告客户

30.我国现行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端:

(1)政事不分,以政代事,消弱了广播电视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动力。

(2)条。

块分割,以块为主,抑制了广播电视系统优势与整体功能的开发。

(3)广播电视台机构实行行政机关式管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自我发展、壮大的要求。

31.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

(1)媒介组织的编务管理

(2)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3)组织的财务管理(4)组织的物资、技术设备管理。

(5)媒介组织的生产管理。

32.媒介组织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新闻媒介的经营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新闻媒介只有通过组织经营才能合理使用国家为其投入的建设资金,第三,加强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是新闻媒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33.媒介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律:

报纸通过低廉售价(甚至大大低于报纸成本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读者;以尽可能多的读者量获取尽可能多的广告额;再以远远高于广告成本的巨大收入来弥补报纸发行损失并获得较大的报纸价值补偿。

这就是报纸盈利的核心规律,也是媒介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律,就是以发行亏损获得广告收入,或者围绕媒介经营主业展开其他多种经营以盈利,是媒介组织经营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34.媒介组织经营的主要内容:

(1)广告经营

(2)发行经营(3)印刷经营(4)节目经营(5)多种经营

35.广播经营的领域:

(1)节目经营

(2)广告经营(3)技术经营(4)外延经营

36.媒介组织的公共关系特点:

(1)以广大受众为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并确定自己服务的工作范围,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公众各方面的变化。

(2)通过社会交往,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3)新闻机构要保持广泛的信息来源,既要靠编辑还要靠群众的支持。

(4)保证精神产品的质量,这是新闻机构努力的目标。

37.媒介组织的危机公关:

公关人员首先要勇于面对不利的环境,冷静从容。

其次,公关人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做到随机应变。

第三,处理重大危机事件。

第四,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及时分析矛盾,采取恰当方案。

38.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包含的规范理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者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9.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任何人都具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40.社会责任理论;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众性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公众性等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

41.民主参与理论: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收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与大规模、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42.我国的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

(1)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43.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收一定限制(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国语言(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厉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44.把关人:

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45.把关过程的实质:

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是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4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真理实事求是(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7.大众媒介的受众的主要特点:

(1)规模耳朵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其他社会群体或集团

(2)分散性和异质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其成员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相不认识(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时有变化,其成员是流动的(5)无组织性-大众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6)同质性-大众成员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但又有同一的行为倾向。

48.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具有哪些基本权利:

(1)传播权

(2)知晓权(3)传媒接近权

49.广播听众的特点:

(1)广播受众年龄低,文化程度高

(2)广播伴随收听行为,收听时间不断增加。

(3)广播受众收听习惯稳定(4)广播听众不躲避广告,遇到广告极少换台。

(5)广播受众的收听动机

50.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观众的广泛性,其次与报纸广播的读者听众相比,电视观众更少受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制约。

第三,电视观众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收看。

第四,电视观众往往是带着消费娱乐、欣赏愉悦的心情收看电视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受到教益。

第五,儿童与电视已经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51.电视观众的收视:

(1)主人的心理

(2)强烈的参与心理(3)渴求信息和知识的心理(4)消遣娱乐心理(5)选择性心理

52.受众对电视的使用特点:

(1)心绪转换效用

(2)人际关系效用(3)自我确认效用(4)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

53.中国网民的特征:

性别比例趋向平衡;网民的年龄分布趋于平衡;未婚者与已婚者比例平衡;网民的文化程度出现变化;网民的经济收入出现变化;网民职业与行业分布的比例正在趋向平衡。

54.网民普遍使用网络的心理:

好奇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参与性心理;务实心理;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

55.罗杰斯将适合于扩散的新发明或新观念总结出5个特点:

(1)相对便利性

(2)兼容性(3)易用性(4)可靠性(5)可感知性

56.意见领袖:

首先意见领袖的权威性不是来自正式授权;其次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水平流动;第三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第四意见领袖依据其影响力可以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57.造成信息在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群中的分布如此不均的原因,蒂奇纳认为有5点;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在传播技能上是有区别的;现有的知识量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有更多的社会联系;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机制也可能发挥作用;大众媒介自身的本性就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58.简述语言的社会影响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由于流言在扩散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和信息失真,所以对于流言所涉及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常常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流言的控制也是公关中经常要面临的课题。

流言的产生机制比较复杂,既有深层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原因,也有临时形成的结构性压力和危机事件。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等人认为,流言产生决定于2个条件,可以写成:

流言传播的机会=个人的关注程度*事件证据的模糊性。

59.受众流失的原因:

第一选择机会增加,受众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个人的时间分配出现了变化,花在每个媒体上的时间有所变少。

第二,对于某种媒介而言,可能受众的绝对数变化不大,但是因为媒体数量增多,受众选择增多,造成每个媒体在全体受众中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

60.媒体聚合的因素:

首先媒体的增多,观众的流失,和制作成本的增大,使得必须经行跨媒运作才能收回成本。

促使媒体聚合的另一个原因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生产流程来划分,媒体的聚合可以分为2种形式:

纵向聚合和横向聚合。

61.建立良好媒体的原则:

开诚布公;及时主动地提供服务;尊重新闻媒体的工作方式与价值观;适度原则;平等地对待各种新闻媒体。

62.与媒体沟通具体方法:

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参观访问;安排专人同新闻界联系,提供动态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

63.在危机信息的传播中,还有以下三个特殊效果:

恐惧传染效果;团结效果;媒体和公众愿意接受信息审查。

64.商业危机产生的内部原因:

(1)管理缺乏规范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