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30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docx

某剪力墙结构工程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建筑物结构图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小区203#楼工程位于**区**小街,该工程系一建筑组团,为全现浇砼剪力墙结构,由结构变形缝自然划分为四段,±0.000标高为42.5,一段基础板底-7.85米,二三段-6.70米,四段-6.65米,各段地下二层顶均为-3.25米,±0.000上全高分为一段43.20米,二三段35.10米,四段20.30米。

3、施工控制网布设

3.1平面控制网布设

3.1.1布设原则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按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进行布设。

○选点应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必要时参考降水支护及土方开挖等方案实施时对点位的影响。

○控制网点必须用不短于1.5米长ф20以上钢筋打入地下,周围用混凝土加固,点位周边砌砖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示意图如下:

3.1.2控制网点测设

○校测原始点位1、2、3、4四点,根据1、2、3、4四定位角点与建筑物关系,以十字形建筑物外皮线控制建筑物,进而据内部轴线或轴线控制线与建筑物外皮线关系测放出主要控制线。

○依据点位1、3与建筑物关系,经内业计算,定出过3点且平行一段东西向轴线的定位控制线L5。

3点支镜,以1点定零,转角测放出L5一端控制点K,倒镜量距定出L5另一端控制点b。

再据1、2、4三点与点3及与L5关系,经内业计算,逐一测放出平行建筑物轴线的主控定位外皮线L1、L2、L3、L4,测放步骤为:

3点支镜K点定零,据内业计算结果转角测距定出L1、L2、L3、L4一端控制点,进而在各控制点上支镜,3点定零,转角测放出L1、L2、L3另一端控制点。

 

○较测各外皮定位控制线,利用内部轴线与L1、L2、L3、L4关系,进一步测放出建筑物内部主要控制线。

○测放完毕并经校测各控制点位,及时按要求对点位加以保护。

3.2高程控制网布设

3.2.1布设原则

○点位必须通视良好,安全稳固易保护。

○保证每一划分段均能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水准点可供引测。

○由于原始水准点距建筑物较远,故据高程点A[24]12高程:

42.610,A[20]8高程:

43.485设置附和水准路线,向建筑物场地内引测一主控水准点M,建筑物周边主要高程控制网点则由点M引测。

3.2.2高程控制网点测设

○在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等距的情况下引测水准点M。

○以M点准确高程引测建筑物周边各高程控制网点。

○高程控制点要稳固,每半月复测一次,每次大雨后复测一次,保证

控制网点的精度。

○高程控制网等级布设为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路线长度(km)

仪器型号

与已只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环线次数

闭合差(mm)

四等

6

≤50

DS3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

 

MW=√1/N[WW/L]

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最低高度(m)

四等

DS3

100

10

0.2

4、施工测量

4.1±0.000以下施工测量

4.1.1平面控制测量

○依据建筑物与主控外皮线尺寸关系及基础开挖平面图,施测出基槽开挖上口及下口线并用白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设计标高预留量时,根据地面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出坑底轴线控制线,据此放出基槽边线和积水坑控制轴线。

○垫层施工完后,用经纬仪及时投测主控外皮线,校测合格后逐一测放出细部基础边线,以供防水施工用。

防水保护层施工完后再次运用经纬仪及时投测主控外皮线及主要轴线控制线,校测合格后采用内插法测设细部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主要轴线控制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底板施工完成后的轴线等施测工作均重复上述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平面测量完成、墙柱等竖向施工拆模后,应在墙柱等侧立面投测出相应轴线上或主控线,并用红漆标清,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

长度

L<30m

20m<L≤60m

60m<L≤90m

L>90m

允许偏差

±5mm

±10mm

±15mm

±20mm

 

4.1.2标高传递与控制

○检测地面高程控制网点

○对无卸载平台而基坑又较深处的高程传递,运用水准仪、塔尺、钢

尺进行标高传递,操作示意图如上:

○对有卸载平台且基坑又较浅的高程传递,可在平台上找一稳固可靠点,订设桩位,依此桩点为中转点进而引测出基坑底部高程,示意图如下:

○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相互校核高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层标高基准点。

该标高基准点应位于稳定位置,并作出明显标志,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以便施工中使用。

○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前,均事先根据引测的标高基准点,抄测出足够标高控制点,点位用8×8cm方形灰饼制作,梅花形布置。

施工时在灰饼上拉通线严格控制好标高。

○对底板标高控制,事先在周边导墙上抄引底板上标高50线,而对基坑内部底板标高控制,则抄测50线于绑扎稳固的暗柱主筋或反梁筋上。

○地下墙体拆模后,及时抄测底板标高50线,以备日后施工。

4.2±0.000以上施工测量

4.2.2平面控制测量

○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工程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天顶法进行主要控制

线投测,同一施工平面的细部测放工作则以投测合格的主要控制线为依

据。

○内控点测设。

为在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各流水段施工作业,又兼

顾整体平面测量布局,在每个流水段设置4个激光投测点,投测点应系

相互垂直控制线上点,此时的控制线可以是据实际施工测放需要据投测

出的主要控制线而测放出的主要轴线,但其必须经过严格校测合格方可

作控制线使用。

○内控点的埋设。

内控点做法为100×100×10的钢板预埋进顶板后面

部钻孔,以后在之上各层顶板施工时,在垂直对应内控点处预留200×200

孔洞,以便进行控制线向上投测。

○轴线竖向投测。

激光经纬仪分置于地下一层内控点上进行控制点

投测。

激光铅直仪在内控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至激光接收靶上,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接收靶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投测其余各点在同一施工层上。

投测完毕,将经纬仪分置于各投测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校过的钢尺检测每相邻点间距离是否与相对应控制点间距离相等,若精度未达要求,则证明投测有误,须重新投测直至满足要求。

○竖向投测允许误差如下表,且不应超过全高的3H/10000

高度(m)

允许误差(mm)

实际允许误差㎜

每层

3

3

H≤30

5

4

30<H≤60

10

8

○在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方可进行其余细部轴线等的施工测放工作。

4.3标高传递与控制

4.3.1首层墙体施工完后,将±0、000标高引测到外墙面上,±0、000

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以首层的±0、000标高向上拉钢尺传递。

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且钢尺须加尺长、

温度改正。

实测值=实际距离(L)—改正数(△L长+△L温)

△L长=(L实—L名)×L/L实△L温=a(t-t0)×L

△L长——尺长改正数L实——钢尺实际长度(20℃,50N拉力下)

△L温——温度改正数L名——钢尺标明长度(名义长度)

a——钢尺线膨胀系数t——测设时温度

t0——标准温度(20℃)L——欲测实际距离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丈量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mm)

尺段高差较差

(mm)

读定次数

沽读值至

(mm)

温度读数值至

(℃)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

1/10000

1~2

2

20

≤10

2

0.5

0.5

≤3

4.3.2外墙面传递高度时,应沿一事先用经纬仪投测出的竖向直线丈量,

保证尺量的垂直度,且该直线以靠近门窗洞口为宜,以方便向内引测高

程。

4.3.3各楼层之间的内标高控制,以外墙传递的标高为基准,抄测结构50

线于待绑扎的暗柱主筋上,以供绑扎钢筋使用。

4.3.4每一层的墙体拆模后,及时根据外墙传递的高程控制线抄测室内50

线,以备顶板支模和日后施工使用。

4.3.5高程传递应从三个不同位置进行,以方便进行校核,校核误差不

得超过3mm,以三点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抄平的基准标高值。

5、沉降观测

5.1观测点布置及要求

5.1.1观测点位置应立尺方便,点位通视良好。

沉降观测点可以是施工所用水准点。

5.1.2观测点牢固稳定,可长期保存。

5.1.3观测点宜设置在建筑物转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缝两旁。

5.1.4较大荷载增加前后、建筑物周边大量积水或暴雨后应进行沉降观

测,并及时进行成果整理。

5.2沉降观测资料成果整理

5.2.1建筑物平面图一份:

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必要时另绘竣工时及

沉降稳定时的等沉线图。

5.2.2下沉量统计表:

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观测点的每次下

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5.2.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6、施工组织

6.1所有进场仪器等以重新进行检定校核完毕。

本工程所用相关仪器工具如下:

名称

数量

规格

电子经纬仪

1

DJD2-G

水准仪

1

DS3

激光铅直仪

1

JJ2

钢尺

1

50m

塔尺

1

5m

铅锤

1

0.5~2kg

6.2测放人员组成

根据该工程测量工作的性质,工程测量放线人员组成如下:

测量负责人1名,负责测量工作计划、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测量放线人员2名,负责工程施工中所有测量放线抄平工作的实际操作。

7、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1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仪器设备经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7.2施测中注意仪器的安全防护,轻拿轻放,防雨淋、防暴晒、防磕碰。

7.3实测前,对作为测量依据的点、线必须先进行检测,无误后方可作为

测量依据使用。

7.4加强场区内测量桩点及楼内内控网点的保护,标识明显,防止被破坏

和错用。

7.5施工中每一层平面或每段测设完后必须进行复测、复量、复算,以及

时验证各轴线测放是否正确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抄测记录表。

7.6质量保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