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211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docx

《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

《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

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大陆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设立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主要解决中国大陆长期存在的审批手续繁杂、机构叠床架屋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问题。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现存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居于最高地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区的省会等中心城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定小块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质量,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

1984年到1986年,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首先设立了14个国家级经开区;到2014年,中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所在地(直辖)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拥有同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以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开发区,聚集投资,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反映三十年来经济建设成就的邮票,似璀璨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一部袖珍历史画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1.1994—20经济特区建设1994.12.10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301"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560"name="image_operate_79641417334687515"real_src="1994年12月10日,邮电部发行1994―20《经济特区》纪念邮票一套5枚,反映了我国先后设置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大特区的建设成果,邮票以各特区城市建设为背景,前景主图为该特区的标志城雕。

全套邮票采用了横五连的布局,显示了特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互补性。

《经济特区》纪念邮票一套5枚:

第1枚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和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深圳”,邮票画面以雕塑“拓荒牛”为前景,后面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显示出深圳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第2枚“珠海”,把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突显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特征;第3枚“汕头”,画面把雕塑“升腾”即“希望之星”置于中心位置,既表现了汕头特区的腾飞,也表达了整个特区的飞跃;第4枚“厦门”在小小的方寸之间表示了厦门全岛和鼓浪屿,画面前景为“白鹭少女”雕塑,中景是被誉为“特区脊梁”的跨海大桥,远景为著名的日光岩;第5枚“海南”特区,邮票画面以三亚市的“鹿回头”雕塑为主图,中景为洋浦开发区,远景为海口的高楼大厦,把这个美丽的海岛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特区是我国特有的称谓,国外多叫作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关税自由区、出口加工区、出口特区、工业自由区、投资筹金区、外国贸易区等等。

不论名称如何,它都是国家在其领土内划出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免关税和劳动力市场等优惠条件的一定区域,是一种对外开放、对内实行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管理方式并适当隔离的特殊经济区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于1979年7月15日批转了广东、福建省委的报告,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进行出口特区试点建设。

次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的范围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试验场,经济特区已在共和国的编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示范窗口。

2.1996—26上海浦东邮票1996.9.21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585"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630"name="image_operate_78331417334688250"real_src="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266"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550"name="image_operate_25631417334688812"real_src="邮电部1996.9.21发行1996-26《上海浦东》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分别是上海浦东的通信与交通、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和上海浦东的生活区,小型张是开发开放中的浦东。

这套邮票显示了上海浦东昂首腾飞的雄伟壮观。

小型张【开发开放中的上海浦东】画面为从浦西外滩眺望浦东新区的景色。

场景宽阔,一派生气。

图中包括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黄埔江及建设中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其中在画面中心,高高耸立在黄埔江之畔的东方明珠电塔,高达468米,为世界第三。

第1图【上海浦东的通信与交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投资近230亿元的十大基础设施骨干项目提前完成,相继建成了丽座黄埔江大桥、两条城市化快速干道、4个万吨级泊位码头、50万门程控电话等,从而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新区累计投入了50亿元,建成了十条主要标准道路、三座立交桥和张扬路配线,构成了联系区内的道路交通骨架。

其中的杨高路为高等级8车道快速干道,长24.5公里,横跨其上的罗山路立交桥,全长2321米,1992年9月开工,1993年9月30日即建成通车,是上海市第一座5层双向互通式立交桥。

外高桥港区一期工程,于1993年10月30日建成使用,年吞吐量达240万吨。

新区邮电通信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为浦东开发开放提供快捷一流的服务。

邮票画面以罗山路立交桥为主图,以特快专递邮车为前景,以新区邮政局为背景,衬以大哥大网络、卫星接收器等,一片繁忙的邮、运景象,反映了新区通信与交通的兴旺。

第2图【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金融贸易”为名的开发区,与上海外滩仅一江之隔,占地15.47平方公里,正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至1994年底,区内开工建造的金融、商贸、综合大楼已达80幢,其中有60幢已峻工投入使用,20幢也已结构封顶。

这里,将云集数百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商贸机构以及众多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分部,逐步形成金融、商贸、物流配套和信息四大中心,与浦西外滩共同构成上海最富活力的中央商务区。

邮票画面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所在的银都商厦和证券大楼为主图,背景则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投资信托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在这里投资建筑的金融楼群。

这里还将兴建高达460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是中日合作项目,95层,它将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化办公场所和服务,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建筑。

第3图【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位于浦东新区的中部,是新区几大重点开发区率先进入收获期的开发小区。

至1994年底,落户于区内的中外技术先进的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等项目已达/251家,吸收投资总额超过32.6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1300万美元。

区内规划了77个工业地块,已建成近20个,有的已投入生产。

1995年实现工业产值122.3亿元人民币,进区企业呈现著名跨国公司多、高新技术企业多和项目投资额大等特点,该区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命名的开发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是集出口加工、贸易经营、商业服务和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区域。

邮票画面即以金桥出口加工区管理中心为主图,背景为加工区的现代化工业群楼。

第4图【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浦东川北公路与金张公路交汇处,是中国高科技的又一新生区域。

主要发展生物医学、微电子信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建造一批大学、科研院所和生产基地,逐步建成上海乃至全国一流的集产业、科研、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高科技城区。

邮票画面以高科技园区管理中心大楼为主图,背景以光纤电缆、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内容衬托,展示了园区的发展前景。

第5图【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位于浦东新区东北部,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开放度最大、直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实验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区。

它的主要功能为:

进出口的商品可以免征关税,免许可证,实行自由港政策,自由贸易。

该区总体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到1994年底已完成首期5.5平方公里的封关验收。

其中,包括保税仓储、自由贸易中心、出口加工和生活服务四个功能区域均已初具规模,汤臣国际大厦、外高桥大厦等10余幢现代化办公、商务大楼已经投入运营或即将峻工,区内招商正呈现良好势头。

邮票画面即以外高桥海关大门为主图,背景衬以外高桥港区。

第6图【上海浦东的生活社区】浦东开发不仅是项目的开发,而且是社会的全面开发和整体的进步。

在浦东开发的进程中,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襁兴建了一批生活环境一流、商贸服务发达、社会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活社区。

这些生活社区布局合理富有特色,环境整洁生态平衡,建有高标准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通信和各类商业、娱乐设施,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邮票画面即以远处的高级别墅和高层商品房为衬托,突出展示了金杨新村的花园式景色。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位于浦东新区中心,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金融贸易和商业。

上海证券、期货、产权、房地产、人才、钻石等7个国家级要素市场以及西门子、阿尔卡特、汤臣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宝钢、华源等国内大集团总部集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3.1998—9海南特区建设1998.4.13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511"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420"name="image_operate_70581417334689937"real_src="在海南建省10周年纪念日,邮电部发行《海南特区建设》特种邮票。

4-1海口城市建设、4-2洋浦经济开发区、4-3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4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1图【海口城市建设】海口,海南省的省会,位于海南岛的北端,三面环海,自然景观优美,被誉为“椰城”和“宝岛明珠”。

建省10年来,海口市致力于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现代化的邮电通信网络可通世界各地,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主线普及率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改建、扩建市区干道68条,新建道路26条,并建成了全国市区最大的立交桥。

新开发区和旧开发区改造相结合,是海口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先后开发建设12个区域,开发面积40多平方公里,投入资金40多亿元。

城市绿化,更使市区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特别是填海而成的海口万绿园的建成,成了高楼林立中的一块“绿宝石”。

今日的海口,已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南部又一个集外向型工业、现代化农业、国际商贸、国际旅游、国际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邮票画面以拔地而起的两幢大厦和立交桥以及风格各异的楼群,展示了海口的市政建设成就。

第2图【洋浦经济开发区】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洋浦半岛的前端,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这里地势平缓,风平浪静,海岸线曲长,港湾深阔,不聚泥沙,为“中国少有、世界难得”的天然深水避风良港。

这里又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具备得天独厚的开发建设条件,历来备受有识之士的关注。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吸收外资开发洋浦,制订了约用15年时间,建成新型国际港口城市的规划。

该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封闭式管理、实施保税区政策措施的外商投资区。

目前,已建成一个3000吨级和一个2万吨级的集装箱和杂货多用途码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燃气轮发电厂已运转发电;2万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海口至洋浦8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已具备大规模投资的条件。

邮票画面以雷达等通讯设施、注有“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门,以及停泊在港口的货船和塔吊,展示了海南信息产业的崛起与“特区中的特区”已初具规模。

第3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羊栏镇凤凰村,占地7200亩。

它东距三亚市中心11公里,离闻名遐迩的天涯海角5公里,北依满目葱郁的凤凰山,南濒碧波浩瀚的南中国海,环境清新爽目。

机场候机大楼以法国尼斯机场候机楼为原型,外露式的金属桅杆呈现出风格独特的艺术造型。

登上楼北的高架桥,停机坪、场道和蔚蓝色的大海尽收眼底,成为三亚市区的一大景观。

该机场是中国首家以股份制形式筹资修建并经营的大型国际机场,除直通国内各重要城市外,还开辟了直通中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国家的航线,并将逐步与澳外i、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通航。

第一期工程于1994年7月1日建成并于当天一次试航成功。

该机场的营运,标志着海南经济特区现代化交通史又揭开了新篇章。

邮票画面以候机楼、场道、塔台及飞机等形象,展示了海南这一现代化航空港的面貌。

第4图【亚龙湾度假区】位于三亚市城区以东28公里,是个半月形海湾。

海湾和沙滩全长7.5公里,比美国的夏威夷海湾还要长。

这里的沙滩平坦,砂子软如绵、细如面、白如雪;水温宜人,冬季最低水温也在20℃以上;海水湛蓝透明、清澈见底;年平均气温25.4℃,还有习习的海风,婆娑的椰树,充沛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自然画卷,因此被誉为“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

海南建省后,亚龙湾被作为重要旅游度假区进行精心开发,修建了亚龙湾大道及滨海大道,并在沙滩上兴建了亚龙湾中心广场。

广场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设有接待中心、餐饮店、旅游商店、地下商场和车库,广场中央建有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图腾柱,围绕图腾柱布置了展现古代文化传统的各种雕刻石阵3圈,构成一组极具文化意蕴的艺术群体。

广场内还设有5个18米见方、高14.1米的象征风帆的大帐篷以及两组喷泉。

现在,它已成为我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度假景点之一。

邮票画面以造型别致的图腾柱和半月形海湾,揭示了旅游产业在海南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它与南海诸岛原是广东省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四面环海,阳光充沛,温暖如春,当北国进入隆冬季节时,这儿仍然是鲜花盛开,一片碧绿。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生活环境,使它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观光、度假、旅游胜地;那里还有丰富的地下宝藏和海洋资源,使之更具开发活力和发展潜力。

198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方案。

1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经过全省70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其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以旅游业、新型工业、市郊农业基地为发展龙头的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使海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2000--16深圳特区建设2000.8.26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253"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600"name="image_operate_69541417334691328"real_src="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反映深圳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邮政局于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纪念日,发行《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特种邮票一套。

(5-1)T金融中心区80分

(5-2)T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 80分

(5-3)T盐田港区 80分

(5-4)T深圳湾旅游区80分

(5-5)T蛇口工业区2.80分

这套邮票共5枚,均以天蓝色做基调,用海天一色将5枚邮票连成一体,这在国内邮票中还不多见。

邮票通过展示深圳的金融中心区、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盐田港、深圳湾旅游区、蛇口工业区来突出反映深圳经济特区20年的主要建设成果。

这套邮票是由地方选题、地方推荐、地方组织设计的特种邮票,而且是今年国家发行数量最少的一套邮票,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邮票设计图稿自去年5月公开面向社会征集,截止1999年8月20日共征集到158件邮票设计图稿。

深圳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有8套设计稿获奖。

一等奖获得者于万新、张雪峰联合设计的邮票图稿经国家邮政局评审修改后正式定稿发行。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30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南中国深圳河畔“画了一个圈”,并在停泊在蛇口海湾的明华号游乐轮上,挥毫写下“海上世界”四个大字;30年后,明华轮还在原地,但海水变成了陆地,四周已然是高楼林立的城市。

沧海巨变。

深圳已经成长为东方城市巨人。

2009年,深圳GDP超过8200亿元,较1979年增长了979倍。

昔日南海边上的小渔村,今天的目标是5年内超越新加坡!

在30年的岁月里,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承载着中国民众的集体梦想,引领中国迈入工业化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增长总量超过之前一千年总量之和。

在“特区速度”、“中国速度”背后,最根本的一条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4.2004--9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20周年2004.5.4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550"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550"name="image_operate_10511417334593921"real_src="国家邮政局定于2004年5月4日发行2004-9《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周年,是于2004年5月4日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以此纪念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有近50个,并从沿海地区扩展到内地,成为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1984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实施类似于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集中地为外商提供投资场所,兴办工业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产业。

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有近50个,并从沿海地区扩展到内地,成为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5.2004--12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10周年2004.3.1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height="414"alt="《中国经济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2)"src="width="550"name="image_operate_4771417334594937"real_src="为纪念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和新加坡共和国邮政有限公司决定于2004年3月1日,联合发行《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

联合发行邮票的图案,选自该工业园区标志性雕塑“圆融”和建筑群,两国邮票采用同一图案印制,由中国邮票设计师张磊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

它紧邻上海,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

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

可以说,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是该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的发展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现代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系统地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十年来,在中央和省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在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制化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200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40%。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43亿美元。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可简称苏州工业园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东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

自1997年至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由新加坡政府负责管理。

发展历史

  1994年4月,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

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启动。

该区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辖娄葑、斜塘、跨塘、唯亭、胜浦五个乡镇,东邻昆山,西接苏州城区;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机场路与上海衔接。

该区成功吸引一批名列全球五百强的跨国公司进入园区投资。

1997年,新加坡打算过撤离资金,当时的苏州市市长陈德铭亲赴新加坡游说,最后成功挽留。

200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