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
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
“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拼音。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亵(xiè)
噫(yī)
鲜(xiǎn)不蔓(màn)
三、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
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如“濯清涟/而不妖,”
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
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
“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解释字词。
(包括课下注解和已经学过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甚:
很)(蕃:
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只)
(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
污泥)(染:
沾染)(而:
表转折,却)
(4)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予:
我)(之: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濯:
洗)(涟:
水波)(妖:
艳丽)
(5)香远益清(益:
更加)
(6)亭亭净植(亭亭:
耸立的样子)(植:
竖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焉:
)(亵玩:
)
(8)陶后鲜有闻(鲜:
少)(闻:
听说)
(9)宜乎众矣(宜:
应当)(众:
多)
(10)不蔓不枝,(蔓:
生枝蔓)(枝:
生枝茎)
(11)花之隐逸者也;(隐逸:
隐居避世)
(12)水陆草木之花(之: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五、字词练习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应当
B.香
远益
清益:
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
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
长枝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闻之于宋君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
参考答案: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应是“认为”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应当
B.香远益清益:
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
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
长枝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听说/使知道)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播/从远处)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没有/通“否”)
D.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都是: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指导翻译:
1、根据课下注解和平时积累来翻译课文。
2、注意换、猜、增、删、调、留(留、替、补、删、移、猜)的六字法直译课文。
留字法:
如“可爱”古今同义,都解释为“值得喜爱”,就保留,除外人名、地名、官职、时间性词语等专有名词都不用翻译。
3、按照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原则疏通文意。
4、翻译句子时,第一步:
明确主干。
第二步:
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
翻译句子要通顺,符合现代语法。
配套练习:
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
(3)中通()外直()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属于()句,应这么翻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于()应这么翻译:
3、重要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
1、根据扩字法翻译字词。
(1)可爱(喜爱)者甚蕃
(2)出(长出)淤泥
(3)中通(贯通)外直(笔直)
(4)香(香气)远(远播)益清(清芬)
(5)亭亭净(洁净)植
(6)可(可以)远观(观赏)而不可亵玩焉
2、掌握特殊句式翻译。
(1)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属于(判断)句,应这么翻译: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属于(省略句)应这么翻译: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
3、重要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的、陆地上的各种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它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3)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六、学习比喻、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1、鲁迅有诗: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
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6、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
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17、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
(1)反问:
同予者何人?
(2)排比:
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20、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
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21、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
配套练习:
1、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
思相反的一句是:
,
。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3、《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参考答案:
1、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2、D
3、参考答案:
称赞莲的语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几句,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有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则表现作者认为君子应有美好的资质。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七、类文阅读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9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5、读文赏荷:
(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1、(2分)要点与评分:
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
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D(2分)
3、B(2分)
4、(4分)要点与评分:
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或:
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
②句:
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读文赏荷:
(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
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每处1分。
雨中: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
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
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
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