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82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考向以区域图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考查区域内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开发措施。

【例题1】

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千米,距青岛市107千米。

2015年9月12日,2号核岛主厂房基本完工,目前1号、2号核岛及相关机组进入移交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据此回答1~2题。

1.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核能资源丰富 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短缺。

第2题,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安全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例题2】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答案 有利条件:

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浅海大陆架,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

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解析 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

但北海位于西风带内,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

【例题3】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结合“‘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资源的开采是该地区重点发展的工业。

为加强本地区能源的外运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3)要促进“乌金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加强铁路、公路等建设,增加运煤通道;在水源较丰富的地区建设坑口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向外输送电力。

(2)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3)加强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矿区复垦,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答出两点即可)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乌金三角”,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

①煤炭储量丰富  

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

③邻近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   

④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A. 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B.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答案】1.A   2.A

【解析】

1.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煤炭储量丰富,①对。

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②对。

邻近东部地区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③对。

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条件差,④错。

A对,B、C、D错。

2.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会加快资源枯竭,A对。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等做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C、D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图示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科技发达          

④廉价水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4.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 (  )

①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②气候变干,降水减少

③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④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3.D  4.D

【解析】

3.结合图例,图示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锡矿、锰矿,①对。

有众多水电站,廉价水电丰富,②对。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科技水平较低,③错。

临河,南方地区河流水量大,水运便利,④错。

D对,A、B、C错。

4.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①对。

我国气候类型没有变,降水量没变,②错。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污水多,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③对。

科技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④对。

D对,A、B、C错。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

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答案】5.B   6.D

【解析】

5.由图分析,M地位于河流上游,降水集中,过度开发M地区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对。

而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时,盐分向下运动,有利于淋盐,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③错。

土壤中化肥使用量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④对。

故选B。

6.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A对。

海拔高,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B对。

该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C对。

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坝建设除了具有发电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D错。

故选D。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7. 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 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有(   )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 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7.C  8.D 9.C

【解析】

7.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面积广,易造成水灾,①错误;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淤塞严重,②正确;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水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原因,导致河床抬高,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频发,③正确;灾害预警系统较完善,监控措施较好,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长江流域支流多,面积广,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不易实现,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措施①②均不现实;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是有效的工程和生物措施。

③④正确;故选D。

9.湿润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①不是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湖泊可调节径流量,降低洪峰,④不是湖泊的作用。

C正确。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国家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11.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

A.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1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0.C 11.C 12.D

【解析】

10.贵州省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市场狭小,故A项错误;原材料充足是客观事实,是长期存在的,但近二十年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故C项正确,B项错误;该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故D项错误。

11.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贫乏,采矿、修路易造成生态问题,而非土地沙化、水污染,A、B错;该地煤炭、铝土矿资源丰富,多高耗能工业,排放酸性气体,环境污染严重,C对;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D错。

故选C。

12.根据题干信息,贵州煤炭、铝土矿丰富,可发展煤—电—铝、煤—焦—化,②④对;冶炼钢铁要依赖铁矿,贵州并无丰富铁矿资源形成煤—铁—钢;煤炭经气化、液化可输出煤气、液化气,①③错。

故选D。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炭供应全国井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读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比较两幅图可知,关于20世纪90年代该省焦化企业情况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规模小    B. 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捧放量大,污染点多

C. 分散、数量多    D. 产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14. 该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最直接措施是(  )

A. 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B. 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捧放量

C. 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D.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环境治理

【答案】13.D14.C

【解析】

13.从20世纪90年代该省焦化企业布局图分析,焦化企业规模小 ,数量多,技术含量低环保设施简陋,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捧放量大,污染点多,故ABC项符合实际情况。

产业运输以公路为主,无铁路布局,故D项不符合事实。

14.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在技术和生产设备方面进行改进;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捧放量是在废弃物回收环节进行改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产业园区环境治理是在园区环境治理方面。

所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是在运输环节减少污染。

C项正确。

下图 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    B. 劳动力    C. 市场    D. 交通

16.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答案】15.C  16.B

【解析】

15.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选C项。

16.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

故正确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7.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北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内资源丰富。

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穿城而过,区域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能源网络。

区域内河湖较多,其中南部的尕海湖为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西部的克鲁克湖面积五十余平方千米,盛产草鱼、鲤鱼、鲫鱼等,湖区有大面积天然芦苇。

材料二 下图为德令哈市位置图。

材料三  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达3688.7m3 /人(全国平均水平428m3 /人),每万元GDP用水量为2786.79m3(全国平均水平537m3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用水水平为36816m3 /万元,第二产业为63.8m3 /万元,德令哈总体用水效率较低。

(1)根据德令哈市的环境特点,分析该地可能存在的资源利用方式。

(2)德令哈市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分析该地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说明德令哈市用水效率的特点,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答案】

(1)位于盆地边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进行水电开发;咸水湖盐度较高,可发展盐化工产业;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发展纤维加工和制造类产业;地理景观独特,可发展旅游业。

(2)海拔较高,地处内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国内的新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3)特点:

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大;单位产值耗水量大,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较低。

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技术进行微咸水利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地具有丰富的水能、盐、水生植物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等,可进行相应的开发。

(2)太阳能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可从太阳能资源、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从该地在人均用水量和单位产值用水量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即可得知该地的用水效率特点。

应对措施可从开源、节流两大方面分析。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和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河程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75万平方千米。

而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河程长度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黄河中游建有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上游建有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阅读材料二,比较黄河和长江的河程相差不算太大,而流域面积就相差很大的原因。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简述其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3)对比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的异同。

【答案】

(1)黄河流经降水较少的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曲发育,加长了河程,减少了流域面积; 下游地上河。

(2)含沙量大;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缺少植被覆盖。

(3)相同点:

防洪;  发电

不同点:

三峡是航运;  小浪底是调水调沙

【解析】

(1)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内降水较少,支流少,流域面积小。

河流侧蚀严重,河曲发育,河流流程加长。

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

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河水侵蚀能力强。

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地表缺少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能力差,水土流失多。

流失水土进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大。

(3)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相同点是都具有防洪、发电功能。

不同点是三峡工程有航运作用。

小浪底工程主要是调水调沙功能。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 珠江流域图。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4)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1)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②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利:

①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②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③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④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

不利:

①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侵蚀后退;②下游流量减少,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4)原因:

①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②水资源利用率低;③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

措施:

①加强立法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工业和农业;③防治水污染;④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

【解析】

(1)说明河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量和流速分析。

红水河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流经我国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地形崎岖,落差大,流速急,水力资源丰富。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有利方面主要集中于发电、防洪、拦淤等方面。

丰富电力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缓解当地能源不足;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拦蓄洪水、调节径流,利于减少珠江三角洲的旱涝灾害;拦截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下游泥沙淤积,利于通航等。

不利方面主要从海浪侵蚀和海水入侵等方面分析,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淤积变弱,海浪侵蚀加剧,海岸出现侵蚀后退;下游流量减少,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上升,土壤盐碱化等。

(3)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结合图中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可以大力发展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梯级开发形成的广阔水域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紧邻东南亚,从东南亚进口木材,发展木材加工业等。

(4)广东省降水量较大,雨季长,河流下游水量大,所以分析广东省严重缺水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因素分析,广东省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

解决措施要针对上述原因提出。

加强立法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节水工业和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环保部门加强监管,防治水污染;适当提高水价,减少浪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