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40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板书: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

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板书: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生字、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继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奋力

3、爬天都峰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高、陡)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爱什么颜色》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积累部分优秀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歌。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感受生活、感受美好。

方法学习:

学习抓周围美好的事物抒发自己情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读中想象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颜色,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谈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2、指名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3、导入:

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也有自己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他不仅告诉了我们他所喜欢的颜色,还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喜欢。

这是一首很棒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读词卡,先组内合作检查,后指名读、开火车读或齐读。

(2)检查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小声读课文,思考:

作者喜欢哪些颜色?

为什么?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情

(一)指导学习第一小节,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1、对照画面,小声或默读诗歌第一小节,仔细品味每一句话。

2、边读边想:

作者为什么爱这种颜色?

这样写,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3、感情朗读,充分体会并表达作者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二)总结学法,自学或合作学习第二、三小节

1、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方法:

品读(读进去)——品悟(悟其情)——品读(读出来)。

2、用以上方法自学或合作学习第二、三小节,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

3、组际交流学习收获,自选形式展示所读所悟。

师生及时给予评价激励。

(三)美读诗歌,共享收获

1、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诵读,释放情感,共享收获。

(自由读,合作读,师生同读,配乐朗读等等。

2、水到渠成,练习背诵。

四、延伸升华,实践练习

1、再次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想想看,学完诗歌后,你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是否有更深层、更有意义的理解?

2、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仿照诗歌再编一段。

3、班内交流自己的诗歌。

师生参与点评,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五、学习生字,独立识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个别易错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学习生字,识字与词语相结合争取写对记牢。

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中第二第一行词语,还可以摘抄其它部分词语。

六、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读读、写写、用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收集有关色彩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

欣赏蓝天、白云、绿地、火烧云、彩虹。

2.你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3.文中小朋友喜欢什么颜色?

板书课题:

爱什么颜色

看课件

交流(也可展示资料)

齐读课题

自然界中绚丽的色彩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色彩世界,使学生感受美,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自读感知认识生字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遇到生字及时解决。

3.巡视自读情况。

4.指导学生同桌互读正字音,小组合作学生字。

5.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针对学困生)。

碧绿蔚蓝辽阔将来战士乘风破浪威武海疆

6.指名读文。

.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问、拼、查等)识字。

 

用心听,帮助正音。

组内多种形式学生字。

交流识字好方法(针对难认字)。

纠正字音。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识字能力及识字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自读情况。

 

三、细读感悟入情品读

1.轻声读课文:

知道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

碧绿火红蔚蓝

2.你喜欢哪一节就认真读哪节并结合插图想想读懂了什么?

哪儿不懂?

3.汇报、交流

从哪儿明白了什么?

怎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相机点拨)。

4.根据汇报交流情况板书:

爱家乡

爱生活

有理想

 

5.教师参入读。

 

6.从这首儿歌中,我们看到了爱家乡、爱生活、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让我们把对他们的爱表达出来。

自由读全文。

这么美的诗歌想不想背诵?

 

用心读、交流

 

学生用心读,边读边动笔在书上写自己读懂了什么?

画出不懂处。

学生汇报(可多种形式)

学生读、讲评、再读。

〔学生很容易明白“我”爱碧绿的颜色,爱小草,爱禾苗,爱农村。

可能不懂“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像我梦到了什么?

进而体会出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

(二、三小节让学生阅读、思考、想像,体会出对生活

的热爱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学生评

学生自由读全文。

 

学生背,并汇报背诵情况。

自学探究,了解诗歌内容。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中深入理解诗歌,悟出情感。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想像。

 

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体味诗歌蕴含的感情。

 

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至此,学生入情的读文,把体会到的感情在读中充分表达出来。

 

四、联系生活尝试创作

1.刚上课时,我了解到同学们各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仿照儿歌,借你喜欢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2.说给组内同学听。

 

3.学生如感困难,教师可以先编儿歌读给学生听。

学生想、试编。

 

组内互说互评。

 

班内汇报评价。

鼓励学生创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特色,提升对自然界中色彩美的情感体验,使爱家乡的教育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五、指导书写生字词

1.观察生字,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

2.谁帮助他写这个字(结合词语)。

3.抄写词语碧绿蔚蓝辽阔威武乘风破浪

(教师巡视指导)

4.鼓励学生摘抄描写色彩的词语;写出“碧绿火红辽阔威武”的近义词

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

 

学生说书写要领。

学生书写(注意姿势)。

 

互帮互学

化难为易

 

鼓励积累

板书:

碧绿爱家乡

 

爱什么颜色火红爱生活

 

蔚蓝有理想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辽()将()战()乘()武()

疗()江()站()诚()伍()

2、填字组词,看谁的词语宝库最丰富!

()绿()绿绿()绿()

()蓝()蓝蓝()蓝()

()红()红红()红()

3、续编诗歌,你一定更精彩!

我爱颜色,

因为——

是的,

是的,

也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