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20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x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

 

注册技术审察指导原则

 

(征采建议稿)

 

一、序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给出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以下

 

简称“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注册系统的、拥有指导意义

 

的指南性文件,一方面有益于审评人员对动脉压迫止血器上

 

市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正确、高效的评论,另一方面有

 

利于指导公司规范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

 

本指导原则系对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一般要求,申请

 

人/生产公司应依照详细产品的特征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分和细化。

申请人/生产公司还应依照详细产品的特征确立此中的详细内容能否合用,若不合用,需详尽论述其

 

原由及相应的科学依照。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生产公司和审评人员的指导性

 

文件,但不包含注册审批所波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例

 

强迫履行,假若有能够知足有关法例要求的其余方法,也可

 

以采纳,可是需要供给详尽的研究资料和考证资料,还应遵

 

循有关法例。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例和标准系统,以及目前认知水

 

平下拟订的,跟着法例和标准的不停完美,以及科学技术的

 

不停发展,本指导原则有关内容也将进行合时的调整。

 

二、合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合用于医疗器材分类目录(2002-08-28)本产品属于分类编号6854“手术室、抢救室、诊断室设施及用具”中“手术及抢救装置”的“各样气压、电动气压止血带”以及按《医疗器材分类

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察管理总局令第15号)及附件(2015-07-14)本产品属于“接触人体器材”中“无源医疗器材”中的“其余无源器

械”,使用状态为“短期使用”中的“创伤”接触,管理类型为Ⅱ类的动脉压迫止血器。

本指导原则不合用于电动气压止血器产品。

三、技术审察重点

(一)产品名称要求

产品的名称依据产品的作用部位、作用成效进行命名,且该类产品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形式供给,所以名称一般为:

一次性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一次性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一次性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等。

(二)产品的构造和构成

本指导原则中所述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分为气囊式和非气囊式

两种。

前者一般由止血压迫器和充气装置构成,止血压迫器包含压迫球囊、支撑板、充气管路和绑带(或胶带)等,充气装置包含活塞、充气外衣和推杆等;后者一般由绑带(或胶带)压板、压迫头及螺旋手柄等构成。

本指导原则未给出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所有零件的所有要求,仅给出了其与整个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关的要求。

所以,审察时还应联合产品详细状况,对上述零件作出更加全面的要求。

常有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以下列图:

 

注:

上述图示仅供参照,各组件外形不做强迫要求。

 

(三)产品工作原理

 

该产品主要经过机械压迫力从体外对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促使穿刺口止血愈合。

 

(四)产品作用机理

 

因该产品为非治疗类医疗器材,故本指导原则不包含产品作用机理的内容。

 

(五)产品合用的有关标准

 

目前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关的常用标准举比以下:

 

表1

有关产品标准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记》

GB/T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用具查验方法

第1部分:

化学剖析方法》

GB/T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用具查验方法第

2部分:

生物学试验方法》

GB/T

《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

第1

部分: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论与试验》

GB/T

《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

第5

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第10部分:

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响试验》

 

YY/T0313-2014《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供给信息的要求》

 

YY/T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

 

YY/《医疗器材用于医疗器材标签、标记和供给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

 

通用要求》

 

注:

以上标准合用最新版本。

 

上述标准包含了注册产品技术要乞降其余有关资猜中常常波及

到的标准,制造商应关注上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性。

有的公司还会依据产品的特色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别的标

准。

(六)产品的预期用途

1.合用范围:

该产品合用于经股、桡动脉介下手术后,动脉穿刺点闭合止血时使用。

2.禁忌症:

对固定胶带过敏者,局部皮肤炎症或溃疡者,缩短期血压200mmHg以上的患者禁用。

3.预期使用环境要求:

该产品预期使用的地址为临床机构。

4.合用人群要求:

经股、桡动脉介下手术后,动脉穿刺点需闭合止血的成年患者。

(七)产品的主要风险及研究要求

主要参照YY/T0316-2008《医疗器材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材的应用》。

风险管理活动要贯串产品设计、试生产、量产、上市后使用及产品办理的整个生命周期。

要表现申请人/生产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的完好性,特别上市管理的风险剖析与评论过程。

对于上市前风险管理中还没有认知的风险,应在上市后展开信息采集,一旦发现异样实时进行风险评论,采纳控制举措,更新风险管理文件。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风险剖析应参照YY/T0316-2008行业标准有关要求,逐个进行回答,也能够用列表的方式列示。

节余风险剖析时,必定要逐个采纳风险控制举措后,能否会引入或造成更大的风险,只有新引入风险能转变为可接受风险,方能以为风险受控。

负压引流装置一定进行风险与利润剖析,利润大于风险时方可接受。

供给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上市前风险管理报告,此报告旨在说明并承诺: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正确地实行。

综合节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已有适合方法获取与申请人/生产公司申报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有关和出厂后流通与临床应用的信息。

应随风险管理报告一并附上包含风险剖析、风险评论、风险控制概括管理资料。

起码应包含:

—产品安全特色清单;

—产品可预示危害及剖析清单(说明危害、可预示事件序列、危害处境和可能发生的伤害之间的关系);

—风险评论、风险控制举措以及节余风险评论报告表。

对于风险剖析和管理概括,应包含一份风险总结,以及怎样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的内容。

从生物学危害、化学危害、操作危害、信息危害和功能无效危害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全面剖析并论述相应的防备举措。

1.风险剖析方法

在对风险的判断及剖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示的状况,包含:

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非正常使用条件下。

风险判断及剖析应包含:

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和对于环境的危害。

风险形成的初始原由应包含:

人为因素,产品构造的危害,原资料危害,综合危害,环境条件。

风险判断及剖析考虑的问题包含: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原资料生物学危害;产质量量能否会以致使用中出现不正常结果;操作信息,包含警告性语言、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方法的正确性;使用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等。

2.

风险剖析清单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应切合YY/T0316-2008的

有关要求,审察重点包含:

产品定性定量剖析能否正确(依照YY/T0316-2008附录C);

危害剖析能否全面(依照YY/T0316-2008附录E);

风险可接收准则,降低风险的举措及采纳举措后风险的可接收程度,能否有新的风险产生。

依据YY/T0316-2008附录E对该产品已知或可预示的风险进行判断,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在进行风险剖析时起码应包含对以下的主

 

要危害的风险剖析,公司还应依据自己产品特色确立其余危害。

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公司应采纳应付举措,保证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产品的主要危害

组织的不良反响

3.1.1生物相容性:

所用原资料、化学物质等不可以知足生物相容性要求,对患者造成过敏、刺激、细胞毒性等方面的危害。

3.1.2无菌:

产品使用前灭菌不充足或包装损坏,造成细菌污染的产品用于患者,以致患者创口遇到细菌感染。

资料降解和产品功能缺失

资料降解:

产品资料降解以致元器件功能丧失或降低,导

致功能缺失产品用于患者。

产品功能缺失:

产品中各零件功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无

法进行止血操作,延迟治疗,或压迫气囊漏气,影响止血成效等危害。

信息提示不足

3.3.1在非预期使用条件下应用产品,如:

未经考证,即在MRI、高压氧舱、除颤条件下,使用本产品。

对不合用于本产品的状况信息提示不足。

对怎样降低交错感染风险的信息提示不足。

产品使用方法不明确,以致患者使用了不切合要求的产品

或产品使用不妥等危害。

表2中给出了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风险举例。

 

表2产品的主要危害(举例)

 

危害种类可预示的事件及事件序列危害处境产生的结果或伤害采纳的举措

 

依照生物学评论的要求,对资料

产品资料的选择未经过生物学评论;使中毒、刺激过敏等症状,损

生物不相容资料接触患者进行生物学评论,合格后方可使

用了生物不相容的资料害患者健康。

 

控制产品灭菌前原资料和成品

生产过程中原资料、包装资料等微生物

患者被细菌感染,严重时导

的初始污染菌,依照初始污染菌

的污染,以致产品菌落超标,产品灭菌

细菌进入人体

致发热、休克。

进行灭菌剂量设定,并按期监控

不完全

生物或化学危害

产品的初始污染菌。

 

生产环境的微生物超标,以致灭菌不彻患者被感染,严重时以致发在适合的净化环境中生产,并对

细菌进入人体

底,产品带菌热、休克。

净化环境进行按期监控

 

产品未灭菌,或未按已确立的工艺实行患者被细菌感染,严重时导

细菌进入人体依照确立的工艺要求进行灭菌

灭菌,产品未达到灭菌成效,产品带菌。

致发热、休克。

 

(若采纳环氧乙烷灭菌)对环氧乙烷残超量的环氧乙烷输入人体伤害患者健康对环氧乙烷残留量严格控制,环

 

留量的控制未确认,或未能按确认的结

氧乙烷残留量超标不予出厂。

果实行控制,分析不完全,以致环氧乙

烷残留量超标

在标签注明的有效期前,包装资料老化

患者使用带菌的产品或产品

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响;产品

产品有效期考证

已不可以保持无菌

性能问题影响使用

不可以使用,可能延迟治疗

产品使用到患者,细菌进入

患者被细菌感染,严重时导

明确产品的有效期,规定在有效

使用超出有效期的产品,菌落超标

人体

致发热、休克

期内方可使用

没法进行止血操作,延迟治

没法往压迫气囊注入气体或

单向阀连通方向错误

疗,或压迫气囊漏气,影响

单向阀设计为单向连通阀

操作危害

压迫气囊漏气

止血成效

压迫气囊漏气,造成患者出

单向阀和充气装置的锥度密切

单向阀和充气装置连结不般配

充气失败连结处漏气

血、渗血等不良反响,达不

配合

到止血成效

产品使用完后,未按医疗垃圾办理。

有害有毒物质影响环境造成院内感染(有时是大面标签或说明书中,表记使用后需

 

积的),或环境损坏。

要进行适合的无害化毁形办理

 

产品的使用人员未接受培训,使用产品患者被细菌感染,严重时导说明书注意事项明确:

仅供受过

患者使用了有菌的产品

时操作不妥致发热、休克。

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使用

 

患者使用了包装损坏的产

医护人员在使用前检查不全包装上表记“包装损坏禁止使

不适合的使用前检查规范品,被细菌感染,严重时严

面,给患者带来危险。

用”并警告符号表示

重时以致发热、休克。

 

压力过大,患者感觉不适或

成立压力与充其量等因素的具

患者蒙受了非正常的治疗压痛苦,压力过小,简单出现

产品给患者供给了过大或过小的压力体剖析,依据人体的创伤部位接

力出血、渗血等不良发应,影

触面积和血压计算充其量的值

响止血成效。

 

在产品包装袋、说明书中明确本

不适合或信息不全的说明书,

操作人员

不适于使用本产品的患者使

延迟患者治疗

产品的预期用途及禁忌症等内

信息危害

不可以正确使用

用了本产品

容。

不适合或信息不全的标签或说明书重复使用、高出有效期使用造成患者感染,严重时以致在单包装上表记“无菌”、“一

 

产品的有效期规定不合理,以致产品带

 

 

在灭菌有效期内,阻菌资料老化以致保

 

护功能降落,不可以保持无菌

 

未能按运输、储藏要求对产品防备,造

 

成产品包装损坏,产品被污染

 

发热、休克。

 

产品使用到患者,细菌进入造成患者感染,严重时以致

 

人体发热、休克。

 

延迟治疗。

性能降落,不可以使用。

被细菌感染,严重时以致发

非无菌产品使用到患者

热、休克。

 

患者被细菌感染,严重时导

患者使用了被污染的产品

致发热、休克

 

次性使用”等字样,表记“灭菌

 

有效期”。

 

对产品进行老化试验,保证产品

 

在有效期内保持无菌。

 

对阻菌资料进行老化试验和功

 

能性测试,保证在有效期内的产

 

品能正常使用并能保持无菌。

 

采纳适合的防备举措进行运输

 

和储存。

 

因为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构造的差异,本章给出的风险峻素及

 

其示例是常有的而不是所有的。

上述部分不过风险管理过程的构成部

 

分,不是风险管理的所有。

申请人/生产公司应依照YY/T0316-2008

 

中规定的过程和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成立、形成文件和保持

 

一个连续的过程,用以判断与医疗器材有关的危害、预计和评论有关

 

的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督上述控制的有效性,以充足保证产品的

 

安全和有效。

 

4.研究项目

 

生物相容性的评论研究

 

依照GB/标准中的方法,对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中所有预期与患

 

者或操作者皮肤有接触的组件,均应参照GB/中的要求展开生物相容

 

性评论。

建议依据产品与患者接触时间和接触性质,选择适合的生物

 

学试验方法对产品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

 

依照《GB/T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_第1部分:

风险管理评论与

 

试验》中基本评论试验指南,针对此产品的接触性质,针对于与人体

 

接触零件的生物学评论试验所检测的项目以下:

 

4.1.1细胞毒性实验

 

依照《GB/T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第5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试验。

 

4.1.2皮肤刺激试验

 

依照《GB/T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第10部分:

刺激与迟发超敏

 

反响试验》试验。

 

4.1.3致敏试验

 

依照《GB/T医疗器材生物学评论第10部分:

刺激与迟发超敏

 

反响试验》试验。

 

若产品中使用了采纳新资料或此前从未展开过生物相容性试验

 

资料,则一定展开生物相容性测试。

 

灭菌工艺研究

 

灭菌(sterilization)是杀灭微生物的过程。

 

对于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应进行最后灭菌。

申请人/生产公司应

 

指明灭菌方法、灭菌成效和灭菌水平。

申请人/生产公司可依据产品

 

临床使用状况自行拟订灭菌方法,建议参照履行FDA灭菌确认指导原

 

则“Updated510(k)SterilityReviewGuidanceK90-1;Final

 

GuidanceforIndustryandFDA”的有关规定。

 

目前常用的灭菌方式有:

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等。

产品申

 

报注册时应提交确立灭菌方式的有关研究资料。

 

如产品经过环氧乙烷进行灭菌(一般不耐高温、湿热的器材、

 

用具和物件合用该灭菌方式),应依据GB18279-2000医疗器材环氧

 

乙烷灭菌确认和惯例控制的要求对灭菌工艺进行确认,以确立包装及

 

资料合用性、生物指示物及化学指示物的选用、灭菌剂的配方及要求、

 

初始污染菌的要求、灭菌时环氧乙烷浓度、灭菌温度、箱体温度、相

 

对湿度、抽真空速率、加药量、预热时间、消毒灭菌时间、换气次数、

 

压力控制范围、分析方法实时间。

经过考证结果,对灭菌成效进行确

 

认,并提交灭菌确认报告。

因为本灭菌方法简单出现残留,应该明确

 

残留物信息及采纳的办理方法,并供给研究资料。

 

如产品经过辐照方式进行灭菌(一般由稳固性较好的合成高分

 

子资料制造的器材、用具和物件合用该灭菌方式),应依据

 

GB18280-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惯例控制要求-辐射灭菌的要

 

求对辐射灭菌工艺加以考证。

以确立资料的合用性,选定所要求的最

 

低灭菌剂量,成立用品装载模式,测定剂量散布图,设置辐照周期准时器。

经过考证结果,对灭菌成效进行确认,并提交灭菌确认报告。

 

注:

考虑到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各零件的材质和内包装资料的不一样,公司经过考证,确立适合本公司产品的灭菌方式。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有效期是由资料稳固性和灭菌包装有效性决定的。

上市前,申请人/生产公司应确立产品有效期,并从资料稳固性和灭菌包装有效性双方面进行考证产品有效期,老化试验所用测试时间应擅长产品本质使用时间。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包装是将拟最后灭菌的器材装入包装袋内,经密封后,可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包装袋体内器材上的微生物杀灭,并能在规定的效期内,保持袋内的器材处于无菌状态。

应拥有以下功能:

 

—可适应相应的灭菌过程;

 

—保护器材,使器材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使用条件下;

 

—拥有细菌隔断性能,使用前可保持器材的无菌性和完好性;正确地辨别与使用产品。

 

应依据产品灭菌方式对包装物所用资料、包装方法(防止灭菌

 

死角)要求,联合GB18279-2000/GB18280-2000中对包装的有关要

 

求提交研究资料。

并确立包装的无菌完好性和包装资料的物理特征受

 

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的影响。

 

其余证明性资料

 

除上述研究外,还应付产品的内毒素、产品舒坦度、产品止血

 

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

(八)产品生产制造有关要求

1.生产工艺过程及过程控制点

如为外购零件,应要求采买未经灭菌的。

特别工艺为:

灭菌环节。

各零件生产过程中如使用加工助剂,应明确使用状况;及杂质(如残

留单体、小分子残留物等)的控制要求。

此部分仅以两种常有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为例,如公司增添了其余零件,还应明确其余零件生产制造的有关内容;对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生产工艺不做强迫要

求,上述各组件的生产工艺不过目前比较广泛的生产制造过程,公司也可采纳经过考证,能够保证产质量量的其余方法的生产工艺。

气囊式动脉压迫止血器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控制点以下

压迫球囊膜的热合:

压迫球囊膜的热合工艺参数。

压迫球囊与单向充气阀的粘接:

粘接工艺参数。

绑带、护带与压迫球囊的连结:

绑带、护带与压迫球囊的

热合工艺参数。

内包装:

内包装封口工艺参数。

灭菌:

灭菌工艺参数。

非气囊式动脉压迫止血器工艺流程图:

 

N

 

Y

硅胶件1(外协)

N

支撑板(外协)

压板(外协)Y

清Y

Y组装焊接

旋杆(外协)

N

NN

不合格处

N

理流程

 

中心杆(外协)

 

N

 

Y

N

 

不合格处

理流程

吹干

 

查验粘接查验

 

Y

 

N

精吹

查验精

洗干

Y

 

不合格处

理流程

 

粗精吹

 

绑带(外协)

 

Y

脱包

 

组装绑带

 

查验

 

 

查验

 

Y压迫柱(外协)查验

 

N

不合格处

理流程

结束

N入库

查验N

分析

查验

内包装

查验

Y

Y

Y

灭菌(拜托

EO灭菌)

 

工艺控制点以下

包装:

内包装封口工艺参数。

菌:

灭菌工艺参数。

2.研制、生产场所状况概括

申请人应该对与申报产品有关的研制场所和生产场所状况进行

概括,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研制场所:

地址、地点、面积、研制环境条件、研制设施、考证设施、人员等。

生产场所:

地址、地点、面积、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施、工艺装备、监督和丈量装置、人员等。

如申报产品拥有多个研制、生产场所,则对每一研制、生产场所的状况均应进行概括。

(九)产品技术要求应包含的主要技术指标

本章给出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需要考虑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公司可参照相应的标准,依据公司自己产品的技术特色拟订相应的性能指标。

技术要求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共用技术指标:

1、外观: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各零件外观应整齐、圆滑、色彩平均。

不得有严重划痕、毛刺、锋棱、裂纹等缺点。

绑带(或胶带)表面应平坦、薄厚平均,不得有损坏、污迹。

2、各零件的尺寸

3、连结强度

4、无菌要求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应经过灭菌确认的过程和惯例控制使产品无菌。

5、环氧乙烷残留量(若合用)

如为医用胶带还应切合以下技术指标:

1、剥离强度

2、持粘性

非气囊式还应切合以下技术指标:

1、旋钮螺纹轴连结杆调理灵巧、方便、无卡滞、卡死、滑牙现

象。

2、压迫头、螺纹杆应坚固,无松动现象。

 

3、压迫头外垫片应呈透明或半透明。

内表面面应圆滑、洁净,

无显然涟漪,凝胶、麻点和机械伤害,不一样意有大于0.2mm的气泡。

4、压迫头的承压力。

5、旋钮旋转一圈压迫头降落的距离。

气囊式还应切合以下技术指标:

1、密封性

动脉压迫止血器产品的压迫球囊、充气管路(含单向充气阀),以及压迫球囊与充气管路之间无漏气现象。

2、压迫球囊充肚量与压强

3、充气装置性能

外观

在300lx-700lx的照度下,充气装置的外观应切合洁净、无微粒和异物,不得有毛边、毛刺、塑流、缺损等缺点,外衣应有足够的透明度,能清楚地看到基准线,内表面(包含橡胶活塞),不得有显然可见的润滑剂汇聚的要求。

标尺

充气装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