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118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docx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

浅谈行政公文写作中应注意的语言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①、“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②的行政机关公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想就行政机关公文(以下简称“公文”)写作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语言特点,谈几点实践工作中的体会,以供探讨。

一、简洁明了,开门见山

应用文体的实用性要求公文应当更加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

由于公文属于应用文体,是根据实际需要,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写的,是作为“工具”直接用来办事的,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非隶属关系单位之间商洽工作的“函”等等。

因此,实用就成为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了公文应当简短而不宜过长,只要把问题说清楚了,意图讲明白了,就可以了,决不能罗罗嗦嗦,不着边际。

特别是供上级领导阅读的公文,更要写得简明扼要,以便上级领导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作者的意图,作出相应的决策。

否则,虽洋洋万言却言不约,意不明,使人阅读时还得用心去寻觅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像明朝刑部尚书茹太素的“奏折”写了17000字,朱元璋叫秘书给读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谈到正题,朱元璋发火狠狠训斥了他一顿,第二天又接着读,读到最后500字,才讲到他要解决的几个具体事,前面16500字全都是废话。

从此,朱元璋下令,凡是上书不得超过500字。

当前的一些机关公文虽然没有像茹太素“奏折”那样超级拖沓,但是繁琐罗嗦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如:

例1:

“为了加大煤矿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市政府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初稿形成后,经过三次征求意见会议,形成了讨论稿,××年×月×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一致通过,现在印发给各单位,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操作标准,严格执行,今后不得再出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某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这份公文,前半部分过多的叙述了印发的《规定》的形成过程,后半部分又在要求上强调的过于罗嗦,可以简洁为:

“《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业经××年×月×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要做到简洁明了,就要惜墨如金,开门见山。

当前,行政机关公文繁琐拖沓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公文开头总要罗列出一堆“以......为指导”、“贯彻......”、“落实......”,好象不这样写就与上级精神不一致了,如:

例2:

“年初以来,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中央关于××通知》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国××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作会议的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局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局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局党组提出的......”(某局的一份“工作报告”的开头)

这份“工作报告”的开头,洋洋洒洒一二百字,却全都是空话、套话,还没有进入公文主题。

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过渡的描写、论述,如后文中的“例13”。

这样穿靴戴帽,画蛇添足,削弱了对主要问题的表达力度,消耗阅读者的精力,使人阅读起来也比较反感。

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有“千金一字”的意识,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要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表达的不要用两句,用最少的词句表述较多的内容。

特别是要开门见山,一落笔就要直奔主题,进入中心,抓住主要事实、主要矛盾、主要特点、主要意义写下去。

不搞花架子、不绕弯子、不兜圈子,直截了当照直说,简洁明确。

对那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对方已经知道或不需要了解的事情、与基本观点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在公文中都可以不写。

如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开篇:

例3: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仅用这36个字开篇,简洁而且清楚明白。

不仅是在开篇上,在事物表述、总结和部署工作、提出要求等方面,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都是简洁明了的范文。

二、用语准确,表意分明

较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决定了使用准确语言表达明确意思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由于公文的目的是进行公务活动,事关公务,政策性、时效性极强,必须借助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达,特别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恰当,切不可有疏漏含糊之处。

可以说,公文对语言的准确、分明要求更高。

俗话说:

“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回”,也说明了遣词造句的准确在公文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如:

例4:

“该项工程工期为一年;凡省内具备一定资质的单位,均可参加投标;参加投标的单位,请派人持相关证件于X年X月X日前来报名登记,领取招标文件及施工图(收取成本费XX元)。

”(某地《关于XXX大桥工程施工招标通告》)

在这段公文中说明了“工期为一年”,但是没有明确起止时间;要求投标单位要“具备一定资质”,但没有表明应具备哪一级资质;需要“相关证件”,但是没有列出具体哪些证件;要求“X年X月X日前来”,不知是“X年X月X日前”“来”,还是“X年X月X日”“前来”报名登记;只讲了“报名登记”时间,却没有说明报名登记地点和受理单位。

这些不准确,表意含糊的语言,不仅使投标者陷入迷茫猜测之中,到处打听详情,而且容易使人们感觉有虚假招标的嫌疑,严重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努力克服语言含糊现象,做到准确分明。

在公文写作实践中,语言不准确,表意不分明,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只要我们把握好,就可以尽力避免含糊的现象。

一是避免产生歧义。

此类问题较多的出现在时间、年限、条件设定以及并列事物等地方,如“例5”中的“X年X月X日前来”。

再如“30岁以上”,使人不知道是否含“30岁”;“具有下列行为的”不能够确定构成结果的充分条件是全部还是其中任一项。

再如:

例5:

张市长和李市长的助理第一时间到达了事故现场。

这句话至少可以理解为张市长本人和李市长的助理、张市长的助理和李市长的助理两个意思,这就是在人物并列中产生了歧义。

二是避免含糊不清。

主要是由于在公文中使用了一些不确定性的词语,如“似无不可”、“大致尚可”、“似有不合”、“推测如此”等,使阅文者感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工作施行尺度。

如:

例6:

“你乡《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请示》收悉,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大致同意你乡修建招待所,可以酌情修订设计标准,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

”(某县政府《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批复》)

在这段公文中,对是否批准的问题,表示“大致同意”,使请示单位不能掌握上级的明确态度;对设计标准问题,表示“酌情修订”,使请示单位,无法确定应该降低标准,还是提高标准;对工期问题,表示“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请示单位对“适当时机”没有把握依据。

类似的含糊不清的表述,既不便于对方把握发文机关的真实意图,又容易使对方扩大想象空间,往往成为一些违规行为的借口。

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不确定性的词语,而使用表意严密确定的词语,如:

“十五日内”、“......及以上”等,把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

三是避免表述的不完整。

这个问题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公文作者对专业业务掌握不透,在关键的细节方面容易疏漏,导致公文表述不完整,如:

例7:

“针对以上事实,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区委决定给予×××同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某市辖区《关于对×××同志违纪问题的处理决定》)

在这份处理决定中,明确了给予“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但是并没有说完,因为一年期限的起止时间没有交待明白。

在公文写作中要首先掌握透相关的业务知识,尤其是要对处罚、奖励、行政决定等容易出现纰漏的业务要抓住关键细节掌握深透。

四是避免界定事物性质不准。

这方面问题主要是对专业术语掌握不好,应该使用专业术语的地方没有使用,或专业术语区分不清,相互混用而造成的。

如:

例8:

A活立木——活的树、罚款——罚钱、吊销——作废

B挪用公款——滥用公款、疑犯——罪犯、警告——严重警告

“例9”中A组是专业术语与非专业术语的对比,这里不难看出,非专业术语在其他文体中使用是完全正常的,而在公文中则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如果公文中使用非专业术语,就会给公共交际形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B组是容易出现混用现象术语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对有的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完全不同,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事件评价、事物定性带来极大的差异,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中,特别是在事物的概念、性质界定、专业技术等方面严格使用专业规定的术语,只要多学习、多掌握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负起责任,就能够选用准确的术语,准确分明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态以及作者的意图。

三、言词规范,严谨周密

公文作为行政机关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是正式交际中的正规文书,因此要特别讲究言词的规范性,保证公文严谨周密。

规范的公文语言,言简意赅,有独特的表达作用,人们对此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公文语体的正规、严谨的独特风格,而且还可以收到简洁、庄重、严肃的效果。

如果象下面这份通知的语言,就失去了公文的特点。

例9:

“七·一建党85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局党委决定,在咱们局的全体党员中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应当是03年以前入党的”,“各支部要快点上报推荐名单”(某局党委《关于庆祝建党85周年评选先、优、模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分别使用了方言和口语:

“咱们局”、“就要到了”、“03年”、“快点”,这样的语言显得很随便,不符合公文规范严禁的特点,而且不够周密,如“03年”,是“1903年”还是“2003年”,或者是其他都无法确定。

按照公文的规范严谨的要求,可以改为:

“七·一建党85周年纪念日在即,局党委决定,在全局党员中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应当是2003年以前入党的”,“各支部要从速上报推荐名单”

坚持使用规定语言,规范言词。

首先要使用标准的官方语言。

我国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③像“俺”、“侬”、“哪门子”等土语、俗语、方言一般是不能在公文中使用的。

其次要使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来源于口头语言,但他比口头语言更加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精炼。

例如口语中常说的“起草制订”、“合乎预定的日期”、“越快越好”、“暂时不要付印”,意思虽然清楚,但是公文中一般不使用这些,而使用“拟订”、“如期”、“从速”、“缓印”这些书面语言。

如:

例10:

“今年春耕时节就快到了,我们乡里还缺少两万吨水稻种子,希望尽快调拨给我们,好用来满足紧急需要,可以不可以?

等待着你们迅速来信答复。

”(某乡政府《关于商请调拨水稻种子的函》)

这个函的语言十分随便,不像公文。

应当用书面语言改成:

“春耕在即,我乡尚缺水稻种子两万吨,望速拨付,以应急需,可否?

急盼复函”。

第三要使用公文专用语。

公文中要使用公文专用语,例如“兹”、“为”、“兹因”、“鉴于”、“遵照”、“欣值”、“拟请”、“信悉”、“电悉”、“谨此”等等。

据有关部门初步整理的《公文常用语例释》④中就列举了41字200多个词。

另外还常用“急请审核批复”、“特此批复”、“希即遵照办理”、“望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等许多人们习惯的公文专用句子。

第四要遵守对特定语言的规范要求。

公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结构层次序数、法定计量单位、规范化简称、年份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例如:

人名必须是全称;年份要写足四位,“1999年”不能写成“99年”,“2003年”不能写成“03年”等。

四、庄重严肃,体现效力

公文的政治性、权威性和法定效力要求公文语言要庄重严肃。

孔子曾经讲到:

“君子不重则不威”,公文写作更是如此。

公文是代制发机关立言,是制发机关的观点、看法、意见、态度的直接载体,是受文机关和人员活动的准绳,具有鲜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