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28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docx

中美着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doc

中外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比较与思考

王新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了三本具有代表性的英美理论力学主流教材如的《 (第二版)》、的《  &(第三版)》、的《经典力学(第五版)》和三本国内使用的经典教材如金尚年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梁昆淼的《力学:

理论力学(第4版)(下)》、朗道的《力学(第五版)》,对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各自的特色,并进行了比较。

[关 键 词]理论力学;经典力学;教材;比较

理论力学是人们称为“四大力学”的物理课程之一,也称为经典力学。

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各高校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本文选取英美和国内所使用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各三本)分别进行了内容简介,并加以比较,力求为国内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借鉴.

1.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内容与特色

1.1国外教材之一—— 《(第二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前言

《》是国外较为广泛采用的经典力学教材,在美国长期被作为研究生的理论力学教材,适合研究生入门学习。

该书自1950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再版,目前已经出版至第三版,1980年其第二版由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是公认的经典力学标准教材。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这本书篇幅上比较长,各方面也都介绍得更详细一些。

可能是存在成本的因素,第三版在增加部分内容(例如混沌)的同时删去了部分内容(例如部分讨论和附录),相当一部分读者更偏爱第二版。

(2)作者简介

 赫伯特·戈尔茨坦(1922年6月26日-2005年1月12日),美国物理学家,以本书作者知名.1940年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3年在获取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从1942年到1946年,戈尔茨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战时辐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那里他从事研究波导和磁控管和雷达回波特点的理论工作。

从1946年到1949年他在哈佛大学物理系执教。

在1949— 1950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原子能委员会会员,并担任布兰代斯大学物理客座副教授(1952-1953)。

从1950年起,戈尔茨坦在一家美国核技术开发公司任职,在那里他指导了核反应堆防护以及反应堆设计相关的中子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

他参与建立了正统犹太科学家协会并曾担任主席。

死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的名誉教授。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庞杂的体系使得其显得似乎没有重点,但它的确涵盖了经典力学的几乎全部内容。

内容围绕拉格朗日力学体系、哈密顿力学体系组织,着重介绍了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

 质点动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哈密尔顿方程、两质点间的力、刚体运动、微振动、微扰运动、场论等。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围绕拉格朗日力学体系、哈密顿力学体系的经典力学。

首先从广义坐标和最小作用原理导出拉格朗日方程,以后分别论述守恒定律、运动方程的积分、质点碰撞理论、微振动和刚体运动理论,最后详细论述了哈密顿方程和正则变换等相关课题。

(4)该书特色

对于高级物理教程来说,这本书的复杂性和可理解性非常适合高年级的物理学生(研究生)。

由于定位是物理高级教程,因此,对本科生有一定难度,因此,这本书主要读者是研究生。

这本书对现代物理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工具的介绍比较透彻,如哈密顿-雅可比理论、泊松括号、正则摄动理论、相对论场理论等等,做的非常的出色。

这些理论方法几乎无所不在地出现在其他领域的物理学.

本书作者具有足够得执教经验,这使得这本书相对容易阅读.这本书的覆盖的广度显而易见的:

涵盖了质点物理学到连续介质力学,包括相对论(和一点电磁学),研究对象涉及力学连续体,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得读者接下来有良好的信心去研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但同时也需要读者必须努力地阅读更多的文献。

最后,这本书很适合自学,并且它提供了许多清晰的练习习题。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杰出的理论力学教材。

本书作者常常在书中加入一些评论,可以很好的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或者做进一步阅读、自学研究,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某些读者陷入困惑。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绝大多数部分写的相当精彩,特别是有心力相关处理部分的章节,但也有读者反映某些部分实际上写得并不是那么清楚,例如哈密顿-雅可比方程.根据网上资料,吴大猷对用原理推正则方程的方法是批判的。

即使如此,错误并不大,并且书中给出了相当多的参考文献,读者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自行检验。

另一方面,在这一版本中的确存在相对较多的拼写错误,虽然已经把第一版中相当多的错误改正了。

总体上说,该书对概念和理论的阐述要好于对具体艰深问题的分析求解,考虑到作者最初写书的时间1950年,可以理解的是其目标侧重于令读者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当时),例如泊松括号等,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力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量子力学做铺垫。

在这一背景下,该书的实例不是很多,对实例的讲解也不是很详细,需要其他书(例如的书,推导极其详尽,例子极其丰富)的补充,但作为学习现代物理处理问题的方法技术来说,本书堪称经典。

1.2国外教材之二-—《  &(第三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前言

《 & 》是国外较为广泛采用的经典力学的入门教材,该书自1970年问世以来经过多次再版,目前已经出版至第五版,1988年其第三版由出版。

第五版国外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注册取得其网上相关配套资料,例如习题解答等。

(2)作者简介:

 B.,著名的物理学者,1957年加入马里兰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参与了学校范格拉夫起电机的研制工作,这个装置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并给很多后来的学生提供了训练机会.此后,教授一方面参与实验核物理的研究,一方面逐渐加大在本科生教学上面的投入,最终完全投身于教材的编写和本科生教学工作.他的教学在学生中受到广泛而深入的欢迎。

他个性谦和,讲解耐心,善于把知识讲透。

教授不幸于1981年逝世,其家人设立了纪念基金,奖励那些投身大学教育的好老师。

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将物理学研究人员培养成大学和学院的教授。

其在帮助学校,地区以及州一级的教师水平和能力提升计划中非常活跃,他设立8教师物理培训课程,把他们培训成拔尖的科学教师。

并进一步发展出12等8门课程。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该书不同版次在内容的编排取舍上皆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出版时所处的年代的教学特点有关。

下面内容仅就第三版而言。

本书前四章是与之前较为初等的普通物理相衔接的内容,或者说,简单回顾介绍了经典力学传统研究方法:

包括相关的数学工具,例如矩阵,矢量运算等,和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例如质点,牛顿定律,动量,能量,守恒,振动,重力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第五和第六章进入新内容,包括变分法,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动力学,进行了简单明了的介绍,主要是从数学上。

接下来进入物理内容的讨论:

先是质点和质点系,包括有心力运动,行星运动,质点系动力学,碰撞,非惯性系;然后进入刚体阶段,引入惯量张量,主轴等概念,讨论了陀螺,离散的耦合振动,简正坐标,连续的振动弦,一维波动方程。

最后,在第十四章,简单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处理.

教材的整体架构脉络清晰,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即使不是从头阅读,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本书内容上侧重数学的严谨,物理概念则依托于之前的普通物理,并没有对物理概念进行过于深入的剖析,这些内容应该是留在了之后的高级物理教程。

可见,该书对自己作为中级物理教程的定位相当清楚。

(4)该书特色

本书着重提供对经典力学系统的现代处理方法,力求使得向量子理论的过渡最为容易,尽量使用当今通用的名词和引用。

某些对于现代物理特别重要的概念做了说明。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现代数学技术的练习机会,以便其在后继课程中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工具。

本书定位于物理概论和高级物理之间的关键性的过渡阶段,对理论和公式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书中给出了许多理论力学处理问题中经典常用的例子,推导过程尽可能详细,尽量避免使用“易证”,“显然”等措辞,然而也不刻意的绝对避免,因为过于冗长的代数运算会导致读者迷失方向,需要尽可能省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重点。

第五章变分法、第十章惯量张量和主轴的引出都十分简明清晰,详略恰到好处,既不过分简短以至于使得读者不知如何下手,也没有不加区分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至于使得读者读了很久还抓不住重点,感到茫然困惑。

书中也为学生提供的足够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是相当多学生读者希望看到的。

书中的例题和习题很多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讨论问题,题解(如果你能拿到的话)相当详细,不乏各种解题技巧,从中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对课本的补充,这至少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得兴趣.

和国外同类经典力学教材相比,特别是上述的《经典力学》相比,本书的例子相当丰富,推导简明易懂,印刷和不经意的小错误都较少,写作清楚,特别利于自学.本书是理论力学的入门经典,除了研究生,大学高年级本科生也很容易上手.本书公认的是可读性强,易于理解.

本书并不贪大求全,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讲的很少,但是,就讲到的内容而言,都是非常严谨细致的。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由于定位为中级物理教程所使用的教材,因此,对于部分读者而言,内容上对物理概念的讲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参考其他教材,例如的经典力学.另外,本书内容上侧重数学的严谨,显得物理特征不是很明显,某些不喜欢数学的读者会觉得枯燥(然而本书和的书刚好互补)。

有读者反映该书不够生动.

关于本书的习题,相当多读者反映不喜欢其长篇大论的解题过程,有些题目至少要用5页纸,这对于学生阶段的读者是相当不现实的。

另外,很多习题的解答与书中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或者相去甚远。

前面四章具有复习意味的内容对很多读者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循环坐标,泊松括号,正则变换的内容讲的较少.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处理讲的少。

1。

3国外教材之三—-《经典力学(第五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

1)前言

本书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及应用数学系的教材,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目前已发行至第五版,2004年由帝国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前四版的基础上,第五版又增加了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相关内容。

本书是为致力于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人所编撰的,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微分学、积分学、偏微分方程、向量分析),并不适用于刚刚开始接触经典力学的人。

(2)作者简介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系资深研究员、名誉退休教授、英国皇家学会成员。

在量子场论、高能粒子物理及天文学的交叉领域从事多年研究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论文。

H.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高级讲师、本科生指导教师.在动力系统、波、流体领域出版诸多著作。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一到五章是有关于单粒子的基础力学知识,第六章讲述了势能理论,多粒子体系在第七、八章中进行了讨论,第九章介绍了刚体。

应用范围颇广的拉格朗日方法虽在前九章中有所涉及,但在第十、十一章中才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第十二章主要讨论了哈密顿力学,强调了对称和守恒定律的联系,与现代物理直接相关。

十三、十四章介绍了连续动力系统的几何描述,以及其在非力学领域的应用。

附录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A)矢量,(B)圆锥曲线,(C)临界点的平面相图分析及应用,(D)离散动力系统图。

(4)该书特色

本书既承接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又联系了当代的最新发展,理论上说,本书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所需要的预备知识较少,仅需要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经典力学的各个知识点。

但实际上,是否具有初级物理教程的底子,对于第一次阅读本书的读者还是不同的。

作者写作对象主要是针对物理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因此,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本书是所有同类型的教材中比较薄的,因此内容相当精炼。

经典力学的重要性,与其说是其应用范围的广袤,还不如说他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建立的基础,因此,本书着重讲述了经典力学在涉及这些基础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以质点和刚体为例,不涉及连续系统。

本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旨在让人很快掌握物理和数学问题的要义,而不会流于过分的形式主义.所以在较靠前的章节介绍了拉格朗日方法,并在后面的章节以一种易于大学生理解的方式,广泛使用拉格朗日和哈密顿方法。

显然,这将使得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变得容易.

本书已印刷第五版.第五版保留了前四版的主要特征,但附录部分新加了圆锥曲线和临界点的平面相图分析及应用。

新的版本在保留前几版经典例子的同时,也对某些例子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书籍印刷精美,而且有电子版图书可以获得,非常清晰。

另外,本书在前面列出来常用的一些常数和术语,以及在本书中所使用的符号规定,便于读者查找;整本书的最后列出了相关的参考书目,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的参考相关书籍,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所讲知识。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本书只有将近五百页,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所以无法将所涉内容全面深入的讲解清楚。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井樱说过:

“你学完了整本书,但一道练习题都不会做,就等于什么都没学到。

”由此可见练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该书练习较少,在学完章节内容后,学生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英美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整体评价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首先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古希腊先贤所建立的逻辑体系基础上,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但他们所建立的力学体系并不完整,甚至可以说是较为粗糙,到了拉格朗日、哈密尔顿时代,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才真正建立,主要表现在数学架构体系上的完备。

时间过去数百年,但经典力学并未落伍,随着当代数学工具在动力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从规则运动到微扰或混沌行为的转换问题研究成为了可能。

英美等国的主流《理论力学》教材因此而多名为《经典力学》。

这是与国内《理论力学》的叫法的细微区别。

国外的教材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但是这里所说的《理论力学》,其他书籍也一样,都是装帧精美,价格昂贵(对于本国人而言)。

从内容上讲,大都是经过作者理解消化的成熟之作,好的教材通常会不断的再版,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

在现代信息社会,新版的图书通常都会带有电子版的配套,或者网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而获取这些补充材料通常是需要注册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盗版的冲击.

就本文所述的三本《理论力学》而言,似乎都是定位于中级物理教程所使用,也就是说,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

在内容的编排上,似乎都有为后面课程,特别是量子力学做铺垫的倾向。

在指导思想上,大致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系统而深入,比较侧重与近代理论物理学的联系,例如 的书,另一种是简明而易懂,例如的书,力求用简明的数学语言讲清楚物理概念.

国外理论力学相关的教材多如牛毛,甚至有人形容出的书比学理论力学的人还多。

因此,著书的人无需刻意雕琢自己的著作,可以自由的将写作重点放在自己对理论力学的理解,体会,心得等方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因此读起来非常有特点。

也因此常常会有错误和缺点,以及内容上的不完整,但是,总可以找到别的著作来作为弥补而无需面面俱到.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作者都尽量可能的做到保护读者的兴趣,使得读者能够比较轻松地读下去.这一点特别值得国内的教材编写者学习。

国外理论力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总能找到相当一部分教材,里面有相当多的联系实际的具体例子,例如的《 &》,这些例子是吸引读者的一大法宝。

3.中国著名大学《理论力学》主流教材的内容特点

3.1国内教材之一——金尚年《理论力学(第二版)》教材的内容特点

(1)前言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金尚年、马永利编著的《理论力学》(第二版)是国内较为广泛采用的一本理论力学教材.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九五”规划教材。

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理论力学”这门课程顾名思义是讲力学的基本理论。

“理论力学"和“普物力学”在内容和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需要先作些说明:

经典力学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形式:

牛顿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理论,后两者合称为分析力学.“普物力学"的内容仅限于牛顿力学的形式,从未涉及分析力学的理论。

本书的重点放在分析力学上,但仍要从牛顿力学讲起,并且篇幅不小.一方面是因为分析力学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以前所讲的牛顿力学基本上只限于单质点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以及刚体的定轴转动;对于质点、质点系的一般运动和刚体定点转动还没有讨论过。

而这正是理论力学要讨论的问题。

另外,大学本科物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一组称为中级理论物理的课程,它们是:

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这一组课程在性质上是类似的,在内容上是逐步拓展和深化的。

理论力学是这一组课程中的第一门课。

中级理论物理课与普通物理课比较,除了在内容上深一个层次以外,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显著的差别。

普通物理课基本上是从物理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得出物质运动的经验规律,强调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理论物理则是从物理学的经验规律出发,创建一个理性的物理世界,然后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推理出这个理性世界所应该具有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再与现实的经验事实作比较,以检验其真伪,并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可以这样说,“理论力学”是读者所遇到的第一门侧重于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物理课.本书的编写即是以此为依据。

(2)作者简介

金尚年先生是春晖中学1949年初中毕业生,后来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做物理学史的研究和教学,直至退休。

著有《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和哲学背景》,《自然哲学的演化》,小说《浮生录》.

马永利,1960年11月出生,1993年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94-1995年在意大利 做访问学者,2000—2001年是美国的 访问学者,2001-2002年做美国大学研究所访问教授,从2003年起做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及非线性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理论力学(第二版)》是在原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相对于传统教材,《理论力学》作了如下调整:

(1)不单独设立章节讲述运动学和静力学,必需的内容结合动力学讲述,将质点动力学和质点系动力学结合在一起讲,从而减少与普通物理的重复;(2)提前讲拉格朗日方程,把拉格朗日方程与牛顿方程作为处理经典力学问题并用的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拉格朗日方程的实际应用。

全书的内容共分4章:

第1~2章分别介绍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方程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第3~7章分别讨论两体问题、刚体、非惯性参考系、微振动和阻尼运动等五类典型的力学问题;第8章介绍经典力学的哈密顿理论,是后继课程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第9~10章介绍哈密顿理论的应用和流体力学,可作为补充教材或阅读材料。

《理论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4)该书特色

改变了原来先牛顿力学后分析力学、先运动学后动力学、先质点后质点系的体系,采取了以分析力学为主题,运动学和相应的动力学问题紧密结合、单质点合并到质点系中一起叙述的体系。

这样做的好处是:

学生一开始就感到这是一门和普物力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明显不同的新课,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并节省了讲授学识。

充实了物理内容。

前两章叙述了经典力学的牛顿形式和拉格朗日形式的基本理论后,第三到第八章专门讨论在物理上有重要应用的典型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具体认识到不仅在工程技术问题中,而且在纯物理领域也有许多实际的力学问题,经典力学理论则是解决这些实际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既使学生得实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了学生做习题的困难。

理论力学解题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和教材的体系有关。

由于本书的以上两个特点,使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熟悉了既可以用牛顿力学方程,又可以用拉格朗日方程来解题,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种方法。

并且由于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自然有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了同后继课程的联系和衔接,因为为后继课程服务也是本课程的一大任务,凡是后继课程要用到的经典力学知识,几乎都讲述到可以直接引用的地步,如经典散射、微振动、电磁场的拉格朗日方程,刘维尔方程,经典微扰理论等等都是这样要求的。

(5)该书值得商榷之处或不足之处

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提前讲拉格朗日方程,使得学生有更多练习和使用它的机会,但从编排体系上看,这样做使得全书显得零散.本书三百多页,不算厚实,内容却涉及广泛,因此,不可避免的有些内容没有讲透彻。

书中所附习题在书后附有答案,但没有过程,即使是最粗略的分析,这是比较遗憾的。

好在本书是中文的,有相当一部分习题答案被好事的学生放到了网上,可以下载,但是不系统。

3.2国内教材之二——梁昆淼《力学:

理论力学(第4版)(下)》的内容与特点

(1)前言

本书第二版于1987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此书为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

这次修订,根据读者意见和修订者的教学体会,在保持原书特点的同时,调整充实了一些内容,强化了基础,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更新了部分习题.下册相对独立于上册,可以供物理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

下册内容包括:

矢量力学、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有心力、散射问题、微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力学变分原理、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非线性力学、弹性体、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

(2)作者简介

梁昆淼: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全国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方法研究会”主任委员、《大学物理》杂志常务编委、《物理教学》杂志编委、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基础物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在从教的几十年中,梁先生刻苦钻研,始终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1959年起他长期致力于物理类力学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引导学生完成从中学思维方式向大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充满富有物理洞察力的独到见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年)以及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988年)。

他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上成绩卓著,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建立了力学和理论力学互相贯通的新体系,是“我国力学教学的带头人”。

他曾应邀赴国内许多院校示范教学,传授课堂教学方法,1984年赴荷兰参加国际物理教学会议,并在大会上作报告,均得到相当高的评价。

(3)教材总体架构与内容简介

本书480页,与一般的理论力学教材不同,本书将内容按不同的力学体系组织,包括矢量力学,分析力学,连续介质力学。

重点在分析力学,与经典力学是相对应的.在连续介质力学部分,按照先弹性体,再流体的顺序写作,里面介绍了很多物理概念。

全书(下册)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讲述基础力学,讲解了矢量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到第九章讲述分析力学,内容包括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力学、有心力、散射问题、微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力学变分原理、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方程、非线性力学等。

十章到十二章为连续介质力学部分,从弹性体、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附录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相应的习题以及详尽的答案.

(4)该书特色

本书经多年使用,目前已更新到第4版,本书对理论力学的覆盖面广,基本覆盖了理论力学的全部内容。

第4版在力图保持原有教材的优点的同时,对某些过于简化的部分作了补充和完善,以增加可读性。

一方面,删减一些过于琐碎的内容,例如刚体力学部分中关于转动的矩阵描述。

另一方面,增加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例如诺特定理、哈内角、方程等,并专设一章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