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94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docx

环境法历年自考真题0813年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D)

A.物质B.一切资源C.能量D.物质和能量

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A)

A.生物放大B.物质循环C.十分之一定律D.生态失衡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B)

A.物B.物和行为C.物、行为、精神财富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

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D)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B)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B.集体所有C.农民家庭所有D.农民个人所有

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著名概念是(C)

A.环境权B.节能减排C.可持续发展D.保护臭氧层

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B)

A.《城市规划法》B.《城乡规划法》C.《土地管理法》D.《乡镇规划条例》

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C)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A)

A.建设项目B.开发活动C.污染项目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C)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

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

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为(D)

A.蓝色B.黄色C.橙色D.红色

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B)

A.开发补偿费B.开发使用费C.保护管理费D.使用权出让金

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B)

A.过错责任制B.无过错责任制C.公平责任制D.危险责任制

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A)

A.污染扩散范围大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C.对人类影响不大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C)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

C.陆地水污染D.地表水污染

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D)

A.工业噪声B.交通噪声C.稳定噪声D.空气动力性噪声

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B)

A.放射性标识B.防护装置C.中文警示说明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B)

A.贴有标签B.有使用说明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A)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C.国务院裁决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

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A)

A.有偿取得制度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D.无偿取得制度

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C)

A.当地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林业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C)

A.《内罗毕宣言》B.《外层空间条约》C.《人类环境宣言》D.《禁止核试验条约》

24.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A)

A.进出口限制措施B.许可证C.风险评估D.环境标准

五、案例分析

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

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厂排污浓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排污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2010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

受害人为此花费医疗费86000元。

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表明,其排污均无异常,属于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

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承担43000元。

问:

(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

为什么?

答:

环保局对两工厂进行罚款处罚无法律依据。

因为依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才能给予行政处罚。

本案中两个工厂并没有违反法律超标排污,属于合法排污,所以不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2)两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

为什么?

答:

两个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因为:

第一,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如果该环境污染行为造成损害的,也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第二,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制,行为人在主观上虽然没有故意或过失,但造成了污染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是(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同一个地球》C.《21世纪议程》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2.在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允许地方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体现了环境立法应遵循(A)

A.“时空有宜”律B.“负载定额”律C.“能流物复”律D.“协调稳定”律

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C)

A.国家能源局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环境保护部D.国家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4.限期治理制度主要体现了(A)

A.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B.预防为主原则

C.公众参与原则D.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5.我国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是(D)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C.《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在我国,个人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C)

A.法定取得B.确认取得C.开发利用和继承D.天然孳息

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负责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的行政主管部门是(B)

A.国务院水主管部门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D.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因工程需要等特殊原因而划定的一次性专用倾倒区是(A)

A.临时倾倒区B.试验倾倒区C.一类倾倒区D.二类倾倒区

9.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D)

A.《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工业“三废”综合排放标准》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区分标准是(C)

A.噪声的物理量

B.噪声的声压级

C.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

D.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低限值

11.违法进口固体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

在进口者不明时,应承担退运责任或处置费用的是(B)

A.出口人B.承运人C.国家D.承保人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C)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两年

13.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应适用(B)

A.《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职业病防治法》

C.《劳动法》D.《劳动合同法》

1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C)

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

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

15.我国《土地管理法》对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所规定的占用补偿原则,是指由占用者(D)

A.支付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B.支付一次性补偿金

C.有偿使用占用耕地D.占多少垦多少

16.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分为(B)

A.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天然林

B.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C.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天然林、特殊用途林

D.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天然林、特殊用途林

17.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A)

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

C.国家所有,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

D.国家所有,法律规定为集体或个人所有的除外

18.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C)

A.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三级保护野生动物

B.珍贵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物

C.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D.珍贵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野生动物

19.我国《渔业法》规定,引进转基因水产苗种必须进行(D)

A.环境影响评价B.经济可行性评价C.适应性评价D.安全性评价

20.我国《草原法》规定,在他人使用的草原上从事开采作业活动的,除应报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外,还应当事先征得(B)

A.草原所有者的同意B.草原使用者的同意

C.当地草原保护协会的同意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同意

21.我国《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A)

A.生活用水的需要B.农业用水的需要C.工业用水的需要D.航运用水的需要

22.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

23.联合国系统内专门处理环境事务的机构是(D)

A.联合国开发规划署B.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C.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4.全球性环境保护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是(D)

A.联合国决议+行动计划B.联合国决议+附件

C.框架条约+附件D.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够作为环境法律保护对象的是(D)

A.太阳B.阳光C.生物圈D.自然环境

2.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C)

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

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是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B)

A.提高人类生活水平B.保护自然资源

C.保护生态环境D.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最早使用“公害”一词的是日本在1896年颁布的(D)

A.《河流与港口法》B.《矿业法》C.《制碱业管理法》D.《河川法》

5.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B)

A.一定要努力满足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B.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C.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D.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6.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C)

A.保护自然资源B.防治环境污染

C.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D.体现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

7.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了治理阶段“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变了单纯治理的被动政策,采取了(A)

A.“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B.“边污染,边治理”措施

C.“限制污染,及时治理”措施D.“浓度控制,净化处理”措施

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D)

A.村镇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C.综合利用规划D.详细规划

9.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C)

A.单项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B.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C.规划和建设项目D.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

10.在我国,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三种方式,除法定取得外,还有(A)

A.天然孳息和开发利用取得B.继受取得和天然孳息

C.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D.自然添附和开发利用取得

11.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是(A)

A.ISO14000系列标准B.ISO9000系列标准

C.GB14000系列标准D.GB9000系列标准

12.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B)

A.种类B.浓度C.排放源的高度D.来源

13.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中,除污染种类繁杂和污染扩散范围大之外,还有(B)

A.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B.污染危害持续性强

C.污染危害难以控制D.污染危害对人类影响不大

14.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A)

A.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B.海水的污染防治

C.雪山、冰川的污染防治D.管道水体的污染防治

15.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该机关是(D)

A.环境保护行政机关B.民政部门

C.建筑行政主管部门D.公安机关

16.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该法所要管制的固体废物采取了概括性规定,该法主要防治三类固体废物,即工业同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以及(C)

A.半固态废物B.一般废物C.危险废物D.矿业固体废物

17.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卸、存放中符合安全规定的是(C)

A.某工厂未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上安装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

B.装卸工人在搬运危险化学品时随意拖拉、猛烈撞击、抛掷

C.为确保安全,某港口修建了危险化学品专用码头和仓库

D.库房工作人员对大量危险化学品未进行检查和登记,即运入存放

18.下列关于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中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是(D)

A.某农药经营者未经法定机构检验,继续销售超过质量保证期的农药

B.某农场在其种植的蔬菜上大量喷施剧毒农药

C.马某购买了一种农药,因看不懂说明书,请店员解说使用方法,却无人理睬

D.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19.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用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A)

A.物质和能量B.物质C.生物和矿物质D.能量

20.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三类,即(C)

A.农村用地、城市用地和未利用地B.农用地、非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C.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D.耕地、非耕地和城市用地

21.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B)

A.30度以上B.25度以上C.20度以上D.15度以上

22.渔业资源主要有六大类,除鱼类、虾蟹类、贝类之外,还有(A)

A.海藻类、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B.海藻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C.海藻类、可食用水生动植物类和其他类

D.海草类、海水食用水生植物类和其他类

23.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草案达成,在同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字,该会议的召开地点是(C)

A.京都B.斯德哥尔摩C.里约热内卢D.柏林

24.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B)

A.《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B.《南极条约》

C.《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D.《管制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公约》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是( B  )

A.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

B.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

C.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

D.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

2.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献是(  D )

A.《里约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21世纪议程》D.《增长的极限》

3.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是在(  A )

A.1954年B.1972年C.1978年D.1982年

4.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  A )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固体废物综合排放标准》

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C )

A.海域建设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

C.城市建设规划D.区域开发规划

6.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方式属于(  C )

A.确认取得B.授予取得C.转让取得D.开发利用取得

7.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A  )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

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危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处理和司法解决等程序。

其中“行政处理”一般是指( C  )

A.行政仲裁B.行政处罚C.行政调解D.行政裁决

9.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

“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的归责原则是( B  )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严格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

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 D  )

A.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B.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C.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并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1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计罚依据为(  C )

A.按照直接损失的1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B.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C.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

D.按照直接损失的5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B  )

A.责令限期治理B.责令关闭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

13.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歌舞厅发出的噪声属于( D  )

A.建筑施工噪声B.交通运输噪声

C.工业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

14.我国《森林法》规定,用于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基金是(  A )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B.森林植被恢复基金

C.林业基金D.退耕还林补偿基金

15.在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中,涉及放射工作、辐射应用、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标准是(D)

A.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B.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一般规定

C.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D.辐射防护规定

16.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A )

A.80%以B.75%以上C.70%以上D.65%以上

17.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工作的部门是(  B )

A.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境外的固体废物( D  )

A.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B.经批准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C.只能进境处置,不能堆放

D.禁止进境倾倒、堆放和处置

19.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的所有权属于(  B )

A.国家、集体或个人B.国家或集体C.国家D.集体

20.《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规定,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包括( C  )

A.水生动物资源费和水生植物资源费

B.鱼类渔业资源费和海藻类渔业资源费

C.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渔业资源费

D.淡水渔业资源费和海水渔业资源费

21.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D)

A.矿区污染治理B.矿区生态补偿C.矿产资源开采D.矿产资源勘查

22.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经批准可以从事旅游活动的区域是(  C )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

23.经常采用“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模式的国际环境条约是( A  )

A.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B.区域性多边环境条约

C.双边环境条约D.双边或多边环境协定

24.为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社会制定了(  B )

A.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B.1997年京都议定书

C.1997年维也纳议定书D.2000年卡塔赫纳议定书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