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94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长亭送别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长亭送别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长亭送别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长亭送别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解读.docx

《长亭送别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亭送别解读.docx

长亭送别解读

《长亭送别》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全剧剧情梗概是: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

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

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

老夫人当众宣布:

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

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

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

张珙因失望而病倒。

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

夫人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为伉俪。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男女婚姻都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规,不能自作主张,同时在择姻的标准上又有着浓厚的门第观念,强调“门当户对”。

《西厢记》通过歌颂莺莺和张生自由恋爱的故事,从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张,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庄严的挑战,反映了青年男女渴望婚姻自主的心愿。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约1260—1336)的代表作,课文节选的是第四本第三折,写的是崔老夫人在长亭设宴,为前赴京城应考的张生送行。

“长亭送别”这个题目,系教材编者所加。

长亭,古时在大道旁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人休息。

人们多在长亭送行。

本课难度较大,建议采用如下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

本文重点在曲词鉴赏,鉴赏不必太多,也不必面俱到,可有重点地选择几首曲词,着重从某个侧面进行研讨。

例如,【叨叨令】一曲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耍孩儿】一曲有多处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可着重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鉴赏;【端正好】【一煞】两曲,则可着重从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深入体会。

鉴赏戏曲语言,不要搞成修辞方法的辨析或语句出处的考查,而要结合课文的语境,揣摩语义、情味,体会修辞方法和古代诗词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朝天子】【二煞】两曲集中表现了全折的戏剧冲突和主人公的叛逆精神,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这两支曲子作简要分析,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重视诵读。

开头三曲、结尾两曲要背熟,还可选背其他一些曲子。

不但要背一些单支曲子,还要注意整体诵读。

在诵读时,注意把握全折哀怨的抒情基调,读出感情起伏的变化。

如有条件,可阅读《西厢记》剧本,或欣赏戏曲《西厢记》的音像资料。

(3)比较鉴赏。

《西厢记》和《窦娥冤》都是元杂剧中代表性的名篇,但两剧的风格,特别是语言风格迥异。

《窦娥冤》是本色语言的代表作,而《西厢记》则是文彩语言的代表作。

通过比较,体会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有助于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开头至“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端正好】一曲,借景抒情,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情别绪。

【滚绣球】一曲,因情生景,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

【叨叨令】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夫人①、长老②上,云③)(①夫人:

指崔莺莺的母亲。

②长老:

寺院主持僧的通称,这里指普救寺的法本和尚。

③云:

说,这里是夫人在说话。

)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①、末② 、红③同上)(①旦:

这里指扮演莺莺的女主角。

②末:

这里指扮演张珙的男主角。

③红:

莺莺丫环红娘。

)(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开头通过老夫人的宾白,点明本折戏的事件、地点和人物。

再通过崔莺莺的宾白,提示本折戏的主要内容是抒写莺莺的“离人伤感”。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①,西风紧,北雁南飞。

(①碧云天,黄花地:

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

“碧云天,黄叶地”。

黄花,指菊花。

)晓来谁染霜林醉①?

总是离人泪。

(①霜林醉:

形容经霜的叶子像喝醉了酒一样红。

)[这一折戏开头一曲【端正好】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名曲,前四句,一句一景:

蓝天白云,黄花萎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瑟衰败、令人黯然的境界,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空虚颓废的心情。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在为离别而痛苦万分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血泪染红。

“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

“染”字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

“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主人公如喝醉了的人迷离惝恍,不能自持的情态。

此曲短短25字,充分写出了时、空、景、情,而且紧紧交融在一起,这是画,这是情,这是血!

人们从此曲可以看到,封建礼教的淫威,给封建社会的年轻一代,带来了何等深沉的哀伤!

这一曲【端正好】历来脍炙人口,备受称颂。

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云:

“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

”曲坛上这一逸闻,正好说明这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可以说是剧曲中一首“秋思之祖”。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①。

(①疾:

迅速。

)柳丝长玉骢①难系,恨不倩②疏林挂住斜晖③。

(①玉骢:

毛色青白相间的马,也作马的美称。

骢,cōnɡ。

②倩:

qiàn,使。

③晖:

阳光。

)马儿迍迍①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②。

(①迍迍:

zhūnzhūn,缓慢的样子。

②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意思是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又开始了离别之愁。

却,通“恰”。

破题儿,开始,起头。

唐宋人在诗赋起首点破题意,称为破题,后世引申为事情的开端。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金钏:

手镯。

钏,chuàn。

)[【滚绣球】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通过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咏叹,表现莺莺愁肠百转的心态。

“相见得迟,归去得疾”用对比的方法,准确概括了莺莺和张生相识相恋的经过,表达了无限惋惜和懊恼的心绪。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柳”谐音“留”,“丝”谐音“思”,古人折柳赠别,以示对亲人的思恋;“玉骢”是指张生骑的青白色的马;“倩”,是“使”的意思;“斜晖”,指斜照的阳光。

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暗示自己虽然情意浓浓,却迫于母亲的威压无力留住张生;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使它们挂住流逝的阳光,让时间走得慢一点,但疏林挂不住斜晖,于是心中怨恨倍增。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迍迍”就是慢慢的意思。

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张生的马儿慢慢地走,自己的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用这种办法来多聚片刻。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这两句是说,刚捱过了情人之间的相思回避之苦,才刚婚配却又要很快地分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金钏”就是带在手腕上的金镯子;“长亭”是古代设立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

这三句是说,莺莺远远地望见了十里长亭,想起张生很快就要“道一声去也”,人马上就瘦下来,手腕上戴的金镯子也就松下来:

这种离愁别恨有谁能知道啊?

这里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形容莺莺当时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

这段曲词和前面那段【端正好】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但在情景的铺设上不大相同。

【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移情入景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衬托出莺莺的离愁别恨。

【滚绣球】这段曲词,比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景随情移的手法,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金圣叹评“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二句:

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中间乃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

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

必也,马儿则慢慢行,车儿则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挂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

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一片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红娘的问话,触发了莺莺感情的闸门,她内心的愁绪,奔涌而出,于是引出了下面一段唱词。

](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①,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②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③做重重叠叠的泪。

(①靥儿:

原指脸颊上的酒窝,这里指面颊上的装饰品。

靥,yè。

②索:

须,当。

③揾:

wèn,擦。

)兀的不①闷杀人也么哥②!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①兀的不:

怎的不。

兀,wù。

②也么哥:

元曲中常用的句尾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恓恓惶惶①的寄。

(①恓恓惶惶:

急忙、迫切,这里指及时。

恓恓,xīxī。

)[【叨叨令】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尽情倾诉了离别的痛苦心情。

这段曲词,承红娘的提问而来,写莺莺为张生准备出行之物时的心情。

莺莺为张生安排出行的车马,心里“熬熬煎煎的气”,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来梳妆打扮?

她为张生出行“准备着被儿、枕儿”,只觉昏昏沉沉;想象今后,睹物思人,只能用泪洗面来熬度时光。

于是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怎么不闷死人啊?

怎么不闷死人啊?

然而烦闷和悲叹也无法挽回她和张生的离别,所以最后只好叮嘱张生: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别离后赶紧寄书信回来。

【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花、靥,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

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耳。

]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一递一声长吁气”,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表明了莺莺对赴试的态度,显示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

(做到见夫人科①)(①科:

科介,戏剧中演员的动作。

)(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①坐,红娘将酒来。

(①这壁:

这里。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①了俺孩儿,挣揣②一个状元回来者。

(①辱末:

即辱没,玷辱,有时也写作“辱抹”,这里指落第后与莺莺相国小姐的身份不相称。

②挣揣:

努力争取。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①,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②耳。

(①托夫人余荫:

即托夫人的福。

余荫,剩余的恩泽。

②拾芥:

比喻极其容易。

芥,小草。

)(洁①云)(①洁:

元代民间称和尚为洁郎,简称“洁”,这里指法本和尚。

)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这一段酒宴入坐时的宾白引出本折戏的第二个场面:

长亭别宴。

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老夫人长亭送别,嘱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而张生“年少轻远别”,这与莺莺对爱情的执著发生尖锐的冲突,于是引出下面莺莺的八段唱词。

]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①。

(①萋迷:

凄凉迷离。

萋,同“凄”。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①,蹙②愁眉死临侵地③。

(①斜签着坐的:

指张生。

古代晚辈在长者面前斜侧着身子坐,以示恭敬。

签,插。

②蹙:

cù,皱缩,这里指皱眉。

③死临侵地:

死气沉沉的样子。

临侵,形容疲惫呆滞。

)[此曲写了“西风”“黄叶”“寒烟”“衰草”,似乎与首曲【端正好】重复,实则各有境界。

【端正好】写莺莺来长亭时路上所见所感;而此曲中的头两句,是莺莺坐在送别宴席上表述恨别情怀之前的起兴。

正是在这“黄叶纷飞”“衰草凄迷”的氛围里,她看到张生在那里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像插在那里似的歪歪斜斜地坐着,而且紧蹙双眉,如呆如痴,犹如落叶、衰草没精打彩,死气沉沉。

]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①,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②整素罗衣③。

(①阁泪汪汪不敢垂:

语出宋人《鹧鸪天》词曰: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阁,通“搁”,这里是“噙”的意思。

②推:

假装。

③素罗衣:

素色的绸衣。

)[此曲承上曲“蹙愁眉死临侵地”,再次从莺莺的眼里具体描写张生在别宴上的神态,表现他欲哭不敢、欲诉不能的痛苦无奈的心境。

莺莺看到张生“蹙愁眉死临侵地”,热泪盈眶,而又不敢流出,因为怕人看见,猛然间和莺莺眼神相撞又不敢正眼相看,只好低下头,长吁短叹,假装整理衣服以掩饰心绪不宁。

]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①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②了小腰围。

(①奈时间:

无奈眼前这时候。

②清减:

指消瘦。

)[此曲从莺莺眼里进一步写张生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张生也和莺莺一样一夜之间消瘦了许多。

[脱布衫][ 小梁州][ 幺篇]这三曲是从侧面描写别宴上的张生。

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张生对莺莺的纯真的爱情,而且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的无限关切,他的一举一动,尽在莺莺的注目之中,为莺莺下面的抒情进一步作铺垫。

]

(夫人云)小姐把盏①者②!

(①把盏:

斟酒。

②者:

句尾语气词,这里带有祈使、希望的语气,吩咐莺莺为张生斟酒。

)(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这段宾白把故事推向长亭别宴。

夫人催促“小姐把盏”,莺莺把盏向张生敬酒,别宴正式开始,莺莺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感情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

]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我谂知①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②别离情更增十倍。

(①谂知:

深切体会,深知。

谂,shěn。

②比:

比起来。

)[此曲用对比的手法,“合欢”对“离愁”,“成亲”对“别离”,突出别离情比相思苦“更增十倍”。

]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①。

(①弃掷:

遗弃。

)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①,但得一个并头莲②,煞强如③状元及第。

(①妻荣夫贵:

反用当时成语“夫荣妻贵”,意思是张生做了崔相国的女婿,因为妻子的荣耀,自然也尊贵起来。

②并头莲:

即并蒂莲,比喻男女相爱,不能分离。

③煞强如:

远胜过。

煞,表示极度。

)[此曲前五句是莺莺批评张生重功名、轻别离,后四句第一次表明她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莺莺认为不一定非得夫贵妻荣,也可以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忠贞纯朴的爱情远胜于“状元及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对男尊女卑、功名利禄等封建礼教观念的批判。

]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

(红把酒科)(旦唱)[老夫人又一次催促把盏进食,这一声声催促好比风霜刀剑逼甚急,大大加深了离别的悲苦。

]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

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①。

(①举案齐眉:

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高举到眉前以示恭敬。

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相爱。

)虽然是厮守①得一时半刻,也合着②俺夫妻们共桌而食。

(①厮守:

相守,相聚。

②也合着:

也算是。

)眼底空留意①,寻思起就里②,险化做望夫石③。

(①眼底空留意:

只能用眼神来传达心意。

②就里:

内中的实际情况。

③望夫石:

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丈夫回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

)[此曲前三句是莺莺发泄对老夫人催促“供食”的不满,后七句埋怨母亲家规太严,极力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

莺莺珍惜与张生这临别的相聚,她希望慢慢“供食”,与张生再“厮守得一时半刻”。

如果没有母亲在座,将为张生“举案齐眉”,“共桌而食”,享受片刻的夫妻恩爱。

但这一切都不能如愿,此时只能“眼底空留意”,对张生以目传情。

丈夫虽在眼前,却好比远在天涯,这种咫尺天涯的痛苦,足使她化作望夫石。

]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老夫人催,红娘劝,通过穿插这段宾白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写出莺莺茶饭不思的内心悲切。

]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①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①共:

和、与。

)[此曲承“甚么汤水咽得下”,短短几句,紧扣“别宴”情境,写出了莺莺对别离之苦不断加深的心理体验:

始而感到酒食有如泥土难以下咽,但立刻又感到酒食连泥土的滋味都没有了。

这是用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金圣叹评此曲说:

此即“去年无立锥之地,今年锥也无”的章法。

]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①,白泠泠②似水,多半是相思泪③。

(①玉醅:

美酒。

醅,pēi。

②白泠泠:

清淡。

泠泠,línɡ línɡ。

③相思泪:

此句化用范仲淹《苏遮幕》: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①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①怕不待:

难道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①,拆鸳鸯在两下里。

(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语出自苏轼《满庭芳》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和利。

“蜗角”“蝇头”都是形容极小。

《庄子·则阳》: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氏;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触氏,争地而战,伏尸百万。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一递一声:

“一递一”后接一个名词或量词,表示某种动作轮流交替地进行。

一递一声,即你一声我一声,连续不断。

)[此曲的前半段继续诉说自己茶饭无心,后半段则揭露了造成她夫妻离散的根本原因,把全部怨气发泄在封建社会的功名利禄上。

美酒犹如冰凉的白水,而且“多半是相思泪”, 运用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

为什么面对美味佳肴而茶饭不思?

只因为愁恨塞满了肠胃。

老夫人把“上朝取应”看作头等大事,逼张生此行,而莺莺斥之为这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为了这微不足道的小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使她夫妻离散,各在东西,备受别离的熬煎,“一递一声长吁气”,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西厢记》中莺莺的许多唱词都是抒情独白的性质,表现莺莺内心的情感活动,例如【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等,就属于这种情况,不能把它理解是莺莺当着老夫人之面的公开反抗。

]

第三部分,“(夫人云)辆起车儿”至“(末云)再谁似小姐?

小生又生此念”,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切和担心:

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担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

这种心态不仅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而且表明了她对前途的深深忧虑。

(夫人云)辆起①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

(①辆起:

套上。

)(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①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

(①登科录:

科举考试中发布的录取名册。

)先生在意①,鞍马上保重者!

(①在意:

小心,注意。

)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①。

(①“从今”两句:

意思是从今后无心拜佛念经,专等你考中状元的捷报。

经,指佛经。

忏,指佛教善男信女忏悔罪过的文书。

礼,顶礼,这里指诵习。

春雷第一声:

指考中状元的捷报。

杂剧中,演员下场前往往先吟两句诗。

此二句和下文“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即属此种情况。

)[这段宾白掀开了本折戏的第三个场面:

别宴结束,老夫人催促张生启程,莺莺和张生别离的最后时刻来临。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

在梦也难寻觅。

[ 此曲前五句叙写眼前景,后三句想象别后情,抒发有梦难寻的凄楚情怀。

 酒入愁肠,只剩空杯几只,凌乱地横在桌上。

一如那离情别绪,搅得人七上八下,好不凄凉!

心心相印的人不得不相背而行,一个向东,一个往西。

 一千个不舍,一万个依恋,好比夕阳横卧于翠山,难舍难割。

“知他今宵宿在哪里?

”不忍想又忍不住想,不忍知道又忍不住想知道,只怕是真正的无从知道,“有梦也难寻觅”,连梦里也无法相会,还有比这更悲伤的吗?

【四边静】全曲有如白话,本色之中有境界,有韵味;特别是“车儿投东,马儿投西”两句,明代曲论家王伯良誉之为“语简而俊也”。

]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①,为君送行: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①口占一绝:

随口做成一首绝句。

下面绝句见唐朝元稹《会真记》。

《西厢记》是由《会真记》改写而成,《会真记》里张生另娶,莺莺别嫁之后,莺莺谢绝张生见面要求时做了这首诗,意思是:

抛弃我的人现在在何处?

想当初对我是那么亲热。

现在又用原来对我的情意,去爱怜眼前的人。

在这里,莺莺借此提醒张生不要移情别恋。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

谨赓①一绝,以剖寸心: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

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①赓:

ɡēnɡ,续作,酬和。

)[这一段宾白写莺莺和张生的对话,引出本折戏的第三个场面。

送别宴上,当着严厉无情的老夫人,莺莺不能尽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叹、悲伤。

酒宴完毕以后,老夫人先走了。

这个时候,莺莺和张生终能披胆沥胆,互诉衷曲。

于是,莺莺唱出了发自肺腑的心曲。

](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①,比司马青衫更湿②。

(①红泪: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载,三国时薛灵芸被选入宫时,泣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人遂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②司马青衫更湿:

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①,未登程先问归期。

(①伯劳东去燕西飞:

化用乐府《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比喻情人的离别。

伯劳,一种鸟,夏至始鸣。

黄姑,即“牵牛”。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①,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①未饮心先醉:

语出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这段曲词极力渲染了莺莺内心的悲戚,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开头两句先化用《拾遗记》中“红泪”之说,点出莺莺流的都是血泪;再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的两句,莺莺为离别之苦而流的血泪湿透了衣衫,比当年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时流的眼泪还要多。

接下来又以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抒写莺莺的心绪,伯劳和燕子就要一个飞东一个飞西了,还没有起飞就问今后相会的日子。

经过这些铺张描写,人物的感情已成奔腾之势向高潮发展。

但这时候,作者却强按潮头,让莺莺故作镇定,强颜欢笑,“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再痛饮一杯开怀吧。

原本想借这一杯酒压住心头的极度悲哀来宽慰远行的丈夫,没料到悲情却借助酒力喷射而出: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莺莺再也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哪里还饮得下什么送行酒啊,还没饮酒,心早已如痴如醉!

眼泪流尽继之以血,这颗心被折磨得像死灰。

“且尽生前酒一杯”,本欲借此求一刹那间的宽慰,“眼中流血,心内死灰”反而换得痛不欲生的悲哀。

这种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写法,很好地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①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②。

(①趁程途:

赶路。

②顺时自保揣身体:

意思是顺应时节变化,自己保养好瘦弱的身体。

揣,瘦小软弱。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鞍马秋风①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②。

(①鞍马秋风:

指在秋风中远行。

②扶持:

当心,在意。

)[此曲写莺莺对即将远去的爱人,千叮咛,万嘱咐,表现了她温柔娴慧的性格。

莺莺让张生要注意适应水土,路途上要节制饮食,在荒村野店之中要“眠早”“起迟”:

一个妻子所能想到的,她都想到了;临别时应该嘱咐的,她都嘱咐了。

件件周到,字字情深。

特别是最后三句,她想象张生,深秋时节,千里奔波,鞍马劳顿,最难调护,最需关照,而感叹自己不能“扶持”左右,这是由关切至深而生内疚之情,由内疚之情而更见关切之深。

这些体贴入微的话,最能表现莺莺对张生的缠绵深情。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

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①。

(①“泪添”二句: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泪水之多,愁恨之重。

泪多,使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