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863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docx

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专题训练课后总结

——实验设计中操作、现象、结论的评价

【专题训练】

1.(2019·河南八市联盟测评)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比较S与Cl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测定等浓度Na2S、NaCl溶液的pH

B.

制取硅酸胶体

向饱和硅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

D.

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解析 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需要比较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制备硅酸胶体,需要稀盐酸,浓溶液会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错误;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应该加入适量NaOH溶液,故D错误。

答案 C

2.(2019·泸州二诊)下列实验操作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Fe3+的催化效果强于Cu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2mL5%H2O2溶液,再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0.01mol/LCuSO4溶液1mL

C.

证明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溶解度

向碘水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

D.

证明CuS不溶于稀H2SO4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解析 要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选择的试剂浓度应相同,而且要保证阴离子相同,因二者所含的阴离子不同且浓度不同,所以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B

3.(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 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项正确;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项错误;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项错误;NaHSO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南昌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及现象

A.

比较CH3COOH和HClO的酸性强弱

分别测定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和HClO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B.

验证Na2S2O3是否氧化变质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C.

证明Fe2+有还原性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观察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

比较Ksp(AgBr)<Ksp(AgCl)

在1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与NaBr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淡黄色沉淀

解析 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HClO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比较CH3COOH和HClO的酸性强弱,A错误;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盐酸会发生反应:

Na2S2O3+2HCl===2NaCl+SO2↑+S↓+H2O,溶液中生成浅黄色浑浊,会对后续白色沉淀的观察产生影响,B错误;向较浓的FeCl2溶液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色褪去可能是与Cl-反应导致,无法证明Fe2+有还原性,C错误。

故选D。

答案 D

5.(2019·遂宁三诊)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Ksp[Fe(OH)3]<Ksp[Al(OH)3]

B.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样品已部分或全部变质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解析 Fe2+在酸性条件下会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成Fe3+,故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无法判断原样品是否变质,B错误;NH4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与水,其中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不能证明NH4HCO3是否显碱性,C错误;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说明混合后的溶液中有I2分子,则原溶液可能含有I2、Fe3+或Br2等,D错误。

故选A。

答案 A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Ksp(AgCl)

解析 A选项:

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Fe将Fe3+还原为Fe2+,所以还原性:

Fe>Fe2+,A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B选项:

发生的反应为4Na+CO2

C+2Na2O,CO2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O2有氧化性,B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C选项:

发生的反应为NH4HCO3

NH3↑+H2O+CO2↑,由于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显碱性,所以石蕊试纸变蓝,C选项不能推出相应结论;D选项:

生成了AgI沉淀,没有生成AgCl沉淀,所以Ksp(AgI)<Ksp(AgCl),D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

答案 C

7.(2018·全国卷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解析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产生的OH-能同时消耗HCl和HClO,A符合题意;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从而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B不符合题意;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而且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液,C不符合题意;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符合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可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专题反思】

1.常考物质检验方法总结

(1)气体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注意

Cl2

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待检气体

试纸变蓝

气体为黄绿色,O3、NO2也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HCl

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待检气体

冒白烟

——

SO2

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NH3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在中学阶段,遇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有白烟

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无色无味

(2)离子检验

离子

试剂

现象

Cl-、Br-、I-

AgNO3溶液、稀硝酸

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SO

稀盐酸、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NH

浓NaOH溶液(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a2+

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2+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

蓝色沉淀

KSCN溶液、氯水

加KSCN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

Na+、K+

铂丝、稀盐酸

火焰呈黄色(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K+)

2.常考物质性质验证方法总结

待验证

的性质

方法

酸性

①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②与Na2CO3溶液反应;③与锌反应

弱酸或

弱碱

①证明存在电离平衡;②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③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pH变化

氧化性

与还原剂(如KI、SO2、H2S)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还原性

与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溴水、浓HNO3)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某分散系为胶体

丁达尔效应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①与水反应;②与酸反应;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④原电池原理;⑤电解原理;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⑦同种强酸的对应盐的酸性强弱

比较非金属的活动性

①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②与氢气反应的难易;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

较强的酸(碱)制得较弱的酸(碱)

3.实验方案评价的“三个角度”

(1)可行性。

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和装置是否简单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否满足,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或效果是否明显等。

(2)安全性。

从避免炸裂、防污染、防失火、防吸水、冷凝回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3)绿色化。

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较快,原子利用率及生成物的产率是否较高,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实验成本是否经济等。

☞思维模型

解答有关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第一步:

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

属于“因果关系型”“结论与操作相关型”“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

第二步:

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

(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

(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

(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

(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

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

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