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大的书》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64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最大的书》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最大的书》模板.docx

19《最大的书》模板

19《最大的“书”》_模板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

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

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

为什么加引号:

  [点评:

”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

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

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

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

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

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点评:

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

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

学生练写”册”、”厚。

、”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点评;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

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点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因疑而产生动力,教师因疑而因材施教。

]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

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

”岩石就是书啊:

”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

(.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

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

(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

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

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后为什么加叹号?

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

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

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

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

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点评:

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

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

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

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

注意,

    陆:

”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

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

、”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9《最大的“书”》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

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

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

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

信息世界

  gàibì

  井:

井盖井口井沿井壁井水井底

  成语故事:

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

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

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

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

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天有多大

  小鸟图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

“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2)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出示:

(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

天有多大?

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

天究竟有多大?

谁说得对?

  4.讨论:

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

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

信息世界

  成语故事

  

(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

学生读读记记。

  

(2)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

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沙彩虹葛玲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设计思路]

  

  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句,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

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

  

  该校低学段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诵读默写,复习巩固——理解语句,读懂课文——重点句段,诵读习得——综合运用,强化提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经过……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

  

  [教学过程]

  

  一、诵读默写,复习巩固——感知“勤奋”

  

  师: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梅兰芳学艺》一课,认识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拜访”大师,了解他是如何学艺的。

  

  1.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学艺动摇或者注视渐渐灵活苦练终于

  

  [评析:

本环节所听写的词语,均为课后练习中第三题“读读,抄抄,再听写”中的内容。

沙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了词语读写这一基本任务,目标意识之朴素可见一斑。

]

  

  二、评词析句,诵读感悟——领悟“勤奋”

  

  (链接课文第3自然段)

  

  师(过渡):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

那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听读后能了解些什么。

)。

  

  2.理解“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的含义。

  

  3.学生表演眼睛没有神儿的样子。

(板书:

没有神儿)

  

  4.句式训练。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2)因为梅兰芳的眼睛(),所以师傅说()。

  

  5.梅兰芳八岁时拜师学艺,可师傅却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会怎么想呢?

  

  

(1)学生当“师傅”,评价“小梅兰芳”。

  

  

(2)角色转换,学生变成“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问题。

  

  6.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评析:

沙老师对课文段序作了调整,先直接切入第3自然段,导出结果,读书质疑,再回头读悟第1自然段。

这样先设置悬念,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时的语气,老师还创设对话情境,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的形式,理解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通过合理想象,感受梅兰芳学好京剧的坚定决心。

在理解、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句式训练,背诵目标得以轻松落实。

]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师(过渡):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创设隋境,体会训练之苦。

  

  师(出示飞鸽图):

这就是空中飞翔的鸽子,请同学们眼睛不要眨,像梅兰芳一样紧盯着它。

  

  师(出示观鱼图):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快瞧瞧,多么美丽而可爱的小鱼呀。

请你注视着它,千万别眨眼,否则它就从你的视线中游走了。

  

  学生谈感受。

(眼睛发涩、难受……)

  

  师:

“紧盯、注视”都表示看的意思,为什么不都用“紧盯”?

  

  (在一句话中,同样的意思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避免重复乏味之嫌。

  

  2.师:

梅兰芳练眼神,是不是就练了一天、两天?

他练的时间怎样?

  

  

(1)齐读句子: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板书:

会说话了)

  

  

(2)出示表现梅兰芳眼睛有神的几幅剧照。

  

  师:

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儿到眼睛会说话了,他该付出多少辛劳啊!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指导感隋朗读第2自然段。

  

  4.填空练习,尝试背诵。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

他()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

  

  [评析:

教法灵活多变是沙老师教学的一个亮点。

在教学中,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想一想,感受梅兰芳学艺之辛苦;抓住关键词“紧盯”“注视”体会梅兰芳练眼神之艰辛。

通过情境感知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观飞鸽”“看游鱼”的游戏中设身处地体验角色付出的艰辛,丰富自己的内心视像。

结合梅兰芳的几幅剧照,更激发了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

这样,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学生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

值得借鉴的是,沙老师还巧用填空、诵读练习,使得背诵课文这一目标的落实不着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过渡):

学京剧光靠练眼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这些比练眼神更难、更苦,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

勤学苦练)

  

  师:

你知道什么叫“京剧大师”吗?

  

  师:

梅兰芳曾到过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演出,因为他技艺精湛,所以每次演出都场场爆满。

他听说日本地震,就把自己演出挣来的钱捐给灾民。

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上海,让梅兰芳给他们演戏,梅兰芳却留起了胡须,拒绝演戏。

像他这样戏唱得好,品德又高尚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大师。

  

  师:

你觉得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

哪个词告诉我们。

(终于)

  

  师:

用“经过……终于……”说一句话。

  

  [评析:

此环节学生通过了解“京剧大师”,更加感受到梅兰芳成功的艰难,懂得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深化了对“勤学苦练”的认识。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经过……终于……”说话练习,揭示了梅兰芳成功的秘诀一勤学苦练,不仅轻松完成了本课时的第三个目标,还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应该如何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

  

  三、回读全文,引导背诵——体味“勤奋”

  

  1.多种形式引导背诵全文。

  

  2.填空(补充习题第四题)。

  

  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的(),后来经过勤学(),他终于成为()的京剧大师。

  

  [评析: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材情向学生情流淌的过程。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需要,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咀嚼、体味。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填一填,读一读,不仅是对语言的反刍内化,更是对人物品格的深入体味。

]

  

  四、布置作业,拓展运用——升华“勤奋”

  

  1.师:

把《梅兰芳学艺》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话。

  

  2.阅读《新补充读本》78页《音乐家聂耳》。

  

  [评析:

沙老师善于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相机链接拓展,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与本课相关的文章,由点到面的阅读,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积累,课外阅读量的扩大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

  

  (作者单位:

江苏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沭阳县教育局)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意思完全相同,表达方式迥异的三个句子组成。

标点和句式的不同,体现了汉语表达灵活多样的特点,启发学生写作与口语表达应采用灵活的正确的方式。

  过程建议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启发:

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日积月累

  这部分含有“选选认认”、“我会读”“读读背背”三项内容组成。

“选选认认”安排了四组同音形近字,包含九个生字的认读任务。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拼读。

通过填写,读词认真领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我会读”中安排了四个比喻句,通过朗读,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句的好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名言警句的积累。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进而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字卡,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识记,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和分析字形结构,巩固生字的识字。

  我会读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组内交流读后的发现,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

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背背

  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组内交流:

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以一个短文的形式,揭示了“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科学发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发现的热情。

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搜集身边的科学。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交际准备

  课前布置同学搜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反映身边科学现象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创设情境:

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

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组内交流:

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

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启发拓展:

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

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写一写”

  这次练习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假期的打算。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理解好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动笔练习。

  过程建议:

  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借到的科普读物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

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有目的搜集和创办报纸活动。

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丰富展示的形式,增加展示的范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这一项内容也可以与前面的口语交际和后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过程建议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

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宽带网

  本级宽带网給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和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知识和发明成就。

本次练习融阅读训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教学中要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组织有效地学习活动。

为使活动进行得深入到位,课前教师可针对题目内容进行适当布置。

  过程建议

  1、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

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