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28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总论6

1.1项目名称6

1.2建设性质6

1.3主管单位6

1.4建设单位6

1.5建设地点6

1.6建设年限6

1.7建设规模6

1.8建设内容6

1.9投资估算7

1.10资金筹措8

1.11项目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8

1.12可行性研究依据9

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

2.1项目背景12

2.2建设的必要性14

2.3可行性分析16

第3章市场与需求预测19

3.1项目市场的现状19

3.2市场预测24

第4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27

4.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7

4.2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28

4.3协作或技术依托单位29

第5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0

5.1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30

5.2项目用地规模及地点31

5.3建设条件分析31

第6章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35

6.1工艺技术方案35

6.2主要品种技术参数36

6.3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技术38

6.4设备选型41

第7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3

7.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43

7.2建设规模43

7.3产品方案44

第8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45

8.1指导思想和原则45

8.2建设目标46

8.3建设思路及规划布局46

8.4建设内容47

第9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52

9.1投资估算52

9.2投资构成分析54

9.3资金来源55

第10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56

第11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57

11.1环境保护57

11.2安全生产58

第12章招标方案59

12.1招投标组织59

12.2招投标依据59

12.3招投标范围59

12.4招标方式60

12.5招标程序60

12.6评标程序60

第13章组织管理与运行61

13.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1

13.2项目运行组织管理63

13.3人员培训64

第14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65

14.1经济效益65

14.2社会效益65

14.3生态效益66

14.4风险分析67

第15章结论与建议68

15.1综合评价68

15.2问题与建议68

 

附表:

附表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1: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附表2-2: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板桥片区)

附表2-3: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难作堰片区)

附表3: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

附表4: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

附表5:

项目申报基础信息表

附表6:

单项工程综合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7:

项目仪器设备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8:

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附表9: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一览表

附表10:

项目效益分析一览表

附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1:

板桥片区现状图

附图2-2:

难作堰片区现状图

附图3-1:

板桥片区规划布置图

附图3-2:

难作堰片区规划布置图

附件:

附件1:

某县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表

附件2:

某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3:

项目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

附件4:

项目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附件5:

某县人民政府配套资金承诺证明

附件6:

项目土地权属及使用合作协议书

附件7:

当地环保局环评证明

附件8:

项目区土地规划许可证明

附件9:

其它相关附件(无系性茶树繁育湖北省地方标准、荣誉证书等资料)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名称

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1.2建设性质

新建

1.3主管单位

湖北省农业厅

1.4建设单位

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建设地点

某县板桥村、难作堰村、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楼

1.6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年限为2年,2011年1月~2012年12月

1.7建设规模

该项目占地450亩。

在某县红山镇板桥村新建品种资源圃50亩,母本园150亩,扦插圃100亩,在孔坊乡难作堰村新建母本园50亩,扦插圃100亩。

在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改扩建120㎡实验室,添置仪器设备。

达到年提供茶苗2800万株,年提供茶叶一级鲜叶(鲜芽)3750公斤。

1.8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间工程、农机具、仪器设备、建安工程和引种五个方面。

⑴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450亩,深翻土地及抽槽改土250亩,施有机肥250亩,修建机耕路7567米,加固河堤1449米,新建拦河堰76米,新建U60型槽1920米,U40型槽825米,铺设Ø800涵管32米,Ø500涵管52米,Ø400涵管66米,建设机耕桥5座、人行桥9座、分水闸7座、新建灌排浆砌中沟265米,隔离设施2460平方米。

⑵农机具:

购置农机具87台(件)。

⑶仪器设备:

购置仪器设备共56台(套),其中灌溉设备10套,露地生产设备3台,土化仪器15台,病害检测设备28台(套)。

⑷建安工程:

在某县农技推广中心大楼改扩建120㎡病害检测实验室。

⑸引种:

引进良种苗木140万株。

1.9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其中工程建设费用552万元,占总投资的92%;工程建设其它费28.68万元,占总投资的4.78%;预备费19.32万元,占投资的3.22%。

工程建设费用552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投资409.04万元,占投资的68.17%;农机具购置12.55万元,占总投资的2.09%;仪器设备购置92.81万元,占总投资的15.47%;建安工程9.6万元,占投资的1.6%;引种费28万,占总投资的4.67%;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8.68万元。

其中,可研报告编制费2.38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6万元,招标费4.8万元,勘察设计费12万元,工程监理费3.5万元。

预备费19.32万元,为基本预备费。

1.10资金筹措

项目均为财政投资,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按照1:

0.2配套,地方配套100万元。

1.11项目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

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其管理机构人员主要为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项目正常运行新增费用为30万元,其中科技培训费10万元,设备维修费5万元,人工费15万元。

资金来源:

县财政农技推广事业经费。

经济效益:

(1)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增加固定资产552万元,每万元投资形成固定资产9200元;

(2)项目建成后,200亩扦插圃年产优质茶树种苗2800万株,按0.11元/株的价格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308万元;(3)项目建成后,50亩资源圃和200亩母本园年产茶叶一级鲜叶(鲜芽)3750kg,按6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22.5万元;(4)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450亩,累计1017户3568个农民年直接新增收入330.5万元,扣除新增运行成本30万元,将实现新增盈利300.5万元,人均盈利842.2元。

社会效益:

(1)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2800万株,发展良种茶园4700亩,同时,母本园每年可为省内及大别山周边县市引进良种茶苗,建立母本园5000亩以上,达到年可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的规模,5年可推广良种茶园100万亩以上。

可加快某县乃至湖北省老茶园的改造,加快无性系良种新茶园的建设,优化茶叶种植结构,同时提高优良茶树品种在全市茶园的比例,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2)项目实施具有技术高、新,示范性强等诸多特点,能显著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茶叶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3)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加快了茶树良种“鄂茶1号”、“白毫早”、“浙农113”在某县及湖北省的推广,有效推广了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科学种茶技术等,促进农民受益。

推广面积按照4700亩,通过单产和品质提高,每亩增收按300元计算,每年可增收141万元;(4)项目运行过程中,可以培训当地农民,使广大茶农的科学种茶素质普遍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显著增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

1.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国家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

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种子工程植保工程2010年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计〔2010〕37号)

4、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5、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鄂政办发[2003]80号)

6、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9〕43号

7、某县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8、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英政发〔2008〕10号

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

表1-1主要建设内容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建设总规模

450

 

1

资源圃

50

新建,板桥村

2

母本园

200

新建,其中板桥村150亩,难作堰村50亩

3

扦插圃

200

新建,其中板桥村100亩,难作堰村100亩

建设内容

 

1

田间工程

1.1

土地平整

450

1.2

土壤改良

50亩资源圃、200亩母本园

1.2.1

深翻土地

250

板桥片区200亩,难作堰片区50亩

1.2.2

抽槽改土

250

板桥片区200亩,难作堰片区50亩

1.2.3

施有机肥

250

板桥片区200亩,难作堰片区50亩

1.3

生产道路

7567

板桥片区4997米,难作堰片区2570米

1.4

河堤加固

1449

板桥片区979米,难作堰片区470米

1.5

拦河堰

76

板桥片区2道,难作堰片区1道

1.6

灌排渠道

1.6.1

U60型槽

1920

板桥片区1160米,难作堰片区760米

1.6.2

U40型槽

825

板桥片区760米,难作堰片区65米

1.7

涵管工程

1.7.1

Ø800

32

在板桥片区建设

1.7.2

Ø500

52

板桥片区20米,难作堰片区32米

1.7.3

Ø400

66

板桥片区28米,难作堰片区38米

1.8

小型附建物

1.8.1

机耕桥

5

板桥片区4座,难作堰片区1座

1.8.2

人行桥

9

板桥片区3座,难作堰片区6座

1.8.3

分水闸

7

板桥片区4座,难作堰片区3座

1.8.4

灌排浆砌中沟

265

在难作堰片区建设

1.8.5

隔离设施

平方米

2460

板桥片区1500平方,难作堰片区960平方

2

农机具

台(件)

87

基地生产设备

3

仪器设备

台(套)

 

2.1

灌溉设备

10

灌溉

2.2

露地生产设备

3

露地生产

2.3

土化仪器

15

土壤分析

2.4

病害检测设备

台(套)

28

病害分析

4

建安工程

 

病害检测实验室

平方米

120

改扩建

5

引种

万株

140

新引进

表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类别

单位

指标值

投资

估算

总投资

万元

600

田间工程

万元

409.04

仪器设备费

万元

92.81

农机具

万元

12.55

建安工程

万元

9.6

引种

万元

28

工程建设其它费

万元

28.68

预备费

万元

19.32

资金

筹措

总筹资

万元

600

中央财政专项

万元

500

地方配套

万元

100

经济

指标

年新增销售收入

万元

330.5

年新增运行成本

万元

30

年新增盈利

万元

300.5

农民年增收入

万元

0.0842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政策支持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落实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扎实稳步推进。

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8个国营农林牧渔场。

全县总人口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12万人,全县现有贫困人口62553人,占总人口的15.64%,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9247人,低收入人口43306人,按照新的标准还有贫困人口8.46万人,占总人口的21.2%,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多年来,农业部、省农业厅一直对某茶叶产业予以大力支持,自2005年以来,投入板块资金300万元,重点支持茶苗繁育基地建设。

省财政厅将某列入全省整合支农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建设重点县,每年扶持资金1000万元以上。

农业部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又将湖北茶叶纳入2010年建设范围。

项目旨在通过专项建设,发挥本地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广优良茶树品种,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2.1.2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市场需求日趋强劲,茶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2009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80万公顷,茶叶产量已达132万吨,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茶叶出口30.3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其中,绿茶出口22.93万吨,金额5.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7.7%,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2.1.3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

湖北省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居全国第五位、第五位和第三位,已成为湖北茶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

茶叶是某县传统的兴县富民的优势产业。

县委、县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努力创造优惠条件,给予政策倾斜。

某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境内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高林密,土壤肥沃,适宜于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某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某所产“团黄”就与安徽所产“圻门”、“黄芽”被称为“淮南三茗”运往京都长安作为贡品。

自“八五”期以来,为了响应国家农业部加快全国茶树良种化进程的号召,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每年以15%的速度用无性系良种改造老茶园,自“九五”以来,把发展良种茶园作为茶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十五”以来,每年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4000亩以上,加快了全县茶树良种繁育进程。

到2008年全县已建成良种母本园800多亩,扦插苗圃300多亩,年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4500万株以上,达到年发展良种茶园面积7000亩以上的水平,在大别山区及湖北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农业部在某县的扶贫开发机遇,加快某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某县将茶叶纳入了全县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全面加大了开发力度。

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发展茶园面积19.4万亩,茶叶产量2.6549万吨,总产值9.8231亿元,茶业规模位居湖北第一,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

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3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7100多台(套),形成了较完整的茶业体系。

预计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20万亩,茶叶产量2.8万吨,茶叶产值过10亿元。

2009年3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湖北茶叶大县”称号,2009年10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产茶重点县”称号,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五。

2.2建设的必要性

2.2.1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迫切需要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指出,种养业良种体系始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历经建国以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种养业良种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产业集中度低,突破性品种少,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加快良种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重点建设国家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指出,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资源丰富,有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的名茶。

但茶叶原产地保护力度不够,茶农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

指出茶叶的主攻方向是:

改良茶树品种,稳步推进良种化进程等。

项目建设通过短穗扦插技术实现良种茶苗生产,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迫切需要。

2.2.2健全种苗繁育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某县乃至黄冈市茶树种苗推广体系很不健全。

生产规模小、分布零散、种苗混杂、种苗质量差、管理不规范、科技含量低,无法跟上某县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步伐和满足优质建园的质量要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开展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行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示范,不仅可以完善种苗推广体系,满足某县11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对高标准苗木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育苗科技含量,提高农民建园和管园水平,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2.2.3提高当地茶叶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茶树品种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品种优劣。

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园品种结构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湖北省现有茶园285万亩,其中绝大部分茶园是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有性繁殖的群体品种茶园,无性系繁育的良种茶园仅占15%左右,茶叶产量低、品质差、价格低、效益差,尽管各地从外地引进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白毫早、浙农11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还选育了一批良种。

但由于母本园和苗圃面积较小,茶园更新或发展缓慢,因而产品规模不大,茶叶总体品质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茶叶效益不好,这已成为制约茶区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综合茶叶生产的经验教训,当务之急是优选良种,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手段,发展苗圃,快速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全市茶叶竞争力。

2.2.4快速改造低产老茶园,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

2009年某县茶园面积19.4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只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5.6%,其余均为种子直播茶园,近10万亩低产、低质、低效的种子直播茶园严重影响茶产业的整体效益,老茶园的改造已势在必行。

加上某县山区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完全利用耕地发展新茶园,必将引起其他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萎缩,造成负面效应。

因此采用良种改造低产老茶园的办法不失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茶叶产业的明智之举。

2.3可行性分析

某县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某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农业大县,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染,加上生态环境优越,使某茶叶不受任何污染。

据农业部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监测,某县大气、土壤、水分均属“清洁”范围,已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农业部多次对某县茶叶进行抽检,产品全部达到合格水平。

某县茶叶产业化水平较高,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聘请省级茶叶专家来某开展地方名茶研制与开发,研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某云雾茶”地方名茶,2002年制定了湖北省第一个地方名茶标准—《某云雾茶》,2006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全县统一一个品牌组织生产,统一一个品牌对外宣传。

组织茶叶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种名优茶评比及展示展销活动。

某绿屏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雪屏”牌某云雾茶连续三届荣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野山香”牌某云雾茶荣获首届“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称号。

在第七届、第八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中有一个茶叶样品被评为特等奖,两个茶叶样品被评为一等奖。

2009年,全县有10多家民营龙头企业和30多家骨干茶场带动名优茶、砖茶、珠茶、蒸青绿茶、红茶、精制绿茶生产。

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

某开展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工作,一是有基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县就开始进行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试验工作,九十年代起,开始在屏峰、长冲茶场建立良种母本园和繁苗基地,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繁育基地面积达到300亩,年可提供茶苗4500万株以上。

二是有技术。

全县有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人员42人,建立了四个繁苗基地,并依托省农科院、省农业厅建立了全省最大的鄂茶1号良种母本园,开展了“院县共建”工作,技术力量十分雄厚。

三是有市场。

近年来,某繁育的茶树苗木全部销售一空,主要供往某本地产业调整,湖北省各产茶县、市都急需良种茶苗,由于苗木繁育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供给,种苗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四是有管理经验。

某繁育茶苗,都是以茶叶企业或繁苗基地组织人员入股形式进行运作,面向市场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沽”意识,有丰富的运作管理经验,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产生良好的效益。

总之,良好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科研技术单位的技术支撑和农民的种植基础,某县在这几方面均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项目建设有着很强的可行性。

 

第3章市场与需求预测

3.1项目市场的现状

3.1.1我国茶叶市场总体现状

1、茶叶生产情况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

全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继续扩大,全国新增茶园面积181万亩,总面积达到2700万亩左右,增6.9%;茶叶产量已达134万吨,比上年增产8.7万吨,增7%;全年毛茶总产值413亿元,比上年增加59.8亿元。

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茶叶出口30.3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为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其中,绿茶出口22.93万吨,金额5.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7.7%,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2、茶叶产业特点

据调查,2009年春茶的平均价格比去年上升10%左右。

夏茶价格相对平稳。

秋茶主要集中在乌龙茶生产,其次是低档原料茶的生产。

乌龙茶由于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加上秋茶加工期间天气较好,乌龙茶品质整体水平提高,导致茶叶价格大幅上涨。

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上涨20%左右。

从各茶类的价格来看,今年绿茶、白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的价格都高于去年,其中乌龙茶的价格涨幅最大,最代表的品种是铁观音和大红袍。

由于产量的控制,普洱茶价格相对平稳。

2009年国内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

(1)消费升级,茶叶价格提升。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科学饮茶的普及,茶文化宣传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