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89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docx

语文课标考试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

(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10分)

          

     答:

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

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

”“等一等!

”“别射!

”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

”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10分)、

     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

”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

(10分)

         老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

收集了。

         师:

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谁先来。

         生(一男生):

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

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

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

为什么?

        

         问题二:

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

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

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答:

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

如:

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

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

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

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说:

“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

怎么办?

(10分)

         

     答:

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

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

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

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10分)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

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

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

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

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

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一、 填空。

(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

3.语文是(      )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

4.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5.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能(       )、(       )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          )需要,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