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858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14小马过河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积累新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的。

  2.在朗读中体会“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的含义。

  3.领悟“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含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14小马过河

  作者:

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段导读:

概括介绍故事的主人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①地说:

“怎么不能?

我很愿意②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

“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③麦子驮(tuó)到磨(mó)坊(fānɡ)④去吧。

”[句导读:

这句话写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让小马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

  段导读:

写故事的起因,讲小马第一次帮妈妈干活儿——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dǎnɡ)住⑤了去路,河水哗(huá)哗⑥地流着。

小马为难⑦了,心想:

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句导读:

这句话写了小马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动脑筋,遇到事就依靠别人,自己不去尝试。

]可他已经离家很远了。

  段导读:

写小马遇到了困难。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dā)嗒嗒⑧跑过去,问道:

“牛伯(bó)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句导读:

这句话用了“……请您……好吗”的句式,体现了小马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老牛说:

“水很浅(qiǎn)⑨,刚没⑩小腿,能蹚过去。

  段导读:

写老牛告诉小马河水很浅,能过河。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tánɡ)过去。

突(tū)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句导读:

这句话用惊讶、激动的语气读。

]小马吃惊地问:

“水很深吗?

”松鼠认真地说:

“深得很哩!

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句导读:

这句话写松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水很深。

]

  段导读:

写松鼠告诉小马河水很深。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叹了口气,说:

“唉(āi)!

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段导读:

写出了小马遇事不动脑筋,自己不去试试。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讲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听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话,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决定回家去问妈妈。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句导读:

这句话要读出难为情的语气。

]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

“是啊!

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句导读:

妈妈的两个问句让小马反省到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都是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经过亲自试了的结果。

]小马低下了头,说:

“没……没想过。

”[句导读:

写小马难为情,深知自己的无知。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句导读:

这句话是老马教育小马的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妈妈告诉小马一个道理:

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并亲自实践,才能解决问题。

]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这一段讲了妈妈耐心地教育小马,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tí),松鼠又大叫起来:

“怎么?

你不要命啦!

”小马说:

“让我试试吧。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句导读:

写小马亲自试试,小心地过了河后知道了水的深浅。

]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起总括的作用,讲小马小心地过了河,进一步说明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1.会读“驮、磨”等11个生字,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出示小马过河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

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过河?

怎么过的?

过河了吗?

……)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它是怎样过河的?

最后过河了吗?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出示会写的字、会认的字)

  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愿:

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

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

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

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既然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就应该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

  第二部分(4~7自然段):

写小马不知河水的深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

  第三部分(8自然段):

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2.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马要把麦子驮去磨坊,被小河拦住了去路。

)(板书:

小马为难)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

(愿意)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3)“怎么不能?

”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

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该向谁求助呢?

  3.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读课文4~7自然段。

  

(1)小马先问谁?

是怎么说的?

(先问老牛,老牛说:

“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板书:

老牛很浅)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

21教育网

  

(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

是怎么说的?

(松鼠,说: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板书:

松鼠水深)

  师:

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

(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

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3)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

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

(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

(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

松鼠小,所以他说水很深。

  (4)小马动脑筋了吗?

他是怎么做的?

(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

  1.用图片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出示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评论。

教师相机导入相关问题,如问“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在学生们的好奇与期待中引导他们打开课本,进入本课的学习。

  2.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

  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1.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

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答案的道理。

  2.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么讲的什么?

(小马帮妈妈去磨面,路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回家去问妈妈)(板书:

小马过河小马不知道怎么办问妈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1~6自然段,读准字音。

  2.小马回到家里妈妈对他说了些什么?

(分角色朗读)

  三理解课文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

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

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

读第7自然段。

  出示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理解妈妈的话。

(“光”是只的意思。

不能只听别人的话,要动脑筋想想,别人说的对不对,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读第8自然段。

  (板书:

高大矮小)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3.展开想象,说一说:

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

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

  (板书:

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四拓展实践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问题的经历?

说一说遇到困难你会怎样解决。

  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1.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

  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教师也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体验。

  2.课外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知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获得面对困难知道如何解决的体验,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4小马过河

  小马为难

  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

  高大矮小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问妈妈

  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1.看拼音,写汉字。

  2.多音字注音组词。

  难没

  3.选字填空。

  半伴

  

(1)作业我只做了一半,下课铃就响了。

  

(2)下课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一块玩游戏。

  4.用关联词填空,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示例:

原来星星既不是一闪一闪的眼睛,也不是一颗一颗宝石,而是无数颗星球。

  1.作者介绍

  《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

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

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后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彭文席,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

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

《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教学精彩片段

  读文,读中感悟。

  师:

同学们都来到小马的身边,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同学们读课文后说一说。

  生:

读课文,汇报。

  生: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不知是深还是浅。

  师:

小马为什么没有过河?

  生:

老牛说……松鼠说……(在生汇报时,师板画河中老牛和松鼠)

  师:

小马遇到问题能有礼貌地去请教,牛伯伯和松鼠非常愿意帮助小马,尤其小松鼠对小马是那么担心,朗读时怎么读好呢?

  生:

读课文,并互评。

  师:

小马真的为难了,只好回家问妈妈。

(分角色朗读。

生扮演妈妈和小马,读课文第7自然段。

  师:

小马过河后,明白了什么?

  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认识事物要靠自己去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