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65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docx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

急诊病人健康教育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健康教育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有机磷杀虫剂进人人体内,对乙酰胆碱酯酶起抑制作用,引起乙酰胆碱积蓄,使胆碱能神经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般胆碱酯酶活性降至正常人均值70%是诊断有机磷中毒并判断中毒程度的重要指标。

彻底清除毒物,脱离有毒环境,洗胃防止毒物再吸收,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合理使用阿托品,氯磷定(氯解磷定)和解磷定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及时有效的气道开放是抢救关键。

目前,有条件者主张早期可采用药用炭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疗法是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和出现反跳病人的有效方法。

【疾病特点】

1.有机磷中毒多因自杀、误服或错误操作所致。

急性中毒发病时间与毒物品种、剂量和侵入途径密切相关,大剂量口服在5min内即可出现症状,经皮肤吸收中毒,一般在接触2~6h后发病。

2.症状特点有三种

(1)毒蕈碱样症状:

表现为平滑肌活动增加和脉搏次数减少,包括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量出汗、流涎、心率减慢、瞳孔缩小等。

(2)烟碱样症状:

运动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肌肉震颤、痉挛、肌力减退、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受乙酰胆碱刺激后有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和昏迷。

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1周后突然复发昏迷、甚至引起肺水肿或突然死亡。

急性中毒一般无后遗症。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休息与生活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躁动者应注意保护,防外伤和坠床。

2.皮肤护理指导由于阿托品的反复使用,抑制唾液的分泌,加之洗胃插管,口腔黏膜受损,可有口干不适感。

指导家属用湿盐水棉球擦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意识不清的病人卧床时间较长,指导家属注意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3.饮食指导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肝脏氧化分解,而其产物的毒性比原有毒物增加300~600倍,在消化期大量胆汁排到十二指肠,从而再吸收到血液导致中毒而出现反跳。

因此,应强调中毒后24h内绝对禁食。

乐果、对硫磷等中毒者最好在中毒72h后进食,开始进食时告知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油脂、烟酒,因进食时机不当而出现中毒反跳者,应延长禁食时间。

4.胃管护理指导说明洗胃后为什么留置胃管,为何进行反复洗胃,并且洗胃灌入液量与排出液量相近,不宜差太大,必要时可连接负压吸引器。

指导家属保持胃管固定位置,

防止脱出,保持通畅。

5.用药指导说明阿托晶是解救中毒的首选药物,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反应和瞳孔大小,根据“阿托品化”表现,随时调整剂量。

指导家属配合观察,如出现瞳孔扩大、神志模糊、狂躁不安、昏迷和尿潴留等,提示阿托品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6.病情观察指导指导家属协助观察病情,中毒后1~4d注意中毒综合征发生,中毒后2~8d注意反跳发生。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早期征象。

(二)出院健康教育

1.自我防护指导教育病人生产和喷洒有机磷杀虫剂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中毒。

同时应加强对自杀病人的监护,严格农药管理,避免再次发生自杀事件。

2.心理指导自杀病人抢救清醒后常产生恐惧心理,羞于见人,仍存在轻生的消沉情绪。

指导家属应耐心开导,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生活的勇气。

 

二、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一氧化碳与碳氧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且解离速度为氧和血红蛋白的1/3600,因而可使组织缺氧,使氧离曲线左移。

根据吸人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氧和血红蛋白血液测定的结果,可作为诊断急性中毒的依据。

治疗重点是纠正缺氧和防治脑水肿,吸氧,稍重病人应予高压氧舱治疗,危重病例亦可考虑换血疗法,防治脑水肿可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等。

【疾病特点】

一氧化碳中毒时,体内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脑和心脏最易遭受损害。

组织缺氧加重,中枢神经首先受累,病人头痛、恶心、呕吐、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继之出现昏迷痉挛、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脑水肿、继发性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及形成后遗症或迟发性脑病;其次是使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肌损害和各类心律失常。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纠正缺氧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纠正缺氧是救治本病的主要措施。

病人脱离现场后,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流量≥8L/min)及高压氧治疗。

2.高压氧治疗指导告知家属病人进舱前排空大小便,进入高压氧舱时,免带火种、电动或机械玩具、手表、钢笔及其他不耐压和易燃、易爆物品。

教会病人咽鼓管打开的动作,如吞咽、捏鼻鼓气。

昏迷病人向家属说明行鼓膜穿刺的意义。

3.用药指导严重宇毒后,脑水肿在24~48h发展到高峰,可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强调家属不得随意调整输液滴速。

4:

并发症预防指导说明昏迷期间加强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家属配合护士定时给病人翻身、叩背、吸痰,了解鼻饲饮食的具体方法,如常用量、温度、注人速度及注意事项。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从昏迷中苏醒后,向家属说明应尽可能休息观察2周,以预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并发症发生。

5.功能康复指导让家属认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介绍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出院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指导告知生活用煤炉要安装好排气扇,防止煤气外漏,冬季烤火时注意将气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厂矿企业生产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2.复诊指导告知出院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应及时随诊。

 

三、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

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晕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治疗以改善病人环境,迅速降温,给予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

【疾病特点】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感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肢体发麻、体温正常或低热。

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多在38。

C以上,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神志不清、皮肤湿冷、脉搏弱、血压偏低、心率快。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出现晕厥、昏迷、高热、痉挛等,则为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又可分为:

(1)中暑高热:

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昏迷。

体温在40~42℃以上,病人神志由狂躁、恍惚、谵妄到昏迷、手足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出现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肾衰、脑水肿,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是中暑最严重一种类型,病死率高,降温的迟早和快慢决定预后。

(2)中暑衰竭:

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常有昏厥。

(3)中暑痉挛:

症状多发生在大量出汗之后,由于水、盐丧失过多而致肌肉痉挛。

中暑衰竭、中暑痉挛病人经治疗后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护理指导告诉家属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含盐清凉饮料,降温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度。

疑有循环衰竭倾向,静脉给予适量糖盐水,可较快纠正中暑表现。

2.降温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降温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4种方法:

(1)头部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用空调控制室温在18~20℃;

(2)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水中降温;

(3)危重者可采用乙醇擦浴或冰水擦浴;

(4)静脉输入4℃左右液体。

告知家属物理降温同时不断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促使热量散发。

降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防止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

告知家属药物降温如采用氯丙嗪时应让病人卧床,避免突然坐起,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静脉输入冰葡萄糖盐水降温,开始5~lOmin要慢,30~40滴/min为宜,强调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数,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3.预防脑水肿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控制脑水肿、防止抽搐和脑疝是预防中暑并发症的关键。

告知家属如发现病人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抽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置。

(二)出院健康教育

1.自我护理指导告知出院后应注意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居住处要通风,避免室温过高,外出时环境温度过高应戴草帽,口渴时补充一定量的含盐饮料。

每天喝水4~5L,盐log左右,饮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C的含量。

加强营养,合理锻炼,提高抗热能力。

2.防护知识指导从事高温作业者,告知作业前做体格检查,发现慢性病及时治疗。

老年体弱者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应注意防护。

一旦发生中暑先兆,应及时停止作业,并给予降温处理,告知若能早诊断、早救治,中暑在短时期即可恢复,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四、休克病人健康教育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急性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急剧减少,组织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注不足,乏氧代谢逐渐增加,继而产生酸中毒,最终导致末梢循环障碍,细胞功能损害的一种综合征。

休克诊断试行标准为①有诱发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细速、频率>100/min,或不能触得;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指压皮肤后再充盈时间>2s,有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⑤收缩压<76mmHg;⑥脉压差<5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上述①项及②③④项中的两项,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均可作为诊断休克的参考。

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去除导致休克的原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

【疾病特点】

尽管休克的病因不同,但当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表现出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即任何类型的休克都是绝对或相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注状态,初期通过血管收缩等代偿机制尚可维持动脉压接近正常,迁延至失代偿期后即出现休克综合征,最后为细胞死亡。

【健康教育指导】

(一)急救护理指导

说明救治休克的首要措施是让病人采取休克卧位,避免过多地搬动病人,嘱家属给病人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和焦虑,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说明维持呼吸功能是预防和治疗休克的一项基本措施,指导家属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有活动性出血者,向家属说明止血的重要性,告知对出血情况不要慌张,医生会立即进行止血。

介绍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结扎或缝合止血等,指导家属配合观察止血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对疼痛病人,说明镇静止痛的基本原则,让家属理解酌情使用镇静止痛药的意义,强调严重的颅脑损伤和胸部损伤伴有呼吸困难的伤员禁用或慎用镇静止痛药,因为止痛药有抑制呼吸的作用。

(--)输液护理指导

说明休克病人均存在绝对或相对血容量不足,扩容是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和循环灌注的物质基础,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

伤员到达后,需立即建立1~2路静脉输液通道(针头粗大),告之家属病人躁动时注意保护好输液通道,保证治疗药物的输入。

说明休克时不仅要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还要填补已开放的毛细血管床,才能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流量的不足。

告知家属输血、输液和快速输液对纠正休克的意义。

(三)病情观察指导

严重休克伤员,需要动态地、细心地观察多种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告知家属,此类病人意识、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脉搏与血压、呼吸、尿量、体温等均有明显变化,嘱家属如果病人表情淡漠而“安静”,或兴奋至狂躁,应及时报告医生,说明休克病人需要进行加强监护,重点监测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血气及微循环功能,为休克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护理提供客观依据,取得家属配合。

(四)预防压疮指导

休克病人多数卧床时间较长,指导家属协助做好皮肤护理,对强迫体位的病人,更要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护。

 

五、多发伤病人健康教育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较严重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者,此谓之多发伤。

严重的创伤病史,体格检查应以“CRASHPLAN”为指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则进行X线、超声、CT及MRI检查,且与临床表现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急生命的,即可诊断。

急救的原则是开放气道、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转送。

院内急救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位,保留肢体,避免和减少残疾,手术治疗,预防感染,营养支持。

【疾病特点】

多发伤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埋压、爆炸等因素引起,严重多发性创伤常伴随一系列复杂的应激反应。

创伤后发生血容量急剧减少,组织低灌注状态与缺氧等一系列危及组织生存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长时间难以得到改善。

这些严重紊乱使伤情变化快,伤势重克发生率高,容易漏诊,并发症发生率高。

【健康教育要点】

(一)院前健康教育

院前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开放气道、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运送。

此时急救条件差,专业人员少,指导家属和群众,因地制宜,协助医护人员展开篇工作。

(二)住院健康教育

1.病史采集指导说明详实的病史对多发伤诊断、治疗的意义,提示家属或护送人员尽量说清病人的受伤时间、受伤方式、撞击部位、落地位置、处理经过、有无昏迷史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休克护理指导由于多发伤的损伤范围广,伤势重,创伤的应激反应剧烈,告知妻病人的休克发生率高,应密切配合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以便早期发现休克。

为便于急救需早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针头粗大),指导家属协助维护通道。

休克时不仅要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还要填补已开放的毛细血管床,才能纠正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流量的不告知家属输血、输液的重要性和快速输液意义,不要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告知家属控制剧外出血的最有效的急救办法是加压于出血点、压迫止血,家属应配合抬高受伤部位肢体骨盆骨折病人不得随意搬动肢体。

对隐蔽出血病人,大量血液丢失在软组织里,医生需根据骨折情况估计出血量,做腹部和胸部穿刺、B超检查和头部CT检查,指导家属协助做好名检查和抢救措施。

3.并发症预防指导在多发伤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多发伤对每个创伤音的影响,也要考虑对整个机体的影响。

告知家属在救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多种严重并发: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让家属有心理准备,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六、挤压伤病人健康教育

挤压伤指人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受重物挤压一段时间后,筋膜间隔内的肌肉缺血、垄坏死、组织间隙出血、水肿、筋膜腔内压力升高。

挤压肢体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可见片装红斑、皮下淤血和水疱,感觉迟钝、运动障碍、一过性肌红蛋白血症和一过性肌红蛋白尿,筋膜腔内组织压增高,即可诊断挤压伤。

解除外部挤压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阻塞、变性、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症候群者称为挤压综合征。

其治疗原则是:

现场尽早解除外部挤压,早期诊断,及时、妥善处理局部挤压伤,有效地防治休克、急性肾衰竭及其并发症。

【疾病特点】

挤压部位常有压痕,皮肤擦伤,肢体呈渐进性肿胀,皮肤压力增加,皮肤紧张、发亮、触诊较硬。

挤压范围广泛时,解除压迫后,肢体严重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明增加,大量体液外渗,血容量突然减少,出现休克早期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失血性休克。

另外,挤压部位压力解除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阻塞、变性坏死,则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健康教育要点】

(一)院前健康教育

说明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尽早搬除外部挤压,指导现场救护人员迅速消除外部挤压因素,并用夹板妥善固定肢体,协助正确搬运伤员。

搬运救治过程中强调严禁抬高肢体或给予按摩、热敷。

(二)住院健康教育

I.预防休克指导受伤肢体解除压迫后会迅速肿胀,出现第三间隙体液异常,易发生休克。

告知家属应维护好静脉通道,在病人躁动或翻身时防止输液管脱落,并配合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早期征象,保证药物输人,预防休克发生。

2.尿液观察指导说明解除挤压12h后尿液颜色可能出现变化,尿色可变为深褐色或红棕色。

告知家属看到这种现象不必慌张,一般持续12~24h会逐渐消失,指导家属协助观察尿量和尿液颜色。

3.饮食指导说明创伤后营养不良将影响组织、器官损伤后的修复,降低机体免疫反应。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促进病人早El康复。

4.心理指导此类疾病多为意外发生,有时会合并全身其他脏器损伤或丧失肢体,对这些后果家属和病人没有思想准备。

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应适时告知此病的预后,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恐惧、绝望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5.功能锻炼指导肢体缺血6h以上会影响肢体功能。

早期应指导家属和病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制动,恢复期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按摩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