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592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docx

试题题库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和串讲通关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中级经济法重难点及易错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疑惑点1】自然人VS法人

表1-1

自然人

法人

有权利能力,不一定

有行为能力,无限人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统一,均随法

人的成立而产生,随其终止而消灭

表1-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VS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VS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年龄

不满10周岁

(<10周岁)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10周岁≤A<18周岁)

(1)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8周岁)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16周岁≤A<18周岁)

精神智力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提示】《民法通则》第155条: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疑惑点2】法律行为VS事实行为、单方行为VS多方行为(合同)、民事行为

1.法律行为VS事实行为

(1)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

(2)事实行为,指与“表达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内容”无关的行为,如创作行为、侵权行为。

2.单方行为VS多方行为

(1)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债务的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2)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依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

3.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疑惑点3】无效VS可撤销VS效力待定

【提示】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无效,还是可撤销?

根据《民法通则》无效,根据《合同法》可撤销;相对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属于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原则,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是可撤销的,但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是无效的。

【疑惑点4】条件VS期限

1.条件是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期限是“必然要发生”的事实;

★案例★

(1)条件:

2015年10月1日王老五结婚,2015年12月12日妻子去世等;

(2)期限:

2015年10月1日,妻子去世时。

2.当事人恶意促使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未成就;当事人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应当认定条件已成就(体现任何人不能从自己的违法行为中获益)。

 

【疑惑点5】滥用代理权VS无权代理VS表见代理

1.可否代理

2.滥用代理权VS无权代理VS表见代理

表1-5

滥用代理权

广义无权代理

狭义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

效力

无效

(1)自己代理

(2)双方代理

(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效力待定

(1)追认、不否认、紧急:

被代理人担责

(2)不追认:

行为人担责

(3)相对人

催告1个月内追认;不表示,拒绝追认

善意相对人,可撤销

有效,被代理人需承担民事责任

连带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疑惑点6】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或裁或诉VS有效仲裁协议排除诉讼管辖权(只能裁)

区别关键前者“仲裁协议效力不确定,有异议”,后者“仲裁协议有效”。

1.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

(1)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2)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

2.“有效仲裁协议”排除诉讼管辖权:

(1)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原则上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不能向法院起诉。

【提示】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2)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

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链接1】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应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链接2】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后不得转为简易程序审理。

【疑惑点7】一裁终局VS仲裁裁决的撤销与不予执行

二者区分关键是提起对象不同:

一裁终局说的是“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性纠纷”,而撤销与不予执行说的是“已经生效的仲裁裁决”:

1.一裁终局是指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2.撤销与不予执行

(1)撤销: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应撤销情形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2)不予执行:

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法院应当执行。

3.被撤销或者不予执行:

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提示】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原)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疑惑点8】可以调解VS应当调解

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是不是调解,看是否符合调解的条件。

2.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符合条件,就应当调解。

【提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疑惑点9】开庭审理VS公开审理

参与对象不同:

开庭审理是在“审判人员主持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活动,而公开审理是允许“群众、媒体”的参与:

1.与开庭审理相对应的概念为“书面审理”,即二审中,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2.民事诉讼中,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疑惑点10】判决VS裁定

【疑惑点11】两审终审VS审判监督程序

【提示】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故原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为一审判决、裁定,在其生效前,当事人可以上诉。

 

【疑惑点12】商事仲裁VS民事诉讼

【延伸】(商事)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民事诉讼中,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疑惑点13】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疑惑点14】诉讼时效期间

【疑惑点15】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后果

1.不丧失起诉权、实体权,丧失胜诉权:

(1)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不丧失起诉权);法院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丧失胜诉权)。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不丧失实体权);义务人履行了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2.当事人未提起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有可能胜诉)。

3.何时提?

一审;或者有新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二审。

(1)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2)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却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法院不予支持。

【疑惑点16】中断VS中止VS延长

★案例★

1998年1月1日,张某被人从背后袭击,造成脑震荡,花掉医疗费4万元;2001年1月1日,得知当年袭击自己的是谢某。

则开始计算具体诉讼时效期间1年,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月1日。

(1)中断:

2001年3月1日,张某找到谢某要求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中断,重新计算具体诉讼时效期间1年,即自2001年3月1日至2002年3月1日。

(2)中止:

①2001年8月1日,张某所在地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张某无法行使请求权2个月,则诉讼时效期间中止2个月,即2001年8月1日至2001年10月1日是中止计算的。

中止事由结束后,继续计算剩下的2001年8月1日至2002年1月1日共5个月的时间,故从2001年10月1日到2002年3月1日。

②如果2001年6月1日,张某所在地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张某无法行使请求权1个月,则因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前,故不应中止。

③如果2001年6月1日,张某所在地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张某无法行使请求权2个月,则因持续到了最后6个月开始时,2001年7月1日,故仍旧中止1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为2002年2月1日。

【提示】在最长诉讼时效期间1998年1月1日到2018年1月1日内,具体诉讼时效期间1年可以中断、中止N次,但是最长不能超过2018年1月1日。

即中止、中断的是具体诉讼时效期间(1年、2年、3年、4年等),而非最长诉讼时效期间(20年)。

(3)延长:

具体诉讼时效期间以及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特殊情况下可以予以延长。

即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延长,但是不可以中止、中断。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

【疑惑点1】注册资本VS实缴出资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股份有限公司

(1)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

(2)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3)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链接】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P147);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P200)。

【疑惑点2】母公司与子公司VS总公司与分公司

1.母公司与子公司均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分公司是公司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公司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故不具有法人资格。

【链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民事责任由商业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承担。

(P148、200)

【疑惑点3】控股股东VS实际控制人

区分关键为是否是股东,控股股东是股东,但是实际控制人并非股东。

1.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2.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链接】发起人,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

【疑惑点4】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1.表现形式

2.责任承担

【疑惑点5】记载于股东名册,取得股东权利VS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1.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2.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疑惑点6】股东直接诉讼VS股东代表诉讼

【疑惑点7】股权/份转让

1.有限责任公司

(1)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除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外)。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书面通知征求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必开会表决(除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外)。

【提示】征求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召开股东会、书面通知等,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人数)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不必开会表决。

【链接】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

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法院不予支持。

2.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除上市公司另有规定外,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或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5日内,不得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

【疑惑点8】公司回购

【提示1】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经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的,公司应当自调解书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注销。

【提示2】股份有限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标的。

【疑惑点9】不得担任董监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3)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4)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5)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疑惑点10】职工代表

【疑惑点11】机构人员产生

【疑惑点12】人员任期

【疑惑点13】人数

【疑惑点14】会议召开频率

【疑惑点15】临时会议召开条件

【疑惑点16】通知时间

【疑惑点17】出席人数

【疑惑点18】决议方式

【疑惑点18】决议方式

【提示】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疑惑点19】特别决议事项

【疑惑点20】解散公司诉讼受理VS不受理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

(1)公司持续2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开不了会);

(2)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2年以上不能作出有效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作不出决议);

(3)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解决不了董事冲突);

(4)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速记口诀】股东(大)会犯二需解散,开不了会、作不出决议、解决不了董事冲突。

2.不受理

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股东直接诉讼),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破产),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

【疑惑点21】解散、清算

1.清算组织

【提示1】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制订有关债务清偿方案,债务清偿方案经全体债权人确认且不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法院可依清算组的申请裁定予以认可,清算组依据该清偿方案清偿债务后,应当向法院申请裁定终结清算程序;债权人对债务清偿方案不予确认或法院不予认可的,清算组应当依法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提示2】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有权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2.通知、公告以及申报债权

【链接】

第三章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疑惑点1】个人独资企业责任承担

1.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但是,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提示】如果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P95)。

2.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民事责任,由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个人独资企业承担(P94)。

【提示】若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分支机构的债务,“投资人”应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疑惑点2】内部限制VS法律限制

1.内部限制

(1)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被聘用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即受托人或被聘用人员超越投资人的限制与善意第三人的有关业务交往,有效。

(2)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法律限制

(1)个人独资企业的受托人或聘用人员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将企业商标或者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使用,无效。

(2)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行为无效。

【疑惑点3】外部责任VS内部责任

1.外部责任

【例外】

(1)普通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2)有限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

2.内部责任

(1)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速记口诀】约上史军来分配。

(2)普通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有限合伙企业不得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可以是有限合伙人或普通合伙人)。

【疑惑点4】更优越的条件

一般来讲,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

但是,如果原合伙人愿意以更优越的条件吸引新合伙人入伙,或者新合伙人愿意以较为不利的条件入伙,也可以在入伙协议中另行约定。

【提示】此处的约定仅为法律允许约定的事项,不得为法律禁止约定的事项。

比如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此为法律规定,绝对不允许随便约定;但是对外承担责任后,对内责任承担可以约定新入伙的合伙人承担较少的责任。

【疑惑点5】普通合伙人VS有限合伙人

1.行为

2.出事儿

【疑惑点6】注册资本VS投资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中,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借款,之所以有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关系的规定,是避免外商投资企业借款过多。

1.根据注册资本推算投资总额,临界点在哪里?

就高!

因为表述为投资总额“不得超过”。

(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300万美元);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420万美元);

(2)注册资本为210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420万美元);但是“210万美元≤投资总额≤420万美元”就是符合规定的。

2.根据投资总额推算注册资本,临界点仍旧就高!

根据第二个级次“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推出,应含在第一个级次中,即用高的7/10,而非低的1/2。

(1)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下(含3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210万美元);

(2)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

3.以上、以下都包括本数

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

即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210×10/7得出上面的300万美元。

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210×2得出上面的420万美元。

所以有了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

故根据注册资本推算投资总额时,注册资本210万美元以上、210万美元以下都包含着210万美元,但是在计算投资总额限值的时候,需要就高计算。

第四章金融法律制度

【疑惑点1】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储蓄存款的实施主体

【链接】

(1)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利率管理的唯一机构,它有权负责制定、调整各种利率;(P152)

(2)除国务院决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决定贷款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P165)

【疑惑点2】存款规则

【疑惑点3】贷款规则

1.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

【链接】

(1)单位定期存款的期限分为3个月、半年、1年三个档次;(P156)

(2)自营贷款期限一般≤10年,超过10年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P164)

(3)票据贴现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P164)

2.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与借款人自主支付不同,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1)除特殊情形外,个人贷款资金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P160)

(2)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者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P163)

【疑惑点4】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不超过200人VS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

1.《证券法》规定:

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

2.《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特定对象不超过10名。

【提示】“1”适用于一般的股份有限公司,“2”适用于特殊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即对于非公开发行特定对象人数的问题,上市公司有严于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但是不超过10名,仍旧在不超过200人的范围内,前后并不矛盾。

【链接】

(1)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每次发行对象不得超过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