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1.docx
《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1
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
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
校长在国旗下的爱国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是6月15。
再过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我好像有话要说。
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端午节的随想。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
我怀想,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动地情。
我仿佛看到:
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
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
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
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
20xx年5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查看家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
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
有人说: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有人说:
“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
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
”还有人说:
“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来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啊。
”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祭奠的“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
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是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
也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
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至少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
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去年夏天的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
我认为,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
但同时我也觉得,查看申报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
一个偶然的事件,一场热闹的争论,一张申报表,一纸法令,并不能保证老百姓从此以后就真的会很重视对名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激情一过可能又会麻木,危险一过又会不懂珍惜。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
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
比如端午节,它的真实内容和真正内涵,并不只是纪念屈原,它是一个全民健身、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日子。
红颜巾帼展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给我提供了这次演讲学习的机会!
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红颜巾帼展风采》。
高尔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们该赞美她们——妇女,也就是母亲,整个世界都是她们乳汁所养育起来。
”掀开历史的记忆,从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到“红颜谁说不封侯”的秋瑾,群英璀璨的五千年回忆中无不闪耀着女性伟大的足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的成立,男女平等的时代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女性凭借她特有的聪明才智与坚忍不拔的顽强品格谱写了华夏民族前进的和谐之歌,妇女同胞们正以豪迈的气慨,在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奋勇当先,锐意进取,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华美乐章!
在我的身边——xx供水处就有一群这样的人。
xxx同志是我处安装队队长,负责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预算等多个岗位的技术工作,凭着对供水事业的热爱,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凭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拼劲,总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可有谁知道,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却常常心存愧疚。
20xx年5月的一个傍晚,在顺利完成xx小区给水安装任务后,xxx准备下班回家,想着儿子放学时看到她欢呼雀跃的笑脸,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同事打来电话,告诉她5号路主管道被市政公司施工抓坏,需要尽快恢复供水。
xxx二话没说登上抢修车,匆匆忙忙的赶往施工现场,指挥抢修。
5月的xx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xxx顾不上许多,跳进泥水中细细察看出问题的地方,现场研究解决对策。
现场指挥,亲力亲为,不一会儿,她的额头上、鼻尖上汗珠子不停的往外冒,即便是这样,她也没空停下来擦擦汗,领着大家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管道最终恢复了正常供水。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她才猛然想起早已放学的孩子……当她赶到学校,见到的那一幕令她终生难忘——孩子满脸泪痕的坐在台阶上蜷缩着身子睡着了。
连冷带怕,孩子晚上发起了高烧,摸着儿子滚烫的身体,她泪流满面:
“儿子,都是妈妈不好”…事后,xxx同志动情的对我们说,对孩子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对丈夫不是一个好妻子,对母亲不是一个好女儿。
说心里一点都不惭愧是不可能的,可我的心里也有深深的骄傲,我骄傲我是一名供水人,我骄傲我无愧于自己的事业和青春!
没有铿锵有力的誓言,没有奔放豪迈的壮语。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语的付出和顽强不懈的坚持。
在她的带领下,全体施工队员不畏艰难、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完成了20xx年大小工程项目百余项、管道安装近万米、仅20xx完成水表安装1500余块,年综合经营产值达890万元。
这就是我们供水人,她们把满腔的爱献给了供水事业却单单忽略了自己和家人,她们用柔弱的身躯肩负着供水工作的重任,面对艰难困苦,不屈不挠,只为心中那一个坚定的信念,把供水工作做的越来越好。
38岁的xxx是我处一位普通的抄表员,这看似普通的工作,做起来却要有十二分的细致和坚韧。
区内的水表分布不均,有的在煤堆旁,有安在装满水的井子里,可不管在哪儿,工作总要有人去做。
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无论工作环境如何恶劣,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这种连大男人都叫苦不迭的工作,谁也没从她的嘴里听到过一句抱怨!
也曾跌破膝盖,疼痛难忍,也曾被用户误解,百口莫辩,但她从没有为任何原因拖延工作,几乎没出过一次差错。
无论工作是多么的复杂而繁重,单调而重复,但她的脚步始终是那么轻盈那么欢快,精神始终是那么饱满那么乐观向上。
我们粗略地统计过,仅20xx年一年她查表收费所走的路可以绕港区整整50圈。
这就是我们供水巾帼地豪迈和坚韧,她们的豪迈和坚韧铸就了供水更辉煌的明天。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吟唱我的岗位。
我只是最平凡的供水一员,但我的心中有个并不平凡的信念,让所有供水人凝聚在一起,用信念铸就钢铁长城,时代催创千秋曲,征程漫漫从头越。
携起手,心连心,为供水事业的腾飞而奋斗!
爱国最光荣
爱国最光荣
一、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包括爱国的思想观念、爱国情感、行为等多层面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爱国主义是—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对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一个民族之魂,一个国家之魂。
2.爱国主义是干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热爱故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民族、国家全体公民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
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
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
热爱祖国的各族人民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相互依存,共同书写祖国的历史、创造祖国的文化、推动祖国的进步。
因此,对祖国各族人民的爱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
爱国主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基本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主要表现是:
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看作是个人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行为准则上,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利益,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维护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全部力量等。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
祖国往往表现出其民族性、自然性,而国家则强调其政治性、阶级性,强调该社会共同体的主权和稳定。
现阶段,所谓爱国家即热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爱国主义的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以后形成的,并随着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国家之一。
在历史变迁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格局,在今天形成了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
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抗日救亡”、“拯救中华”;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
干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
这些优良传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大致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当代的爱国主义。
在古代、近代的爱国主义中,一脉相承的共同特征是:
1.不畏艰险、改造山河、创建文明。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世代相承地改造祖国山河,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有物质文明的贡献,也有精神文明的贡献。
例如,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春设计、营造的石拱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这样的例子灿若群星,雄踞北疆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维护统一、抵御入侵、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民族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虽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主流、主导的趋势是联合、是统一。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都为中国的统一作出贡献。
3.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弊政。
治国安邦,施利于民,同一切阻碍历史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不仅有作为主力军的农民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还有无数具有爱国热情的封建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为了祖国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他们总是站出来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内政、旧的体制进行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力图振兴国家、造福人民。
从商鞅变法到近代戊戌变法,都是为了改革社会弊政。
4.虚心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尽管有过短暂的盲目排外、闭关自守时期,但更多的时期是注重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相互学习,
注重吸收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张赛出使西域,与中亚各国友好通商;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促进了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
因此,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走出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其爱国主义的主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这些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青少年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当代爱国志士典范
1、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
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
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波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辨。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其具体去向,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直到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全国为之欢欣雀跃。
由于邓稼先所处的特殊地位,他巨大的功绩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无从知晓。
而后,中国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当一朵朵蘑菇云腾空升起,全国人民久久沉浸在狂喜之中时,邓稼先却在转瞬间承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失去母亲的悲痛这强烈的情感震荡。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武器试验成功。
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门。
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抱定了以科技强国的宿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为此而终生奋斗,不惜个人的生命。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
但是,他毅然回来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
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什么回来?
他说:
“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关于原子核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