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距离挑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819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距离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向距离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向距离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向距离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向距离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距离挑战.docx

《向距离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距离挑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距离挑战.docx

向距离挑战

第四节向距离挑战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

【立体交通的诞生】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电脑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D.电力的广泛应用

3、1900年,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应是

A.汽船B.汽车C.飞机D.火车

4、飞机的发明者是

A.卡尔•本茨B.戴姆勒C.莱特兄弟D.莫尔斯

5、开创人类交通新纪元的是

A.汽车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火车的出现D.汽轮的出现

6、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是在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7、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

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行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立体交通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信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9、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其试飞成功的地点在

A.纽约B.新奥尔良C.盐湖城D.基蒂霍克

10、1885年,有两位科学家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他们是()

①卡尔•本茨②马可尼③戴姆勒④西门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1、开创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的是()

A.火车B.汽车C.飞机D.汽轮

【穿越大洋的电波】

12、下列发明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的有()

①有线电报机②电话机③发电机④内燃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而发明的是

A.电话机  B.电影机  C.电车  D.电灯

14、有线电报机的发明者是

A.马可尼B.贝尔C.莫尔斯D.赫兹

15、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的是

A.赫兹B.贝尔C.莫尔斯D.马可尼

16、1851年,将英法连接起来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该电缆所经海峡是()

A.对马海峡B.马六甲海峡C.多佛尔海峡D.达达尼尔海峡

17、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

这位科学家是

A.马可尼B.贝尔C.西门子D.赫兹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是由德国人发明的有:

①发电机;②汽车;③有线电话;④无线电报;⑤有线电报机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20、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是

A.莫尔斯B.贝尔C.马可尼D.爱迪生

21、无线通讯技术直接受惠于哪项理论成果()

A.电磁波B.电磁感应C.电子计算机D.电子二极管

22、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

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雷达技术B.声纳技术C.无线电技术D.通讯卫星技术

【改变世界的网络】

23、20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电子计算机B.无线电报C.电话D.有线电报

24、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2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哪国发明的

A.苏联B.英国C.德国D.美国

26、下列发明最快投入市场的是

A.互联网B.电灯C.内燃机的汽车D.蒸汽机

27、互联网的诞生使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④地球变得更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1946年2月14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了。

  

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瓦,耗资45万美元。

这台计算机诞生于

A.苏联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9、“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A、电子计算机B、通讯技术

C、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D、传递邮件的高速公路

30、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

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的影响:

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

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1、关于计算机诞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B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德战争的需要

C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苏冷战的需要

D计算机的发明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32、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

在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火车B.飞机C.电话D.因特网

33、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34、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人造卫星的发射

C.互联网的出现D.知识经济的出现

【综合】

35、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汽车B.火车C.电子计算机D.电话机

36、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是:

A农业经济B工业经济C信息经济D软件业

37、下列属于改变时空距离的发明有()

①飞机②电话③无线电报④电子计算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

①②④D.②③④

38、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39、人类进入20世纪,一系列高新技术出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包括

①电子计算机②遗传工程③航天技术④相对论⑤有线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40、电子计算机又被通俗地称为“电脑”,其原因是

A.能节省劳力,提高生产率

B.具有人脑部分功能,能进行脑力劳动

C.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劳动

D.能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

41、互联网时代,许多工作的办公地点

A.更加封闭了B.更加自由、多样化了

C.更加宽敞了D.更加人性化了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进人了什么时代?

各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

(l)“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出现。

(2)科技进步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增加了社会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网络犯罪、世界动荡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但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

2、阅读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下图片展示的是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大技术突破的部分成果。

194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896年制成的第一辆四轮汽车

1957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澳布灵斯克核电站。

图为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原型堆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站。

 

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选出你认为对人类影响重大的20世纪两项科技成果,并说明每项入选的理由。

(4分)

(2)试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5项),并以其中一项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8分)

答案、

(1)电子计算机:

开始代替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核电站:

开始了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人造卫星:

使人类的活动开始进入宇宙空间。

(4分)

(2)①成就:

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1975年11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

”型机诞生;1997年,“银河—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003年10月,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

(答出其中5项即可得5分,答案超出上述内容但又属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亦可得分)

②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开放性题目,答案略。

(3分)

3、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最伟大理论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2)图二、三、四所示的宇航员是人类历史上的三位重要人物,请分别指出其名字、国籍及各自在航天史上的地位。

(3)图四所示事件对中国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4)图一与图二、三、四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1)爱因斯坦;相对论。

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出现的危机,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加加林苏联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美国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杨利伟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中国人。

(3)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的又一光辉历程碑。

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4)科技的发展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4、某校一个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句话。

第一组:

恩格斯说:

“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 

第二组:

恩格斯说:

“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我们认为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第三组:

比尔•盖茨说: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请回答:

(1)第一组同学涉及的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作什么?

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2)请列举两项发明成果,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3)第三组中涉及的比尔•盖茨的设想依据的主要是哪种科技成果?

请概述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请代表该班同学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答案:

(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2)①电灯;②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任意举两例爱迪生的发明均可得分)

(3)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影响:

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

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工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数是由科学家作出的。

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到了1870年,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明的人才素质、科技含量等方面各有何特点?

(2)通过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认识?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主要是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工匠、技师完成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是由科学家、工程师完成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技术发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二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三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请举出这次科技革命的其他重大成就。

(5分)

(2)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

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4分)

(3)对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1)第二次科技革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遗传工程等。

(2)因为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3)略

7、关于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方法论之父:

弗兰西斯·培根曾作过这样的评价: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贡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利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

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影响了!

材料二、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同的现代科学。

材料三、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问知:

“子曰:

“知人”。

樊迟请学稼。

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学圃:

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

上也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义,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国方之民襁负之子而至焉?

--《论语》

材料四、阅读以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技的主要成就:

⑴工程建设方面: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⑵原子能技术方面:

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⑶生物工程技术方面: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⑷航天技术方面: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材料五、新科技革命又被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另外,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学参考书》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上述发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人传到欧洲,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②分别说明在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同的现代科学的最主要的原因,结合材料三,概括出儒家思想对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态度,并指出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

③结合材料四回答,这一时期,新中国的科技得到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这一时期有哪些不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的因素?

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部门--核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三个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请各举一例说明。

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有哪些因素。

答案:

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2分)阿拉伯(1分)

②原因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中国的封建制度的腐朽。

(2分)

态度:

关注人事和社会,不重视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分)

消极影响:

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或者说,使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的西方的自然科学。

)(2分)

③发展的原因是:

概括地说,是党和政府的领导。

具体的说,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建立科研领导和研究机构;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科技工作中的重点,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备注:

以上内容,回答出任意两点,都可以得2分。

不利于科技发展的因素:

(2分)

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内部,基础薄弱;党的“左”倾错误。

如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备注:

以上内容,回答出任意两点,都可以得2分。

④核技术:

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科研等方面的和平利用取得了进展,成为了世界上的少数几个拥有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

航天航空技术:

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火箭技术进入了6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工作。

信息技术:

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银河”巨型计算机。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

这是新时期科技发展的前提。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把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密切结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即邓小平同志1988年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基础。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

一大批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科技迅速发展。

(只要回答出其中的任何三点,皆给满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网络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

材料二轻松使用QQ直播网络电视,网络发展异常迅速,全球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

材料三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Internet上的文化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信息霸权”这一概念。

他说:

“现在Internet上绝大部分信息的提供者是欧美国家,而且其网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到各种标准,都是由发达国家来制造和制定的。

无形中,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就受到了种种控制。

”这种控制不仅仅在技术上,还将在文化上表现出来。

发达国家通过掌握的信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立场和观念。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通过在政治和文化生活形态上进行的影响和渗透,必须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网络技术给人类发展带来了那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说明网络技术发展造成了什么问题?

(3)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4)据你所知,在网络技术利用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1)网络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工作环境,使计算机如虎添翼。

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人们在网络上得到各种所需的信息,也可以迅速传送信息。

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了。

(2)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硬件、软件,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掌握了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并以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观念,进行政治和文化生活形态上的影响和渗透,使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遭受被控制的威胁。

(3)发达国家掌握着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从而在Internet上的信息传播也占据支配地位。

(4)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

然而,危害也是巨大的。

比如:

人与人关系的疏离;“数字化的一代”形成,个性的消失;各种信息垃圾的侵扰(尤其是对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少年)等等。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9、阅读下列材料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放市场所用的平均时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3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

(5分)

(3)材料三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6分)

(4)材料四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及新的交通手段的发明使用,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

(3)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