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812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docx

最新教师入编考试试题汇总资料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历年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

C.《学记》D.《春秋》

[解析]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

它首先见于《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

C.语言D.动物本能

B[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B.复杂性

C.主体性D.长期性

A[解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

根据研究表明,他们一般都有种“向师性"。

所以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育心理学属于(C)。

A.心理学B.社会科学

C.心理学与教育!

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C[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B.斯金纳

C.华生D.布鲁纳

.A[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B)。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

C.斯金纳D.冯特

.B[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7.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A[解析]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C[解析]由题干可知是在描述道德意志。

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A[解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三大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结合教育。

1o.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D)。

A.2006年,6月29日B.2007年1月1El

C.2007年9月1日D.2006年9月1EI

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O06年9月1日起施行。

11.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D)。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D[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是教师注意力的特点的集中体现。

l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A)。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A[解析]由于原有的教育模式、教育课程适应不了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为此要求对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3.第

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B)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A.印度B.希腊

C.美国D.雅典

BI解析]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l0空。

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人

式。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则反应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

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程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简述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答案要点]

(1)比较:

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

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

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

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

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2.[答案要点]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4)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

(5)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6)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

3.[答案要点]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4.[答案要点]

(1)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2)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问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

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2.[答案要点]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行为,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5分,共19分)

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

试作简单分析。

常见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

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

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

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

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

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

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教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

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2、试述再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

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

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

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历年真题二参考答案(2009-06-1214:

29:

07)

标签:

教育

一、单项选择

1A2B3C4C5D6A7C8D9A10A11C12A13D14C15D

二、判断题

错:

1、2、3、5、7、8、9、11、14、15

对:

4、6、10、12、13

三、填空题

1、学会学习2教书育人3评价4教育实用心理学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6、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7发散8认知失调9发

展10、1986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内容的熏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答案要点]

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

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

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

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

3。

[答案要点]

(1)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课堂驾马义能力;

(3)实践操作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4.[答案要点]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翌毽安排教学程度;

(z{)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利月j教学内容一勺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利用电敦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

火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

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

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合理设发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

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

六、教育写作题

[参考例文]

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因此,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

而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

所以“终身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缘由:

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为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

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而在众多角色中最基本的角色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

有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代这样的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学习、终身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