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806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docx

中考常考诗歌鉴赏

篇一:

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运用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国破家亡   的悲哀;借   惶恐滩    和   零丁洋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表达了什么感情?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

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

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篇二:

雄心壮志(4首)

12、《观沧海 》中考试题集萃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①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动景: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9、简要赏析画线句。

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3、《望岳》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高大雄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 朝、暮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篇三:

友谊送别(4首)

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悲苦哀怨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5、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17、(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离别难舍旷达宽慰之怀

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乙诗的送别地点是,两诗的共同点是

渭城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感悟诗人的情怀:

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篇四:

思乡(2首)

20、《天净沙秋思》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深秋晚景图

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5、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寓情于景断肠

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

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         的心情。

(3分)

(三)13.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2分)悲凉 凄苦

21、《次北固山下》中考题集锦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3分)生入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分)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5、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2分)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大意相近即可)

篇五:

热爱自然(2首)

22、《钱塘湖春行》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爱(最爱)

5、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分)

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7、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8、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

9、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或: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0、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

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开放题。

例: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

15.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16、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3、《早春》中考题集锦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

爱。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5、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写出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6、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C

A.早春B.仲春C.暮春D.初夏

篇六:

山水田园(2首)

24、《饮酒》中考试题集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5、《游山西村》中考题集锦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分)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5、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

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

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篇六:

感慨时运(4首)

26、《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诗人自己诗人孤独、思乡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

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

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

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

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

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

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

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2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

答:

(1)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4、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闻笛赋:

__________

(2)烂柯人:

______________

①怀念故友;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奠定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

慷慨激昂)

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