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929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docx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选科历史热身卷二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21高考·历史高考选科热身卷

(二)

(本试卷满分100分,请注意试题要求)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共45分。

1.西周时期,周天子委任司徒制定统一的道德行为准则并推行全国。

此外,也安排专人每年考订历

书颁行全国,“授民以时”,各诸侯国依此安排四季的活动,叫做“奉正朔”。

这说明当时()

A.达成了政治文化上的认同B.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均衡

C.宗法制度依靠血缘来维系D.政府意图削弱诸侯权力

2.中国古代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

以上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生产差异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科技

3.宋初的科举制度相较于唐作出多处改变,例如取消荐举制、废除公卷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设置试卷密封等;此外,科举取士的录取人数也较前朝有了较大突破,据统计,两宋共录取十一万合格者。

由此可知,统治者意在()

A.促进科举考试公平公正B.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杜绝门阀操纵官员选拔D.造成两宋冗官冗费现象

4.清雍正朝的印玺雕刻十分盛行,清宫造办处共为雍正制作印玺114方,其上文字共有46种,出现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为君难”(出自《论语》),“致中和”(出自《礼记》),“建中于民”(出

自《尚书》),“万国咸宁”(出自《周易》)。

从这些印玺篆文可以看出,雍正皇帝()

A.文学造诣和审美比较高B.推行对汉族文化的崇拜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以儒家理想为施政纲领

5.有学者认为,从社会运动层面而言,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运动当以1901年为历史界标。

1901年前的三元里抗英、反洋教运动一直到义和团运动均属于传统民族主义的社会运动;1901年后“拒俄运动”“反美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等,则属于近代民族主义特征的社会运动。

该学者分界的依据

主要是()

A.“民族主义”的“民族”内涵变化B.民族运动的斗争方式出现变化

C.由“华夷分辨”向主权认同的转变D.清政府对待民族运动态度转变

6.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邀请时任英国太古洋行买办的郑观应脱离买办,专任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故“心若

械伊,殊难臆决”。

这反映出洋务运动期间()

A.金融行业遭外资垄断B.外国资本侵占经济发展空间

C.买办阶层的卖国本质D.洋务企业权责不明影响发展

7.“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中扬名四海的“壮举”,但在细节上的叙述历来有不同的声音。

以下

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叙述:

这些叙述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电线走火造成偶然失火

C.五四运动的非理性成分

B.

历史事件的记述受到主观动机影响

D.“赵家楼”失火的原因是人为纵火

8.下表为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能源产量表,此表说明()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2

纱(万吨)

28

A.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B.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C.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D.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局面

9.政治思想史学家恩斯特·巴克说:

“希腊人不像印度人和犹太人那样沉浸于宗教的世界,也不以一种神秘的方式看待宇宙。

他们的哲学牢牢地立足于思想的王国……他们仍是在理性的光芒之下

认识世界。

”材料意在说明()

A.理性主义淡化宗教信仰B.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发达

C.希腊哲学蕴含人文精神D.希腊科学意识趋于完善

10.1503年,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的书信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重享天堂之

乐的手段。

”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A.封建王权强化教会权威B.新教伦理鼓励冒险精神

C.人文主义推动航海活动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11.建国之初,由于宪法解释权的归属模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缺乏实际权力。

1803年,大法官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审时度势,判决国会通过的《司法法》第十三条违宪并作废,从此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明确了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的终极解释权。

这体现了()

A.政治实践推动制度完善B.民主共和原则深入人心

C.宪法是政治生活的基石D.司法权应独立于立法权

12.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亿普特低了许多。

这是

为了()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13.英国的食物比较单调、乏味。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英国食物乏味是这样解释的:

18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人大量从农村涌进了城市,当时还没有远距离运输新鲜食物的冷链技术。

久而久之,英国人就习惯了这种乏味的食谱。

能为上述解释提供依据的史实是()

①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②圈地运动促进农牧生迅速发展

③殖民扩张带来物种在世界传播④电力尚未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反对,双方爆发了三

次战争,结果英国战胜。

标志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

民霸权

B.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其中规定: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

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反映出法国民众普遍接受

民主、共和思想

C.

1880年,日本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

联系的、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使得日本建立了适合资本

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

D.

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工业投资1550多亿卢布,

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倍。

说明苏联工业化取得重大

成就

15.1961年,美国作家阿尔比的戏剧《美国之梦》发表,它的表现形式近于荒诞,手法夸张,缺乏连贯、完整的情节,语言混乱空洞,无戏剧的传统可言。

这种文艺作品的风格

A.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罪恶B.体现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D.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旧址和红色文物。

(1)阅读材料一图文资料,结合所学分析洛川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

(全国卷11分/新高考6分)

(2)根据材料,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8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提出了“君史”与“民史”的概念:

“君史”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民史”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批判中国传统史学重君史而轻民史。

此后,君史与民史之论风行一时。

——摘编自刘开军《京师大学堂的中国史讲义》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列举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史实列举正确,论述充分。

18.(13分)19世纪的世界。

材料在1870年后的40年里,全球性的大转型得以实现:

“发达”的西方或北方,与欠发达的东方和南方之间,在经济增长、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国民收入等方面,出现

了巨大的差距。

西方人获胜的核心工具有二,这二者也是关联在一起的。

其一是世界

贸易和支付体系以及全球劳动分工。

从中获益最多的,是英国及稍后的西欧和美国。

另一工具是殖民地国家,正是它们使新的全球分工与世界贸易得以运转。

这里所说的

殖民地国家,也包括那些间接被殖民控制的国家,例如中国和众多拉美国家。

西方国

家利用军事、政治及债务优势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准在低关税或无关税的情况下进入它们的市场。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后期的“全球性大转型”。

19.(14分)七年战争:

18世纪的国际关系

材料18世纪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海外殖民地显得愈来愈不可缺少。

英法两个殖民大国在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愈来愈激烈。

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爆发,普

鲁士与英国结成联盟,法国则与奥地利结盟,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

一方为英普集团,另一方是以法国为核心,有奥、俄,萨、西、瑞(典)参加的集团。

交战双方

以英法为核心,在欧洲大陆、美洲、印度、地中海及非洲西海岸展开角逐,北美和印

度最为突出。

1763年,交战国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七年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法国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连年战争,使各国财政拮据,不仅难以继续承受战争重

负,而且都面临国内政治经济不稳的形势。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阅读材料,概括七年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2)从“十八世纪的国际关系”的角度,解读英法七年战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A

D

C

D

B

A

C

D

A

D

13

14

15

B

D

C

二、非选择题

16.

(1)历史意义:

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2)略

17.观点:

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体现其主张维新变法的政治观点。

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发

展的需要,梁启超在史学领域批判封建的“君史”,提倡资产阶级“民史”,其实质是批判中国传统

史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表达了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变法改良政治制度的思想。

19世纪末,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在戊戌变法中主张建立君主

立宪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积极倡导政治改革的同时,梁启超也从史学领域展开对君主专制的批

判,作为瓦解君主专制统治社会基础的思想武器。

18.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大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此一统天下,在经济上世界成了密不可

分的整体,促进了全球性大转型。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

立,世界贸易和支付体系得到发展,让资本主义国家获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剥削

和压榨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上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

益明显。

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资本主义世界获益颇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此时,国际

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

西方与北方逐渐拉开距离,促进了全球性的大转型。

综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间接推动了全球性的大转型。

19.

(1)性质:

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特点:

因殖民地争夺而起;以英法为核心;战争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

(2)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战争激化了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七年战争结束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法国丧失了在美洲、印度的殖民地;国际地位下降;激化了法国的国内矛盾,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