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916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docx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浅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一、商誉的涵义

  商誉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

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

外购商誉是依据企业并购时,预期被并购企业存在的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在未来能使并购企业获取超额利润而确认的,从数量上看,它是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而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创立和积累而成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这些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

  自创商誉的市场表现形式是外购商誉,外购商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购并当中,收购企业的购买成本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包括正差额和负差额。

负差额通常又称负商誉。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一项无形资源,应当加以确认。

首先,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新准则,把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自创商誉的形成是基于企业的过去交易和事项,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

因此,可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加以确认。

其次,自创商誉能够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加以计量。

随着会计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模式出现了以历史成本为主,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为辅的多种计量模式并存。

最后,自创商誉的确认是相关性的要求,符合财务会计目标。

  

(二)自创商誉的计量超额收益法。

该法是基于“超额收益观”基础之上的。

商誉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源。

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收益来计量自创商誉的大小。

笔者建议用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的超额收益来估测自创商誉。

  自创商誉=(企业未来盈利-行业正常平均盈利)×折现系数

  =超额盈利×折现系数

  上述公式中,“企业未来盈利”可用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预计的报酬率来估计,在实务中通常以企业的预期收益来计算。

“行业正常平均盈利”是行业的平均报酬率下的行业平均盈利。

“折现系数”为无风险报酬率。

这个公式适合于预期自创商誉带来未来超额收益每年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的企业。

  2.残值法。

从“总计价账户观”即视商誉为净资产的“收买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的产物来计量。

  自创商誉=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可辨认有形资产净值+企业可辨认无形资产净值)

  “企业市场价值”通常用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总市值来表示。

该法适合于股票和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上市公司的自创商誉的计量。

  三、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一)外购商誉的确认

  将外购商誊确认为一定的会计要素项目,是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起点。

目前世界各国确认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

(1)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企业的永久性资产,以后时期不摊销;

(2)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以后一定时期内系统分期摊销;(3)外购商誉不资本化为企业的资产项目,而是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立即注销。

  三种处理方法的分歧在于是否将外购商誉资本化。

笔者认为在我国当控股公司购买其他公司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并取得控股权时,应将合并商誉严格限定为资本化的可摊销资产。

这不仅符合我国目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符合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二)外购商誉的计量间接计量法。

该方法是“总计价账户论”,是以购买成本大于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部分的差额来衡量商誉的价值。

一般认为,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

  间接计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而且它的收买价是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收买价是经过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终确定的,具有公允性。

它的主要缺点是商誉的价值是通过差额导算出来的,可能出现误差或非商誉因素的影响,而且它仅局限在企业合并时才能运用。

  2.直接计量法。

它是“超额收益论”,即视商誉为“超额获利能力”的产物,是指通过估测由于存在商誉而给企业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誉价值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被评估企业预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又分为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线法。

  直接计量法的优点是运用广泛,不管企业是否发生合并都可以运用。

另外,它依据的行业投资报酬率比较客观,计算出来的商誉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缺点是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计算比较繁琐。

  (三)外购商誉的摊销

  外购商誉的摊销问题是会计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热点问题之一。

综观各派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三种:

(1)立即注销法,也就是在外购商誉取得时就一次性冲减所有者权益;

(2)永久保留法,即将外购商誉作为资产永久地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在有明显证据表明其价值已永久性地减少时,才将减少的金额转销为当期费用;(3)系统摊销法,即将外购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并在估计的有效年限内系统地摊销,摊销额计入损益表作为一个费用项目。

  

我国对商誉的处理选用了分期摊销法。

会计准则规定:

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在一定年限内摊销,计入相关的费用账户。

摊销年限的确定应以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有效年限或受益年限为准。

若均无规定,以10年作为上限。

为克服分期摊销法的缺陷,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是每年对商誉的价值进行检查,对商誉的预计有效年限进行再评估。

 四、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一)负商誉的确认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只有当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明显低于被购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才能将该差额确认为负商誉。

应将“整体购买优惠”、“以较高的谈判技巧将购并价格压低”等原因形成的差额排除在负商誉范畴之外。

  2.衡量负商誉时所运用的基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必须是真正的“公允价值”。

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应全面考虑到隐性负债、不良资产及资产不能拆零出售等原因造成的整体资产贬值,避免过高估价以求真正公允。

  3.一般只将企业合并时出现的购并企业支付价款低于被购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负商誉。

纯粹的企业出售转让出现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额则不属于负商誉的范畴。

  

(二)负商誉的计量

  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目前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作为一项负债或递延贷项,并在以后期间摊销,体现为利润的增加。

此种观点认为,以低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格收购企业,对收购企业来说无疑是获得了一笔“收益”,该收益与企业获得的其他收益一样应递延到以后各期,以便与以后各期的费用相配比。

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法国。

  2.在合并日的财务报表中记录为权益增加,即确认为资本公积。

此种观点认为,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实质上是把会计主体的原有商誉价值核算与购进商誉价值核算合二为一了,所以,其会计处理和预计寿命期限与原有的商誉别无二致。

这样把负商誉视为被购企业的股东向购受企业股东所做的“财产捐赠”。

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英联邦国家和我国香港。

  3.按比例调减购入的可辨认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价证券除外),若还有剩余,再按第一种方法处理。

此种观点认为,非流动资产的公允市价可能不如流动资产公允市价可靠,出现负商誉可能是因为非流动资产价值高估引起。

目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负商誉的处理是这样规定的:

“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记入当期损益。

”可见,我国对负商誉的处理方法与以上三种方法不同,将负商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区分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可以避免在讨论商誉内涵时笼统地界定商誉,造成巨大分歧。

能够更好地理解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处理方法。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分清外购商誉与负商誉,更好地理解负商誉的确认和处理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新仕.负商誉研究[J].财会月刊,2004,(13).

  刘笑霞.负商誉会计新论[J].财会月刊,2004,(9).

  詹才利.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披露[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5).

  葛家澎.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财会通讯,2000,

(1).

  唐丽春.对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0,(8).

  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199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