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873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docx

针推专业教学大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大纲

 

教务处制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骨干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高职高专层次使用,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以及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以就业为指导,以够用适用为主,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为农村、城镇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实用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为宗旨。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针灸推拿师岗位所需的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其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神经、内分泌各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为以后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

能运用所学解剖知识,解决临床生活实际问题。

【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让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术语。

2、熟悉人体的组成,人体的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术语。

2、人体的组成,人体的分部。

3、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章运动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分类与构造;躯干骨及四肢骨的组成及基本形态结构;人体常用的骨性标志。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间盘的位置和构造;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的分群和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2、熟悉骨性鼻腔侧壁的结构;滑膜关节的运动;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及其开口脊柱、胸廓和骨盆的构成及大小骨盆的分界标志;腹肌的肌间结构(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3、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眶腔的位置及交通,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新生儿颅骨的特点。

骨连结的定义及分类,足弓的构成及其意义。

肌的分类、构造、辅助装置和配布;头肌的分群及名称。

【教学内容】

第一节骨学、关节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分类与构造;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

第二节骨学各论

躯干骨的组成及基本形态;椎间盘的位置和构造;椎骨间韧带的位置关系;脊柱、胸廓的组成及运动特点。

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及其开口;骨性鼻腔侧壁的结构;眶腔的位置及交通,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新生儿颅骨的特点。

四肢骨的组成及基本形态结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足弓的构成及其意义。

第三节肌学

肌的分类、构造、辅助装置和配布;头肌的分群及名称。

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的分群和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腹肌的肌间结构(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第二章消化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内脏的定义和特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区分;咽的位置、形态、分部和连通关系;食管的狭窄部位;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肝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舌乳头的种类;牙的种类、数目、构造和牙式;食管的分段及狭窄部位;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征;直肠的位置和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排出途径,胆囊的位置和形态。

3、了解口腔的分部与交通;舌粘膜的表面形态,颏舌肌的作用;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脏学

内脏的定义和特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区分;

第二节消化管

口腔境界、分部;牙的种类、数目、构造和牙式;舌乳头的种类特点;咽的位置、形态、分部和通向;食管的狭窄部位;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征;阑尾的位置;小肠和大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和形态;肛管的粘膜特点。

第三节消化腺

口腔腺的组成、位置、开口;肝的位置和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汁的排出途径。

第三章呼吸系统纵隔胸膜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呼吸功能区的位置;喉的位置喉腔的分部;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左、右肺的差异。

胸膜、胸膜腔的概念。

纵隔的定义和分部。

2、熟悉喉软骨的形态及连结,气管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3、了解鼻腔粘膜的特点;喉腔的关节及喉肌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呼吸道

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区分;呼吸区的位置;喉的位置、喉腔的分部;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喉软骨的形态及连结,气管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第二节肺、胸膜、纵膈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左、右肺的差异;胸膜、胸膜腔的概念、意义、特点;纵隔的定义、分部。

第四章泌尿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形态和位置;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部位;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熟悉肾区的概念;肾的被膜,膀胱的毗邻,膀胱三角的概念。

3、了解肾的剖面结构,女性尿道的特点和开口的部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泌尿器官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剖面结构,肾区的概念;肾的被膜;输尿管的分段和狭窄部位;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的毗邻,膀胱三角位置和临床意义;男、女尿道的区别。

第五章生殖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睾丸和附睾的位置和形态;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及弯曲。

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形态、分部和临床意义。

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

阴道穹的医学意义。

2、熟悉男、女生殖系统的功能;子宫內腔、子宫的固定装置(韧带);乳房的位置、构造。

3、了解睾丸的结构;精囊、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阴茎的组成、分部和形态。

卵巢和子宫的结构与功能;女阴的构造。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睾丸和附睾的位置和形态;睾丸的结构;精囊、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及弯曲。

阴茎的组成、分部和形态。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形态、分部和临床意义。

子宫的位置、內腔形态、分部;阴道穹的医学意义;乳房的位置、构造;女阴诸结构的名称。

第六章脉管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体、肺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室的出入口。

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主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分段。

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

上、下肢浅静脉的起始、走行。

肝门静脉的组成、吻合点及其属支。

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胸导管的起始、走行、接纳的淋巴干及注入部位。

2、熟悉心包的组成;肝门静脉的其与上、下腔静脉系的交通。

腹腔成对脏器静脉回流的特点。

脾的位置和形态。

淋巴导管名称和收纳范围。

3、了解动脉间的吻合、心的构造。

肺动脉的起源及其分支;肺静脉的起源及汇入部位。

静脉系统的特点。

淋巴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

颈外侧深淋巴结群、腋淋巴结群的收集范围和其输出管的注入部位;下颌下淋巴结群、腹股沟深淋巴结群的收纳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循环总论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概念;体、肺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第二节心

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室的出入口及瓣膜组成;心的血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及意义,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位置;心包的组成。

第三节动脉

动脉的基本特点;主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分段;头颈部、上肢、胸部腹部、盆腔及下肢的动脉主干、走行。

第四节静脉

静脉的基本特点;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和收纳范围。

上、下肢浅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其属支,肝门静脉的其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点。

 

第七章神经系统

(总论和周围神经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脊神经的数目、组成、纤维成分。

膈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起源、大致分布。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连脑部位和分布概况。

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的名称和分布;面神经、迷走神经主要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和周围部的主要特点。

2、熟悉膈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起源、大致分布。

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位置;胸长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起源、走行特点和分布。

脑神经的进入颅的部位。

内脏神经的区分。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突触的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颈丛皮质的分布概况。

内脏感觉神经的结构特点及牵涉痛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神经总论

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和周围部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的纤维类型及功能;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位置;胸长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起源、走行特点和分布;脑神经名称、序号、进入颅的部位内脏神经的分类、内脏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和周围部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和白质主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前束)的位置和功能。

脑的位置和分部。

脑干的分部和外形。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和主要沟回;大脑基底核的名称、位置;内囊的组成、位置及损伤表现;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道路。

脑和脊髓三层被膜的名称和结构特点。

2、熟悉脑干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脊髓丘系、内侧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位置和功能;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外形和主要核团(腹后核)的性质;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头面部浅感觉传道路。

3、了解小脑的内部结构、纤维联系和功能。

背侧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下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上丘脑的位置和主要结构;底丘脑的位置。

大脑半球髓质纤维的区分;语言中枢的概念和位置;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概念、组成和流注关系、小脑延髓池的位置;蛛网膜粒的位置功能。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道路;锥体系的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脊髓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和白质主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前束)的位置和功能。

第二节脑干

脑干的分部、表面主要结构;上、下行纤维束(脊髓丘系、内侧丘系、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位置和功能;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第三节小脑、间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叶;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外形和主要核团(腹后核)的性质。

第四节端脑

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和主要沟回;大脑基底核的名称、位置;内囊的组成、位置及损伤表现;脑和脊髓的被膜组成;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概念、组成;蛛网膜粒的位置功能。

第五节神经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道路;锥体系的组成;视觉传导通路。

四、实验(实践)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列表如下:

实验(实践)次

实验(实践)内容

学时

实验(实践)一

躯干骨及其连接

2

实验(实践)二

上肢骨及其连接

2

实验(实践)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2

实验(实践)四

颅及颅的整体观

2

实验(实践)五

肌标本观察

2

实验(实践)六

消化系统标本观察

2

实验(实践)七

呼吸系统标本观察

2

实验(实践)八

泌尿、生殖系统、腹膜标本观察

2

实验(实践)九

循环系统标本观察

2

实验(实践)十

感官、神经系统标本观察

2

技能考核

10

五、教学学时分配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解剖学》授课共108学时,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其学时分配与安排列表如下,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约为2:

1,即理论教学为70,实践教学30,机动8学时。

章次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总学时

绪论

2

2

第一章运动系统

12

10

22

第二章消化系统

6

2

8

第三章呼吸系统

4

2

6

第四章泌尿系统

2

1

3

第五章生殖系统腹膜

6

1

7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

14

2

16

第七章感觉器官

4

1

5

第八章神经系统

20

1

21

机动

8

技能考核

10

10

合计

78

30

108

2010年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