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82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2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单选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草原、荒漠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落叶阔叶林带在两山地分布海拔高度不同,主要原因是(  )

A.甲山地海拔高度较乙山地低

B.甲山地降水较乙山地多

C.乙山地所在纬度较甲山地低

D.乙山地位于南半球,受海洋影响大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三题。

4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以下两题。

6.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7.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019年10月20日,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11月初抵达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的弗里曼特尔港口,进行给养补充。

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四题。

8.“雪龙”号考察船从启航地开始到结束在北半球的航程中,沿途所见到的陆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9.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0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下图为“某水库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仅考虑输沙量,1992~2019年间该水库库容量(  )

A.变化不大

B.一直增大

C.不断减小

D.1993、1994年最小

12.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以下两题。

13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下图中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4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5.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河流含沙量增大

D.土地沙漠化

下图为“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是冬季

B.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比北坡的复杂

D.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读“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问题。

17.A山脉自然带带谱基带是热带荒漠带,山腰却见森林带,原因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基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

D.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8.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3100m

B.3300m

C.3700m

D.3900m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9.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3100m

B.3300m

C.3700m

D.3900m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三题。

20.F自然带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较大陆西岸要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陆东岸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大陆东岸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大陆西岸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使F自然带难以向高纬延伸

D.大陆西岸地势较高,降水较少,F自然带发育范围小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阴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迎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

22.从赤道到两极、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不同植物带的基本因素是(  )

A.热量因素

B.光照因素

C.水分因素

D.地形因素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3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3100m

B.3300m

C.3700m

D.3900m

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

B.c自然带是以针叶林为主

C.d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e自然带是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此图可以说明(  )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7.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

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

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________,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________。

(3)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________。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4)结合丙处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特征。

28.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

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芦苇、飞鸟、鱼群之间的关系。

(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

材料二 伊朗区域图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点。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成都经宝鸡向西北到兰州由我国亚热带进入了暖温带地区,植被由常绿阔叶林变成了落叶阔叶林,再由兰州向西北到酒泉,受夏季风影响渐小,随水分的减少,植被也由森林渐变为草原、荒漠,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高度不同,与热量有关,所以落叶阔叶林带在两山地分布海拔高度不同因为纬度不同,故选C。

3.【答案】D

【解析】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

4.【答案】D

【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5.【答案】C

【解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6.【答案】D

【解析】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

7.【答案】B

【解析】在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答案】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影响作用。

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9.【答案】A

【解析】我国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从上海到赤道地区的航程,“雪龙”号所见到的陆上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南北方向的更替,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0.【答案】B

【解析】A→B→C→D自然带的更替,随着纬度升高,自然带类型发生明显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对。

11.【答案】C

【解析】生产功能是多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的功能,并不是单个要素的功能。

1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1992~2019年间,入库泥沙始终大于出库泥沙,说明水库每年都在淤积,导致其库容量逐年减小。

13【答案】C

【解析】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不会出现落叶阔叶林,故A说法不正确;该图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水热差异引起的,甲坡自然带谱丰富,显然甲坡水热状况较好。

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的E的位置分析,此地是热带荒漠带,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但是东西方向很狭窄,原因是附近的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的作用影响,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根据两大陆的地理位置可知③与⑤自然带类型相同

16.【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河流含沙量增大,C对。

水土流失加剧主要在上游山区,A错。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B错。

该地降水丰富,没有土地沙漠化问题,D错。

17【答案】D

【解析】图中H地海拔高,气温低,牧民一般是夏季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根据图中纬度可看出,纬度高的一坡降水多,可知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从图中看,南坡垂直方向上降水差异较北坡小,自然带比北坡的简单;南坡降水少,雪线高,D正确。

18.【答案】B

【解析】从纬度可看出,A山脉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基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难以凝结,降水稀少,形成热带荒漠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水汽可凝结,降水较多,可形成森林带,故B正确。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

所以甲坡的雪线应是图中虚线与气温数值为0℃的竖直线的交点的海拔高度。

从交点向纵轴做垂线,可以估计出数值约为3700米,C对。

20.【答案】D

【解析】读图判断,F为热带雨林带。

其分布规律中,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比大陆西岸高,是因为东岸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且处在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发育范围较小。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从图中可以读出,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度),为阳坡;雪线分布较低(海拔5500米处),为迎风坡,故选D。

22.【答案】A

【解析】从赤道到两极、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不同植物带的基本因素是热量因素。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

所以甲坡的雪线应是图中虚线与气温数值为0℃的竖直线的交点的海拔高度。

从交点向纵轴做垂线,可以估计出数值约为3700米,C对。

24.【答案】D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图示为南美洲南部,联系自然带分布判断:

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荒漠带,A错误;c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d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C错误;e自然带是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D正确。

25.【答案】A

【解析】此图说明了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碳循环经过了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答案】

(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解析】第

(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

(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

第(3)题,甲地纬度较乙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的不同。

27.【答案】

(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3)C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解析】

(1)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区变化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2)③地地带性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但③地却是高山气候,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受地形影响。

(3)①②自然带位于针叶林带以上,不可能是针阔混交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B、D错;①到②海拔升高,降水减少,自然带分别为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C正确,A错。

(4)丙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硬叶林特征是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耐旱。

28【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

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该区域蒸发旺盛,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解析】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博斯腾湖深居我国西北内陆,降水量少。

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是主要补给水源。

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3)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博斯腾湖和盐池之间的地下,有一含水层。

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通过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

盐池区域蒸发旺盛,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29【答案】

(1)以高原、山地(或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3)纬度较低;受副高影响晴天多,降水量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谷地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解析】

(1)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角度来分析。

从图中等高线信息看,该国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较为平坦,为高原地形,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地势南、西、北较高。

(2)从地势、河流、气候(降水与蒸发)等条件角度综合分析即可。

要注意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整体性特征。

(3)影响某地温度高的原因从太阳辐射强度、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地表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