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73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docx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

如何当好一名校长之我见

如今,生源大战硝烟四起,收费政策三令五申,定员定编政策卡得死,加之素质教育对学校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复杂的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都让学校的一个人大伤脑筋,这个人就是校长。

一般中小学的校长虽说行政级别低,但要管的事也是方方面面,现今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一校之长拥有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要管好,校长的难题的确不少。

那些条件不好的学校,校长更难当。

所以要当好一个校长,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笔者已有几年的副校长工作经验,认为要当好一名校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自身的建设:

一、要安贫守道

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为人师表,安贫守道等。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信奉儒家理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凡是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报国济发的思想。

如果仅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则有“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

古代的知识分子为自己赢得了一些溢美之辞:

春蚕、蜡烛、萤火虫等。

如果是从物欲观出发,会感到可怜和悲哀。

时代尽管变了,知识分子安贫守道的传统不能丢。

教育正在受到人们一步步地重视,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教师的待遇仍然与教师的期望有相当的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今年分离以来,我们教职工与社会学校工资套改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能接轨的现象,导致大多数教职工的工资比在企业时还低。

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安贫守道的精神,就不会搞好教育工作。

作为校长,一方面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立足长远,另一方面是应该带好头,不能与其它单位、部门攀比。

我们常讲:

“吃饭量家计,穿衣量身体”。

校长要守得住清贫,如果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势必会给工作带来被动。

即使是学校条件好转了,也不能铺张浪费,应该认真贯彻“两个务必”的指示,把有限的钱用到学校的发展上。

二、要公平公正客观

当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因为在教师面前搞愚民政策,只会是弄巧成拙。

当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可避免地也会渗入到校园。

对那些不正之风,校长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必要的抵制。

如果一味地牵就甚至迎合,那么威信就会一步步丧失。

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1、校长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格修养是前提。

一个蝇蝇苟苟的人坐在校长这个职位上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如校长不可能在事事上超过别人,看到教职工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想办法淡化甚至压制。

校长的能力有多大,教职工心中明镜似的,所以校长不要怕被“揭短”。

承认自己的短处,不仅不会丧失自己的威信,相反教职工会认为你客观。

如果看到谁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就极力袒护。

殊不知,袒护了个别人,失去了多数人。

校长要有正确的名利观。

当一个好校长,就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校长不能与教职工争利夺名。

一个学校搞好了,上级首先肯定的是校长的功劳,校长在这个名利上具有教职工无法比拟的优势。

是不是一个学校搞好了,主要是校长干出来的呢?

我想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并不是这样。

如果一个校长在名利上与教职工争,教职工自然是争不过的,但是他们心中有气。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辛辛苦苦地搞工作,本身就没有当领导的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就是图一个领导承认和肯定。

这个时候,当领导的不仅不承认,反而把名和利往自己怀中捞,他们心中能没有气吗?

比如,在带好班、差班上,为了突出自己,先入为主;在评先上,玩手脚,要荣誉,生怕没了某项荣誉会影响自己的升迁;出外学习,自己先保本;有度假的好事,自己先争着上。

校长见名利应让。

曾经有一位老校长对我们讲:

“你让出的是名,回报你的是心。

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法宝。

以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

事实上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办法,问题是有的校长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这个制度是“我”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

这样自然要不得,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

如果校长把学校的制度当成是教职工共同的财富,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各部门可以充当“法官”,校长就实现了“依法治校”,校长要处理好“管”与“不管”的关系,在许多问题上可以放权到基层,不直接插手,也就为自己推卸了许多麻烦和纠纷。

怎么样才能做到为样?

一句话,实施民主管理。

三、要勤政

当一名好校长,首先要勤政。

如果一个校长作风拖沓,就会误事,在教职工中也就会失去威信。

校长处理问题要果断、及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情况,不能道听途说,不能偏信。

这就要求校长要勤政。

不勤政,是不可能掌握全面情况的。

一旦决策失误,或因决策失误,而朝令夕改,也会降低威信。

再者,通过勤政,校长可以及时发现许多问题,掌握第一手情况,就能及时部署,快速解决。

毛主席讲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勤政,校长还可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从而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也会增加与教职工合作的机会,自然也增强了自己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

校长的“勤”,还应体现勤于思考上。

校长要经常琢磨事,谋划学校的发展。

校长的头脑应该是学校的智囊团、司令部。

校长要勤于笔耕,要将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及时进行总结,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敏锐自己的头脑。

四、要有多方面的过人之处

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现今,教育界能人辈出,刚走上教育岗位的人在学历、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自然,有些校长在这些方面就处于劣势。

在教育界,你的知识没有教职工多,你的综合素质没有教职工高,你怎能树立个人的威信呢?

所以当一个好校长,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当一个好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使学校有所发展,办出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要定好自己的位,只要勤于思考,总会扬长避短,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的,办出特色。

2、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

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更加反对外行领导内行。

一个校长不会教书,或者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怎能去管理教学、指导教学?

威信又从何谈起?

我们看到,很多校长是从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有比较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有些同志忙于管理工作,而荒废了专业,这是很可惜的。

应该说,校长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机会应该很多。

各种教研会、公开课,校长不要借工作忙而推辞。

3、当一好校长,必须有过硬的领导才能。

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哲学水平,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人、看事要准,要一针见血,要知人善任,用人之长。

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事情,校长要有抓住本质、提纲挈领的功夫。

校长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不能犯政策性、方向性的错误,所制订的制度要有依据,合情合理合法,程序到位,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校长要有宏观指导能力,要当好指挥员,决策前谨慎,决策后大胆,目标要明确,要有前瞻性,工作思路要清晰,部署要及时。

要讲原则、讲效率、讲方法。

要把操作性放在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能人云亦云。

校长要有“放”和“收”的功夫,要合理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4、当一名好校长,必须在个人道德修养上是全校最好的,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师生。

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

”校长要谦虚,而不是骄狂。

面对每一位教职工既要亲,又要爱。

当然不能搞庸俗的亲和爱。

要善于从教职工身上学习、发现优点。

校长不能高高在上,或是在教职工中“摆谱”,否则教职工会藐视你。

当然坚持原则与抵制不正之风另当别论。

要提高个人德行修养,除了善于向别人学习之外,还应学会尊重人,理解人。

什么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首先应站在教职工这一边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

校长要学会民主,大力提倡民主,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先容百家之言于一校,再熔百家之长于一炉,走民主管理的路子。

我们体会到,事无巨细,本来知道这么做是没有错的,但走与不走民主的过程,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校长不能要求每一个教职工都有相当的德行修养,都与自己的想法一样。

我看到,不少的校长本来做的事并不错,但却招来了不少的“非议”,究其原因,就是在过程中没有到位,尽管这些“非议”本身不一定正确,但相互之间产生了隔阂,滋长了内耗,显然是事与愿违的。

5、当一个好校长,还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载体。

如果校长因循守旧,不思创新,学校要想办得很好,是不可能的。

校长要带动教职工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校长有创新意识,那么学校就会“活”起来。

本文是我在鄂州市校长培训班培训期间写的,只当浅陋之见

其他回答

muyahong2008-12-2021:

32:

3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有高效。

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可能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才可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

学思、“建设”、发展、创新、人格。

学思

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

一名好校长,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还要常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有机的融合起来。

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中国的学校和外国的学校不一样,中国的学校从某种意义来说则是一个小社会。

因此,中国的校长要管的事情更多,要学的知识也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学习更需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

注意方法,抓住重点,就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即学以致用。

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围绕办大事、思考大问题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建设

当校长,就要在学校搞建设。

校长在学校搞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好一名校长,必须首先做一名战略家,有所为有所不为,分得清事情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轻,善于抓根本、抓大事,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纷而不乱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

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学校建设?

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规章制度建设,三是硬件设施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对校长来说,发现不了人才,还可以说是水平问题。

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

正确地使用人才,必须有一个好体制.这个体制包括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才,用宏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合理的待遇奖励人才,用深厚的感情留住人才。

这样的体制建立了,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才有根本保证。

(2)制度建设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

一靠思想教育,二靠规章制度。

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

做一任校长,总要给学校留下点“礼物”,而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一整套规章制度。

校长和规章制度建设的最佳关系,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了。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

“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

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制度建设搞得好,校长就不仅当得好,而且当得不累。

”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这不就是校长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3)硬件设施建设

教育的现代化要有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支撑,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

校长在学校搞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硬件设施建设。

这就要求校长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教育家,一个是社会活动家。

教育家是传统角色,社会活动家是新角色。

我们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因为,“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教育怎么能“产业化”呢?

但我们同时又不能不正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那就有经营的问题。

现在校长们聚到一起,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钱不够用。

钱不够用怎么办?

一是对上多争取,争取上级增加教育经费;二是对外多联系,联系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出力助学。

今天的校长,必须既懂教学、会管理,练好“内功”,做教育家;又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练好“外功”,做社会活动家。

如此“内外兼修”,既当教育家又当社会活动家,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

发展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千议题,万议题,发展才是大主题。

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一任校长就是一个里程碑;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

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比前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

创新

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

评价一名校长创新精神的有无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标准很多,如他在教育教学思想上有没有新观点,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新办法,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和学生出了多少创新成果,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关于校长的创新,我想突出强调两点。

其一,在校长的创新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他的学校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出浓郁的创新氛围。

这种创新环境、创新氛围虽然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最有生发力的。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就能激扬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如果拿一棵树作比喻,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是根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枝干,创新成果是花叶。

校长首先要做的工作,当然是培根固本。

因此,学校有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衡量校长创新工作的核心指标;哪个学校创新的环境最好,氛围最浓,说明哪个学校的校长最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二,谈中学校长的创新问题,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即正确处理创新与遵守规律的关系。

创新总会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因此,人们在提倡创新的同时,总是提倡不怕失败、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

这种说法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正确的。

但教育创新则要慎提类似“不怕失败,宽容失败”的口号。

一项科学实验可以有多次失败,但中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的一次失败就可能贻误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失败成本太高,损失太大。

谁也没有资格冒这样的风险。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中学校长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提醒中学校长:

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并且争取一动而成;一定要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人格

什么是人格的力量?

概括起来也是四句话:

一是“无欲则刚”。

职位无大小,凡事只在一个公字。

校长只有无私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

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

一个校长思想的最高境界,不应把校长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或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而应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并且把这一职业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

二是“有容乃大”。

厚德载物,宽容得众。

当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带着爱心工作。

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

所谓爱群,就是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所谓乐群,就是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份,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所谓利群。

就是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

四是带着激情工作。

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校长,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

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会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校长就是舞台上的导演,只有调度得法,指挥有方,治校完全可以变成一门美妙的艺术。

qq3428789682008-12-2021:

43:

5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有高效。

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上,才可能摆脱工作中的忙乱和乱忙现象,才可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

学思、“建设”、发展、创新、人格。

学思

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

一名好校长,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还要常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有机的融合起来。

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中国的学校和外国的学校不一样,中国的学校从某种意义来说则是一个小社会。

因此,中国的校长要管的事情更多,要学的知识也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学习更需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

注意方法,抓住重点,就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即学以致用。

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围绕办大事、思考大问题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建设

当校长,就要在学校搞建设。

校长在学校搞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好一名校长,必须首先做一名战略家,有所为有所不为,分得清事情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轻,善于抓根本、抓大事,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纷而不乱把学校事业推向前进。

那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学校建设?

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规章制度建设,三是硬件设施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对校长来说,发现不了人才,还可以说是水平问题。

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

正确地使用人才,必须有一个好体制.这个体制包括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才,用宏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合理的待遇奖励人才,用深厚的感情留住人才。

这样的体制建立了,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才有根本保证。

(2)制度建设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

一靠思想教育,二靠规章制度。

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

做一任校长,总要给学校留下点“礼物”,而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一整套规章制度。

校长和规章制度建设的最佳关系,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了。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

“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

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制度建设搞得好,校长就不仅当得好,而且当得不累。

”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这不就是校长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3)硬件设施建设

教育的现代化要有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支撑,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

校长在学校搞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硬件设施建设。

这就要求校长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教育家,一个是社会活动家。

教育家是传统角色,社会活动家是新角色。

我们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因为,“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教育怎么能“产业化”呢?

但我们同时又不能不正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那就有经营的问题。

现在校长们聚到一起,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钱不够用。

钱不够用怎么办?

一是对上多争取,争取上级增加教育经费;二是对外多联系,联系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出力助学。

今天的校长,必须既懂教学、会管理,练好“内功”,做教育家;又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练好“外功”,做社会活动家。

如此“内外兼修”,既当教育家又当社会活动家,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

发展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千议题,万议题,发展才是大主题。

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一任校长就是一个里程碑;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

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比前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

创新

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

评价一名校长创新精神的有无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标准很多,如他在教育教学思想上有没有新观点,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新办法,在他的领导下,教师和学生出了多少创新成果,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关于校长的创新,我想突出强调两点。

其一,在校长的创新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他的学校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出浓郁的创新氛围。

这种创新环境、创新氛围虽然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最有生发力的。

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就能激扬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如果拿一棵树作比喻,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是根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枝干,创新成果是花叶。

校长首先要做的工作,当然是培根固本。

因此,学校有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衡量校长创新工作的核心指标;哪个学校创新的环境最好,氛围最浓,说明哪个学校的校长最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二,谈中学校长的创新问题,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即正确处理创新与遵守规律的关系。

创新总会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因此,人们在提倡创新的同时,总是提倡不怕失败、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

这种说法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正确的。

但教育创新则要慎提类似“不怕失败,宽容失败”的口号。

一项科学实验可以有多次失败,但中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的一次失败就可能贻误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失败成本太高,损失太大。

谁也没有资格冒这样的风险。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中学校长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提醒中学校长:

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并且争取一动而成;一定要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人格

什么是人格的力量?

概括起来也是四句话:

一是“无欲则刚”。

职位无大小,凡事只在一个公字。

校长只有无私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责在人先,利在人后,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有感召力。

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

一个校长思想的最高境界,不应把校长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或提升社会地位的阶梯,而应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并且把这一职业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

二是“有容乃大”。

厚德载物,宽容得众。

当校长,器量须大,心胸须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带着爱心工作。

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

所谓爱群,就是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所谓乐群,就是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份,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所谓利群。

就是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为职工谋福利求实惠。

四是带着激情工作。

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校长,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

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会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校长就是舞台上的导演,只有调度得法,指挥有方,治校完全可以变成一门美妙的艺术

手机呼叫你2009-12-2508:

37:

27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它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由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决定的。

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取向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