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3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实验探究:

液体的沸腾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化的定义及两种汽化方式.

2.感知沸腾现象,了解沸腾时物态的变化情况.

3.熟悉水的沸点,知道水沸腾的规律,会画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图像.

4.初步认识常见液体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沸腾现象的科学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要素.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液体的沸腾现象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

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难点

水沸腾的现象以及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端午节,小红和弟弟小刚帮妈妈煮粽子,小红建议为了节省时间一直用大火把粽子煮熟,而小刚则认为为了节省燃料水沸腾后应当改用小火,为此二人争执不下.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

教师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产生疑问,将带着好奇心学习本节内容,教师趁机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见学案

答案:

1、液态气态气态液态沸腾蒸发

2、一定内部表面汽化

(1)沸腾

(2)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知识点1:

汽化

问题1: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哪

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称为汽化?

 

问题2:

沸腾具有什么特点?

小结: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过程,只在特定温度下发生(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知识点2:

实验探究:

水的沸点

猜想与假设

问题1:

液体沸腾有条件吗?

在沸腾时的现象是怎样的?

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吗?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问题2:

探究水的沸点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怎样安装?

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

课本P16页图12-27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小结:

(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硬纸片.

(2)先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铁圈的高度,在铁圈上放置石棉网上,将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并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温度计的高度.

(3)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值.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问题3:

观察水在沸腾前与沸腾后水中声音大小和气泡多少有何变化?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在课本P17页图12-28中用描点法作出水沸腾的时间-温度图像.

表1: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小结:

水在沸腾前,水中声音由小逐渐变大,气泡上升变小,甚至消失;水在沸腾时,水中声音变小,气泡上升变大,最后到液面破裂.如下图所示:

 

沸腾前        沸腾时

 

问题4:

水沸腾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开,水会立即停止沸腾,再把烧杯放回石棉网上,水又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

 

分析与论证:

问题5:

分析图像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有何特点?

液体沸腾的图像如下图:

 

交流与讨论:

问题6:

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小结:

提高热水的温度;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当减少热水的质量(或体积).

 

问题7:

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继续沸腾一会儿才会停止.其原因是什么?

小结:

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沸腾还能维持一会儿.

 

问题8:

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

【解析】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有效的.故应选D.

变式练习1:

【解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扬汤止沸”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故应选D.

知识点3:

常见物质的沸点

问题1:

观察P17的液体沸点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

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沸点还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低时降低,气压高时升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回答问题.

让学生明确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内容.

教师借助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强调,使学生初步了解沸腾的特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展示课件,让学生大胆猜测,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充分交流,

学生猜想合理即可.同时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第1部分内容.

设计实验: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分组的学生分别选择冷、热水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设计思路给予归纳,肯定并表扬学生正确的实验设计,增强学生学生物理的信心.

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设计实验方案部分内容.

进行实验:

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冷水组和热水组,并对个别组提出建议:

能不能想办法缩短时间过程——让水尽快沸腾,为后续问题铺垫.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观察到以下现象:

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

教师重复实验,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撤掉酒精灯后,水就停止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让学生明确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水温达到沸点;2.水能继续吸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结合图像特点得出结论: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进行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想尽快喝到烧开的水去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缩短水的沸腾时间?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反馈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交流、讨论,结合水沸腾的条件找出原因.

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给予指导.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沸点表,并讨论交流,得出一些结论.让学生记住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不到100℃.

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信息窗”知道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诊断评价

见“当堂达标题”

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情况,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氛围,树立榜样,开拓视野,刺激新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氛围.

作业设计

1、试画出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大致图像.

2、(选做题)当堂达标题第6小题,若将乙容器中的液体换成酒精,则能否沸腾,为什么?

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设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12.3.1汽化与液化——沸腾

一、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二、沸腾:

1、现象: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

吸热,温度不变

3、沸点:

(1)定义: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4、条件:

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教后反思

《汽化与液化》一节包含沸腾、蒸发和液化三个重要知识点,在课时安排上,宜用2课时完成,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1课时,蒸发和液化1课时.第1课时“实验探究:

液体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整堂课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不同实验小组用冷水和热水做实验,以此引出如何缩短实验时间这个问题,冷水组显然用了更长的时间才完成实验,占用了宝贵的课上时间.在让学生探索如何缩短实验时间问题上,完全可以在实验设计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来完成,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蒸发和液化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重点

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现象和方法.

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液化现象.

【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1.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让他说出手背的感觉(感到凉).教师问:

这是为什么呢?

2.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也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感到凉).

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教师借此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答案:

1、表面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吸

2、气态液态

3、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应用

 

 

应用

 

 

应用

 

知识点一:

蒸发

问题1:

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

说明什么问题?

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蒸发有致冷作用的例子吗?

小结:

液体蒸发比较缓慢,也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需要吸热.

问题2:

蒸发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

蒸发在任何任何下都能发生.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物体吸热.

 

问题3:

蒸发的特点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

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问题4:

如果明天要开运动会了,但是要穿的衣服还没有干,怎样才能让它最快干?

(老师拿起一件湿衣服)

有阳光(提高液体温度)

摊开(增大液体表面积)

有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问题5:

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小结: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问题6:

蒸发与沸腾有哪些异同点?

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汽化

蒸发

沸腾

联系

液化现象,吸热

液化现象,吸热

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缓和

剧烈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发生

影响因素:

温度、表面积

气流动

沸点、继续吸热

 

问题7:

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

【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原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只有C答案,并且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从而加快了蒸发,其它三个选项都是减小了液化蒸发的快慢.故本题答案应选C.

 

变式练习1:

【解析】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

蒸发(汽化);吸收.

知识点二:

液化

问题1: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什么?

它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小结: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问题2: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哪些?

“白气”是不是水蒸气?

小结:

(1)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露、雾的形成,各种情况下“白气”的形成,玻璃上的小水珠的形成等.

(2)水烧开后,从壶口冒出的“白气”,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飞机的尾气等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空气中形成“白气”.

问题3:

怎样才能让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小结:

热的水蒸气要遇到冷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水.液化需要放热.

 

问题4:

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气体.医院氧气、火箭内的液氢.空调制冷剂在常态下是气体怎样变成液体的呢?

小结: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问题5:

液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怎么用液化知识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问题6:

处理例题2及变式练习2

例2:

【解析】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本题答案应选D.

 

变式练习2:

【解析】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滴,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

液化放出上

学生体验并分析讨论

让生观察到酒精慢慢减少,手上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

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液体的沸腾,沸腾是有条件的,那么蒸发呢?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大胆猜测.

学生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举实例:

0℃以上的水,0℃以下的酒精等.让学生理解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先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做,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充分交流,力求他们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由于加快蒸发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归纳,肯定并表扬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增强学生学生物理的信心.

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活动二”.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件出示的现象,让学生知道蒸发致冷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

 

教师指导学生像考试一样限时独立完成,再交叉改正,对存在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订正,共同提高,老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问,明确给予指导.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提升.

 

例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出发,即要寻找减慢水分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从而对症下药.

 

让学生理清思路,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①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②蒸发要吸热.

 

教师将冰块放入干燥的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有水珠形成).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液化的定义.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第1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首先列举形成“白气”的事例,再讨论“白气”形成的原因和“白气”的实质.强调“白气”不是“气”是气体液化后的小液滴.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教师借助课件总结强调.

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浴室里加热镜的原理,镜面加热前易出现水雾,加热后镜面清晰了,不会再出现水雾.教师强调,镜面加热后液化不再进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活动1.

教师利用课件投放的图片,结合微课注射器中的乙醚沸腾、液化视频,说明气体液化的另一个条件——压缩体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活动2.

师生共同总结生活中的物理:

可用水蒸气炖食物和蒸饭、烧水.水蒸气烫烧比同温度的水厉害.雾、露、云、雨的形成等.

通过本例题,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引导学生从蒸馒头的物理过程入手,明确物态变化的定义,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诊断评价

见“当堂达标题”

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情况,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氛围,树立榜样,开拓视野,刺激新的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氛围.

作业设计

1.课后作业第1、4题.

2.(选做)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觉到凉快?

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设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12.3.2汽化与液化——蒸发和液化

一、蒸发

1、定义: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3、影响因素:

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二、液化

1、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方法: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所以在教学上设置了大量生活实例,旨在贯彻“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与交流探讨研究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向其他学生发表见解,参与课堂活动,力争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空前的,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甚至有学生提出了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影响蒸发的快慢,举出晴天与阴雨天晾干衣服所用的时间不同的的例证.由于受固化的思维习惯影响,在这之前,我也没考虑过这个“影响因素”,真心佩服这些机智可爱的学生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