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2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

年产2万吨糯米粉深加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1

1.1项目概述1

1.2企业及法人基本情况2

1.3项目研究依据5

1.4项目编制原则5

1.5项目研究范围6

1.6项目研究结论6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9

2.1项目建设提出背景9

2.2项目建设必要性11

2.3项目建设可行性14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18

3.1国内外市场分析18

3.2项目区域内粮食发展现状27

3.3企业市场经营预测29

第四章建设规划及建设规模34

4.1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34

4.2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35

第五章工艺技术方案36

5.1基地优质水稻种植技术36

5.2稻米加工技术39

5.3稻米存储保鲜技术40

5.4主要设备方案40

第六章建设工程方案42

6.1项目建设地点选择42

6.2土建工程42

6.3运输方案43

6.4灌溉用水43

6.5生产用电43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4

7.1环境评价采用标准44

7.2区域环境质量44

7.3基地环境评价44

7.3环境影响分析46

7.4环保采用防治措施50

7.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51

第八章节能措施52

8.1编制依据及原则52

8.2节能措施52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56

9.1劳动安全56

9.2消防57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0

10.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60

10.2劳动定员61

10.3技术培训61

10.4项目招投标62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63

11.1项目实施计划63

11.2项目进度计划64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及资金使用计划66

12.1项目总投资估算66

12.2资金筹措方案67

12.3资金使用计划67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69

13.1财务评价依据69

13.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70

13.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71

13.4财务效益分析72

13.5不确定性分析74

13.6财务评价结论76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78

14.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78

14.2农业产业化经营79

14.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81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团风县7万亩优质稻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黄冈市团风县

1.1.3项目建设单位:

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1.1.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采取流转土地方式建设示范基地6000亩,复种面积1万亩;采取整村推进方式,一村一品建设绿色水稻种植基地6.4万亩。

项目建成后,年组织生产绿色水稻32560吨,有机水稻1000吨,年加工转化有机大米480吨,绿色大米16280吨。

1.1.5项目性质:

扩建

1.1.6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高标准建设土地流转项目区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6000亩;项目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建设一村一品绿色水稻种植基地6.4万亩;项目建设日处理300吨稻谷烘干车间600平方米,购置农业机械化耕作、稻谷烘干、病害生物防治、质量检测等设备140台套。

1.1.7项目总投资及:

总投资3669.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94.08万元,建设期利息46.08万元,流动资金2129.70万元。

1.1.8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3669.86万元。

建设投资申请银行固定资产贷款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869.86万元。

1.1.9主要经济技术数据: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数据见表1-1: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内容

基地建设面积

万亩

7

年产优质稻谷

万吨

3.36

年加工转化优质大米

万吨

1.68

土地流转项目区

6000

一村一品项目区

64000

2

总投资

万元

3669.86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1494.08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6.08

流动资金

万元

2129.70

3

项目劳动定员

56

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999.30

5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5725.14

6

借款偿还期

6

7

项目投资回收期

4.90

8

总投资收益率

29.99

总投资净利润率

27.23

资本金净利润率

135.01

销售利润率

12.00

按期末年份计算

9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28.23

10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135.95

11

盈亏平衡点

33.86

1.2企业及法人基本情况

1.2.1企业基本情况

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团风县马曹庙镇工业园。

2005年4月,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06年10月,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列为“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国粮财[2006]178号),2007年5月进入全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1797万元,占地100亩,建筑占地20800平方米,企业现有仓储能力6万吨,年加工能力20万吨。

2008年总资产5584.3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826.49万元,净值1452.24万元,实收资本1797万元,所有者权益2646.31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11672.58万元,净利润543.27万元,销售利润率4.65%,净资产利润率20.53%,资产负债率52.61%。

2009年银行信用等级经黄冈市农业发展银行认定为AA级。

公司现有员工108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财会人员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技术人员10人,法律顾问1名,共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人,员工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较为年轻、有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强的队伍。

公司的“兴鄂”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2005年12月8日,获得《国际标准认证证书》,注册号JO5Q11666ROS,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

2000,该体系覆盖范围“大米的加工、销售”;目前正积极通过HACCP体系认证,该体系覆盖质量管理、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安全三大体系。

主要产品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被湖北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评定为全省首批“放心大米”,2008年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绿色食品证书》,认证基地面积7万亩。

公司建立健全了完美的市场营销网络,产品畅销售广州、上海、河南及省内武汉等各大粮油市场和大中型超市。

1.2.2研发能力

公司下设基地办和生产技术部,由基地办负责基地建设工作,配备高学历技术员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优先落实基地建设资金,推进优质稻种植科技示范与创新,实施稻米品牌源头创建;生产技术部配备高学历技术员5人,优先落实专项技改资金,具体负责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造,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机构和专职技术力量有保障。

项目技术上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团风县农技推广中心,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由团风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华中农业大学提供全程指导;新产品开发由华中农业大学负责。

技术依托单位科技研发能力强,保障系数高。

1.2.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陈建友同志,男,1963年6月8日出生,湖北省团风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

现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省九届党代表。

2009年4月,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

主要工作简历:

1986年8月至1991年12月,任总路咀镇瓦土库村团支部书记。

1992年元月至1995年2月,任总路咀镇瓦土库村副村长。

1995年3月至2002年8月,任马曹庙镇沙河图村精米厂厂长。

2002年9月至2007年5月,任团风县兴隆米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2007年月6月,任湖北团风兴隆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主要工作业绩:

该同志自1995年3月创办马曹庙镇沙河图村精米厂以来,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敢闯敢干,实现了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其创业初期的代农加工小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为全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通过积极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拓宽市场领域,带动了全县粮油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项目研究依据

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④《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⑤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发〔2004〕48号)

⑦团风县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⑧有关的统计数据和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⑨相关行业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1.4项目编制原则

①全面、客观反映项目情况。

对本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以达全面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为决策机构提供依据。

②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

各生产设备及配套的公用、配套建设和设施,都要充分注意技术的先进性。

在充分体现先进性的同时,应考虑企业的适用。

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力求项目区合理布局,以达到设备利用率,降低无序投资。

从项目生产技术管理、消耗定额等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5项目研究范围

①项目提出背景;

②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③市场分析;

④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⑤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⑥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

⑦项目建设环保;

⑧项目建设招投标方案;

⑨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6项目研究结论

1.6.1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估算为9084.8万元,年应纳增值税334.97万元,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3.42万元,年均净利润999.30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28.23%,投资回收期4.90年(含建设期1年)。

通过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项目区优质稻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6.1项目生态效益

优质稻产业发展带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示范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植株抗性,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对减轻环境污染有良好作用。

绿色有机水稻的优质、高产和高效,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1.6.2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可直接转化农产品60000吨,发展壮大当地稻米加工产业。

通过优质稻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优质稻深加工产值达到26470万元。

项目实施能为土地流转项目区基地农户增收936万元,一村一品项目区基地农户增收2834万元,辐射基地项目区基地农户增收3400万元,总增收7170万元。

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农村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6.3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实施,有利于推进项目区优质稻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有利于实施稻米品牌源头创建,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培育和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提出背景

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方式,使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安徽、河南等先进发达省区已走在前列,实现了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

湖北省政府鄂政发[2006]71号《关于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的意见》指出,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要按照“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优质粮源基地,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为粮食加工提供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提高粮食产品规模效益。

团风县是湖北省确定的46个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稻板块基地之一,属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优质稻产业呈现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

全县常年粮食复种面积50万亩以上,产量25万吨左右,其中:

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约16万吨,优质稻产出率达到64%,优质稻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同时,随着农村土地适度流转,种粮大户越来越多,有的还自发地组织专业合作社,推进优质稻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项目单位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近来年致力于建基地、办示范、创品牌、带产业,实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

2008年项目单位整村推进的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在合作模式、经营方案、产品规划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县、市两级政府的重视。

团风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十一五”时期,重点扶持项目单位发展,充分发挥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7万亩优质稻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以此带动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品附加值,延伸加粗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优势,适应粮食市场发展要求。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实施该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经济政策的需要。

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掀起的新一轮土地改革浪潮。

允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同时在多个重要文件中要求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

团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处农业主导地位。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子女城内和集镇就读,粮食生产已成为农民的副业。

农村留守人员老弱病残,农村劳动力逐步向老龄化,种植水平低下,种植能力不足,部分良田抛荒的局面。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和改革力度加大,极大的增加了农民农业种植的积极性,在些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的初级方式,将无力种田、无心种田的农民手中土地租用过来,形成规模化基地,并采取高效种植、机械耕作,不仅解决了农村粮食种植的矛盾,同时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设6000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采取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绿色水稻种植基地6.4万亩,以其集约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产业化运行所体现出的良好效益,有利于促进全县及周边地区优质稻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使国家宏观农业政策落到实处。

2.2.2实施该项目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团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经济处于农业主导地位。

发展优质稻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08年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了绿色优质水稻示范基地1万亩,通过组织基地农户签约、实施绿色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投技投物、优价收购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项目区农民2008年收入同比亩均单季水稻增收300元左右,项目单位加工示范基地生产的优质稻谷,每百斤加工增利较普通稻谷要高出10元以上,取得了农企双赢的效果。

项目通过建设7万亩优质稻种植与加工基地,以其高产出、高收益的规模规范化生产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优质稻种植结构调优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普及。

项目将进一步为企业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优质稻板块基地建设,从而推动全县及周边县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实施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3实施该项目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大举措

农业现代化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使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团风县农业耕作手段比较传统,低质、低产的农业生产是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瓶颈。

本项目由项目单位联合团风县兴隆优质稻产销专业合作社、团风县富民农机耕作合作社组织实施。

技术上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团风县农技推广中心,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土壤改良、作物栽培、生物防治等综合农技措施,示范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利用联合企业技术力量和装备全面实施机耕、机插、机收,普及农业机械化耕作;利用项目单位现有稻米加工能力,按照合同优质优价收购优质稻,进行产品深加工,形成优质稻“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

2.2.4实施该项目是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的必然选择

本项目采用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示范基地进行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生物防治等综合农技措施,无偿供应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聘请农业专家开展田间指导,培训新型农民和全县种粮大户,调动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和积极性,不仅有效地建设了优质原粮基地,更有利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

农户的利益体现在项目单位以品牌和市场优势,通过市场引导、品种推荐、示范推动、无偿供种、投技投物、优质优价收购,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户加入基地建设的热情,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的利益体现在优质原料供应有保障,品牌建设得以从种植源头实现,有利于推进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单位通过科学发展观引导,已将优质稻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当成核心竞争力来培养。

2.2.4实施该项目是应对入世挑战,参与农业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面临全面的国际化竞争,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体系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实施该项目,实现优质稻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龙头,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粮油产业的必然选择。

本项目的实施,能直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能向市场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稻米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能大大提高粮油食品安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由上可见,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农村发展政策精神,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团风县东坡稻米品牌建设,并能有效的推进团风县农村改革,推动区域内农业现代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政策环境宽松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农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走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提出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单位实施7万亩优质稻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发展精米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确立了以项目单位为载体,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举措,这些都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环境。

2.3.2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从1996年建县至今,县委、县政府持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对中低产田陆续进行改造,项目拟采取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6.4万亩项目区已实现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泵、涵、闸配套,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机械化操作,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良好;6000亩土地流转项目区位于团风县上巴河、总路咀、但店三个乡镇的交界处,系按河流灌溉流域规划,属牛车河水系灌溉,为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无工业三废,是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的天然场所。

2008年,项目单位已完成7万亩的绿色食品水稻的基地产地认证工作。

2.3.3原料供应量大

团风县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属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

全县常年粮食复种面积50余万亩,年粮食生产总量近25万吨,优质稻的产出率达到64%左右,同时从周边浠水、罗田、麻城、黄州区等粮食大县可征调余粮20万吨,粮食资源得天独厚。

2.3.4市场前景广阔

以基地生产的优质稻为原料新开发的“兴鄂牌”东坡香米、东坡银粘米、东坡贡米,连获得第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第九届湖北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三大金奖,并以免进场费最惠待遇进入武商集团、黄商集团等大中型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国内各大、中城市超市销售的高级礼盒精装、真空无菌包装高档大米,很适合于中等以上收入家庭消费,在市场上销售形势越来越看好。

2008年项目单位与各大中型超市和商家签订了东坡系列高档大米的供应合同3.5万吨,产品供不应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3.5科技保障水平高

项目单位现有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8人,其中聘用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农艺师3人。

项目单位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签订了《关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技术服务的协议》,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项目生产加工技术条件成熟,技术保障系数高。

2.3.6企业优越的内部建设基础

项目单位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已发展为黄冈市粮食加工行业龙头。

现拥有国际领先的进口优质大米生产线,年深加工优质米10万吨,企业现有仓储能力5万吨,厂区平面设计和建设规范,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固定的营销渠道,并形成了“公司+基地+市场”的经营运作机制,产品生产采用质量管理方法,严格监督,企业资金使用规范,遵守《企业会计制度》。

经济效益良好,为示范基地扩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3.7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主要障碍因素:

一是必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绿色优质水稻质量,有利于品牌创建,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必须切实加强对基地农户和生产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技术承载能力。

二是示范基地的管理措施、服务水平、原料收购、加工、成品质量检测体系必须配套完善。

三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满足不了基地建设投入的需求。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因素,在立项投资开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