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1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

学时数:

30理论环节时数:

30实践环节时数:

学分:

2

适用对象: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公选课

全日制专科生

开课单位:

法律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婚姻家庭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婚姻家庭法学既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型法学,它独有的亲属制度理论和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又是当代法学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我国婚姻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及其精神实质,熟悉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条文和民事政策的规定,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婚姻家庭法学的体系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婚姻家庭法律实务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理论,充分理解法律规则,灵活运用法律规则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

同时培训学生理性思考精神,批判精神和法律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同时引入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婚姻家庭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学术成果,关注民生,从科学与严谨的视角探讨婚姻家庭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婚姻家庭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婚姻家庭的概念、历史类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渊源等基础知识,为学习和研究婚姻家庭法的各项具体制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婚姻家庭的的概念;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内容提要】

第一节婚姻家庭的理念与属性

一、婚姻家庭概念与性质

二、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第二节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

一、婚姻家庭制度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三、文明时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演进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婚姻的概念及其含义?

2、为什么说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的固有属性?

3、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自主选择吗?

它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4、举例说明上层建筑对婚姻家庭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立法发展的主要阶段,掌握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婚姻家庭法的特征;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立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三、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四、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演进

一、我国古代婚姻家庭立法

二、我国近代婚姻家庭立法

三、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立法

第三节外国婚姻家庭立法

一、诸法合体时的古代婚姻家庭法

二、附属于民法的近现代婚姻家庭法

三、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区分形式意义的婚姻家庭法与实质意义的婚姻家庭法?

2、婚姻家庭法的特征有哪些?

3、我国1980年《婚姻法》对1950年《婚姻法》有哪些发展?

4、如何看待我国婚姻家庭法向民法的回归?

第三章亲属关系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亲属的概念,把握亲属的特征和种类,掌握亲等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罗马法亲等计算法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亲属的概念及种类;亲属的法律效力;亲等的计算。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二、亲属的种类

第二节亲系与辈分

一、亲系

二、辈分

第三节亲等

一、罗马法亲等计算法

二、寺院法亲等计算法

三、我国的亲属关系计算法

第四节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一、亲属法律关系

二、亲属关系的发生

三、亲属关系的终止

四、亲属的法律效力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亲属?

亲属关系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亲等?

罗马法亲等制与寺院法亲等制是如何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

3、亲属关发生和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章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婚姻法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为贯彻五项原则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理解和掌握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婚姻自由原则概念、内容与贯彻;男女平等的内容;妇女合法权益保障;计划生育原则的要求;重婚的概念、认定及法律后果。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婚姻自由

一、婚姻自由的产生与发展

二、婚姻自由概念和内容

三、婚姻自由原则的贯彻

第三节一夫一妻

一、一夫一妻制的概念

二、一夫一妻原则的贯彻

第四节男女平等

一、男女平等的概念

二、男女平等的内容

三、男女平等原则的贯彻

第五节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贯彻

第六节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概念和意义

二、国家对计划生育的要求

第七节外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本位原则

二、一夫一妻原则

三、男女地位平等原则

四、私法自治原则

五、契约自由原则

【复习思考题】

1、婚姻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2、婚姻法第4条规定有何意义?

3、婚姻自由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4、什么一夫一妻制?

5、什么是重婚?

国家对待重婚的法律政策是什么?

6、家庭暴力与虐待有何区别?

第五章结婚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有关的理论,掌握和运用结婚条件和结婚程序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学习和掌握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法律规定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婚条件的实质要件与程序要件;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事实婚姻。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结婚的概念、特征和要件

二、结婚制度的沿革

第二节结婚实质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

第三节结婚形式要件

一、结婚程序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我国结婚登记制度

第四节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一、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概念

二、婚姻无效与婚姻撤销的事由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主体、宣告机关及其法律后果

第五节与结婚制度相关的规定

一、婚约

二、非婚同居

【复习思考题】

1、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有哪些?

2、确定法定婚龄的依据是什么?

3、结婚登记的程序及意义是什么?

4、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区别有哪些?

5、如何处理因婚约引起的人身和财产纠纷?

6、婚前赠与财产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7、无效婚姻的立法价值是什么?

第六章婚姻的效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夫妻法律地位的历史变迁及我国婚姻法关于婚姻人身效力的内容,掌握婚姻效力概念,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制的具体内容,能够结合实际处理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夫妻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我国夫妻财产制。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婚姻效力的概念

二、夫妻法律地位的演进

第二节婚姻的人身效力

一、配偶身份权

二、我国法上的婚姻人身效力

三、外国立法例关于配偶身份权的规定

第三节婚姻的财产效力

一、配偶财产权的概念

二、我国法上的婚姻财产效力

三、夫妻继承权

第四节夫妻财产制

一、概述

二、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

【复习思考题】

1、婚姻的效力是什么?

2、如何理解配偶权的概念、范围和特征?

3、何谓日常家事代理权?

4、我国婚姻法关于婚姻的身份效力有哪些内容?

5、夫妻间的扶养义务包括哪些内容?

6、法定夫妻财产制与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区别有哪些?

7、如何理解夫妻财产制在婚姻财产效力中的地位与作用?

8、简述我国夫妻间人身权利义务关系。

9、论述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内容。

10、如何完善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

第七章父母子女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父母子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亲子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了解亲权和监护制度,能够运用法律法规处理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父母子女间权利义务;亲权、监护的概念;人工生育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父母子女关系概念与种类

二、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

三、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第二节亲权

一、亲权的概念

二、亲权的主体及行使

三、亲权的内容

四、亲权的消灭、停止和剥夺

第三节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意义

二、监护人的设定

三、监护人的职责

四、监护的终止

第四节亲生子女

一、亲生子女的概念和地位

二、亲生子女的认定

三、亲生子女的否认

第五节法律拟制子女

一、继子女

二、养子女

第六节人工生育子女

一、人工生育子女的概念和种类

二、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

【复习思考题】

1、父母子女之间有哪些权利义务?

2、亲权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

3、法律关于亲生子女的推定或否认有何规定?

4、继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5、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

6、人工受精生育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如何?

第八章收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收养的概念、特征、意义、收养的程序及收养的无效、收养的解除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够掌握收养成立的一般实质要件和特殊实质要件以及收养的法律效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收养的形式要件;收养终止的效力。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收养的概念及特征

二、我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三、收养的意义

第二节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一、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二、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第三节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

一、收养登记程序

二、收养协议和收养公证

第四节收养的效力

一、收养成立的效力

二、无效收养

第五节收养的解除

一、收养解除的原因

二、收养解除的程序

三、收养解除的效力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收养?

收养有哪些法律特征?

2、《收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收养关系成立时,当事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4、收养成立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5、收养成立后,会产生怎样的法律效力?

6、收养关系解除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第九章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祖孙之间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近的直系血亲,兄弟姐妹是最近的旁系血亲,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是直系姻亲,掌握我国法律对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规定,能够运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理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祖孙间抚养、赡养关系;兄弟姐妹间扶养关系;兄弟姐妹间扶养关系的条件。

【内容提要】

第一节祖孙关系

一、祖孙之间抚养、赡养关系

二、祖孙之间继承关系

第二节兄弟姐妹关系

一、兄弟姐妹之间扶养关系

二、兄弟姐妹之间继承关系

第三节直系姻亲间的关系

一、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之间的扶养关系

二、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之间的继承关系

【复习思考题】

1、祖孙间与兄弟姐妹间承担扶养义务须具备哪些条件?

2、兄姐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扶养弟妹?

第十章离婚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我国离婚制度的发展演变,了解和掌握离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和运用有关离婚的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和法律法规,知晓对诉讼离婚的两项特别限制,掌握和运用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了解和掌握导致离婚纠纷的主要类型和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和条件;两项特别程序;我国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具体方法;离婚纠纷的类型及处理。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概说

二、离婚制度的沿革

三、离婚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离婚程序

一、登记离婚

二、诉讼离婚

三、诉讼离婚的两项特别程序

第三节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一、破裂主义是判决离婚的立法原则

二、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方法

三、感情确已破裂和调解无效的关系

第四节离婚纠纷的类型及处理

一、外遇型离婚纠纷

二、家庭暴力型离婚纠纷

三、恶习型离婚纠纷

四、分居型离婚纠纷

五、其他类型的离婚纠纷

【复习思考题】

1、登记离婚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2、诉讼离婚与登记离婚有何区别?

3、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方法是什么?

第十一章离婚的效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离婚后夫妻身份关系消灭所产生的后果,了解和掌握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的变化,确定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方的条件,以及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分担和变更的条件,掌握和运用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债务的清偿、一方对他方的经济帮助、家务补偿等财产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离婚后当事人的探望权;共同财产处理;离婚的救济措施;离婚补偿制度。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离婚效力概念

二、离婚对夫妻身份关系的效力

第二节离婚后子女抚养教育

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概说

二、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方的确定

三、离婚后的子女抚养费的负担和变更

四、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

第三节离婚时的财产处理

一、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二、离婚家务劳动补偿

三、夫妻共同债务清偿

第四节离婚时的救济措施

一、离婚时对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二、离婚损害赔偿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离婚效力,包括哪些内容?

2、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有哪些?

3、离婚分割夫妻财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5、离婚时对困难一方经济帮助的性质是什么?

第十二章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救助措施的意义,掌握救助措施的义务主体、适用范围、具体方法、适用情形,明确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个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救助措施的义务主体、适用范围、具体方法、适用情形;相关法律责任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概念

二、婚姻法规定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的意义

第二节救助措施

一、请求救助的主体

二、救助措施的义务主体

三、救助措施的适用范围

四、救助措施的具体方法

五、救助措施的适用情形

第三节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三、刑事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1、救助措施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2、如何认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3、重婚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4、如何遏制离婚时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行为?

第十三章民族婚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民族婚姻的特点、民族婚姻的政策,掌握各少数民族地区变通规定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变通规定的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民族婚姻的基本情况

二、制定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规定的程序

三、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婚姻法变通规定的情况

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变通规定的内容

一、对保障婚姻自由的补充规定

二、对禁止宗教干涉婚姻家庭的补充规定

三、对法定婚龄的变通规定

四、对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变通规定

五、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变通规定

【复习思考题】

1、制定民族自治地方有关婚姻法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允许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做变通规定的意义是什么?

第十四章涉外婚姻与涉外收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涉外婚姻、涉外收养的概念、特征,掌握涉外婚姻、涉外收养适用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涉外婚姻概念特征、涉外收养的实质与形式要件;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

【内容提要】

第一节涉外婚姻

一、涉外婚姻概念与特征

二、涉外结婚

三、涉外离婚

第二节涉外收养

一、涉外收养的实质要件

二、涉外收养的形式要件

【复习思考题】

1、涉外婚姻有哪些涉外因素?

2、我国对涉外婚姻主体有无限制?

3、简述涉外收养的程序。

第十五章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婚姻与收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涉港澳台华侨结婚、离婚、收养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掌握涉港澳台华侨的结婚、离婚、收养的条件和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结婚、离婚、收养的条件与程序。

【内容提要】

第一节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婚姻

一、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结婚

二、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离婚

第二节涉及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收养

一、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收养子女的条件

二、华侨与涉港澳台同胞收养子女的程序

【复习思考题】

1、华侨与国内一方当事人结婚、离婚的特殊程序性规定是什么?

2、对港澳台同胞与内地一方当事人的结婚、离婚有何特殊规定?

3、华侨回国收养近亲属子女的条件有哪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婚姻家庭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门法,它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婚姻家庭法学作为研究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学科,是我国法学专业课程中必修课程。

就婚姻家庭法学主要内容而言,它是一门实用应用型法学,但它独有的亲属制度理论和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又是当代法学基础理论之一。

随着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婚姻家庭法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很多,专业理论性更强。

因此,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基础理论法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选修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100分钟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吴国平、张影: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卫国、夏吟兰:

《民法学卷五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秀华:

《妇女婚姻家庭法律地位实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4、陈苇:

《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群众出版社,2005;

5、史尚宽:

《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忠芳:

《新<婚姻法>释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7、赵文宗、李秀华、林满馨:

《中国内地、香港婚姻法实务》,香港三联书店,2000。

八、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其他也可采用练习法、课堂讨论法等。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由于课程总学时较少,在实际教学中各章节的背景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内容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