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
《池州市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州市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
池州市秀山门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旅游规划背景与依据
一、区域概况
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三、旅游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
二、旅游主题形象设计
第四章旅游空间竞合分析与功能布局
一、旅游空间竞合分析
二、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三、分区旅游功能定位与规划要点
四、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
一、旅游产品开发
二、旅游线路设计
第六章旅游设施与服务提升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旅游食宿发展规划
三、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四、给排水工程规划
五、供电及邮电通信工程规划
六、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规划
七、旅游厕所与无障碍设施
第七章旅游安全与文物保护规划
一、旅游安全预警系统规划
第八章旅游区经营管理规划
一、管理机构的设置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
三经营管理规划的原则与建议
四景区品牌价值提升的建议
第一章旅游规划背景与依据
一、区域概况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濒长江与安庆市隔江相望,东与铜陵市、芜湖市毗邻,东南与黄山市交界,西南与江西省彭泽、鄱阳县接壤。
历史上位于吴头楚尾,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池州府志》载历代方志文人对池州“形胜”的赞誉,如“浸以秋浦,镇以齐山”、“山川清旷”、“俯瞰大江”,从汉代的“石山夹河如城”,到隋代的“溪流澄碧常秋”,池州的奇山秀水从古至今都是它繁荣兴盛的源泉,吸引人脉的魅力所在。
池州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具有“襟江带水抱湖枕名山”的城市山水格局。
以江为襟,一江带三水——秋浦河从市西北端汇入长江,白洋河、清溪河二水穿城而过。
清溪河边双塔凌云对峙,河上古桥横贯。
据嘉靖年间府志载,府城周一千四百二十八丈五尺,城门有七,为正南通远,南之左毓秀,右毓英,北之左迎恩,右望京,东九华,西秀山,公署、察院等形制完备。
城外群山怀抱,形成依山绕水的独特城市景观风貌,如同一幅渊博旖旎的画卷。
池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1996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池州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全市有省级文保单位32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县(区)级文保单位99处。
其中包括出土了大量文物的七星墩、团山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秋浦红军局第一次会议旧址(大板天主堂)等近代革命遗址。
皖南古村落、民宅、祠堂和各种玲珑古朴的亭、台、塔、桥、井点缀于绿野山间。
记载着徽商艰辛血泪的古徽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曲折。
历代文人墨客徜徉池州山水,留下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和历经数百年风雨磨砺的摩崖石刻。
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
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莲花佛国”,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
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池州城所在地为贵池,汉时称石城,取“石山夹河如城”的含义而命名。
隋以“溪流澄碧常秋”更名为秋浦。
贵池县的得名,一说:
据《水经注》:
“江水自石城东入贵口”,故名贵池。
一说:
五代称贵池,因“梁昭明太子食鱼而美,封其地曰贵池”。
历史城区内古城墙是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限定了城市的范围。
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经脉,构成了城市的主要结构。
池州古城墙由唐武德年间尉迟敬德创筑,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1000多年来,城池经历代不断地增筑,逐步拓展了池州城的规模和范围。
宋代城廓多次被毁,历经修复和增筑,至嘉定十二年,城廓基本固定,城墙的周长为一千零碎六丈,约合今3.5km。
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知州史定之修城,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知州王伯大筑城,为了纪念梁昭明太子,将当时的秋浦门改为秀山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秀山在今池州城西南约70里处,是古石城县、秋浦县衙门所在地,是当时梁昭明太子的封地,昭明太子萧统因多年徜徉于此地山水间,期间编纂有文献巨著《昭明文选》而流传千古,名扬天下。
现此地尚存全国十大古钓台之一的“昭明钓台”遗址。
贵池县名也是因梁昭明太子在此食鱼为美而封为“贵池”。
直到解放前夕,秀山门城楼仍保存完好,“文革”时被毁。
现秀山门为池州东方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罗强虎先生于2002年在秀山门旧址的基础上复建而成。
秀山门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池州的地方特色和秀山门的凝重历史,现已成为池州城的重要一景。
位于秀山门城楼内的秀山门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池州地域文化的特色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池州历代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已经成为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标志。
秀山门是杏村文化商业街一端的重要节点。
城门下聚集了大量的居民活动,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物。
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越
池州区位交通优越,通江达海,承东启西,呼南应北,已初步形成“两纵四横”大交通格局,长江黄金水道通过162公里,沿江高速、铜九铁路和在建的沿江城际铁路横穿东西,合铜黄高速和安景高速纵贯南北,九华山旅游机场即将启动建设,池州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
项目所在地位于池州市主城区市中心地带,项目与九华山、池州游船码头拥有快捷的交通联系,与周边景区形成了良好的联动开发态势。
b.时机成熟
第一、休闲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人们厌倦了现代快餐文化的泛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唤内涵深刻,品味高雅的文化和艺术。
外来文化的侵入,刺激起人们的寻根意识、民族意识、促成传统文化。
发展城市文化休闲旅游,优化人类生活第三空间。
博物馆也顺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经营观念、展示内容及手法上不断探索,将企业行销学的一些观念应用到博物馆经营中,借助现代科技来表现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使博物馆不仅成为观光旅游者的必游之地,而且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场所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第二、池州加快旅游强市建设,正在将池州城区打造成覆盖全市乃至皖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战略。
第三、池州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区的目标,全力打造皖江旅游首选目的地形象,加快提升和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开发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四,池州正在积极争创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复建工作。
c.资源产品有特色
第一、文化底蕴厚。
厚德载物,古今相承(古城、名门、名人、名街)
第二、特色鲜明。
博物馆,突出地域历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第三、资源组合条件好。
可为旅游者提供游、购、娱与吃、住条件,文化品位高,旅游内容丰富。
2、制约因素
a.池州城区规模小,旅游功能还不完善。
b.景区开发经营与城市群众公益性活动的冲突。
三、旅游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1、技术规范
(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99);
(4)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3、相关成果
(1)《中国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
(3)《池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池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
(6)《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池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6-2020年)》
(8)《秀山门博物馆扩建项目规划》
4、规划原则
(1)精品原则;
(2)特色原则;
(3)协调原则;
(4)公共属性原则
四、规划范围
规划区北至秋浦路,南至翠微路,东达长江路,西至幸福路,约2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
近期:
2009-2012年
中期:
2013-2017年
远期:
2018-2025年
六、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1、规划理念
a.彰显历史、传承文化,打造千年池州历史文化制高点。
b.感受民俗、体验人文,打造古城池州民俗文化大观园。
2、规划目标
目标定位:
成为展示池州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突出历史古城文化地段、地域民俗文化大观的特点,强力打造文化性和休闲性的特色,将秀山门开发成为一个感受池州地域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经典旅游产品,为池州乃至安徽省城市历史文化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城市品位提升的一个样榜。
将其打造为池州市旅游产业的坐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集游览购物、文化体验、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精品型文化旅游景区。
旅游规模预测:
作为新开发的旅游项目,秀山门文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不同于一般景区的客源市场,秀山门文化旅游区的游客分为两部分,其中一是外地游客,另一部分是当地市民,尤其是当地市民每年可能多次光顾秀山门文化旅游区。
秀山门文化旅游区旅游规模预测
期限
年游客量预测(万人次)
2012年
80
2015年
120
2020年
200
2025年
255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根据国家《旅游规划通则》的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是旅游业规划的基础之一。
资源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摸清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价值、存在环境、利用现状、开发条件等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做出初步评价,从而为旅游产业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一、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认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其存在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将其进行合并归类的一个科学区分过程。
旅游资源有很多种分类方案,如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等等。
我们在对秀山门旅游区旅游资源调查与已有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99)有关内容,并主要按照国家旅游局与中科院2003年5月1日联合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系统,对秀山门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拟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将全国旅游资源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根据上述的分类标准,并结合秀山门旅游区的实际状况,我们对秀山门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1.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亚类:
秀山门:
位于景区西侧的秀山门是古池州西边的一座城门,最初为唐武德年间尉迟敬德创筑,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
城廓多次被毁,历经修复和增筑,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知州史定之修城,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知州王伯大扩建城池,并为纪念梁朝昭明太子萧统,将古池城西边的城门秋浦门改为秀山门,自此秀山门一直沿用至今。
现秀山门已成为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标志。
2.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综合人文旅游地亚类:
秀山门博物馆:
秀山门博物馆是一个以陈列反映古池州建筑文化主题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古建筑雕刻艺术构件,同时以展示昭明文化和池州傩文化为特征的地域历史文化博物馆。
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
共收集有各类文物37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
整个馆内的陈列设计为:
一楼石城古韵;二楼秋浦遗风;三楼池阳胜境;四楼集贤殿;五楼文选楼。
内设浮雕墙展示了当年秀山门外的繁华景象。
博物馆以保护、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开展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观光客品味的提高,最终为旅游者创造一个高品位的集旅游、休闲、青少年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体的胜地。
居住地与社区亚类:
杏村商业街:
景区东侧是池州市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东至长江路,西至翠微路,总长度达到1500米,拥有500多家商户。
是一条汇集了池州市名优特产品、风味小吃、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的多功能购物区,基本能够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
坐落于商业街中间的铜雕以杏花村市井文化为主题,反映当年杏村酒市的繁荣景象,共有三座雕塑,一为推车卖酒,一为村姑挑酒,一为老汉当街吆喝,较好地烘托出西街的文化特色。
因其人气旺,杏村西街已经成为池州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人事记录亚类:
昭明太子:
据历史记载,秀山门原是池州城西门,因昭明太子的封地在池州秀山,宋朝时池州的一位官员便将当时城西的秋浦门更名为秀山门。
昭明太子萧统因多年徜徉于此地山水间,期间编纂有文献巨著《昭明文选》而流传千古,名扬天下。
现此地尚存全国十大古钓台之一的“昭明钓台”遗址。
贵池县名也是因梁昭明太子在此食鱼为美而封为“贵池”。
杜牧:
晚唐诗人。
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任池州等地刺史。
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不朽诗句,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
民间习俗亚类:
傩戏:
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
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
贵池傩戏是国内迄今为止在演出形式、剧目、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戏曲。
4.旅游商品类
菜品饮食:
“秋浦花鳜”:
属长江水系翘嘴鳜鱼,又名桂花鱼。
受气候、水质以及温度等环境的影响,翘嘴鳜自古以来就在贵池秋浦河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形成了特异种群,具有地方特色。
据考证,明清以来,著名徽菜“臭鳜鱼”就是以贵池鳜鱼为主料,配以特有佐料烹制而成。
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品偿秋浦河鳜鱼后,留下了“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于掌”等千古佳句。
西山焦枣:
产于贵池市棠溪乡西山村,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据《贵池县志》记载,从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起,西山焦枣就是贡品。
西山的枣林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上。
这里土壤疏松,云腾雾涌,生产的青枣皮薄、肉厚、糖多、核小、个大,形似冬瓜,故又称冬瓜枣,是制作焦枣的上等原材料。
西山焦枣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先蒸后烘,反复多次,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
制成以后,色如紫金,形如玛瑙,柔软鲜嫩,甘甜溢香,可谓色、形、质、味样样俱全,营养价值高于金丝琥珀枣和蜜枣。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肖坑绿茶:
贵池市梅村乡远在宋代即盛产绿茶。
该村位于贵池市南部山区,与石台县紧邻,山高林密,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一条长达5公里的峡谷里,从谷口入村,地势渐升,居在最远端的五、六两组,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日照短,土层厚,适宜茶叶生长,故所产绿茶优于其它地方,以色泽鲜艳,香气浓郁而著称。
必胜板栗:
产自于贵池区梅村镇必胜村,本地俗名“北冲王板栗”,因其中秋节时分才成熟,又被誉为“中秋板栗”,是历代封建王朝的贡品,在宋仁宗年间首作池州贡品而名扬天下。
如今该栗主要以野生为主,年产约25吨,其栗特点是粒大饱满,浑厚光亮、肉质脆嫩甘甜,著名林学专家张良富教授曾品尝赞道:
品质独特、口感厚润、质地细腻。
中草药材及制品:
地藏黄精:
在我国医学典著《神仙芝草经》及《本草纲目》中有载:
“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多年不老,以白更黑,齿落更生……。
”而受九华山脉的地理、气侯滋润而生的扁叶姜形黄精,品质最佳。
它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淀粉、氨基酸、毛地黄 等多种成份,具有补肾、降血、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促进胰岛素活性等功效。
因而,千百年来,“地藏黄精”久负盛名,民间俗称:
“北有长白人参,南有地藏黄精”。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
青阳折扇:
又称“九华折扇”,明代已跻身于国内名扇之林,由池州青阳县九华工艺厂生产。
青阳纸折扇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把实用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纳凉、装饰、收藏及馈赠亲朋好友的精美礼品。
傩面具:
源于原始宗教的巫觋鬼驱疫活动。
贵池傩面具在制作上吸取了中国民间娴熟的镂空及浅浮雕技法,注重人物形象塑造,讲究布局、色彩及整体呈现,具有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及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傩文化及面具艺术研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旅游吸引物,接待旅游者,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
旅游资源评价是探讨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确定保护的重点和级别,评价旅游资源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开发规模,开发重点等等。
因为这些问题是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大小,并最终影响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评价是制定旅游规划的前提。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景区资源本身,景区的区域条件和景区的区位特征等。
我们从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两个方面对秀山门文化旅游区进行分析评价。
1.旅游资源优势
(1)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组合较好
各个旅游景点分布相对集中,组合较好。
主要景点与购物商店的位置也相对紧凑,交通便利。
各功能区建有游步道或汽车道相连,可进入性好,有利于旅游者和科学考察人员考察游玩,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需求。
(2)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昭明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秀山门旅游区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经过科学的规划开发,可以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精品。
(3)依托主要客源城市,条件优越
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区周围分布有许多名胜和文物古迹。
如杏花村历史文化区、池州府学文化休闲区、平天湖休闲度假区等,但秀山门文化旅游区位于池州市区,是距离市中心区最近、交通最方便的,具有为池州市民提供经济、便捷和安全的游览条件;同时,旅游区内还具有内容丰富的游乐活动,是池州市重要的休憩、游乐、购物基地。
2.旅游资源劣势
(1)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够突出。
秀山门文化旅游区古迹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但目前缺乏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可以说是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
一些非常好的素材没有表现形式等,少景少物,商业街现有建筑风貌难以激发游人思古之幽情。
(2)高品位旅游资源很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旅游区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不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除了秀山门博物馆外,其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不高。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该旅游区在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够大,在区外游客心中的影响不深。
旅游区大多数为当地市民,而专门前来游览的游客所占的比重很低,吸引力较弱。
需要增加新的旅游资源,营造古城特色氛围的景观和意境。
(3)与周边地区相比,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
秀山门旅游资源虽然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与周边地区相比,资源雷同较多,品味也相对较低,且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相对较早,这对秀山门旅游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总体来看,规划区旅游资源区域特色较明显。
秀山门文化旅游区位于城市中心的优越旅游区位,交通便利的较强可进入性,初具规模的游憩类旅游项目开发活动、皖南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亚热带气候类型等,标志着旅游开发条件已经成熟。
但也存在着诸如接待设施不足,服务体系欠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
现代旅游业发展更强调旅游市场细分化。
目标消费群体(客源市场)和旅游产品定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决定旅游营销成败的核心。
秀山门文化旅游区位于池州市主城区,虽然目前旅游市场规模不大,旅游市场特征也不是十分鲜明,但其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秀山门文化旅游区的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和策划,秀山门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市场将逐渐扩大和强大。
(一)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由于秀山门文化旅游区位于池州市主城区,邻近九华山,池州市和九华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的分析是秀山门文化旅游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前提与基础。
1.池州市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池州市旅游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五”池州旅游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八五”、“九五”时期,“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20万人次,与“九五”期间接待总量相比增长了60%;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63万人次,与“九五”相比增长76.3%;实现旅游收入35.38亿元,与“九五”相比增长143%;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上升到2005年的12.34%,旅游产业已开始成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工作在全省的综合考评位次由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进入了全省旅游发展的第一梯队。
2006年,池州市成功地跨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九华山风景区顺利进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从地域上来看境内以省内、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北、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境外以港澳台、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客源市场。
表3-1.池州市2000年以来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情况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国内外旅游人数(万人)
176.75
205.75
225
181.53
271.5
305
380
700
920
旅游总收入(亿元)
4.08
5.1
5.78
5.2
9.8
13.5
17.5
56
85
2.九华山旅游市场现状特征
九华山旅游市场总量随着中国旅游良好发展趋势而迅速增长。
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05万人次,比2000年56.54万人次增长94.6%,其中国内游客102.5万人次,比2000年55.21万人次增长94.7%;接待境外游客25000人次,比2000年13569人次增长84.2%。
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72.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6亿元。
九华山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需求对于九华山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九华山旅游者已遍布全国各地,在调查期间除西藏外,国内其他省市均有游客。
从地域分布来看,本省游客量最大,占国内旅游流总量的41.53%,江苏、上海、浙江两省一市是九华山省外的主力市场,合计占总游客量的30.48%,占省外游客总量的52.13%。
它们与广东、湖北、北京、河南、山东、湖南、江西构成省外十大客源市场,占省外游客总量的77.84%。
境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港澳台、韩国、日本、东南亚的新马泰、美、英、法、德等国家和地区。
(二)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规划
1.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与细分
(1)客源市场总体定位
秀山门文化旅游区旅游市场取向应是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重点拓宽本省和周边旅游市场,近期以国内游客为主,中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