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12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作业0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

作业0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思维导图】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政治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日益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济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为主要表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美、德等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面貌和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理论;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开放性特征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时代趋势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弊端凸显,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知识深化】

1.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①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近代工厂制度;

②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③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①工业城市兴起,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②商品增加,生活改善;

③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人口增加。

(5)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①问题:

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

②解决:

社会立法。

●从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得到的启示:

生产力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

交通、通讯发明,世界联系加强;

(2)文明史观: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3)近代化史观:

政治:

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思想:

科学化;社会生活:

文明化。

(4)社会史观:

社会问题(无产阶级贫困化、童工);城市化问题(人口剧增、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残疾)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

(5)生态史观:

自然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影响可持续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①开始形成:

15世纪末期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②拓展:

16-18世纪,早期殖民与扩张;

③初步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

④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1000人以上者达443家,其中:

2000—3000人的工厂39家,3000—4000人的工厂9家,4000—6000人的工厂8家,6000—8000人的工厂11家,8000—10000人的工厂也不鲜见,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制造业竞争的激烈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2.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

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

这些告诫意在

要选举的人

要提防的人

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

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

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

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

A.强调政府的人民性质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

“马克思还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

A.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B.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C.宣告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D.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

5.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及时总结其经验,肯定了公社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是“公仆”的新原则,认为其改变了“官贵民贱”的旧观念,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马克思强调“公仆”原则主要是因为它()

A.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有利于法国工农联盟的巩固

C.源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D.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6.1870—1905年,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产量增加了19倍,但企业数却从1800多家减少到600多家;农业机械部门生产总值增加5倍多,厂数却从2100多家减少为600多家。

在电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少数企业控制了60%以上的生产。

上述现象表明(  )

A.生产力发展加强了生产集中趋势B.政府自由放任是垄断产生的根源

C.科技革命造成了传统行业的衰落D.生产集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大生产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内市场的消费地位日益重要。

服装、化妆用品、家具等产品向工人阶级中扩散,推动了百货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欧洲贫富差距彻底消除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8.读表,据此可知,英国

英国圈地运动历程表

时间

内容

15世纪末

圈地运动兴起,政府法令禁止圈地

1688年起

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18—19世纪

议会通过4763条圈地法案,共批准圈地269万公顷

1845年以后

圈地运动接近尾声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传统贵族地位增强D.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受阻

9.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基本都拥有了钟表。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带来的资本积累B.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D.各阶级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

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在低级阶段,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可见,马克思主义

A.在发展中呈现与时俱进性B.认为社会发展具有渐进性

C.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D.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

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12.下面为1850~1870年世界贸易变化简表(单位:

亿马克)。

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0

33.8

15.0

21.0

12.8

1870年

374.0

91.8

45.0

42.0

34.0

A.欧美国家工业同步发展B.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技术创新成果运用推广D.自由贸易障碍基本被消除

13.某学者指出: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

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各种垄断组织。

如德国的卡特尔、美国的托拉斯、日本的康采恩,他们的共性是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以便开拓新型市场,实施技术创.新,形成垄断。

垄断组织的出现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间互相借鉴发展经验B.资术主义国家已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C.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降低D.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15.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所占比重在1770~1881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所占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这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国民收人的增长B.激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C.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D.利于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题意可知,1900年时,工人数目较多的工厂占据了较大了比例,说明出现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A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2.A

【详解】工业革命中,部分社会中下层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资本家,说明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流动,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未涉及到工人条件的改善,排除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3.A

【详解】材料“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体现的是政府的人民性质,A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B排除;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巴黎公社的性质不符,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探索认识,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正确;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与题意不符,排除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排除D。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起义后,民主建设建设表现是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符合材料“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此C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并未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原则,A排除;农民并未支持巴黎公社,B排除;巴黎公社不具备社会主义性质,D排除。

故选C。

6.A

【详解】据材料“1870—1905年,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产量增加了19倍,但企业数却从1800多家减少到600多家;农业机械部门生产总值增加5倍多,厂数却从2100多家减少为600多家。

在电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少数企业控制了60%以上的生产”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的现象,A正确;垄断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错误;据材料“1870—1905年,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产量增加了19倍”可知,传统的钢铁工业产量增加,这说明科技革命未造成传统行业的衰落,C错误;据所学可知,生产集中导致资本集中,从而产生了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D错误。

7.C

【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欧洲国内市场的消费地位日益重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故选C;资本原始积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而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D项错在“开始”,排除。

8.B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末”“政府法令禁止圈地”“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18—19世纪”“议会通过4763条圈地法案,共批准圈地269万公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在15世纪末曾被禁止,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国内市场、原料来源、劳动力规模,鼓励圈地,这一做法有利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量,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故B项正确;18-19世纪正值工业革命进行时,英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故A项错误;“传统贵族”地位在光荣革命后逐渐衰微,故C项错误;圈地运动有利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故D项错误。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次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推动了怀表的普及,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并不完善,C排除;D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

故选B。

10.B

【详解】根据“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可得出其认为社会发展具有渐进性,应该经历不同的阶段,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与时俱进性,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排除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发展速度最快,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正确;BCD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故选A。

12.C

【详解】世界贸易及欧美主要国家对外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技术变革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和工业化潮流,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不是其“主要”原因,B项错误;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但“消除”一说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13.A

【详解】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通过对亚洲的掠夺实现的,从而说明欧洲的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故选A;欧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亚洲的生产方式是落后于欧洲的,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的问题,排除C;欧洲对亚洲进行了掠夺,而非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排除D。

14.D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之出现了垄断组织,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正确;不同国家垄断组织形式不同,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依然坚持了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提升,排除C。

15.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得出,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产值上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收入,排除A;材料与矛盾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的社会化,而是强调产业结构,排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