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05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思路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

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

谷地盆地

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

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

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

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

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

5.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6.下垫面: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

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

有无、长短

4.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

的大小)有关

?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1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

扇形、树枝状等

?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

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

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

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

坡雪线低)

2.气温:

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

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

地形、土壤

2.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

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便于物资、人员、信息

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

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

国防安全需要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11*.个人因素:

个人偏好情感(

?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2

「自然因素」

1.地形: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

人口集中;b.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

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

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

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

加哥、南非约翰

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

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

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

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

美国波士顿)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

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

日本筑波)

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

黄山、泰安)

?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

a.平坦:

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

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

不利航运

2.地质:

a.喀斯特地貌:

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

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

a.公路、铁路:

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

防大雾、大风

4.土地:

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

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

人受益。

(适用于:

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

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

照顾沿线重要经

济点。

(适用于:

国道)

3.其他:

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

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

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

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

矿产资源(如:

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

劳动力的素质、质量)

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

包括:

工农业基础

3

6.国家政策

第二版块应用案例模板

?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

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

工程量小,造价低,库

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

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

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

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2.城市依托:

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

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

设立原则:

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

设立原则:

市场最优

?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

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

有利于蒸发

2.地形:

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

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

(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

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

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

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

交通便利

4

3.军事:

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

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

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

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

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

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

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

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5

b.发展国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

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

了旅游质量

?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

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

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

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

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

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

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上游:

调洪

中游:

分洪、蓄洪

下游:

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

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

业发展、发展节

水农业(如:

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

展,促进经济结

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7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

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

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0?

以东,180?

以西,为东

经度;0?

以西,180?

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

-30?

为低纬,30?

-60?

为中纬,60?

-90?

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

W往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

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

在东经1?

的东面,在西经170?

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8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

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

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夏至日:

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

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

9

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

1.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陨石、回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3.宇宙的两大特性:

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

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5.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

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侧)西(方天空),下下下东东”。

7.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三点共性)、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8.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9.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具有周期性(11年)、同步性、整体性。

10.太阳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

11.太阳活动的影响:

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极光。

12.太阳辐射的影响:

?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14.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为过地心的大圆。

15.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0?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23?

26′)

16.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10

17.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

区时差(东加西减)两地相差1?

经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18.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

)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9.

日期分割:

零时(24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

)为地球上的“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

21.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

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

2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

太原:

技术力量强,靠近京津唐;?

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23.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

26′):

?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

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太阳直射)、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有极昼夜)。

?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为0?

,则热带只有赤道一条线,寒带只有极点两个点,其余均为温带;若黄赤交角为45?

,则温带只有45?

两条线,该线的高纬均为寒带,该线的低纬均为热带。

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5.北温带太阳视运动:

春秋分日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夏半年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

冬半年东南方日出,西南方日落。

11

26.昼夜长短的分布:

?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

半球昼长夜短。

?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

?

南北回归线之间昼

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

一天出现。

27.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昼长=上午(下午)时长×2

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永远是6:

00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永远是18:

00

28.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自转的球体—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9.典型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茶农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

12

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

N、西岸40?

N以北)开始落叶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二: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

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13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